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出自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的詩歌《自由與愛情》。
《自由與愛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於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經由左聯作家殷夫的翻譯,魯迅的傳播,被廣大中國讀者熟知。後來又有翻譯家孫用、 興萬生分別對這首小詩進行翻譯、出版,但被國人熟知的還是左聯作家殷夫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個版本,這個版本一度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詩歌之一。
資料擴展
1、這首詩的原文(匈牙利語)
Szabadság, Szerelem!
E kettő kell nekem
Szerelmemért föláldozom
Az életet,
Szabadságért föláldozom
Szerelmemet.
-Petőfi Sandor, 1847
2、作者簡介:裴多菲·山陀爾(Petofi Sandor,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愛國主義戰士和詩人。他在25歲那年,領導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後來演變成為偉大的愛國戰爭。在與沙皇軍隊協助的奧國統治者的戰斗中,裴多菲以詩歌為武器,手持戰刀和羽毛筆,馳騁於戰場,最後壯烈犧牲於疆場,年僅26歲零7個月。然而早在1907年,裴多菲的生平和作品就被介紹到中國來了,首功者乃大文豪魯迅先生。魯迅在其著作《摩羅詩力說》、《希望》、《<奔流>編校後記》等多篇文章中,都以極大的熱情推薦、介紹裴多菲其人其事其作。
B.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後兩句是什麼 全詩是什麼意思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出自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裴多菲·山陀爾是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屠戶家庭,從小過著困苦的生活。
全詩:生命誠可貴容,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自由與愛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經由左聯作家殷夫的翻譯,魯迅的傳播,被廣大中國讀者熟知。後來一度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詩歌之一。
裴多菲·山陀爾最著名的抒情詩有《民族之歌》、《我的歌》、《一個念頭在煩惱著我》、《自由與愛情》、《我願意是急流》、《把國王吊上絞架》等等;最著名的敘事詩 有《農村的大錘》、《雅諾什勇士》(一譯《勇敢的約 翰》)和《使徒》。
此外他還寫過小說,戲劇和政論。,裴多菲的詩用民歌的形式描寫當代人民的斗爭。他曾說:「在匈牙利人民中間,我的歌是為了爭取自由而斗爭的第一課」。
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蘇特領導的民族解放戰爭中 ,裴多菲於1849年1月參加了貝姆將軍的部隊,作為貝姆將軍的少校副官同俄奧聯軍英勇奮戰 。
C.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出自何處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與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出自《自由與愛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
裴多菲(Petö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出生於薩堡德沙拉斯,匈牙利愛國詩人和英雄,自由主義革命者,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
他發表《酒徒》,從此開始寫作生涯,代表作有《自由與愛情》《雅諾什勇士》《使徒》《民族之歌》《反對國王》等,死於瑟什堡戰役。
匈牙利貨幣上的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匈牙利愛國詩人,歐洲1848年革命的戰士和歌手。他以詩歌為武器抨擊封建勢力,同時手執軍刀,躍馬疆場,同俄奧侵略者斗爭,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26歲零7個月。
裴多菲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屠戶家庭,父親是一名貧苦的斯拉夫族屠戶,母親是馬扎爾族的一名農奴,按照當時的法律他的家庭處在社會最底層。他做過演員,當過兵。少年時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機會同勞苦人民接近,進一步熟悉他們的生活。
尤麗婭
1846年9月,23歲的裴多菲在舞會上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這位身材修長、有淺藍色眼睛的美麗姑娘的清純和率真,使年輕詩人一見傾心,擁有大量土地庄園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樣的窮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對尤麗婭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時間里發出了一首首情詩,如《致尤麗婭》、《我是一個懷有愛情的人》、《你愛的是春天》、《凄涼的秋風在樹林中低語》、《一下子給我二十個吻吧》等。這些抒情詩中的珍品,鼓動尤麗婭沖破父親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後同裴多菲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裴多菲塑像
1848年秋天,奧地利侵略者向剛剛獲得勝利的匈牙利進攻。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了。裴多菲這一時期的政治抒情詩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發、發展、失敗這樣一個駝峰形的過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參加了貝姆將軍的部隊,任貝姆的少校副官,戰斗在特蘭西瓦尼亞一帶。同年7月3l日裴多菲英勇地「死在哥薩克兵的矛尖上」。然而一直以來,也有人表示當時裴多菲並未戰亡,而是被俄國人俘虜後流放至西伯利亞。
裴多菲一生共發表800多首抒情詩,他的《自由與愛情》,更是有口皆碑。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首詩表面上看似乎是生命,愛情和自由的比較,然而在我看來深究起來只不過是不同的生命價值在個人心中的比較。一開始的生命代表自我的生命,愛情代表著所愛的人的生命,最後的自由代表的是自我認同種群的生命繁衍自由,通俗化的說就是「自己的生命雖然重要,但是為了我愛的人,我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而為了整個民族的自由發展,我也可以犧牲我愛的人。」很顯然現實主義的翻譯,或許會讓人很反感,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目的就是如此現實和不浪漫。奴隸社會存在在歷史中的前提就是作為奴隸能夠保證自身種群的存活和發展,一旦剝削超過了這個最終的底線,奴隸社會也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