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為什麼說古人有愛情

為什麼說古人有愛情

發布時間:2024-11-01 05:16:11

① 古人的婚姻與愛情有關系沒有

傳統婚姻通常是按照父母之命,通過媒妁之言進行的,即使現在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情況。古人基本上沒有現代城市社會的自由戀愛,但這不等於古人沒有愛情,否則就不會有「曾經滄海難為水」,不會有「十年生死兩茫茫」。

② 現代愛情與古代愛情的區別、

古代和現代的愛情觀念,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個重視結果,一個重視過程。古代的愛情是建立在婚姻之後的,也就是先結婚後戀愛。父母包辦的婚姻很多都上沒有愛情可言的。這也是當時封建制度造成的。現代愛情是自由的,沒有父母的過多干涉,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追求自己的幸福。

現代愛情總是來去匆匆,猶如快餐食品一般,留不住人們長久凝注的目光。古代愛情,它是一種理想的意境,是一種執著的追求,追求平淡。古代愛情講的是門當戶對,就算你們再相愛,那些所謂的階級,所謂的財勢,還是會將你們拆散。現代愛情雖然也會有這中情況,但自由結合也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古代愛情希望的是一起白頭偕老,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現代愛情追求的是珍惜眼前的一切,以後的事情人們不會過多的去想,他們是將愛情進行到底。

③ 古代有真的愛情嗎

有的,雖然大都是父母之命,但也有一見鍾彎頃情的,還有慢慢發展的,就算散段是父母之命發沖鬧譽展到後來也可能慢慢有了感情,其實愛情很多時候是相處下來才形成的,所以古時候還是會有愛情的

④ 中國古代人對愛情的認識(看法)

月風花:中國古代的愛情(講座)

談戀愛我是外行,但談論戀愛我還可以。其實象我這樣的年齡站在這里與你們探討這個問題我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似乎談戀愛應該是年輕人的專利。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有些人來講,他們一生都在談戀愛,比如,少年人有早戀,青年人有熱戀,中年人有婚外戀,老年人有黃昏戀。世界上一些大人物在這方面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象雨果、歌德、羅素、薩特、郭沫若、郁達夫、李敖,畢加索也可以,希臘船王奧科西斯等等。雨果5歲就開始談戀愛,歌德80多歲的時候還愛上了一個18歲的姑娘,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且有些人生來就似乎是為談戀愛來的,比如徐志摩、葉塞寧。這些人好象都是男生。不過女的也並不遜色比如伊莉莎白泰勒、索菲亞羅蘭、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喬治桑、莎樂美、劉曉慶。

好了,咱們書歸正傳。我要談的是我們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學中的愛情問題。我沒有見過這方面的資料,不知道是不是有專著。我只是通過我的閱讀范圍來談這個問題。從總體來看,中國歷史上的美好的愛情少之又少、乏善可陳。我們可以數得上來的也就幾個,象范蠡與西施、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梁鴻與孟光、李隆基與楊玉環、李清照與趙明誠、陸游與唐婉、沈復與芸娘。即使是這些人,也並不真正美滿。象范蠡與西施這一對,傳說的成分大一點,再說即便不是傳說,那他們倆人為了國家的利益自己犧牲得太多太多。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傳說的成分也不小,而且據說後來司馬相如還變了心。梁鴻與孟光兩口子在我看來都很難說有愛情,因為梁鴻當初娶孟光是沖著孟光的丑去的。孟光是中國古代出了名的醜女。後漢書上說她黑肥丑絕。梁鴻這種動機很可疑,他是以丑為美呀,還是這個人本來就有點變態。不論哪一種,他們夫妻之間是否有愛情都讓人不敢肯定。再說李隆基與楊玉環,這一對也很可疑。因為楊玉環進宮的時候是28歲,而李隆基已經62歲。一個少婦與一個老翁能產生愛情嗎?也許楊貴妃有特別的嗜好那就另當別論了。陸游與唐婉最後離了婚,使唐婉鬱郁而死。李清照與趙明誠、沈復與芸娘,這兩對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中年喪偶。趙明誠和芸娘早早死了。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他們這些人的愛情美則美矣,満卻未必,就是說美而不満。當然美滿的愛情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還是隨處可見的。

下面我把中國古代的文學和歷史的愛情問題歸結了幾個方面,我們分著談。

1、 早熟與早衰。

在愛情上我們中華民族其實是一個早熟的民族。得出這個印象是我讀《詩經》的結果。這種早熟可以分三個方面,一是情感模式上。我們的老祖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基本上完全具備了我們現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愛情情感模式。

比如追求象《關睢》、《蒹蕸》、《漢廣》。

比如思念象《卷耳》、《君子於役》、《采葛》。

比如熱戀象《木瓜》、《野有死麕》。

比如一見鍾情象《綢繆》。

比如約會象《靜女其姝》。

比如男女相互欣賞的象《伯兮》。

比如棄婦詩象《谷風》、《氓》。

比如悼亡詩象《綠衣》。

比如講男女忠貞的象《柏舟》。

比如失戀詩象《狡童》。

一是我們古人對待愛情的態度上十分成熟深刻。這與同時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顯。這種成熟深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忠貞《柏舟》、對對方的尊重《關睢》、認識到美好的愛情可遇不可求《漢廣》《蒹蕸》、愛情要以物質為基礎《木瓜》、《靜女其姝》。(西方古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的故事。)

一是對於愛情的表現,也非常之成熟。詩經的高度的藝術成就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為什麼說中國古代的愛情除了早熟之外還有早衰呢。因為中國歷史發展到宋朝的時候,中國的封建禮教也發展到了最成熟最完備最嚴格也最殘酷的地步。尤其是對婦女的控制限制和壓迫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是大、男女授受不親等等都出來了。中國婦女的裹腳就是從緊挨著宋的五代開始的。從此,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勇敢、大膽、健康、奔放、飽滿、酣暢、淋漓的愛情故事了。文學中不少。但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下層社會的人物。象范蠡與西施、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這樣屬於社會最上層的人物的戀愛故事再也不見了。回腸盪氣一唱三嘆的故事也有,象《西廂記》、《紅樓夢》等,但與詩經里邊的愛情比,其大膽熱烈的程度是差得很遠了。從北宋開始,這個界限非常明顯。唐傳奇中的愛情還讓人感到十分痛快、決絕、過癮。一到了宋,立馬就顯得疲軟了。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牛郞織女、梁祝、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全部出在宋之前,就很說明問題。

2、 悲劇與喜劇。

從中國古代歷史的角度看,愛情悲劇多於喜劇。從文學角度來看,愛情喜劇多於悲劇。二者合起來,單純從數量上看,是喜劇多於悲劇。如果從對於人們的震撼力來看,悲劇要遠遠大於喜劇。

先說悲劇。上面提到的的四大民間愛情傳說無一例外地都是悲劇。另外象《孔雀東南飛》、《搜神記》中的《韓憑妻》、唐傳奇中的《霍小玉傳》、《長恨歌傳》、《鶯鶯傳》、《任氏傳》、《步飛煙》等,明三言二拍里的一些故事,最著名的當然是杜十娘,再加上清朝的紅樓夢。數量並不多。這些作品裡所展現的愛情悲劇基本上或則是美麗的愛情不能成就美滿的婚姻,或則是男子始亂終棄,或則是惡勢力硬生生拆散愛侶。

再說喜劇,簡直可以說數不勝數。唐傳奇里的有一些;元雜劇里有一大批,明戲劇小說里有一大批;聊齋志異里有一大批。最著名的有西廂記、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喜劇的劇情結構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個模子。

奇怪的的是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有許多根本就沒有愛情。象西遊、三國、水滸、金瓶梅、封神演義、隋唐演義、岳飛傳、醒世姻緣傳、三俠五義、境花緣、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還有一些公案小說等等。清朝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說裡面好象有一些愛情,但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偽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象平山冷燕、玉嬌梨、好裘傳、綠野仙蹤、野叟嚗言、兒女英雄傳等等。

為什麼喜劇對人的震撼力不如悲劇大,我認為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中國古代的現實社會中根本沒有高質量的、和諧美滿幸福的愛情和婚姻的案例。反映到文藝上,文人們只能通過虛構來彌補現實的貧乏。那些喜劇中的大團圓,或是通過科舉高中、或是通過靈魂不滅、或是假託狐鬼神仙、或是藉助皇家或大官的權威來成就,沒有一個是完全通過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造成。也因之,人們從虛幻中得到的滿足總不如在現實中受到的挫折對自己的印象深。這是愛情悲劇之所以比愛情喜劇更能震撼人的一個原因。

3、 開放與封閉。(見與不見)

在中國的古代愛情作品中,呈現出這樣一個現象,他們所描寫的愛情是開放與封閉並存的。或者說開放與封閉是中國古代愛情的兩面。一種愛情是如紅樓夢里所描寫的那樣,當事雙方遮遮掩掩,羞羞搭搭,吞吞吐吐,膩膩歪歪,就是不明說,在行為上表現得極為小心謹慎拘謹封閉。一種愛情是如三言二拍里描寫的那樣,男女雙方見面之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同居再說。聊齋志異里也有一大批這樣的。而這兩種愛情描寫結合的最典型的是西廂記。在西廂記里,張君瑞和崔鶯鶯交往的過程中,先是崔鶯鶯謹守禮法,對張絲毫不加辭色,甚至加以斥責。後來又忽然主動地投懷送抱,表現出極為強烈的反差。

這一點我想也是與中國古代的封建禮法有關的。中國古代對於婦女是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有十四藏六親之說。男女根本沒有見面的機會,這造成兩種後果,一是男女雙方對對方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感,尤其女方對男方(大老虎)。另一後果是因長期的阻隔而產生的極度的對對方的渴望。對於受封建禮法禁錮較深的官家上層女子來說,恐懼感會占上峰。對於受教育較少的下層婦女來講,渴望的成份要更大一點,因其受束縛少故也。

我們看古代的愛情小說,心理描寫極少,幾乎沒有。這與古代男女交往少有很大關系。中國古代是先結婚後戀愛,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愛情心理呢。直到紅樓夢才開始有了一些,但與西方同類小說比,就太小兒科了。

所以,中國古代愛情小說中出現的開放與封閉的矛盾是由當時社會的見與不見的現實造成的。這在現在看來,當然是不好的。但反過來講,男女長期不見也未必全是壞事。兩個人談戀愛,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尤其一個單位的,再好也會覺得乏味了――怎麼又是你。西施也看成東施了。相反,如果不經常見面,會給雙方以充分的想像的空間,那麼東施也會被你想像成西施。這也是網戀的吸引人之處。所以,我認為古代不發生愛情便罷,一旦發生,其質量必高於現代人。因其乾柴烈火故也。象卓文君新寡,以前與司馬相如見都沒見過,就跟著人家跑了。現有,漢樂府民歌里的上邪、有所思說的多絕,也是這原因。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李白詩有名言:「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唐傳奇《步飛煙》里的話:「生得相親,死亦無恨」――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樣的話到了宋以後就已經沒有了。只有衣帶漸寬終不悔、天崖何處無芳草、此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了。到現在更只剩下:曾經有一段真正的愛情擺在我面前……這叫什麼。愛情正在經受調侃。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古人有愛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貝利長大時有哪些故事 瀏覽:215
長江經濟帶如何走好 瀏覽:271
王者榮耀玩打野為什麼經濟老是跟不上 瀏覽:781
打新冠疫苗健康碼多久才有 瀏覽:520
小愛同學什麼是愛情顫音 瀏覽:180
家人們健康平安比什麼都重要 瀏覽:817
專科可以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380
非公經濟調查問卷怎麼填寫好點 瀏覽:158
兩個美女去哪裡逛街了 瀏覽:803
婚姻時差當媽怎麼教育 瀏覽:589
事業編資料有哪些 瀏覽:12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為什麼沒有補差 瀏覽:534
郭德綱有哪些恐怖故事 瀏覽:261
張順的相關故事有哪些 瀏覽:773
跟美女約會一樣的游戲名叫什麼 瀏覽:247
這座橋是多少人婚姻的見證橋 瀏覽:3
忠縣事業單位編制待遇如何 瀏覽:968
為什麼歐洲經濟不崩 瀏覽:577
18歲的女人怎麼看婚姻 瀏覽:503
阿克蘇幸福路有哪些新開發小區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