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有哪些著名的愛情悲劇故事或民間傳說
《美狄亞》,《呼嘯山莊》,《飄》,《玩偶之家》,《紅與黑》
㈡ 涓瑗跨埍鎯呮偛鍓х殑寮傚悓錛
<鐏板戝>鍜<澶╀粰閰>.
鐩稿悓涔嬪:閮芥槸涓瑗垮叧浜庣埍鎯呯殑絝ヨ瘽鏁呬簨,涓諱漢鍏閮藉ぉ鎬у杽鑹,瀵圭埍鎯呮湁鐫鎵х潃鐨勮拷奼.鍦ㄦ晠浜嬩腑,榪欎袱涓鏁呬簨鐨勪富浜哄叕,閮界粡鍘嗕簡鍧庡澐(鐏板戝橀亣鍒板悗姣嶅拰濮愬愮殑闃繪尃,涓冧粰濂抽亣鍒扮帇姣嶅樺樼殑鍙嶅.)浣嗘渶鍚庨兘鏈夌編婊$殑緇撳矓.琛ㄦ槑姝d箟鍜岀埍鎯,鍙浠ユ垬鑳滈偑鎮跺拰鍥伴毦.
涓嶅悓涔嬪:瑗挎柟鐨勭埍鎯呮晠浜,澶氫負鐜嬪瓙涓庣伆濮戝樺紡鐨勬晠浜,濡<鐏板戝>鍜<鑼滆寽鍏涓>.閮芥槸鐢峰瓙韜浠借緝楂,鐢辯敺瀛愬甫緇欏コ鏂瑰垢紱.鑰屼腑鍥界殑鐖辨儏鏁呬簨,澶氫負钁f案鍜屼竷浠欏コ寮忕殑鏁呬簨,濡<澶╀粰閰>鍜<鐢拌灪濮戝>,閮芥槸濂蟲柟韜浠借緝楂,鐢卞コ瀛愬甫緇欑敺瀛愬垢紱.
鐢辨ゅ彲瑙:瑗挎柟鐨勫コ瀛愯兘鍔涗笉澶琚鐢峰瓙璁ゅ彲.鑰岀浉瀵規潵璇,鐢峰瓙鎵挎媴鐫鏇村氳矗浠.鑰屼腑鍥藉瑰コ瀛愮殑鑳藉姏鐩稿硅佹眰杈冨,鐢峰瓙鍒欐壙鎷呰緝灝戣矗浠.
涓宸蹭箣瑙,渚涗綘鍙傝!~
㈢ 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愛情故事
梁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凄美的愛情故事,
因為它不是墓穴陰森森地合上,故事就帶著凜冽之氣地結束,它化了蝶,象徵著高尚的愛情掙脫封建主義牢籠,以另外的方法獲得自由,雙宿雙飛去。這個開放式的尾巴使整個故事變得抒情而唯美,無限開拓了想像空間。
《白蛇傳》由「許仙與白娘子游湖借傘」、「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原形」、「盜仙草救許仙」、「水漫金山鬥法海」、「斷橋相會」、「法海將白娘子罩於金缽壓在雷峰塔下」、「小青迫法海進蟹腹」等膾炙人口的情節組成。
《董永與七仙女》傳說講述的是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動了七仙女,下凡與他結為夫妻。一夜之間織了十匹錦布,幫助董永償債贖身。奴役期滿,夫妻雙雙把家還,這時候玉帝卻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與丈夫決別的愛情故事。
《柳毅傳》說的是洞庭龍君的女兒,遠嫁給涇川龍君的次子,丈夫虐妻成性,將她趕出龍宮,放牧羊群。龍女求助無門,掩面哭啼。書生柳毅路遇此事,慨然代龍女傳書報訊,龍女得以被救回龍宮與家人團聚。龍女感謝柳毅大恩,心生愛慕,龍王也想將女兒嫁與柳毅。但柳毅傳書是仗義執言,本無私念,就拒絕了婚事。柳毅回家後先後娶了兩位夫人都不幸死去。後與一漁家女成婚,貌似龍女,後發現此女就是托書的龍女。此後,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茶花女》真實生動地描寫了一位外表與內心都像白茶花那樣純潔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致死的故事。作者是法國作家小仲馬,他的這部巨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自己生活的真是寫照哦。小仲馬的父親因歧視他女友的妓女身份,於是用盡一切辦法讓瑪麗向小仲馬提出了分手,不明真相的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然後出國旅行了,直到1847年他回國,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以及僅23歲的瑪麗因病離開了人世之後,小仲馬悲痛不已後悔萬分,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書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就映射了瑪麗,富家青年阿芒就是他自己,書中的故事就是他們愛情的真實寫照。一年後,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問世了。
太多感人的愛情故事。猶如童話一般,或甜美,或傷感。
㈣ 中國的四大傳說,四大愛情悲劇各是什麼!
四大傳說
《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牛郎織女
牛郎只有一頭老牛、一張犁,他每天剛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辛苦。牛郎織女的相識是老牛的牽線。一天,幾個仙女下凡洗澡。老牛(老牛之前是神仙)叫牛郎去偷織女的衣服,因此織女留下來和牛郎結為夫婦。 過了幾年,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開心極了。一天,突然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織女不見了,兩個孩子哭個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著急時,烏雲又突然全散了,天氣又變得風和日麗,織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臉上卻滿是愁雲。只見她輕輕地拉住牛郎,又把兩個孩子攬入懷中,說道:「其實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現在,天宮來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們自己多多保重!」說罷,淚如雨下,騰雲而去。牛郎摟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欲哭無淚,獃獃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讓妻子就這樣離我而去,我不能讓孩子就這樣失去母親,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織女找回來!這時,那頭老牛突然開口了:「別難過!你把我殺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編兩個籮筐裝著兩個孩子,就可以上天宮去找織女了。」牛郎說什麼也不願意這樣對待這個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夥伴,但拗不過它,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忍著痛、含著淚照它的話去做了。 到了天宮,王母娘娘不願認牛郎這個人間的外孫女婿,不讓織女出來見他,而是找來七個蒙著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樣的女子,對牛郎說:「你認吧,認對了就讓你們見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懷中兩個孩子卻歡蹦亂跳地奔向自己的媽媽,原來,母子之間的血親是什麼也無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沒辦法了,但她還是不甘心織女再回到人間,於是就下令把織女帶走。牛郎急了,牽著兩個孩子趕緊追上去。他們跑著跑著,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來,眼看著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他們中間劃出了一道寬寬的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站在銀河的兩端,遙遙相望。而到了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會有成千上萬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長長的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再次團聚。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猛地聽到這個噩耗,這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
從前有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的女兒祝英台不僅美麗大方,而且非常的聰明好學。但由於古時候女子不能進學堂讀書,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欄上,望著大街上身背著書箱來來往往的讀書人,心裡羨慕極了!難道女子只能在家裡綉花嗎?為什麼我不能去上學?她突然反問自己:對啊!我為什麼就不能上學呢?
想到這兒,祝英台趕緊回到房間,鼓起勇氣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讀書。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樣子,一定不讓別人認出來,你們就答應我吧!」祝員外夫婦開始不同意,但經不住英台撒嬌哀求,只好答應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剛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裝,辭別父母,帶著書箱,興高采烈地出發去杭州了。 到了學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見了一個叫梁山伯的男同學,學問出眾,人品也十分優秀。她想: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也一定會很開心的。而梁山伯也覺得與她很投緣,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於是,他們常常一起詩呀文呀談得情投意合,冷呀熱呀相互關心體貼,促膝並肩,兩小無猜。後來,兩人結拜為兄弟,更是時時刻刻,形影不離。春去秋來,一晃三年過去了,學年期滿,該是打點行裝、拜別老師、返回家鄉的時候了。同窗共燭整三載,祝英台已經深深愛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雖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對她十分傾慕。他倆戀戀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後,都日夜思念著對方。幾個月後,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訪,結果令他又驚又喜。原來這時,他見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個清秀的小書生,而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大姑娘。再見的那一刻,他們都明白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後,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求親。可祝員外哪會看得上這窮書生呢,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梁山伯頓覺萬念俱灰,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去了。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與父母抗爭以反對包辦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變得異常鎮靜。她套上紅衣紅裙,走進了迎親的花轎。迎親的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忽然間飛沙走石,花轎不得不停了下來。只見祝英台走出轎來,脫去紅裝,一身素服,緩緩地走到墳前,跪下來放聲大哭,霎時間風雨飄搖,雷聲大作,「轟」的一聲,墳墓裂開了,祝英台似乎又見到了她的梁兄那溫柔的面龐,她微笑著縱身跳了進去。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墳墓合上了。這時風消雲散,雨過天晴,各種野花在風中輕柔地搖曳,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白蛇傳
清明時分,西湖岸邊花紅柳綠,斷橋上面遊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突然,從西湖底悄悄升上來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怎麼回事?人怎麼會從水裡升出來呢?原來,她們是兩條修煉成了人形的蛇精,雖然如此,但她們並無害人之心,只因羨慕世間的多彩人生,才一個化名叫白素貞,一個化名叫小青,來到西湖邊遊玩。偏偏老天爺忽然發起脾氣來,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愁呢,突然只覺頭頂多了一把傘,轉身一看,只見一位溫文爾雅、白凈秀氣的年輕書生撐著傘在為她們遮雨。白素貞和這小書生四目相交,都不約而同地紅了紅臉,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情。小青看在眼裡,忙說:「多謝!請問客官尊姓大名。」那小書生道:「我叫許仙,就住在這斷橋邊。」白素貞和小青也趕忙作了自我介紹。從此,他們三人常常見面,白素貞和許仙的感情越來越好,過了不久,他們就結為夫妻,並開了一間「保和堂」葯店,小日子過得可美了!由於「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難病症,而且給窮人看病配葯還分文不收,所以葯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遠近來找白素貞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將白素貞親切地稱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興隆、許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卻惹惱了一個人,誰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天,他又來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給人治病,不禁心內妒火中燒,再定睛一瞧,哎呀!原來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條白蛇變的!法海雖有點小法術,但他的心術卻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後,他就整日想拆散許仙白娘子夫婦、搞垮「保和堂」。於是,他偷偷把許仙叫到寺中,對他說:「你娘子是蛇精變的,你快點和她分手吧,不然,她會吃掉你的!」許仙一聽,非常氣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對我的情意比海還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會害我,何況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離棄她呢!法海見許仙不上他的當,惱羞成怒,便把許仙關在了寺里。「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許仙回來。一天、兩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終於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留」住了,白娘子趕緊帶著小青來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請法海放回許仙。法海見了白娘子,一陣冷笑,說道:「大膽妖蛇,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娘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脫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攔在寺門外。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實在斗不過法海,後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娘子收進金缽,壓在了雷峰塔下,把許仙和白娘子這對恩愛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小青逃離金山寺後,數十載深山練功,最終打敗了法海,將他逼進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從此,她和許仙以及他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離了。
四大愛情悲劇
竇娥冤 [元·關漢卿]、趙氏孤兒 [元·紀君祥]、長生殿 [清·洪升]、桃花扇[清·孔尚任]
《竇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會現實的一個著名的悲劇。
十三世紀中葉,由於農業生產受到掠奪戰爭的破壞和城市經濟的畸形發展,高利貸盛行。劇中竇天章借蔡婆婆二十兩銀子,一年後本利四十兩,無力償還,被迫拿女兒去抵債,就反映出當時高利貸剝削的殘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壓迫最殘酷、吏治最黑暗的時期。竇娥進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嚴刑逼供。糊塗的官吏,聽信流氓的誣告,只憑口供定案,而且一審這案,不再復勘,說明當時的法律是十分野蠻、不合理的。竇娥的無辜受戮,更是當時吏治黑暗、冤獄遍地的藝術概括。但是悲劇《竇娥冤》不止於揭示元代社會的黑暗,還賦主人公竇娥以決不妥協的性格。它著重描畫她那股驚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氣,使這個默默無聞的童養媳,化作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劃破那籠罩蒼穹的黑夜,給人們帶來一線光明,給作品現實主義的軀干灑上一層瑰麗的浪漫色彩。作者還以高超的藝術手腕,細致地刻劃了竇娥內心的矛盾沖突,和性格的不同側面,使她成為一個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趙氏孤兒》雜劇是一部歷史劇。故事已見於《左傳》,但較簡略。到《史記·趙世家》和劉向《新序》、《說苑》才有詳細記載。雜劇基本上依據史實,但情節上有較多改動。如把故事發生的背景,由晉景公改為晉靈公;把孤兒在宮中藏過,改為由草澤醫人程嬰藏在葯箱中帶出;把隱居山中的孤兒,改為被屠岸賈收為義子,在屠府長大後殺屠報仇;把在孤兒長大後為他請封的韓厥,改成為放孤兒出宮而自殺;把本為趙盾門客的公孫杵臼、程嬰,一個改為原與趙盾同殿為臣的老宰輔,因憤恨昏君奸臣當道而歸隱;一個改為與趙家有交情的草澤醫生。經過這些改動,把這場怵目驚心的斗爭,寫得更尖銳,更集中。
《趙氏孤兒》寫春秋時期晉國朝廷內外忠與奸的斗爭,以及由此引起的圍繞趙氏孤兒而展開的迫害與反迫害的斗爭。雜劇一方面揭露了奸臣屠岸賈兇狠殘忍的罪惡行徑;另一方面寫了了程嬰、韓厥、公孫杵臼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的俠義精神,形成了激烈的戲劇沖突。由於權奸屠岸賈得到昏君支持,氣焰囂;正義一方暫時居於被動地位,歷盡艱險,受盡迫害,這就決定了這場沖突的悲劇性。而趙氏孤兒的得以保全,終於除奸報仇,則使悲劇在壯烈之中蘊蓄著勝利的希望,表達了中國人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觀念。因此,全劇回盪著一種磅礴的正義精神,形成悲憤而昂揚,慘烈而豪壯的基調,激勵人們樹立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堅定信念。
雜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而品格崇高的悲劇人物形象。如草澤醫生程嬰,在趙氏一家三百餘口被殺以後,毅然冒著生命危險,接受公主託孤重任,又經過宮門受檢的驚恐,特別是當屠岸賈聲稱要殺盡普國「半歲之下,一月之上」小兒以後,他寧願犧牲自己唯一的小兒,去拯救普國的嬰孩他的思想境界顯得更崇高。公孫杵臼疾惡如仇,不與奸佞同朝共事;又見義勇為,寧死不屈去掩護孤兒,表現了一種凜然正氣。韓厥本是屠岸賈部將,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深明大義,敢擔風險,不惜性命,放走孤兒,自刎明志。即使僅從對話中寥寥數語敘出的人物,如鉏麑、靈輒、提彌明也寫得肝膽照人,各具風采。這些悲劇人物的崇高群像,同他們的對立人物屠岸賈的兇狠殘暴,驕橫毒辣的對照,構成了本劇極其顯著的悲劇特色。
《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關於李、楊的故事,安史之亂以後,便在民間廣泛流傳。在唐代就出現了《長恨歌》和《長恨歌傳》那樣影響深遠的作品。這些作品把李、楊的愛情悲劇和安史之亂聯系起來描寫,批評唐明皇荒淫誤國,有一定積極意義。《長恨歌》的作者白居易是當時的進步詩人,他本身在愛情上有過痛苦的經歷,在描寫李、楊的宮廷生活時,就把他「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見白居易《潛別離》詩)的痛苦經歷和「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水,枝枝連理生」(見白居易《長相思》詩)的進步愛情理想,溶注進去,歌頌了李、楊愛情的生死不渝,這就形成了作品主題本身的矛盾。宋代的《樂史》,又根據《長恨歌傳》和《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跡》、《開元天寶通事》等筆記材料,寫成《楊太真外傳》。這篇傳記給後來的戲曲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元代以它為題材的雜劇有:關漢卿的《唐明皇哭香囊》、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岳伯川的《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庾天錫的《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華清宮》等,但流傳至今的只有《梧桐雨》一種。《梧桐雨》基本承襲《長恨歌》的主題,寫了李隆基的荒淫誤國,又寫了他對楊玉環生死不渝的愛情。對唐明皇內心活動的描寫非常細致,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但他又根據唐宋以來筆記小說的傳說,寫楊玉環私通安祿山,招致了安祿山的「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後果,這顯然出於封建文人「女色亡國論」的偏見。明人吳世美《驚鴻記》過多地鋪寫梅妃故事,又夾入他泌輔蕭宗中興事,劇本內容龐雜,主題也不夠鮮明。洪升「薈萃唐人諸說部事及李、杜、元、白、溫、李數家詩句,又刺取古今劇中繁而色段以潤之」,經過「十餘年三易其稿」的辛勤勞動,把「舊霓裳,新翻弄」,寫出了轟動劇壇的《長生殿》。
《桃花扇》初刻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此後,尚有蘭雪堂本、西園本、暖紅室本、梁啟超注本。本書採用了保存在蘭雪堂本上的若干評語。解放以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王季思、蘇寰中、楊德平合著的校注本,這里就是採用的這個本子。為統一體例,刪去了原注。
《桃花扇》是描寫南明興亡的歷史悲劇。作者是忠實於史實的,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說:「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至於兒女鍾情,賓客解嘲,雖秒有點染,亦非烏有子虛之比。」孔尚任搜集史料、構思創作前後達十餘年,並且三易其稿,可見其創作態度之嚴肅。但作者又並不為史實所囿,而是在佔有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加以認真的組織、安排、集中、穿插,以適合於當時舞台演出的要求,使人們從這些栩實如生的舞台藝術形象中接受記憶猶新的歷史教訓,達到他在《桃花扇小引》中所揭示的「不獨使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的目的。
「桃花扇底送南朝」,從《桃花扇》的故事內容看,是通過李香君、侯方域兩個情侶的悲歡離合,反映南明一代的興亡。然而作者的創作意圖比之劇本所直接表達的思想要深遠的多,這就是作者所自白的,要通過這個戲,回答明代三百年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的問題。
經歷兩百多年統治的明王朝,問題成堆,危機四起,政治上經濟上都面臨崩潰的局面。當時王朝的當權派,從魏忠賢的閹黨到南明的馬士英、阮大鋮,都只知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少數文武官員如史可法、左良玉等,在野文士如侯方域、陳定生等,由於他們本身存在弱點,不可能採取有效的策略,內除閹黨,外抗清兵,挽回危局,這樣,他們對馬、阮的斗爭,對清兵的抵抗,就只能以悲劇告終。
通過一本戲反映南明的興亡,回答明代三百年歷史提出的問題,這在前此的戲劇創作里是沒有出現過的。特別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作者傾其全力寫秦淮歌妓李香君,演出了「卻奩」、「守樓」、「罵筵」等一出出光采照人的好戲。她的見識、品格都在復社名士侯方域之上。給李香君、侯方域作陪襯的民間藝人蘇昆生、柳敬亭,他們的義氣、膽識也非南明王朝的文武官員可比。很明顯,這是作者民主思想傾向的表現,也是明中葉後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新興市民階層的成長在戲曲創作中的反映。
我國戲曲創作從金、元雜劇發展到明、清傳奇,在劇本創作與舞台表演上,都積累了豐富經驗,並已逐步總結出相當完整的理論。這使孔尚任有可能借鑒前人豐富的創作成就,利用前人的理論成果,經過長期的創作實踐,寫出一本與洪升《長生殿》南北齊名的歷史悲劇,從他的《桃花扇凡例》和各出戲的眉批、總批看,他對劇本的結構、情節、人物、曲白分工都經過精心的藝術構思,甚至這句話為什麼這樣說,這個字為什麼這樣用,有時也明白指出,這對我們今天研究古曲戲曲創作的理論又是一筆寶貴的遺產。因此在我們的批點本里大部分都被保留下來。
《桃花扇》寫的反面人物馬士英、阮大鋮,也是比較成功的。可貴的是,作者既掌握了他們共同的反動本質,又刻劃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沒有把反面人物的描寫簡單化、臉譜化。
對於《桃花扇》的悲劇結局,歷來有不同的處理。顧采改編的《南桃花扇》,「令生旦當場團圝,以快觀者之目」,對此,孔尚任並不贊成。近世將《桃花扇》改為話劇或地方戲曲者頗多,其中以歐陽予倩改編的話劇影響較大。在抗日戰爭的背景下,作者為了發揚民族氣節,批判漢奸行為,根據侯朝宗順治八年(1651),曾應科舉中過鄉試副榜的史實,將他處理成身著清代禮服到庵中尋香君,被香君斥去作結。解放後,梅阡、孫敬將《桃花扇》改成電影,就是採用了這個結尾。由於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的不同,對《桃花扇》的結局作不同的處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卻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尚任的《桃花扇》結局。這是因為孔尚任所寫的《桃花扇》,著重是寫權奸誤國,寄託作者懷念明王朝的民族感情。對於反權奸的復社文人侯方域,只能在肯定的前提下,適當表現其性格中妥協軟弱的一面。因此,我們認為《桃花扇》的結局,既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又表達了作者的民族感情,收到了較好的悲劇藝術效果。
㈤ 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悲劇分別是什麼,又為何會造成悲劇
中國的四大愛情故事分別是《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其實這些悲劇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不一樣,或者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朝代是封建時期,所以他們之間可歌可泣的這一種愛情才會變得如此的凄慘。
《梁山伯與祝英台》他們兩個人也是因為父母之間的包辦婚姻而使他們走向了悲劇的結尾,雖然說當時祝英台他很勇敢的去追求梁山伯,可是最終他們兩個人抵擋不過自己父母的意願。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樑山伯疾病而亡,而祝英台他在出嫁的過程中,也是跳入了梁山伯的墳墓裡面,最終化成一對蝴蝶,雙宿雙飛。所以說這就是封建時期由父母包辦婚姻的不良影響了。
最後是《孟姜女》這一個愛情故事它是發生在秦時期,但是他們兩個人的力量根本就抵擋不過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力量,所以最終他們兩個人被迫分開一個在家裡面和一個只能去修長城。最終當孟姜女知道自己丈夫死在長城上的消息,只能去長城裡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