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愛情閨怨詩的離別怎麼理解

愛情閨怨詩的離別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2024-11-01 05:36:16

⑴ 什麼是閨怨詩

古代以女性為題材,主要描寫女子對遠在邊關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或抒發獨居之苦悶的詩詞是閨怨詩。其詳細內容如下:

1、歷史淵源:閨怨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詩經》時代,就已經有了以女性題材為主的詩詞,如《關雎》、《蒹葭》等。到了唐代,閨怨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許多詩人如王昌齡、李白、杜甫等都寫過閨怨詩。

2、主題和情感:閨怨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女子的孤獨、思念和怨恨。這些詩詞通常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在長時間的離別中對丈夫的擔憂和牽掛。同時,閨怨詩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處境,以及她們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

6、閨怨,何遜。竹葉響南窗,月光照東壁。誰知夜獨覺,枕前雙淚滴。

7、春閨思,李賀。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8、閨怨,杜荀鶴。春色映池塘,楊柳依依綠絲絛。孤燈照空房,思君易斷腸。

9、閨怨,張玉娘。小徑香散煙初凈,庭院空明冷露涼。獨坐玉樓聽雁叫,月明花落又黃昏。

10、閨怨,陸采。江南水悠悠,停舟柳岸中。斜月照樓影,人倚碧雲空。

⑵ 古詩有哪些類型

詩歌內容分類: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1、贈友送別詩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2、詠史懷古詩

《登金陵鳳凰台》

唐代: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遊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台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息。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里了,早已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盪,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3、邊塞征戰詩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斗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凄涼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4、山水田園詩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5、借景抒情詩

《小松》

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譯文: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⑶ 閨怨詩 中的名句有哪些

1、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宋代: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譯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譯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

3、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譯文: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4、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唐代:張仲素《秋夜曲》

譯文:計時的漏壺在長夜裡響起「丁丁」的滴水聲,天幕上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暗處的秋蟲一整夜都在鳴叫著,突然想起還沒有給出征作戰的丈夫准備寒衣,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5、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宋代:李清照《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譯文:風停了,庭花盡凋零。看珠簾之外,雪瓣成堆,紅蕊層層。須牢記海棠花開過後,正是傷春時節。

⑷ 《古詩十九首》中有哪幾首是閨怨詩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為組詩看待。《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從內容來看,閨怨詩有: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目前高等學校教學和許多學術著作,都把《古詩十九首》的基本內容僅僅歸結為遊子思婦的旅懷閨愁,這是片面的和錯誤的。其原因,是把許多朋友互相思念之詩,誤解為婦人想念丈夫之作。例如《行行重行行》、《凜凜歲雲暮》等,都是朋友之詞而非思婦之詞。這樣的詩篇在《古詩十九首》中,約佔1/3左右。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年代】東漢 【作者】無名氏【體裁】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賞析:
此詩敘述的是一個生活片斷,大致描述如下:詩中的女主人公獨立樓頭,體態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雲中的明月;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無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鬱郁蔥蔥的垂柳,她曾經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於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盪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芙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結遠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⑼;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鑒賞
此詩或雲是婚後夫有遠行,妻子怨別之作。然細玩詩意,恐不然。或許是寫一對男女已有成約而尚未成婚,男方遲遲不來迎娶,女方遂有種種疑慮哀傷,作出這首感情細膩曲折之詩。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無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樣子。這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處,可以避風,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選》李善注曰:「結根於山阿,喻婦人託身於君子也。」誠是。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和女蘿是兩種蔓生植物,其莖蔓互相牽纏,比喻兩個生命的結合。《文選》五臣註:「兔絲女蘿並草,有蔓而密,言結婚情如此。」從下文看來,兔絲是女子的自喻,女蘿是比喻男方。「為新婚」不一定是已經結了婚,正如清方廷珪《文選集成》所說,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時」。「為新婚」是指已經訂了婚,但還沒有迎娶。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這還是以「兔絲」自喻,既然兔絲之生有一定的時間,則夫婦之會亦當及時。言外之意是說不要錯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從這兩句看來,男方所在甚遠,他們的結婚或非易事。這女子曾企盼著,不知何時他的車子才能到來,所以接下來說:「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這首詩開頭的六句都是比,這四句改用賦,意盡旨遠,比以上六句更見性情。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這四句又用比。蕙和蘭是兩種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說花朵初開而未盡發。「揚光輝」形容其容光煥發。如要採花當趁此時,過時不採,蕙蘭亦將隨秋草而凋萎了。這是希望男方趁早來迎娶,不要錯過了時光。唐杜秋娘《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與此兩句意思相近。
最後二句「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張玉谷說:「代揣彼心,自安己分。」誠然。這女子的疑慮已抒寫畢盡,最後遂改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諒必堅持高尚的節操,一定會來的,那麼自己則不必怨傷。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

【賞析】:這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前四句詩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古詩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志著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盡頭。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這兩句很樸素,展現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起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怎不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呢?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著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著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裡的煩惱也跟著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難以忍受嗎?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託著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遊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我們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不是可以體會到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嗎?
良辰美景皆在記憶里,良人啊,幾時歸來!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是說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這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不同於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了。至於人物的神情,僅一個「盈」字,卻暗示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良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此時的她,只是痴痴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著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人們還可以進一步想像:她正在想些什麼呢?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往日夫妻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發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麼?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麼,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麼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麼暗淡無光!
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又能經得住幾番風雨呢?現在,我們再回顧這首詩對於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託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著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敗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徵嗎?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我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並不明白說出,而留給讀者去細細地體會了。
詩的最後兩句:「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大意是說:「這花有什麼稀罕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這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於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贊揚的。可是寫到這里,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貢」,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後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後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詩寫到這里,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譯文
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發出札札的聲音,
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譯文
農歷十月,寒氣逼人,呼嘯的北風多麼凜冽.
滿懷愁思,夜晚更覺漫長,擡頭仰望天上羅列的星星.
十五月圓,二十月缺.有客人從遠地來,帶給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說他常常想念著我,後面又說已經分離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懷袖裡,至今已過三年字跡仍不曾磨滅.
我一心一意愛著你,只怕你不懂得這一切.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鑒賞
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詩。丈夫久別,凄然獨處,對於季節的遷移和氣候的變化異常敏感;因而先從季節、氣候寫起。孟冬,舊歷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說,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過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來,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氣至」,一個「至」字,把「寒氣」擬人化,它在不受歡迎的情況下來「至」主人公的院中、屋裡、乃至內心深處。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氣至」。「寒氣」又「至」而無猶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風」補充「寒氣」;「何慘栗」三字,如聞主人公寒徹心髓的驚嘆之聲。時入孟冬,主人公與「寒氣」同時感到的是「夜長」。對於無憂無慮的人來說,一覺睡到大天亮,根本不會覺察到夜已變長。「愁多知夜長」一句、看似平淡,實非身試者說不出;最先說出,便覺新警。主人公經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與「愁」並,更感到長夜難明。
從「愁多知夜長」跳到「仰觀眾星列」,中間略去不少東西。「仰觀」可見「眾星」,暗示主人公由輾轉反側而攬衣起床,此時已徘徊室外。一個「列」字,押韻工穩,含意豐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牽牛星和織女星怎樣排「列」,然後才擴
大范圍,直至天邊,反復觀看其他星星怎樣排列。其觀星之久,已見言外。讀詩至此,必須聯系前兩句。主人公出戶看星,直至深夜,對「寒氣」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發也「北風何慘栗」的驚嘆!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觀眾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雙成對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顆星下?
「三五」兩句並非寫月,而是展現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觀星之時自然會看見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圓,丈夫沒有回來;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還是沒有回來!如此循環往復,
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丈夫始終沒有回來啊!
「客從」四句,不是敘述眼前發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遙遠的往事。讀後面的「三歲」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託人從遠方捎來的一封信,此後再無消息。而那封信的內容,也不過是「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不難設想:主人公在丈夫遠別多年之後才接到他的信,急於人信中知道的,當然是他現在可處、情況如何、何時回家。然而這一切,信中都沒有說。就是這么一封簡之至的信,她卻珍而重之。「置書懷袖中」,一是讓它緊貼身心,二是便於隨時取出觀看。「三歲字不滅」,是說她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麼的溫柔敦厚!
結尾兩句,明白地說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區區(衷愛)」,全心全意地忠於你、愛著你;所擔心的是,我們已經分別了這么久,你是否還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於你、愛著你呢?有此一結,前面所寫的一切都得到解釋,從而升華到新的境界;又餘音裊裊,餘意無窮。
「遺我一書札」的「我」,乃詩中主人公自稱,全詩都是以「我」自訴衷曲的形式寫出的。詩中處處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與事,皆化入「我」的心態,融入「我」的情緒。前六句,「我」感到「寒氣」已「至」、「北風慘栗」;「我」因「愁多」而「知夜長」;「我」徘徊室外,「仰觀眾星」之羅列,感嘆從「月滿」變月缺。而「我」是誰?「愁」什麼?觀星仰月,用意何在?讀者都還不明底蘊,唯覺詩中有人,深宵獨立,寒氣徹骨,寒星傷目,愁思滿懷,無可告語。及至讀完全篇,隨著「我」的心靈世界的逐漸坦露,才對前六句所寫的一切恍然大悟,才越來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對她產生無限同情。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賞析
初讀起來,《客從遠方來》所表現的,就是上述的喜悅和一片痴情。全詩的色彩很明朗;特別是「文彩雙鴛鴦」以下,更是奇思、奇語,把詩情推向了如火似的錦的境界。但讀者應注意到:當女主人公歡喜地念叨著「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的時候,她恰恰正陷於與夫君「萬里」相隔的「別離」之中。以此反觀全詩,則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實都不過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虛境罷了。根本不曾有遠客之「來」,也不曾有彩「綺」之贈。倘若真能與夫君「合歡」,她就不必要在被中「著」以長相之思、緣以不解之結了。所以還是朱筠對此詩體會得真切:「於不合歡時作『合歡』想,口裡是喜,心裡是悲。更『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無中生有,奇絕幻絕!說至此,一似方成鸞交、未曾離者。結曰『詩能』,形神俱忘矣。又誰知不能『別離』者現已別離,『一端綺』是懸想,『合歡被』用烏有也?」(《古詩十九首說》)如此看來,此詩所描述的意外喜悅,實蘊含著夫婦別離的不盡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隨著苦苦相思的無聲咽泣。鍾嶸《詩品》稱《古詩十九首》「文溫而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這首詩正以溫麗的「遺綺」之喜,抒寫了悲遠的「別離」之哀,「正筆反用」,就愈加「驚心動魄」。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賞析
此詩選自《古詩十九首》。關於此詩主題,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寫女子閨中望夫,一說寫遊子久客思歸。從全詩情調看,以前說為佳。
此詩寫閨怨離愁,詩中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謝庄《月賦》)。夜深人靜,孤寂難耐的時候,月光皎潔照耀著床帳。原本「憂愁不能寐」,月光的照臨更勾起若許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於閨室。開頭兩聯,就形象生動地把一個輾轉徘徊的孤閨女子亮相於明月清輝之中。第三聯:「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是女子心頭對「客行」在外遊子的勸說,有抱怨,也有期許。這一聯是對全詩主題的揭示。但說歸說,怨歸怨,在此時此刻他能聽見?他能回來?這滿腹的愁思啊該告訴誰去?無可奈何,只好孤獨地到院子里去流連彷徨,去對月傾訴。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但月亮照我影,卻難慰我情,抬頭仰望愈久,而「憂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裡去,止不住的淚水打濕了衣裳。後兩聯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閱讀全文

與愛情閨怨詩的離別怎麼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庫車市幸福城小區是哪個社區 瀏覽:681
不幸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瀏覽:770
駐馬店平輿縣經濟如何 瀏覽:407
死亡回歸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135
吃飯七成飽健康活到老是什麼原因 瀏覽:723
奎文健康證怎麼辦理 瀏覽:559
美女去哪裡玩串 瀏覽:796
經濟發展目標怎麼回答 瀏覽:468
義烏健康證多久可以取 瀏覽:552
各個地區的健康碼怎麼稱呼 瀏覽:300
父母愛情姐姐最後怎麼了 瀏覽:47
美女去哪個酒吧 瀏覽:446
愛情公寓面膜怎麼樣 瀏覽:526
碟中諜四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745
大齡單身怎麼解決婚姻 瀏覽:815
美女去逛超市買的什麼東西好開心 瀏覽:738
幸福生活是什麼電視劇的主題曲 瀏覽:515
鹽鹵和內脂哪個健康 瀏覽:813
事業單位全額與差額是什麼意思 瀏覽:566
幸福路小學一年級怎麼樣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