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西湖為什麼有那麼多愛情故事為背景
因為那裡自古就是風景優美的地方,有很多才子佳人前往,以它為背景發生的故事和流傳下來故事自然就多了。
2. 杭州西湖三橋被稱為情人橋,其中都隱藏著什麼愛情故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以其優美的湖光山色馳名中外,西湖作為杭州的旅遊名片,已經成為很多中外遊客心中最熱門的旅行地,也許很多外地遊客只迷戀於西湖的自然風光,他們忽略了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觀遺產,西湖邊不但有旖旎的湖光山色,更有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特別是杭州西湖中的三大“情人橋”,更是當地年輕人的約會聖地。
很多人說,西湖之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一年四季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各有所美,但是更美的是山水和人文的互相交融,也許這就是杭州西湖作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魅力所在。自古以來,杭州便有愛情之都的美譽,也許西湖三大“情人橋”,就是其中最浪漫的組成部分吧。
3. 杭州的西湖流傳著哪些愛情故事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比較著名的有《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蘇小小》、《東坡肉》、《蔥包檜兒》等。
1、《白蛇傳》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女子叫白素貞,及其侍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葯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見鍾情。
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遂結為夫妻。婚後,經歷諸多是非,白娘子屢現怪異,許不能堪。
鎮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贈許一缽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後,顯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魚。法海遂攜缽盂,置雷寺峰前,令人於其上砌成七級寶塔,名曰雷峰,永鎮白、青於塔中。
2、《梁山伯與祝英台》
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巧辯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
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了。
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台回家,臨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
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
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3、《蘇小小》
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
蘇小小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製了一輛油壁車,遍游湖畔山間。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見鍾情,結成良緣。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郁別後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蘇小小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後蘇小小受人陷害入獄,身染重病,臨終前,姬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別無所求,只願死後埋骨西泠」。
應試登第的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願,就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
4、《東坡肉》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族裂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
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
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
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5、《蔥包檜兒》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於監安大理寺,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檜夫婦。
相傳有一天,杭州有一家賣油炸食品的店主王二店主,捏了兩個人形的面塊比作秦檜夫婦,將他們撳到一塊,用棒一壓,投入油鍋里炸,嘴裡還念道:"油炸檜"吃。這就是油條的來歷。
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杭州風味小吃――蔥包檜。烹調時,選用上白粉製成春卷皮(或叫薄餅)再裹上油條、蔥段,在平底鍋上反復壓扁,直至烘烤到金黃色,再抹上辣醬或甜醬即成。
油炸檜店的兆寬閉王二有時炸多了,一下子賣不出去,而油炸檜(油條)冷了以後又軟又韌,味道不佳,更無人買。
他對秦檜夫婦的心頭之恨,還憤憤難平,就將冷油炸檜在熱鍋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檜同蔥段捲入拌著甜面醬的春餅里,再用鐵板壓烤,烤到表皮呈金黃色,油炸檜「吱吱」發叫,王二方才解恨。
烤完後王二拿起來一吃,覺蔥香可口,便取名叫「蔥包檜兒」,一直流傳至今。得知這樣小吃的名字後,一時,市民爭相購買,恨不得一口吞下「油炸燴兒」。
這一方式很快被各地仿效。「油炸燴兒」也因此而流傳全國各地,成為著名的早點食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