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護城河
在古代城牆外圍挖了一條圍繞城牆而修的河道叫做護城河。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以防爬上城牆。到了近代就被淘汰了。
❷ 請問什麼叫護城河
偉大的城市都有護城河。古時候,引水注入人工開挖的壕溝,形成人工河作為城牆的屏障,一方面維護城內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的進入,這是古人的智慧。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餘米,已經演變成護城湖,也難怪郭靖在幾十萬的蒙古鐵騎前可以守住襄陽城二十多年。
偉大的企業也要有護城河。巴菲特老爺爺在2007年指出:「一家真正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一條能夠持久不衰的『護城河』,從而保護企業享有很高的資本收益率。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導致競爭對手們必定持續不斷地攻擊任何一家收益率很高的企業『城堡』。因此,企業要想持續不斷地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讓競爭對手非常畏懼的難以攻克的競爭堡壘,回顧整個商業歷史,很多企業只是像『羅馬焰火筒』一樣輝煌一時,它們的護城河事實證明虛弱得不堪一擊,對手很快就輕松跨越。」
其實護城河在管理學的術語應該是「競爭優勢」,發表波特五力模型的大師波特認為:公司競爭優勢「歸根結底來源於企業為客戶(即消費者)創造的超過其成本的價值。價值是客戶願意支付的價錢,而超額價值產生於以低於對手的價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獨特的效益補償高價而有餘」。波特認為全球任何行業競爭戰略本質上只有三個: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聚焦戰略。
而巴菲特把護城河分為兩大類:「一種競爭堡壘是成為低成本生產商(如GEICO保險公司和Costco超市),另一種競爭堡壘是擁有強大的全球性品牌(如可口可樂、吉列和美國運通公司)。」可以說跟波特倒是異曲同工。
然而護城河只有此兩類嗎?
2
從初善君有限的水平下,個人覺得護城河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競爭優勢可以說是資源,比如旅遊業的靠山吃山,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資源,比如金融業的牌照資源。但是這種資源優勢並不靠譜,靠山吃山不具有復制性,而兩桶油放到全球的范圍來看,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而任何牌照都有放開的可能。那麼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中信證券的護城河在哪裡呢?
第二種專利和技術。毫無疑問技術是競爭優勢、是護城河,但是很難說是長久的護城河。這點在手機行業體現的淋漓盡致,那些消逝的品牌告訴我們:千萬別迷戀技術,技術永遠是用來淘汰的。可是如果技術不是護城河,那麼歷久彌新的科技企業如英特爾、微軟等是如何屹立不倒的呢?此外每天一度電的美的和格力他們的護城河又是什麼呢?說是技術好像也沒那麼強,低成本更是算不上,那麼是品牌?
第三種是低成本。波特都認為低成本是競爭優勢,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企業正是憑借低成本打開全球製造業的市場。但是在差異化不那麼明顯的情況下,低成本的護城河似乎也是偽命題。比如京東,它其實更應該是說是運營能力或者叫商業模式。我們都知道規模經濟的概念,可是規模不經濟的也有很多。
第四種是品牌。比如茅台、蘋果,除了耳熟能詳,還是耳熟能詳。初善君私以為越是to C的產品和消費品,品牌的護城河效用越發明顯,這是很直觀的感受。但是在to B客戶中,品牌肯定也會是企業選擇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只是我們選擇性忽略了。
3
有機構調研2000多家上市公司發現,與硬體企業相比,更容易在軟體公司里發現護城河。媒體行業強大的品牌和內容對渠道的掌控力,造就了媒體企業的競爭優勢,如迪士尼。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往往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如餐飲和零售商,但是也並非不可實現,比如星巴克、海底撈,他們的問題在於低轉換成本。相反面對公司業務的企業,則具有更高的護城河,他們容易把自己的業務跟企業客戶的業務做結合,從而形成很高的轉換成本。
護城河究竟是什麼呢?群友的一句話似乎點醒了初善君:行業屬性決定護城河,而品牌是護城河的終極表現形式(由弱到強)。
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護城河,但是再把護城河不斷加寬、加深的過程中,品牌會成為護城河的表現形式,資源、技術、成本都將逐漸被弱化。
比如格力,格力在最早和春蘭們競爭的時候,依靠的是質量和領先不多的技術,然後是渠道,在渠道被蘇寧國美佔領前已經塑造了足夠大的品牌,因此現在格力的護城河就是品牌。
在投資中,任何品牌或者說護城河都是隨著時間形成的,選擇有護城河的公司並非易事。而在成長股投資中,護城河可能剛開始挖或者挖的很淺,靠護城河來選擇,可能就會錯過了。
在強大的護城河也不會永遠不變,即使強大如漢唐也有衰落的一天,因此一切都是動態的,不能死板的去看待。
以上僅僅是初善君和群友們的一些思考,說的遠遠不對,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說說看法。
❸ 護城河是什麼意思
人工挖掘的圍繞城牆的河,古代為防守用。
西安護城河,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護城河亦稱護城壕,是城牆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為阻止軍事進攻、固守城防的重要城牆防禦工事。西安城有一周水深壕寬的護城河,其護城河工程在歷史上經歷了兩個發展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初掘於唐末。西安城的前身是隋唐長安皇城,而皇城屬於內城,為大城中的子城,且位處於唐城北部中心地區,城牆外圍並沒有修掘護城河。唐長安城只是在外郭城牆外3米左右環掘了一條寬9米,深4米的城壕。
直到唐末昭宗天元年(904年)三月,佑國軍節度使韓建改築長安城,放棄了外郭城與宮城,僅以皇城改築為新城。這時新城即原皇城已由以前的內城變的為外圍城,出於城市防禦的需要,始在新城的城牆外環掘了一周的護城河,這就是西安護城河的早期工程。
五代宋金元府城路城相沿而用,並多有疏浚,導水入壕。這一時期,京兆城護城壕的多次疏浚及其引水渠道龍首渠的多次疏通,說明當時省府地方官員對護城河防禦工能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護城河在鞏固城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