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為什麼現在這么多歌頌愛情

為什麼現在這么多歌頌愛情

發布時間:2024-07-25 20:30:58

❶ 為什麼現在大部分的明星唱的歌全是愛情的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有好幾種原因。 1.0 歌手不是情歌的始作俑者,寫歌的人才是 2.0 可以說歌手的存在是存在依賴性的,要存在,就必須符合大宗的口味,必須要能打動人心。而現在的國人,除了談情說愛,悶騷,假裝深沉以及故作憂郁外,已經沒有什麼「內心」了 3.0 俗話說:「愛情是永遠不老的傳奇."我們應當看到愛情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她就像一件完美的美玉,完美無瑕並不是她的優點,她的優點是完美中帶了點瑕疵。而歌曲這種陣痛式無病呻吟裝嫩等行為,樓主可以一並概括為反面教材就是。 4.0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歌曲還是很好聽的。試想一下,如果所有歌曲都是歌頌祖國或者青春勵志的,我們的情調在何方?豈不是文革時期了? 5.0 當你失戀或者戀愛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很悲傷或者很甜蜜?或者那時你會不會覺得歌曲里的內容很符合你的心境?這就是歌詞歌曲作家的精明之處,他們知道你需要什麼,有需,才有求。 6.0 如果樓主覺得我的答案能給你有所幫助,給個滿意吧謝謝

❷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絕大部分都是男女情愛的歌

現在的流行歌一般的話絕大部分全部都是男女感情的這種歌曲,那是因為流行歌曲都是當代比較流行聽的一些音樂。而專門去聽這些音樂的都是現在的年輕人。像現在90後,00後,他們現在聽的都是這種感情類的歌曲,那麼這都是屬於流行的歌曲。所以也就是屬於熱門歌曲。因為這一人群占的用戶比較多,所以的話也就成了這種歌曲裡面的流行歌曲。像60後,70後他們就很少去聽歌,那麼他們也就不會在這種歌單裡面佔有太多的比例。像經常聽歌的那些當代的年輕人,聽的都是這種情感的歌曲,那麼聽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流行歌曲了。

❸ 為什麼華語流行樂壇大多數歌曲都是跟愛情有關的

一.華語流行樂壇適合很多的年輕人聽,年輕人正處於美好的年華,自然是對愛情充滿了期待,非常渴望自己能夠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聽這些歌曲也許能讓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許也能夠讓失戀的人在歌曲中得到少許的安慰。有很多的歌詞是很符合自己的心理狀態的。

二.現在很多寫歌詞的作曲家都是在抓住人們的心理來創作,很多優秀的作曲家只需要自己稍微運用自己的文采,就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歌曲,得到人們的認可,作曲家也有了更多的動力來創作關於愛情的歌曲。愛情總是那麼美好,來得猝不可及。

三.在親情,愛情,友情中,人們還是覺得愛情是比較美好的,能遇到一個真心對待自己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歌曲也是表達了大多數人的想法。中國人嘛,情感也是比較豐富的。在很多的歌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首情歌,也是非常激動的。

❹ 人類為什麼歌頌愛情,缺什麼就歌頌什麼

人們之所以歌頌愛情是因為嚮往愛情追求愛情。每一個正常的飲食男女,都渴望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美好愛情。並不是缺什麼就贊頌什麼。

❺ 為什麼我們中國唱的歌都是歌唱愛情呢

我認為:
1、愛情是人類永恆不變的歌頌主題。
2、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失,導致現代人大都不具備古人那種大情大愛的情懷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無法創作出像唐詩宋詞那樣氣勢恢宏、美輪美奐的高深意境。即使偶而有這樣的作品也沒有市場,因為大多數人的欣賞水平只能接受膚淺庸俗的所謂浪漫愛情。
3、經濟社會導致創作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所以必須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才能火,才有錢賺。歌手也是如此。

❻ 為何人會歌頌愛情

更新1: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儒家(孟子)的善 儒家不談上帝
那即是沒有絕對價值 那麼追求善的心是從何而來的 總覺得這個善是無中生有 根本可以用同一套的說法說人生而好惡


人類的生活大體可分為兩部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物質生活又稱身生活.例如我們平日吃飯
穿衣
住房子等等.為的都是確保我們的肉體生命之存在與人類生命之延續.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問題
此問題為人類與禽獸所共. 精神生活又稱心生活.例如講愛
講道德人格
這為的是滿足人的精神上之需要
這已經與人的生存問題無關
即已超越了人的物質生活而翻上了一個較高的層次.而此精神生活則為人類所獨有. 以上兩種生活
它們相互間的關系應是:物質生活為最基本
亦較先於精神生活於人類歷史上出現.但物質生活雖為最基本
亦較先出現
但其價值卻較低
它是為價值較高之精神生活而服務.換言之
物質生活是手段
精神生活才是目的.然而
精神生活卻必須依於物質生活而存在
人如沒有了身體(物質)
則精神亦無從表現了.即是說
高價值必須依賴低價值而存在而難免為低價值所拖累.此為宇宙人生之最為無可奈何之事. 人類之愛
包括男女之愛
親人之愛
朋友之愛
以至對國家
民族
文化歷史之愛
這通通都是屬於人之精神生活. 在生活中
當高價值與低價值有所沖突而兩者不能並存時
人要作出取捨. 當人取高價值而舍低價值之時
就是一種為高價值而犧牲低價值之表現
所謂愛就在犧牲中具體表現.而人心就是對這種犧牲生出感動之情
人心都認此為正面
認此為好
認此為善.人稱之為"偉大"而歌頌. 以上我就將其中的理路擺了出來
如你還要問
為何人總認為
為高價值而犧牲低價值是偉大
而不會認為
為低價值而犧牲高價值是偉大?這裡面卻沒有為什麼
這只可說是人之良知使然. 為精神而犧牲物質
都能感動人心
對應人心
這是人心之同焉處.孟子曰:"義理之悅我心
猶芻豢之悅我口."人為何會歌頌偉大之愛情?這問題與問人為何喜歡吃豬肉而不喜歡吃草一樣.人吃東西的口味雖有小異
但所吃的東西之種類
口味.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
很少有人的口味會懸殊到跟牛一樣喜歡吃草.這就是人口之同焉處. 至於你問人從何時演化至歌頌愛情?我只能答你
於洪荒時代
人類斷不會有此表現
那時候人跟其他動物相彷.生命只有物質生活
即只有如何保存身的問題
而沒有心的問題.然隨著人類文明之擴大
憑借人類的智慧
可以說已經輕巧的
大致上把保存身的問題解決了
且安排得不錯了.省下來的余閑
則可翻上了一個層次而發展其精神生活了.所以大概是人類解決了生存之基本問題
有了初步之文明
有了社會架構
從那時起
就演化至歌頌愛情了. 簡單總括地說
愛情必涵著犧牲
人心必感犧牲為偉大而歌頌之.而此必然性是良知使然.<中庸>說:"天命之謂性." "命"就是"使然"之意
人之本性是天授予
這是超越
無條件
無限的.不能問為什麼
因為能解釋為什麼的東西
就是有條件
則不是無限了. 以上是我用儒學的角度去解釋閣下之問題. 2011-04-06 16:47:08 補充: 不談上帝並不就代表沒有客觀價值標准(道)
孟子曰:"仁義禮智
非由外鑠我也
我固有之." 上帝就是"道"
依儒家之見
道雖是客觀
但卻又包含於人之性分之內. 儒家並非屬於知解(understanding)的形而上學
而是屬於實踐(pratical)的形而上學.孔子說的仁
孟子說的性
都不是抽象概念
它們都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具體呈現的
但它卻又有普遍性
用牟宗三先生的話
就是一種"具體的普遍性". 2011-04-06 16:47:26 補充: 例如王陽明講的良知
它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可於我們的生命中具體呈現的
但他之呈現必先有一個條件
就是要人回復他為人之主體性
把自己當成人來看待
良知才能呈現.所以西方之心理學
把人推出去當客體去研究
人就變成物
這樣研究
是永遠不能證實良知的存在的. 中國的學問
包括儒釋道都是實踐的學問
是先從主體入路
客觀的"道"從主體透出.儒家不是一個邏輯系統
我們不可能用認知理性去了解它
所以一定要講主體性
講主體就是要實踐
實踐後人才有真切感受.才能證聖人之話不假.孔子指點學生何謂"仁"也是從心之安或不安去說明"仁".這都是主觀感受. 2011-04-06 16:48:10 補充: 彧可舉一淺喻:如很多人說某餐廳的食物很好吃
好不好吃是主觀感受
不能傳遞
你亦不可能用認知理性去了解它究竟如何好吃
要找出答案
一定要經實踐
一定是要你去吃了才能知道是真的.好吃是主觀的具體感受
它斷不是抽象的
但它卻又有普遍性(很多人說好吃)
這就是具體的普遍性
儒家就是這個情況. 2011-04-11 16:21:11 補充: 你能解釋上帝從何而來嗎? 2011-04-12 14:03:28 補充: 說兩者都是宗教比較恰當
因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基督教之上帝安排在人之生命之外.確是一個信仰. 而儒家的仁或良知
它既是宇宙之生化原理
但亦同時是人的內在本質.人可以透過觀照內心而確認它是具體存在且活動的實體.心之具體切感是最實在的
所以並不存在信的成份.
說"具體的普遍性"就是放棄解釋
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個答案
你能解釋這"具體的普遍性"從何而來嗎? 2011-04-11 22:40:18 補充: 不能
因此上帝成為信仰 儒家亦然? 2011-04-12 21:07:06 補充: 我明白閣下所的說的"具體的普遍性". 我並沒有反對"義理之悅我心
猶芻豢之悅我口"是普遍 問題是儒家以性善作為背後的原因
我認為較為勉強 舉個案
以前的人以天狗食日解釋日蝕
人們能從估計天狗的步速計算出日蝕發生的時間
但現代的我們明顯知道天狗食日的理論是錯的 我想說明的是
雖然以估計天狗的步速計能准確計算出日蝕發生的時間
但這樣是沒法證明天狗的存在 同理
以"義理之悅我心
猶芻豢之悅我口"的"具體的普遍性"是沒法解釋性善 2011-04-12 21:07:21 補充: 抑或是性善於儒家其實不是原因
而是從對人們的觀察歸納而得出的結果? 若是如此就出現兩個問題
1.歸納不是100%正確
一個反例子就能完全推翻 2.從何而知2000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如此
除非今天重新觀察
但問題是你又如何保證以後的人也是如此
因為根本未有提出性善的解釋和不變的原因
為何人會歌頌愛情? 簡單的問題吧。 因為人類常常很喜歡發白日夢,想這個想那個。 如果我們有份真愛就好了。哈哈 這是空虛寂寞的心靈,這樣可以填補一下自己 無所事事的空間吧。 再講人生根本就是不斷實現,一個完結又一個。
參考: 見得太過多了吧
不談上帝而談愛,一切理論就只是理論,空虛而不踏實的。人有愛,因為有上帝的形象,魔鬼沒有愛,因為他們離開了上帝。 約壹4:8 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 約壹4:9 上帝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約壹4:10 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歌8:7 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
參考: Bible

❼ 為什麼現在愛情這么盛行

愛情」的核心並不是愛,而是Romance。

Romance是啥?其實是那種中世紀游吟詩人傳唱的英雄傳說——通俗點講就是說書人講的《說岳全傳》《楊家將》這類的東西。

只不過東方用來講因果報應、忠孝節義、倫理道德,西方講得更像《西遊記》——帶英雄美人的西遊記。

這個東西還真沒有一個對應的中文原生詞來代替,只好稱為「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的本質,是徹底的理想主義所透射出的強烈的勇氣光芒。它本來是出於歌頌英雄主義的目的而被創作,但很顯然創作者們發現了最能帶來賞金和人氣的是這裡面的英雄-美人橋段

觀眾本能的能感應到,無論是擁有這種勇氣、還是成為這勇氣的效忠對象,都會觸發極大的精神愉悅,會直接帶來強烈的安全感滿足。

不必遮遮掩掩——這會帶來加倍強化的性快感。

安全感是性慾的根基。性慾勃發,其實是安全感需求得到滿足時的連帶反應。這也是為什麼金錢、權力、才幹、信心能激發出性慾的根源所在。

性快感直接與人類的欣快感的底層機制相連,可以說是人類快感最直接的源泉,是最毋庸置疑的快樂之一。

浪漫感是可以直接購買性快感的貨幣,怎麼可能不被人重視?又怎麼不會被人捧得很高?

古人捧得不高,是因為生活極端不穩定,隨時隨地要面對飢荒、戰亂、疾病帶來的死亡威脅。

生產力發展了,Romance的「快感性能」排位就顯然的提升了。

Romance在大眾人生觀中地位的提升,其實是一種生產力發展的產物。

這其實是一種帶毒、帶癮的危險事物,可惜這種警示對於享樂主義本位的現代人未必有實際意義。

「讓我為了健康而拒絕快感……沒有快感的健康的意義何在?」

為什麼說「愛情」是帶毒、帶癮的危險事物?

因為Romance和「愛情」之間是靠一系列的變異關聯在一起的。

實際上,作為愛的最大原始出處,拉丁文版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中,「愛」的原文不是Love,而是拉丁文Caritas,在最早的英王欽定本中,它被翻譯為Charity。

愛到底是什麼 ?

中文裡的「愛」用來對應caritas本來是極好的。可惜英帝國/美國所屬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在近現代的大熾,不可避免的遷移了愛的指向對象,將原本近於慈善的caritas,遷移向了近於享樂、慾念的love。

而中文在「愛」上加「情」,更把這種遷移傳神的表達了出來。

愛是超越的、神性的,而情是世俗的、人慾的。

愛與情相嵌,人類是將情視為本體,視為主要食材,而將愛視為修飾,視為調味品。

現在流行於世主流愛情觀,其實不過是以愛為春葯的慾望之和罷了。

當然是有毒,有癮之物。

除非,把愛視為主體,而把「情」視為衍生物。

情勝於愛,只是一場一過性的毒癮發作。毒品強烈成癮,且邊際效用遞減,劑量上限終將致命。

情為欲生,欲必生恨,不恨不散,必恨必散。愛勝於情,

愛是永不止息。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現在這么多歌頌愛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兔女馬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846
為什麼觸摸不到愛情 瀏覽:105
再幸福一次又如何 瀏覽:994
事業單位老年人需要什麼東西 瀏覽:459
四條龍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18
婚姻出現問題該怎麼補 瀏覽:153
怎麼寫愛情的英語 瀏覽:69
愛情到什麼時候會轉化為親情 瀏覽:783
湄潭縣事業單位個數有多少 瀏覽:146
什麼花是保佑身體健康的 瀏覽:753
撤銷婚姻需要帶什麼手續 瀏覽:877
大詩人屈原和包粽有什麼故事 瀏覽:200
看了這個故事後有什麼感覺 瀏覽:617
美女被喪屍咬了怎麼辦 瀏覽:409
神仙美女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603
如何講好金簫支隊的紅色故事 瀏覽:949
牛為什麼沒上牙的故事 瀏覽:417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會最幸福 瀏覽:598
幸福馬上來那個女的叫什麼 瀏覽:103
怎麼區分市直事業單位和縣級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