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孔子說過什麼關於愛情方面的話
【原文】
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評析】
這里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並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於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准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鑒的。
聰明的老師在向學生教授新課的時候,往往從提問或做游戲開始,那樣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里的譯文和評論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試著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論語》的原文。如果你善於開動腦筋勤思考,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
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
孔子說: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告訴他一個角落是這樣的,他還不能推悟出其它三個角落也是一樣的,那我就不會再多說什麼了
② 孔子關於愛情說過些什麼
孔子的愛情是悲催的,他的「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成了千古「名言」
不過這也很正常,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得割捨其他的感情,歷史上這種人也多。如老子,韓非,郭嘉,荀彧,諸葛亮
③ 儒家對愛情的理解
儒家文化所強調的愛是人與人的愛,是一種自然的、比較具體、感性的愛。儒家文化根據人的感性需要,宣稱人從一生下來天生就有一種親情之愛,這種愛是天生的、本能的,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培訓和人為的灌輸。這種愛源於母子之間的人倫之愛,逐漸伸展出來,就形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愛,然後再擴展開來,就能涉及到所有的人類之間的愛,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自然人人皆得愛,個個都幸福。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愛」,《論語》中寫得很清楚: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12.22』,意思是說,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愛人。」
在《論語》中,有許多關於「仁」的具體論述,也就是說「仁」有許多的內涵,可以體現在許多不同的方面,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身份和社會分工的人,實施「仁」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作為個人,孔子提出了這樣一條標准,我覺得可以供我們參考: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⒈6』,意思是說,孔子說:「一個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要有愛心並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餘要多學習。」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感覺到來自父母和親人的愛,但是並不一定懂得愛的道理,而儒家文化就是告訴我們為什麼應該愛,怎樣去愛等的道理,這也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愛的教育。
這種愛的教育,可以通過父母和師長傳授給我們,也可以由我們自己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去繼承。這樣的愛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孔子在提倡我們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愛的學習為什麼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呢?這與儒家文化的特徵和愛的特徵是分不開的,一方面,儒家文化鼓勵獨立思考,不主張盲從,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⒉15』,另外一方面,隨著人的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人們對愛的理解會發生變化,也會面臨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與愛有關的問題,因此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才能為我們找到最佳的實施仁愛的方法。
④ 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孔子說什麼
名言: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不貳過」,可以說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不讓火氣繼續冒上去。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
出自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雍也》,原文: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譯文
顏回二十九歲時,頭發全都白了,過早死去了。孔子為顏回的死哭得非常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你的弟子哪一個算得最喜歡學習?」
孔子回答:「我有叫顏回的學生愛好學習,他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不重復犯同樣的過錯。但他不幸早死,顏回死了,我就沒聽說有好學的人了」。
筆順
(4)孔子說過什麼關於愛情擴展閱讀:
表達愛的方式:
一、聆聽,不要打斷
靜靜的聆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內心謙虛的表現。你若愛他,就多聆聽!
二、說話,不要指責
不要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人做錯事情後,更渴望得到接納,而不是指責。就像你在犯過錯誤之後所渴望的一樣。
你若愛他,就不要指責!「我親愛的兄弟姐妹親人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三、給予,不要保留
面對別人的懇求,不要拒絕。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遲疑。你今天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即使他們都辜負了你,你若愛他,就不要保留!
四、回答,不要爭執
人與人的相處,在於和睦,而不在於爭執。家庭裡面的人們,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有理,而不斷地為自己辯護,當每個人都在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時候,爭吵就不可避免。到最後,爭論並沒有帶來和睦,反而是隔膜越來越大。你若愛他,就不要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