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金的愛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一、《激流三部曲》
1、《家》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於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系著。
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同時,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志,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
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持二哥覺民抗婚。
最後,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徵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春》
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主要情節是,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盪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
盡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後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於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
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丑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3、《秋》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後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後衰敗。
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後,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
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後,克安、克定鬧著分家,最後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
《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同時,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二、《愛情三部曲》
1、《霧》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內容梗概: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他認為建設鄉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
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
周如水在家鄉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並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
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並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一年後,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於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2、《雨》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內容,梗概:兩年後的上海,吳仁民的妻子已經病死,陳真被汽車撞死。此時張若蘭已經嫁給一個大學教授,周如水又愛上了另一個被稱為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李佩珠。
吳仁民對周冷嘲熱諷,但自己很快也墜入情網。戀上他從前幫助過的女學生熊智君。但吳仁民很快發現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從前的戀人玉雯,她因為愛慕榮華富貴而拋棄過他,現在又因為孤獨想與他重續舊好,吳仁民痛苦地拒絕了她。
李佩珠決心做一個革命女性,拒絕愛情,周如水在絕望中投水自殺。吳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殺的消息,熊智君為了保護吳仁民抱病嫁給了玉雯的丈夫———一個軍閥,並留信鼓勵他追求事業。吳仁民在悲憤中終於振作了起來。
3、《電》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內容梗概:三年後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里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里,此時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生了愛情。
但很快,革命事業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敏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託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朋友未完成的事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激流三部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情三部曲》
㈡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分為哪三部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創作特點:
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的,然而就情感對語言的影響,又可分為前後兩期來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語言風格著稱,感染性極強,故而巴金前期以《家》為代表的小說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
而以小說《憩園》為節點的後期作品語言則開始由熱轉冷,筆調變得深沉、悲哀和憂郁,到了《寒夜》則將這種悲劇式的語言藝術提煉到了巔峰狀態。巴金前期作品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激越奔肆,一瀉千里,無法以遷回婉轉,含蓄凝煉對其加以規范;熱烈酣暢,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圓。
這種顯示著「語句和生命是進合為一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團火似的燃燒著,也使別人燃燒」。然而巴金也絕非只是一味任情縱筆、狂放無羈以至流於粗糙簡濫。
在具體駕馭這種平白率真、熱烈酣暢的文字時,巴金注重隨情緒的起伏變化和延伸發展來安排句法的構造、修辭方式的搭配和音節的長短相間,讓語言在熱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揚頓挫的節奏和旋律,產生一種流暢回環的音樂美感。
如作品《春天裡的秋天》中:「我抬起發熱的臉,去看蔚藍的天,去迎自由的風。我的眼裡卻裝滿一對大眼睛和兩道長眉。那對大眼睛裡充滿著愛情,春天的愛情,南方的愛情。」這一句並沒有使用整齊的韻腳,也不講究聲調的平仄搭配,詠玩味間卻給人一種抑揚有致,明快優美的音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