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當代的愛情詩意象有哪些

當代的愛情詩意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1-04 08:15:21

A. 中國古代或現代詩歌中都有哪些浪漫的意象

一、草木類
1、柳:
⊙惜別,留戀,祝願。
古代詩歌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合,以折柳表惜別,其原因首先是由於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
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之情;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更由於柳之易活,寄託了送別人對離人的美好祝願。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該詩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詞·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例2: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時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後,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系。
例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例5:《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
★像「柳」這樣的意象,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鬥雪」的風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徵,「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圍。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附:「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2、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歷覽前代詩詞,「梅花」意象中所表達之意主要有:
(1)引領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例1: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例2:毛澤東《卜運算元 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頑強
例1: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例2:張謂《早梅》詩雲:「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春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許渾《早梅》亦雲:「素艷雪凝樹。」寒梅花發,似玉如雪,「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例3: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縱然青女要下霜來摧折梅花,但過早開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麗,足見其傲骨。
例4:楊億《少年游》的上片「江南節物,水昏雲淡,飛雪滿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在雪裡尋梅,從梅花處得到春的訊息。詩人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開放在雪中的梅花,不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還是春的使者,傳遞溫情的驛使!
(3)高潔脫俗的風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魯迅先生曾精闢地用梅花作比:「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他還請人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自己的高潔情操。可見,梅花在中國文人眼中是不同於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潔更是與眾不同。
例1:南朝鮑照的《梅花落》:「庭中有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落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里詩人筆下的梅是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士。通過對耐寒梅花與軟弱動搖雜樹的對比,表達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賢士的贊揚。
例2:元代貫雲石的《雙調.清江引 詠梅(其一)》:「南枝夜來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暗香來夢里。」他筆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純潔。
例3:隋朝宮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這「天真」二字既是詩人對梅花的高度評價,亦是詩人的自評。作者是孤芳自賞的佳人,同是天真,詩人與玉梅便是化而為一成高潔形象了。
例4: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滿庭芳》的結句:「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贊美了一種飽經苦難折磨之後,仍孤高自傲,歲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歷代文人墨客對於梅花的高潔、孤芳自賞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為人生追求的價值所在的。
(4)隱者高士的象徵
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並受道家逍遙哲學的影響,於是寄情於山林風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張可久《越調.天凈沙 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例2:蕭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作者筆下的古梅樹花極少,但還是怕被冬日黃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寧靜的生活被破壞,借梅自詠,以明終隱著志。
例3:方岳《夢尋梅》:「野經深藏隱者家,岸沙分路帶溪斜。馬蹄殘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黃葉擁籬埋葯草,青燈煨芋話桑麻。一生煙雨蓬茅底,不夢金貂侍玉華。」詩一開始就推出一個幽雅僻靜的背景,曲徑通陰者之家,這是詩人理想的生活。所謂「尋梅」,亦莫不是尋隱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詞句:「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枝清絕。」宋人製造梅花紙帳,隱士好用,燈已燒殘,正照紙帳上的幾枝梅花瘦影上。這樣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隱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寒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於是,後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張雨《中呂.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瀨濺濺漱玉沙,瓦甌蓬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詩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顯得鮮明耀眼,把灰黃的茅舍也輝映得富有了神氣。「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臉上裝飾的紅點,《釋名.釋首飾》雲:「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鏡賦》亦雲:「點雙的以發姿。」可見,梅花如美人頰上的艷艷紅點,益發增添了梅花的美艷。
例2:張可久《黃鍾.人月圓 雪中游虎丘》中雲:「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干。」詩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見於《太平廣記.畫工》所載一張神畫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例3:武元衡《贈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裡白蓮開。」詩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詩經.曹風.蜉蝣》中的句子,這里借用來描畫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著後,詩人又以高雅素潔的白梅來比擬女子的體態、風韻,可謂傳神。
例4:蘇軾《定風波 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余孤瘦雪霜姿。」這是詞的上片,開始便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因「遲」開而與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潔之姿,怎合奼紫嫣紅之群?所以「喬裝改扮」,盡顯美姿豐神。
例5:姜夔《疏影》:「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寫王昭君的月夜歸魂,給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佳人,正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其實,本詞共五個典故,五位女性,此處僅以二者為例)
(6)傳遞情感與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為春之使的同時,也成了傳遞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藉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於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憶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從此,「梅花使」便成了驛使的美稱,而「梅驛」成了驛所的雅稱;「梅花約」是指與好友的約會。
例3:王安石《梅花》:「驛使何時發,憑君寄一枝。」《和史誠這謝送張明叔梅台三種梅花》:「殷勤手摺遙相贈,不欲花前獨舉觴。」繼承了這一意象,梅花成為傳達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後又逐漸代表一種情緒,詩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遠方的朋友。
例4:蘇軾《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嶺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來。」張舜民:「為嶺北客飄流遠,偷報東君信息回。香氣輕於新釀熟,襟懷重似故人來。舟中莫問無兼有,急急呼兒覓酒杯。」
也有抒發對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例5:朱松《飲梅花下贈客》:「且當醉倒此花前,猶勝相似寄愁絕。」
例6:朱熹《清江道中見梅》:「他年千里夢,誰與寄相思。」
例7:蘇軾《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麵長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操。
當然,梅花還是人與人之間傳達祝福的媒介。
例8:《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這里講的是「拋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視為「媒合之果」。《傳疏》:「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以起興。」例9:傳說李清照喪夫後有一上聯:「獨梅隆冬遺孀戶」,後有一喪妻讀書人對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為終身伴侶。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懷春。
例10: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五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說:「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喜鵲在梅花枝頭歡躍鳴叫的圖案,常被冠以「喜報早春」、「喜報春光」、「眉樣添喜」、「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諧音。「竹梅雙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語。
★梅花的地理習性與文化內涵
(1)梅花傳說在江西大庾嶺上甚多,於是稱此嶺為梅嶺。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的分界線,因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2)楊億《少年游》:「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此處「翠嶺」亦是指位於粵、贛交界處的梅嶺,據傳張九齡為相,令人開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稱。
(3)於是,梅嶺人遠在異鄉時若見到梅花便會勾起無限鄉愁、鄉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中便是如此。
(4)由於梅樹原產地廣泛,在西藏自治區、西南及長江中下游直至台灣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徵。在辛亥革命時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徵了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團結。
(5)梅花的耐旱力相當強,畏澇,喜日曬,忘蔭蔽。所以梅花永遠站在高處,面向太陽,迎接光明。《紅梅贊》便是因之而來。
(6)梅性耐瘠薄,對各種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線蟲的危害,喊少發生其他毀滅性的病蟲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為長壽樹種,使人有鶴發童顏、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
⊙高尚、純潔、高潔、堅貞、堅強、頑強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例1: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鄭思肖《寒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例5:毛澤東《採桑子·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松柏
⊙孤直、頑強、高潔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劉禹錫:「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例2: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里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例3: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例4: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例5: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蓮
⊙愛情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例1: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例2: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6梧桐
⊙凄涼、悲傷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徵。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結,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人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典型的落葉喬木,「望秋先殞」,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來寫悲秋,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例2: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例4: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例6: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7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
例1:《楚辭·招隱土》:「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
例2: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
例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例4: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例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例2:「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台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例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橋邊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盪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
8、芭蕉
⊙孤獨憂愁、離情別緒、凄涼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例2: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例3: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涼的,巷口,送別之所。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9、紅豆
⊙愛情、相思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
例1: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
10、豆蔻
⊙少女美貌、清純、風華綽約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11、竹
⊙正直、堅貞、頑強、不屈不撓、不畏逆境、高潔、謙虛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
例1: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例2: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
例3: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12、黍離。
⊙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13、丁香:
⊙愁思或情結
例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
14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15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6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17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18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19桃花:象徵美人 如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0蘭:高潔
21牡丹:富貴 美好

B. 中國象徵愛情的事物

一、同心結 1、《有所思》-- 蕭衍 誰言生離久, 適意與君別。 衣上芳猶在, 握里書未滅。 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常恐所思露, 瑤華未忍者。 2、百年恩愛雙心結,千里姻緣一線牽。 3、《卜運算元·秋色到空閨》——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二、紅豆 1、《紅豆》——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浣溪沙》——納蘭性德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魚濕輕綃,那將紅豆寄無聊? 3、《楊柳枝》——溫庭筠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三、比翼鳥 1、《長恨歌》白居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送應氏二首》——曹植 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四、連理枝 1、《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五、並蒂蓮 1、《鷓鴣天》 藕花深處田田葉,葉上初生並蒂蓮。 2、並蒂蓮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偎 六、鴛鴦 1、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 2、得成比目何辭死 願作鴛鴦不羨仙 3、文彩雙鴛鴦 裁為合歡被 中國象徵愛情的事物2 連理枝現在也用來比喻至死不渝的愛情,而最初在這個故事裡,是表達對於夫妻情義的贊美。並蒂花所象徵的,也是同樣的意象。也許婚姻是古代人對於愛情的理解,以及基於這個基礎之上,所能做出的最真摯的承諾。於是從這個角度來說,像連理枝、並蒂花這樣虛化的物象,並不特指某種具體的植物,只要符合枝幹綢繆、花開並蒂的形態,便是愛情的象徵了。而並蒂花中,以並蒂蓮、同心蓮、並蒂芙蓉最為著名,乃是因為「蓮」諧音「憐」,「芙蓉」諧音「夫容」的緣故,在六朝詩歌中,用這樣的諧音來代指夫妻之間的並影同心,是尤為常見的。 並蒂蓮 雙頭蓮 定陵出土的明代織金妝花喜字串枝並蒂蓮花緞紋飾 芍葯 除開連理枝、並蒂花這些並不特指某一種植物的意象,芍葯在詩文里的出現,有時也會被視作用來隱喻愛情。究其淵源,則是本於《詩經?鄭風》里的《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溱水和洧水是鄭國的兩條河,當此《詩經》中的時代,鄭國的士女有著三月上巳節在溱水、洧水邊上祓褉的習俗。所謂祓褉是指除拂不祥,而在三月的好天氣里,自然也帶有踏青的情懷在里頭。 詩里的情景,就發生在一年中這最為明朗的一天里,有著輕快的流水聲,花草也開得最為繁盛。那句「且往觀乎」,若寫成白話文,一定得是「去看看嘛」才行,分明是女孩子撒嬌的`口吻,於是才有了下句中的「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男子到底不忍拂了佳人的興致,雖然嘴上說著已經去過了,終究還是一同前往。《詩經》里收錄的情詩並不少,然而對話如此輕松嬌俏,《溱洧》是絕無僅有的。 贈送芍葯的情節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出現了,彷彿好風物的時節里,如同水流花開一樣自然而然。《韓詩外傳》里說:「芍葯,離草也。言將離別,贈此草也。」於是芍葯便有了離草的別名。可是韓嬰的解釋並不確切,詩的結尾並沒有離別的氣氛,而只見興之所至,折花持贈的雅意。到了清代的馬瑞辰,則在《毛詩傳箋通釋》里認為古代「芍」與「約」同音,在詩里便用來指代愛人之間的約定。 若是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里出現贈以芍葯的場景很有不合理之處。芍葯的花期很晚,五六月份才開放,《詩經》時代的上巳節則在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於時令來看,花期是合不上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乃是因為秦漢之前沒有牡丹之名,所以牡丹和芍葯同被稱為芍葯。後來為了加以區別,又把牡丹稱為木芍葯。要到南朝謝靈運的時代,牡丹作為花名才開始在詩文中出現。所以從花期來判斷,《溱洧》里提到的芍葯,應是如今的牡丹。 同為芍葯屬的植物,牡丹和芍葯外觀相近,很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大致來說有三點,一為牡丹是木本植物,莖桿為木質,芍葯是草木植物;二為葉片的區別,牡丹葉前端是分裂的,而芍葯葉前端較窄,不再分裂;三為花期的先後,牡丹農歷三月開花,有著「穀雨三朝看牡丹」的說法,上巳節正是牡丹最為繁盛之時。而芍葯的花期,則要遲至立夏了。「立夏三照看芍葯」,便是芍葯花期的註解。 牡丹 紅豆 紅豆所負的盛名,乃是源自王維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在清代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中,此詩題作《相思》,而在題解中又提到吳興凌氏刻本中題作《江上贈李龜年》,可知這首詩原是安史之亂時,眼見舊交零落,不免撫今追昔,借詠紅豆而懷念故人之作。 李龜年本是玄宗朝最著名的樂工,曩時於宮中奏《霓裳羽衣》,曾得玄宗的贊賞,又兼出入名公巨卿的府邸,當此名花傾國兩相歡的韶華之世,被視作繁盛已極的時代樂音。待到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民間,再次奏起當年的樂曲,而人事皆非,聽者不免頓起今昔之嘆。《西溪叢語》中有一則筆記,說李龜年於湘中采訪使筵席上唱起王維的這首《相思》詩,舉座之人遙望玄宗所在的蜀中,面色慘然。李龜年唱罷此詩後,頓時氣絕倒地,四天後才蘇醒過來。筆記小說之言雖不可盡信,而這番蘊藉於詩中的思舊感懷之情,讀來卻是再令人惆悵不過的。 因著《相思》詩意溫厚,於「相思」二字著力尤多之故,後世往往用來比喻綢繆繾綣的戀情,與詩的本意漸行漸遠,而紅豆也陰差陽錯地成為中國文學史中,用來指代戀情最為著名的植物。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辭》里寫道:「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從唐代起,骰子的幺點與四點用紅色來標示,與塗黑色的其他幾個數字迥異,於是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里提到這首詩,便議論道:「相思子即今紅豆,並四枚嵌一面,則唐時骰子將近方寸矣。」然而這樣解詩,未免過於執著物象,古代的骰子多為骨制,飛卿此詩用「玲瓏骰子安紅豆」極言相思刻骨,妙在出語新奇,是否真的嵌上四顆紅豆則無關緊要,詩詞到底不是這樣用來實指的啊。 到了明代,李時珍更在《本草綱目》里的「相思子」綱目下,記載了一個悲傷的故事,說是《古今詩話》里提到從前有人死在了遙遠的邊塞,他的妻子得知後,在這植物旁邊慟哭而亡,於是就用「相思子」來命名。只是李時珍也不能確定「相思子」到底是哪種植物,於是便有了「或雲即海紅豆之類,未審的否」這樣語焉不詳的一筆。 如今被稱為「紅豆」的植物果實,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整顆皆為珊瑚紅色,一種一端紅色,另一端黑色。這兩種都能被串成飾物,各地旅遊景點的小攤上常常可以見到,用來表示紀念或定情之意。如此說來,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的紅豆呢? 唐代李匡乂《資暇集》的「相思子」條內,稱「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其木斜斫之則有文,可為彈博局及琵琶槽。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其花與皂莢花無殊,其子若扁豆,處於甲中,通身皆紅。」可見在李匡乂的眼中,這種「豆圓而紅,其首烏者」的相思子才是王維詩中的紅豆。 據《中國植物志》,相思子又稱相思豆、紅豆,別名雞母珠,拉丁文名曰Abrus prectorius,乃是相思子屬的藤本植物,其種子上部三分之二為紅色,下部三分之一為黑色,春夏間開花,花朵為紅色或紫色的蝶形花冠,到九十月份結果,正合「秋來發幾枝」的特點。然則相思子雖然常常用作飾物,卻是一種有劇毒的植物種子,非但誤食容易中毒,甚至還有將相思子鑽孔時,不慎刺傷手指而喪命的例子。 相思子 而海紅豆雖然也有著紅豆的別名,與相思子屬的相思子不同,是海紅豆屬的落葉喬木,拉丁文名Adennther pvonin,樹高五至二十餘米,開白色或黃色的小花,樹心暗褐色,質地堅硬而耐腐蝕,常常用來製作支柱或是箱板。種子鮮紅光亮,並沒有相思子半紅半黑的特點。 岩崎常正《本草圖譜》中的「海紅豆」 將相思子和海紅豆加以比對,可知除了這兩種豆顏色不同,植株本身的外觀也迥異:一為藤本植物,一為落葉喬木。且《資暇集》中關於所謂的「相思子」株干用途和外觀的描述,以及「處於甲中,通身皆紅」的記載,分明是海紅豆的特性。李匡乂無疑是把相思子的種子和海紅豆的植株弄混了,而趙殿成在《王右丞集箋注》中沿用了這個說法,於是關於相思子外觀的舛誤流傳愈來愈廣,比如日本學者岩崎常正《本草圖譜》中的「海紅豆」,不僅把海紅豆的種子也畫上了類似於相思子的黑色邊緣,甚至還將本應是落葉喬木的海紅豆繪上了蔓性植物的卷須。李時珍在「相思子」中所寫的那句「或雲即海紅豆之類,未審的否」,倒也成了這幅圖下筆猶豫、多有謬誤的最好註解。由此可見,錯將海紅豆當作相思子,也算是淵源有自。要根據植物的拉丁文名、特性和圖譜加以比對,才能漸漸釐清植物之間的異同。

C. 中國現當代最偉大的愛情詩

現當代經典愛情詩歌篇一: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現當代經典愛情詩歌篇二: 《爐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D. 我國現代著名詩人舒婷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盡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E. 關於「愛情意象「詩詞有哪些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F. 愛情詩中常用到哪些意象

【愛情詩中常用的意象】西方文學理論說:詩是最精煉的語言。因此,古典詩歌往往能在短短的幾個字,涵攝許多驚天動地的情懷。在唐詩中,有許多象徵愛情的意象,如:鸞鏡、比目、鴛鴦、蝴蝶、比翼鳥、連理枝、結發、牛郎織女、巫山雲雨、金風玉露、冰心玉潔、紅葉題詩……等等。
初唐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有這樣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傳說:比目魚,身體扁平,只有單眼,必須兩魚合在一起湊成兩個眼睛,才能遊行,像是一對同甘共苦的夫妻,另外,鴛鴦是種美麗的水鳥,雙雙對對,整日在水中游戲,未嘗相離,據說,只要捉到其中一隻,另一隻會相思至死。願為比目,願為鴛鴦,這是多少世間南女對愛情的肯定與渴望。神仙何羨?甚至生命也可拋!像漢末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男女主角焦仲卿與劉蘭芝,夫妻鶼鰈情深,卻被蠻橫的婆婆給拆散,最後蘭芝投水,仲卿自縊,死後二人合葬,墳上梧桐交柯,化為鴛鴦飛去。而小說戲曲中的《嬌紅記》,申純和王嬌娘這對深情的男女,生前不能婚配,死後也化為鴛鴦。至於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同穴,化為蝴蝶的殉情故事,不斷在戲曲電影中上演,不知賺取多少同情的熱淚。
另外,「鸞鏡」也是唐詩中常出現的意象,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白居易在《太行路》中說:「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溫庭筠《菩薩蠻》也說:「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傳說中的鸞鳥,雌雄經常形影不離,出入成雙。南朝劉敬叔《異苑》曾有這么一個故事:罽賓王有一隻失去配偶鸞鳥,三年都不鳴叫,夫人告訴他:「據說這種鳥見到自己的影像就會鳴叫」,於是懸掛一面鏡子來照它,果然鸞鳥見到鏡中的自己便開口鳴叫,鳴聲悲凄,半夜即沖撞籠子而死。這種忠於愛情的鳥,古人便把它鑄在鏡子里,就是詩詞中常出現的「鸞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代的愛情詩篇,浩如瀚海,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或敘幽歡,或敘離怨,或寫男女戀情、鶼鰈深慶情、相思痴情、風流綺情………,佳詞麗句,多不可勝數。詩經一開始,就提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曾幾何時,戀人的一顰一笑,都讓我們「寤寐思服」乃至「輾轉反側」,最後終於迎娶成功,此詩被譽為千古絕唱,連孔子都贊許「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給予極高評價。
【人約黃昏後】男女的戀愛,本不是都「發乎情,止乎禮」,在傳統社會下,「約會」似乎變得十分不允,所以歐陽修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之句。中唐詩人元稹寫了一篇著名的《鶯鶯傳》,里頭有一首詩叫《答張生》: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此詩非常有名,改編的《西廂記》,名稱即從第一句詩而來。意思是說:站在西廂下,月升戶開,映在牆上的花影來回搖動,是我那可愛的情人來了嗎?將熱戀中的女子心理,刻劃得非常深刻。另如李商隱的「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獨處本無郎」,更把男女偷歡的心境,揣摩得十分真切。
一般而言,詩歌中所表示的愛情都較含蓄,只有在小說戲曲中,方能見到像紅拂女夜奔李靖,或像白娘娘主動追求許仙,如此前衛的女子形象。
【少女懷春,老女不嫁】唐代才子劉希夷的《春女行》一詩中,在他筆下的少女,顯得嬌媚可人,但花開花落,芳華虛度,徒增感傷。而他的「洛陽兒女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更說明女子害怕老去的傷春情懷。杜秋娘有首作品《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代無花空折枝。
此詩題旨一言以蔽之,即「莫負好時光」。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縈繞心中,有種不可思異的魅力。由於唐代社會較為開放,女子也都勇於追求愛情,屬於閨閣春情之做較少,像《詩經??摽有梅》中那位過了適婚年齡的老處女,心急如焚的模樣,或民歌中「老女不嫁,踏地喚天」那樣大膽直率,在唐詩中似不多見。

G. 古詩中表達愛情和思念的意象

1,燕子:喜歡成雙成對,因此為古人所青昧,照常出現在古詩詞中,可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渴望比翼雙飛,成為愛情的象徵。

如先秦佚名《詩經·邶風·谷風》:「燕爾新婚,如兄如弟」意思是新婚如雙燕般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南北朝蕭衍《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意思是伯勞東飛燕子西去,黃姑和織女時而相見。

五代牛希濟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意思是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5,比日魚、鴛鴦、比翼鳥:比喻恩愛夫妻或情人。

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意思是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兩漢曹植的《送應氏二首》:「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意思是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鳥,與你展翅一同飛翔。

閱讀全文

與當代的愛情詩意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街道辦事處事業編下設什麼局 瀏覽:682
初創公司ceo該如何講故事 瀏覽:359
事業單位薪級一年一調多少 瀏覽:878
危險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184
幸福密碼指紋鎖什麼牌子 瀏覽:914
什麼是幸福講的太好了 瀏覽:23
為什麼你會缺愛情呢 瀏覽:379
蘇式彩畫都有哪些故事 瀏覽:954
事業迷茫糾結怎麼辦 瀏覽:373
老師最幸福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247
減什麼肥健康才是快樂 瀏覽:144
綠寶石幸福蛋怎麼使用 瀏覽:743
文言文中美女用一個字怎麼概括 瀏覽:841
一建經濟設備運雜費包括哪些 瀏覽:360
個人健康備檔卡怎麼填 瀏覽:163
健康的疼痛有哪些 瀏覽:753
什麼樣的實力才能找個美女 瀏覽:914
傳奇故事m8多少錢 瀏覽:505
王者榮耀對抗路如何刷經濟 瀏覽:502
遼寧省的婚姻登記處怎麼改革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