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情就像是一棵樹
我覺得愛情就應該是一棵樹。
兩個人相遇,就像在土地中埋下了一粒種子,如果時間和環境恰好,種子便會在心裡生根,然後隨著日後的接觸,根也開始蔓延,也許是越扎越深,也許是僅僅向外伸出了一點點根須,每個人都不一樣。
根紮好了,就開始想著發芽,於是去表白,運氣好的話,有水也有陽光,愛情開始野蠻生長,一切看起來都充滿希望和美好。當然也有運氣差的,或是季節不對,或是種子上面是銅牆鐵壁,反正就是命不好。
剛開始的樹苗,養分全部來自根,這時候只要澆水就行了,有句話叫「有情飲水飽」,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光靠喝水很難長成參天大樹的,比如需要足夠的空間讓它成長,又要有陽光讓日子每天都過的快樂,要有養分生活才會有滋有味,要及時除蟲讓感情日後沒有隱患。
有的種子可能永遠看不到天日的,就像暗戀。暗戀就像是雜草的種子,生命力頑強。暗戀如果是無用的,還是要把根去掉的,不然怎麼給別人騰出位置。這時候你要是強行去拔起來,勢必將整顆心弄的千瘡百孔,日後需要無數的時日來療傷。怎麼辦呢?切斷所有供給。這樣根就會萎縮,也許種子會一直存在泥土裡,日後也許一點點刺激就會再次瘋狂生長,不過你已經掌握了遏制它的方法了,不是嗎?
培育一棵樹是漫長的過程,中間無可避免會有其他狀況發生。比如,雙方或者一方開始懈怠,不願意繼續培養,認為這顆樹長不大了,就算長大了估計是顆歪脖子樹,最後只能用來給誰上吊,然後樹就慢慢死掉了。當然也不排除雙方覺得既然樹都已經長這么大了,要不就湊活著養好了,反正也死不了。
最危險的是藤蔓,它緊緊的纏繞著樹,將自己的肢體扎進樹脈,吸取樹的養分。這時候樹就別想長大了,等著慢性死亡吧。藤蔓是很難處理的,就算你中斷了對它的養分,它枯萎之後留下的東西還是會像烙印一樣附在樹皮上,長時間內都會讓你覺得難看。
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愛情才能最終長大,開枝散葉,遮風擋雨,成為一顆生命之樹。
② 柏拉圖式愛情是什麼樣子的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