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歷史上有哪些鮮有人知的愛情典故

歷史上有哪些鮮有人知的愛情典故

發布時間:2024-08-20 05:57:48

1. 關於宋代詞人的愛情故事

蘇軾與他的三位紅顏

蘇軾共有三任妻子,第一任:王弗,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於是王弗便在屏風後靜聽,並將自己的建議告知於蘇軾。第二任:王潤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台詩案,黃州貶謫.第三任:王朝雲,原是他的侍妾,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雲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但不幸的是,朝雲被扶正後過了十一年,即先於蘇軾病逝。朝雲逝後,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

1.王弗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記夢》

在四川眉州青神縣的岷江畔,有一片蒼翠挺秀的山嶺,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稱為「西川林泉最佳處」的中岩山。進入山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匯集而成的清池。表面上,除了池水較深較冷之外,並無任何獨特之處。但奇怪的是,如果你臨池拍手,池中游魚就會循聲游到岸邊。此時再看池邊石壁上的「喚魚池」三個大字,才知道這個名字是如此貼切而富有靈性。而這三個字正是蘇軾所題。

當年進士王方召集鄉賢名士在池邊聚會,想為這個水池取名。正在山中讀書的少年蘇軾以「喚魚池」中選,並即席揮毫寫下這三個瀟灑的大字。蘇軾的才華贏得了王方的喜愛,幾經周折,王方將愛女王弗嫁給了蘇軾。仙山清池,佳人才子,這個美麗的故事為本來就美麗的山川增色不少,讓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語不止。

王弗性格「敏而靜」,作為進士之女的她開始並沒有告訴蘇軾自己知書。每當蘇軾讀書的時候,她則在旁邊終日不去。後來蘇軾有遺忘的地方,她反倒給予提醒。好奇的蘇軾問她別的書里的問題,她都能答上來,頓時讓蘇軾又驚又喜刮目相看。在蘇軾與訪客交往的時候,王弗經常立在屏風後面傾聽談話,事後告訴蘇軾她對某人性情為人的總結和看法,結果無不言中,可謂蘇軾絕佳的賢內助。

然而好景不長,情深不壽,王弗年僅二十七歲就病逝於京師,讓蘇軾悲痛萬分。此時蘇軾母親程氏已經去世。蘇洵對蘇軾說:「王弗跟著你很不容易,將來要將她安葬於她婆婆的墓邊。」誰知未及一年,蘇洵又卒於京師。於是蘇軾兄弟護喪回家,將王弗也葬於其翁姑墓側。

十年之後的一個夜晚,蘇軾又在夢中見到了王弗,醒來傷感不已,於是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記夢》,這是近千年以來寫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動人的詞章之一。全詞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夫妻之間生離死別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據說用詞來寫悼亡,蘇軾是首創,這一首創,卻成了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這固然是因為蘇軾才高學深,但更因為他和王弗之間有著真摯的感情。只是鮮有人知道,這份感情的最初,卻是那隱藏在山林深處神秘的喚魚池。

王弗隨翁姑葬於眉州安鎮鄉可龍里的山中。據說附近有一泓山泉,經常有一個白發老翁卧於泉上,只能遠看,人一走近,他就隱身於泉里,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蘇轍晚年寫詩:「老人寄東岩,蕭然四無鄰。八尺清冷泉,中有白發人。婆娑弄明月,松間夜相賓。」就是指的此事。

蘇軾有詩句:「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種樹很多的緣故,這一片山林中的蘇家墓地到了後來竟怎麼也找不到了。明代廣東人許仁到眉州做太守,多次率人按圖索驥去山裡尋找蘇洵墓,卻一度次次徒勞而返,讓他慨嘆:「青山難覓先賢墓,白發重逢此寺僧。」到了清代康熙年間,眉州太守金一鳳也帶著士紳遍尋山野,最後進入一片寸步難行的荊棘林,當他們斬去雜草叢荊時,蘇洵等人的墳墓終於顯現在眼前,只是早已碑誌剝蝕苔封葉積。金一鳳感傷世間博學聞達之人,身後卻落得如此光景。於是他捐囊封土,築墓建祠,即今所存的「蘇墳山」。這里是蘇軾「更聽瀟瀟風雨哀」的地方,也是讓他在異鄉「無處話凄涼」 的地方。可為憑吊者識。

2.王潤之

泛泛東風初破五。
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
佳氣郁蔥來綉戶,
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
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盡窮鱗看圉圉,
天公為下曼陀雨。

——《蝶戀花》

蘇軾的第二個妻子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起王弗和朝雲來,王閏之的名氣最小。她的才幹見識也許比不上王弗,但也是一個賢淑的妻子。王閏之也先於蘇軾去世,讓蘇軾再遭打擊,「淚盡目干」。

王閏之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家庭婦女。蘇軾「烏台詩案」被捕入獄,王潤之驚怖之下,擔心那幫小人還會從詩文中找出蘇軾的罪狀,於是把蘇軾的詩稿焚毀。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來喜歡蘇軾的人們心中一個永難彌補的遺憾。

盡管如此,王閏之也並非沒有藝術細胞。蘇軾一家在汝陰的時候,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開,月色鮮霽,王潤之叫蘇軾請朋友到花下飲酒,她說:「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慘,春月令人和悅。」蘇軾大喜說:「我還真不知道你會詩。剛才你說的話,真是詩家語言。」所謂真詩在民間,並不會寫詩的王閏之不經意間卻說出了富有詩意的語言,給了蘇軾靈感,讓他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

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
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王閏之性格柔順賢惠。在黃州的時候,蘇軾心情郁悶,而小孩還在他面前牽衣哭鬧,蘇軾要發火,王閏之開導蘇軾說:「你怎麼比小孩還痴,為什麼不開心點呢?」 蘇軾聽後正有所感愧,王閏之又洗滌好酒杯放在他面前。這件事被蘇軾寫進了詩里。在黃州苦澀艱辛的歲月中,有賢妻如此,對蘇軾來說是一種大安慰。

在王閏之過生日之際,蘇軾放生魚為她資福,並作上述的《蝶戀花》紀事。詞中「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贊美她對三個兒子都一視同仁,疼愛不分彼此。王閏之和王弗的家鄉都是眉州青神,那裡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過。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嶺青翠,碧水孱湲,佳氣蔥郁,生於江畔人家的王閏之,在蘇軾眼裡,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

3.王朝雲



王朝雲生於錢塘,葬於惠州;生於西湖,也葬於西湖。惠州西湖的六如亭就是她的墓址所在。據說亭里有一副對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上聯說的是一個著名的故事:蘇軾曾拍著肚子問侍女裡面是什麼,有的說是文章,有的說是機關,惟有王朝雲說是一肚子不合時宜。下聯則寫盡了蘇軾獨自聽雨懷人的凄清。於是有古人牽強附會,根據這個對聯生造出一段筆記,說蘇軾有「朝雲」「暮雨」兩妾。其實對聯中的「暮雨」並不是人名,而且蘇軾大概也不會給女人取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名字。

「朝雲」才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只是這份美麗卻帶有一種好景易逝的無奈。白居易曾經很煞風景地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蘇軾很欣賞白居易的這句詩,也寫詩說:「彩雲知易散,鷤鴃憂先吟。」殊不知,「彩雲易散」竟成了朝雲命運的讖語。不僅僅是因為名字類似,而且蘇軾甚至無意間還把朝雲說成彩雲,如他曾為朝雲寫過一首《南歌子》:

雲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雲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
莫翻紅袖過簾櫳。
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

綠鬢霞衣,燕姿鸞影,蘇軾確實寫出了王朝雲無與倫比的美,然而又把她比作巫山彩雲,倏然而來,倏然而去,流轉不息,飄忽不止,註定不能在人間常駐。

不僅如此,秦觀也為朝雲寫過一首《南歌子》:

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
不應容易下巫陽。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
瞥然飛去斷人腸。
空使蘭台公子、賦高唐。

兩首詞都寫得非常漂亮,蘇詞空靈飄逸,秦詞婉媚纏綿。但他們不約而同地都用巫山飄雲來比喻朝雲,肯定就是因為其名字給他們靈感。相比蘇詞而言,秦詞中的「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在事後聯想起朝雲的命運,更是讓人觸目驚心!清歌是難以停駐的,而「暮雨」雖然來源於巫陽,卻也最終成為六如亭上那綿綿不盡的思念!

朝雲之所以取名朝雲,也許就是因為當初她青春年少,但這樣的名字,「瞥然飛去斷人腸」的「朝雲」,卻沒能陪伴蘇軾度過最後的海外生涯,帶走了蘇軾最後的愛,留給了他永遠的痛。



蘇軾曾多次拿自己和白居易比較,說:「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盡管他確實不像白居易那樣坐擁「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但身邊朝雲的風采,又何嘗稍遜於樊素與小蠻?朝雲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很可能還就是來自白居易《花非花》里的句子: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如朝雲無覓處!」

熙寧七年(1074),時在杭州的蘇軾夫人王閏之把王朝雲從歌舞班中買出,收為侍女,當時王朝雲年僅十二歲。她長大後,大約是在黃州,被蘇軾收為侍妾。夫人的侍女轉變為侍妾,這是古代最平常的事。但蘇軾和朝雲卻演繹了一段不平常的真情人生。

王朝雲一開始並不識字,然而她卻是真正讀懂蘇軾的人。熙寧九年,蘇軾在密州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王士禎《花草蒙拾》中說:「『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大江東去』耶?」實際上,這確實也是詞史上最著名、最出色的《蝶戀花》之一。寫這首詞的時候,王朝雲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丫頭。多年後的一個秋天,層林盡染,落木蕭蕭。朝雲唱起這首老歌,竟突然淚流滿面。蘇軾問她何故,朝雲說:「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就再也唱不下去了。」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古人認為,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而生。這首詞也暗喻了蘇軾「身行萬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頭」的命運。在政敵的迫害下,他生涯類轉蓬,一次比一次貶得遠,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擊大。朝雲唱到那兩句時,想起蘇軾宦海的浮沉、命運的無奈,於是淚下如雨,不能自已。

朝雲去世後,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在黃州,朝雲曾經生過一個兒子,取名遯生,小名干兒。滿月後浴兒,蘇軾寫了一首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當然是蘇軾隨意調侃的一首詩,並非用心之作,但千百年來卻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是歷經滄桑的人共同的體會。

但干兒後來夭亡了,蘇軾和朝雲都很悲痛。蘇軾專門有《哭干兒詩》:「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蘇軾和朝雲,就是這樣相依相扶度過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凄風苦雨、驚濤駭浪。



被流放到惠州之前,蘇軾夫人王閏之已經去世。而當時的嶺南是人們心目中是蠻風蜑雨、毒霧瘴氣的地方。蘇軾為此遣散了家裡的姬妾。但朝雲不肯離開,堅持跟隨蘇軾去了惠州。

以前電視劇《蘇東坡》里演到這段故事時,蘇軾是佯裝不要朝雲,把她趕走,而朝雲卻躲在附近,一直跟隨他,結果被發現後,兩人抱頭痛哭,朝雲猶自喊到:「我不走!我不走!」可惜電視劇里最後蘇軾在朝雲墓前徜徉時,播放的歌曲卻是蘇軾寫給王弗的《江城子》。其實,蘇軾曾為朝雲寫過不少詩詞的,比如關於朝雲不肯離他而去,後來他曾有一首詩記述甚詳:

長春如稚女,飄飄倚輕颸。卯酒暈玉頰,紅綃卷生衣。
低顏香自斂,含睇意頗微。寧當娣黃菊,未肯似戎葵。
誰言此弱質,閱歲觀盛衰。頩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揮。
瘴雨吹蠻風,凋零豈容遲。老人不解飲,短句余清悲。

從詩里可以看出,朝雲不怕蠻煙瘴霧,萬里追隨蘇軾,要她離開,反倒讓她生氣。最終是兩人到了惠州後相依為命,患難與共。蘇軾想起白居易曾有一個愛妾楊柳枝,在白居易老病的時候離開了他。現在蘇軾不僅老病,而且被貶南荒,境遇比白居易差得多,但朝雲卻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為此蘇軾專門寫了一首《朝雲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葯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擊賞其「詩意絕佳」。飽經憂患的蘇軾已看盡了塵世的污濁和無奈,只想帶著朝雲離開這個骯臟的世界,遠離險惡的人心,共赴三山仙境,去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所以在惠州朝雲洗去鉛華,拋下了舞衫歌扇,伴隨蘇軾平靜地度過謫居生涯。

此時蘇軾已五十有九,朝雲才三十有二,蘇軾在詩里把朝雲稱作天女,把自己比作維摩詰。古代文人都很喜歡《維摩經》,上面說:「佛告文殊師利,汝詣維摩詰問病時,維摩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而為供養。」朝雲便如散花天女,陪伴在多病的蘇軾身邊,兩人的感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

蘇軾多次把朝雲比如天女,並且著力描繪了她的美麗,如《三部樂》:

美人如月,乍見掩暮雲,更增妍絕。
算應無恨,安用陰晴圓缺。
嬌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懶,未語先咽。
數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

今朝置酒強起,問為誰減動,一分香雪?
何事散花卻病,維摩無疾?
卻低眉、慘然不答,唱金縷、一聲怨切。
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發。

曾經有一本蘇軾的詞集注釋稱「美人如月」,意思是美人的臉如滿月,顯然不對。這里蘇軾是用月亮的陰晴圓缺,來描寫心情的變化;用暮雲掩月,來刻畫惆悵倦怠的美人形象。在寂寥冷清的環境中,朝雲依然那麼美麗動人,甚至更增妍絕。

還有一首《殢人嬌》:

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礙。
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
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
閑窗下、斂雲凝黛。
明朝端午,學紉蘭為佩。
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白發蒼顏的蘇軾,和斂雲凝黛的朝雲,確實和維摩天女那樣相得益彰,遠離京師是非之地,反倒生活得相對寧靜怡然。「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朝雲在蘇軾筆下,是如此的光彩照人,聖潔無比!

詞里說,要在端午的時候,為朝雲寫首好詩。於是蘇軾很快又寫了一首《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詞中描寫了端午沐浴的場景,綵線纏臂,可以不病濕;小符配身,可以辟五兵。「流香漲膩滿晴川」,脂香粉膩順水流淌,是一幅多麼美麗而熱鬧的畫面。而「佳人相見一千年」,則表現了兩人希望一直這樣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願望。在老邁之年謫居南荒,朝雲已成了蘇軾最後的慰藉和感情歸宿。



朝雲就是在惠州病逝的。朝雲本不識字,跟著蘇軾耳熏目染,已粗有楷法。她還對佛學很有興趣,跟著老尼學習佛法,蘇軾稱其也對佛理也粗識大意,「誦《金剛經》四句偈而絕」。

蘇軾將朝雲安葬於惠州西湖畔的棲禪寺松林中,並和以前為朝雲寫的詩以自解:

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葯,贈行惟有小乘禪。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歸卧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在詩中可以體會到蘇軾對朝雲深厚的眷戀之情。「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比之當年他對王閏之「淚盡目干」來又更進一層,三生盟約,來世無憑,朝雲的離去,使垂暮之年的蘇軾對人生的態度更加冷寂淡然。

這年十月,惠州梅花開放,山野湖畔千樹競發,暗香浮動。宋人都很喜歡梅花,蘇軾也不例外,剛到嶺南的時候,他就連寫了幾首梅花詩,使羅浮山的梅花盛名遠播。此時的蘇軾睹梅思人,以梅喻人,又寫了一首《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麵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惠州有一種珍禽倒掛子,貌似綠毛鳳但形體更小,所以蘇軾稱之為「綠毛么鳳」。它們經常倒掛在梅花樹上,這是嶺南梅花特有的奇特美景。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讓晁補之讀到後感嘆不已:「此老須過海,只為古今人不能道及,應罰教去。」「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被《紅樓夢》化用在薛寶琴的詞里:「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有的版本又是「明月梨花一夢」,都和蘇軾詞有著淵源關系。

明朝楊慎在《詞品》里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古今梅詞,以坡仙綠毛幺鳳為第一。」這首《西江月》能否算詠梅詞第一,肯定會有爭議,楊慎那樣說,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和蘇軾是同鄉。但論意境的高潔空靈、感情的蘊藉深沉,別的詠梅詞確實是無出其右的。

紹聖四年四月,蘇軾又被貶為瓊州別駕,從惠州移昌化軍安置。這下要渡海而去了,在當時已經是天涯的盡頭了。蘇轍也貶到雷州,兩兄弟正好從藤州一起走到雷州,能在貶謫歲月中相聚一段時間,也是不幸中之大幸。蘇軾《和陶止酒》詩中記述了因為身體的原因,蘇轍勸他戒酒的事,並寫他對蘇轍感嘆:「蕭然兩別駕,各攜一稚子。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蘇轍的妻子史氏出自眉州名門,幾十年來和蘇轍相濡以沫,舉案齊眉。而蘇軾則自朝雲去後,只聞佛法,不再另娶了。

在到達藤州之前,途經廣西梧州的時候,蘇軾聽江邊父老說蘇轍剛剛經過,於是趕緊去追,並寫了一首長詩給蘇轍看,詩中安慰他:「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其實背地裡,蘇軾對自己被趕到海外孤島絕非那麼樂觀,他固然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只是這份灑脫的背後,卻是勘破世事的空寂和無可奈何的悲涼。

在梧州,面對茫茫煙水,蘇軾寫了一首懷念朝雲的《江城子》:

銀濤無際卷蓬瀛。
落霞明,暮雲平。
曾見青鸞紫鳳、下層城。
二十五弦彈不盡,空感慨,惜離情。

蒼梧煙水斷歸程。
卷霓旌,為誰迎?
空有千行流淚、寄幽貞。
舞罷魚龍雲海晚,千古恨,入江聲。

當初和朝雲「曾見青鸞紫鳳、下層城」,如今卻只剩下蘇軾孑然一身。人世間的一切名利追逐,一切悲歡擾攘,都如古時的大型魔幻雜耍游戲魚龍曼延一樣,熱鬧之後,喧騰之後,一切都灰飛煙滅,留下來的,只有那充斥於天地間的無邊無際的寂寞:

「千古恨,入江聲」!

2. 光武帝劉秀對愛情的忠貞史

年輕的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鍾情,當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劉秀有兩大人生目標:「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一理想在當時看來是不著邊際的空想,簡直是天方夜譚。有人就說:「劉秀窮得買不起鏡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當時漢代已經歷了12帝,總計213年,帝裔子孫眾多,更何況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氏子孫更受到無情的摧殘,劉秀一家早失去貴族的身份,在鄉里的財勢與聲望上,劉家遠比不上陰家。劉秀雖然熟知陰麗華貌美,想娶陰麗華為妻,但真正能把她娶過來作為自己的妻子,還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當時只是心裡想想而已。

「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首都衛戍司令,劉秀當時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然而想不到時勢造英雄,後來劉秀竟成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我們可以想像,倘若美慧秀麗的陰麗華過早地嫁給了劉秀,而且劉秀又能在王莽政權中謀得一官半職,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躊躇滿志的狀況下,劉秀也許就此安於現狀,不求進取,不再有拚命謀求發展的鬥志與浩氣了。這期間,多少豪族少年向陰家求親,無奈都嘗到婉轉拒絕的滋味。劉秀更是不敢貿然行動。再說想要在王莽新朝獲得立足之地,更是談何容易,為了完成他的兩個心願,時勢迫使他不惜一切代價地另謀發展。

王莽篡漢以後,推行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改革措施,比如恢復井田制,設置六關、五均、賒貸等經濟制度,改革幣制,復古建制,變更官制等。因為准備不周,條件不成熟,反而造成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荒旱連年,盜賊蜂起的局面。

當時,義軍四起,山東有「赤眉軍」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28歲的劉秀和哥哥劉縯�一起,借機利用宗族勢力起兵,並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軍聯合起來。為了順應人心思漢的潮流,他們推立漢朝宗室劉玄為皇帝,以「反莽復漢」為口號,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戰無不勝,中原地區盡皆歸復「綠林軍」。

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劉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正領兵在外的劉秀自知勢單力薄,強忍悲痛,主動回到宛城謝罪。就在此時,隨劉秀作戰的陰氏兄弟,深感劉秀前程遠大,抓住機遇,說服家人,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劉秀忍辱負重,不為哥哥舉辦葬禮,反而與傾慕多年的愛人陰麗華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婚禮,洞房花燭夜之後,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時行樂的模樣。劉玄對他放了心,認為劉秀不過是紈絝子弟一個,因此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

對哥哥的死,劉秀表面上只能強顏歡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陰麗華就勸慰丈夫:「更始皇帝氣量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陰麗華雖是婦道人家,但劉秀十分聽她的話。她的話給劉秀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通過一番計劃,19歲的新娘陰麗華回到娘家暫住,劉秀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劉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據地,建立了東漢。他的「雲台二十八將」也多出自這一帶地區。

當時,河北邯鄲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並起之際,詐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有一定的實力,是劉秀在河北擴展勢力的絆腳石。真定王劉揚聚兵10多萬,聽命邯鄲王郎,不肯歸附劉秀。劉植親自前往勸說劉揚,劉揚勉強同意,卻提出與劉秀結親的條件。劉揚有一個外甥女叫郭聖通,欲為其擇一良婿。作為權宜之計,劉秀只好答應娶郭氏為妻,終於借得精兵擊敗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絕了更始皇帝給予的封號,另樹一幟,不久即帝位於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為年號,定都河南洛陽。

劉秀稱帝的第二年,議立皇後。有一個陰氏,又有個郭氏,於是在冊立皇後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是立郭氏為後呢,還是立陰麗華為後。一邊是郭氏——與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恩愛有加,並已身懷六甲,這時只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顯然地位很低;一邊是陰麗華——這個劉秀夢寐以求,終於如願以償的結發妻子。劉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後的位置留給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將她迎來洛陽。不料陰麗華卻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堅持不肯接受皇後的冊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為後,封陰麗華為貴人。
陰麗華的謙德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陰麗華的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以示對陰麗華的補償,然而卻受到陰識的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托屬外戚的關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這是建武二年的事。又過了兩年,陰麗華隨侍光武帝征討彭寵,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漢明帝。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為黃門侍郎,指揮武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的貼身侍衛長,每次出入,都拿一個小蓋傘為劉秀遮風蔽雨。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准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願。」事後,陰麗華私下問兄弟為什麼要那樣說,遭到陰興的反唇相譏:「貴人不讀書嗎!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
在稱帝後的十年之中,劉秀恩威並濟,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面,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勛臣,崇尚義節,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名子女,終於在建武十七年,劉秀廢掉郭皇後,冊立陰麗華為皇後。
劉秀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後,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後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後印緩。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劉秀對陰麗華長久的歉疚,終於得到補償的機會。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後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為賢後。
劉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凌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後常召集公卿郎將,講論經書的道理,入夜還秉燭誦讀,直到更闌夜深。皇太子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游自寧。」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
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干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後,又過了七年,陰麗華死,享年六十歲,合葬在劉秀的原陵。
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結果,而劉秀、陰麗華卻和諧得令人羨慕,這固然是由於劉秀的寬仁厚德,惜念舊情,而陰麗華的貌美德高與安分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盡管有陰麗華這樣的皇後開了頭,但東漢最終還是亡於外戚,竇太後、鄧太後通過自己的父兄把持朝政,形成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是劉秀和陰麗華始料不及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鮮有人知的愛情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之約怎麼寫 瀏覽:801
古代愛情電視劇都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98
講故事時如何講的抑揚頓挫 瀏覽:497
婚姻有點甜橙光幣可以買什麼 瀏覽:45
外交部的健康包都有什麼 瀏覽:278
古怪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269
怎麼才能在婚姻期內立案 瀏覽:855
南京哪裡的酒吧美女最多 瀏覽:129
保定高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怎麼樣 瀏覽:874
大女兒和兒子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324
什麼美女軟體免費 瀏覽:557
愛情公寓的男人哪個最帥 瀏覽:15
滄州市企事業單位保險如何核算 瀏覽:324
做房奴還有什麼幸福 瀏覽:939
文山市健康監測表怎麼填 瀏覽:1001
為什麼人會突然想要愛情 瀏覽:289
兩句話的恐怖故事第一季多少集 瀏覽:562
婚姻登記的公證書有什麼用 瀏覽:652
蛇找什麼屬相婚姻好 瀏覽:554
盧大雨廣東愛情故事在哪裡唱的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