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愛情詩閨怨詞原文及賞析
關山征戍遠,閨閣別離難。
苦戰應憔悴,寒衣不要寬。
閨怨詩可以說是我國傳統文學中永恆的主題了。它既可渲泄愛欲被壓抑的苦悶,又符合儒家家庭人倫的教義,因為雙方的名分是「合法」的,是曠夫怨女間的思念,它的深層結構,在於維持家族這個封建社會的基本細胞。況且,她還具有一種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比興」作用,就是以男女喻君臣,借閨思來曲折表述作者政治上的追求和苦悶。所以,從《詩經》的「自伯之東,首為飛蓬」等作品開始,綿綿不盡,匯成江河。到了白居易的那個中唐時代,閨怨詩的優秀作品已不勝枚數,難以為繼了。這首詩算不得出色的作品,但白居易還是頗費了點心思的。
詩歌採用了倒敘的手法。詩實質上是從制寒衣的場面展開的,據唐代制度,兵士自備甲仗、糧食和衣裝,存入官庫,行軍時領取備用。所以一到秋天,徵人的妻子便忙著為夫婿搗練、制衣和寄衣了。這種景象在李白《子夜吳歌》中曾經有過簡略而出色的描繪:「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白居易不在景色上著墨,而是刻畫了思婦制衣時左右為難的心情。按說,夫婿的身材是為妻所熟知的,但我們這位女主人公卻下手躊躇,唯恐裁得過寬,因為夫婿在邊地,過著茹毛飲血,朔風吹寒的生活,加上征戰繁忙,身體怎能不日趨消瘦呢? 然而,究竟多寬合適,這位巧媳婦又實在難以料定,於是陷入了沉思冥想之中。
這時,思婦的眼前不由展現了另一個畫面,那就是與徵人惜別的場景。「關山」句意味著山重水復,路途遙遠;「一身去國六千里」,有千山萬水之隔。而且,夫婿是去「征戍」的,是去鏖戰於狼煙彌漫、刀光劍影的邊塞的。「古來征戰幾人回」,不知他能否平安歸來。為妻的不免憂慮萬分。
然而唐代社會又洋溢著一種「不斬樓蘭誓不還」的尚武精神,赴邊地從軍,也不失為平民士子的一種出路,所以,在送行的時刻,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氣氛中,主婦不該也不願嚎啕啼哭,她只是默默地祝願夫婿平安,希望夫婿衣錦還鄉。
於是,對生離死別的惶恐,對愛情失去寄託的怨思以及對夫婿的良好祝願,對家族興盛的遐想,糾葛在一起,撞擊於主婦的心頭,使這位少婦左右為難,心浪疊起。
如果以時間為序,少婦的思緒是由制衣難想到別離難,由制寒衣場景想到送別景象,但是詩歌卻將順序顛倒過來,這便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了。詩人沈德潛《說詩晬語》評唐詩時,曾提出「起首貴突兀」之說,詩歌,尤其是短詩的開頭,是很重要的,開篇引人入勝,便容易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反之,則大為遜色。沈德潛曾標舉王維《觀獵》為例,開始兩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謂城。」認為倒轉過來,「便成凡語」。白居易這首詩固然與《觀獵》的藝術風格有異,成就亦相差一截,但詩人的匠心運用,確有相似之處。
Ⅱ 古代愛情詩賈婦怨原文及賞析
嫁與商人頭欲白,未曾一日得雙行。
任君逐利輕江海,莫把風濤似妾輕。
這是 一首代言詩,是詩人以賈婦的口氣來寫的。詩中寫了賈婦的怨與情,從而表達了詩人對不辜婦女的同情與贊揚。
詩的頭兩句直接寫賈婦的怨,這與一般同類題材的詩沒有多大的區別。詩中的這位女主人公與商人結合有年,到現在她的頭發都快花白了,但兩人從來都沒有在一起走過路。這當然是誇張的一種說法,但唯其如此,便足以表達她對以往夫妻很少團聚的深深的抱怨。
本來,按一般的閨怨詩的寫法,以下接著就得寫怨婦自己的孤獨、凄清和對遠方之人的思念。這樣寫得好,當然也能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但這首詩卻不這樣寫。 隨著詩句的展開,我們看到的則是這位女主人公由對丈夫的抱怨而變為對他深切的關心。
第三句埋怨經商的丈夫為了追求利潤而輕視在無情的江海上行船,這在內容上可看作是對一、二兩句的深入。也就是說,丈夫之所以很少在家,其原因不在別的,而是因為他身為商賈,到外面「逐利」去了。這里要注意的是,我國古代有一個輕視商業的傳統,本詩題目「賈婦怨」的擬定看來與此不無關系。另外,第三句除了承上以外,還有啟下的作用,即由商人的「輕江海」而引出女主人公對丈夫的關心和囑咐。
如果說前三句是寫「怨」的話,那麼第四句就是在寫「情」了,至此,我們看到這位賈婦並沒有一味地抱怨丈夫,而是突然換了一種面目,改了一種口氣,說的是明知丈夫在外久久不歸是因為看輕自己,但她卻仍要囑咐丈夫在江海上行船時不要看輕了無情的風濤,而要注意安全。這樣,詩中風濤的無情更襯托出女主人公的多情。於是,一位不幸而多情的高尚婦女便躍然紙上了。
這首詩雖只四句二十八字,全是以賈婦的口氣娓娓道來,但由於構思巧妙,特別是突破了一般閨怨詩的思路,將「怨」引向了「情」,因而全詩委婉曲折,感情深厚。隨著女主人公感情波瀾的變化,我們讀來便覺得本篇詩情不同一般而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Ⅲ 愛情閨怨詩
閨怨詩多為愛情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中國古代的詩人對「宮怨」、「閨怨」、「春宮」「春怨」之類詩情有獨鍾,因為他們與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情懷,文人骨子裡有著奴顏媚膝的怨婦情結,這種情結自屈原始,瓜瓞綿綿,經久不衰。
司馬遷說:女為悅已者容,士為知士者死。良禽擇木而棲,猛獸擇穴而居,中國古代的文人與婦女一樣從來沒有獲得過獨立的人格,始終是權貴的附庸,他們的生與死,喜與悲,升與降,浮而沉,沒有握在自己的手中。
1、閨怨詩
大致說來,閨怨詩就是寫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感情細膩,容易入詩,加上些幽怨,就更讓有哀憐了。一個歡樂的女人,她身上詩的意味可能要少一點,一個感情細膩,而處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詩的意味就要多一些。當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詩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纏綿,更加動人心弦。
閨怨詩主要集中在唐代,著名的閨怨詩有:張仲素的《春閨思》,王昌齡的《閨怨》、朱慶餘的《閨意》、李白的《子夜吳歌》《玉階怨》、金昌緒《春怨》、溫庭筠《憶江南》等。
宋代閨怨詩以詞為主,著名的閨怨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也是值得一提,感情細膩,更貼近於女子的心理思想,比如《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歐陽修的《蝶戀花》、
2、宮怨詩
宮怨詩是閨怨詩中一種特殊的分類,它一般是描寫古代帝王王宮中宮女以及失寵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著名的宮怨詩有:元稹的《行宮》、朱慶餘《宮詞》、司馬札《閨怨》、杜牧《秋夕》等。
Ⅳ 古詩的題材有哪幾種分類(完整)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蘇軾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弔古跡而產生聯想、想像,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山水詩、田園詩因為讀者熟知,故不作介紹了。此外,還有題畫詩、宮怨詩、無題詩等,因其題材或與其他題材相容,或要依詩的內容確定,也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