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愛情依戀理論是什麼

愛情依戀理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9-24 09:21:40

『壹』 關於愛情心理學的四種依戀分別是指哪四種

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矛盾型

20世紀90年代中期,社會心理學家布倫南等人(Brennan & Shaver, 1995)根據依戀風格理論,提出一個成年人愛情依戀風格模型。依戀風格理論認為,人類普遍具有與特定個體形成親密而持久關系的強烈願望。這種慾望從童年時期開始發展,這一時期,嬰兒與一名或多名成年人形成強烈的依戀關系。依戀(attachment)指嬰兒對特定個體的積極反應,其最大功能就是能夠提供一種安全感。所有嬰兒都對最初照顧他們的人(主要是母親)懷有依戀,但依戀的性質卻並不相同。瑪麗(Mary Ainsworth,1973年)等人按照嬰兒和母親之間形成的某種特定關系,確定了三種主要的依戀風格: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矛盾型。安全型(secure)指父母積極回應嬰兒的需求時發展出來的依戀風格;迴避型(avoidant)指當父母不回應嬰兒的需求甚至拒絕時形成的依戀風格;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主要指照顧者十分焦慮,對嬰兒的需要反應不定,有時回應其需求,有時卻不在身邊,或者態度粗暴時形成的依戀風格。嬰兒期表現出來的情感依戀能力將伴隨人的一生。
布倫南在此基礎之上,確立了成年人的愛情依戀風格模型。他認為早期依戀體驗對成年人以何種方式維系親密關系會產生重大影響。成年人的依戀風格也可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和矛盾·焦慮型三大類。
安全型。安全型風格的成年人自幼與母親形成一種穩定的依戀關系。母親在十分關愛孩子的同時,鼓勵他面對這個世界,學會如何適應、探索和改造外部環境。在這一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發展出愛與被愛兩種能力,不僅有能力去愛,而且能夠享受其他人對他的愛,容易和戀人形成穩定的關系。安全型的人傾向於把自己形容成一個容易和他人接近、樂觀且開朗的人。他很少擔心被拋棄,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愛情關系是愉快、友好和相互信任的。
迴避型。迴避型成年人由於自幼缺乏母愛,所以未能發展出一種對他人的信任。他們長大成人後,對來自另一個人的愛很不適應,不願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以免受到傷害。他們通常拒絕承認自己的依戀需要,認為戀愛的失敗對生活影響不大,更專注於工作。在形容最重要的愛情關系時,他們談論最多的是情緒上的起伏、嫉妒和對親密關系的恐懼。此外,他們用來描述父母的詞語通常都是負性的,往往不等把事情弄清楚就開始發怒、產生敵意並拒絕親密關系。在與戀人相處時,很少感到親密與幸福。他對自己的伴侶並不坦誠,更容易陷入相對短暫的性關系中。布倫南認為,這種風格與不良的人際關系、嫉妒心和難以排解的社交焦慮有關。
焦慮·矛盾型。具有焦慮·矛盾性傾向的成年人自幼與撫養者之間形成一種矛盾和缺乏穩定性的關系。母親對他忽冷忽熱、變幻無常。他無法確定如何才能贏得母親的愛。此種類型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表現出一種深刻的焦慮感,既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又擔心伴侶不會回應自己的愛,不會和自己在一起。他們形容自己最重要的愛情關系為完全佔有、希望有愛的回應、情緒上的起伏和強烈的性吸引。此外,迴避型成年人還具有強烈的嫉妒心。在親密關系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種想獨占對方的嫉妒心理。但這牽涉到一個度的問題,凡事都有限度,一旦超出限度,嫉妒就會演變為侵犯行為。例如,偷看戀人手機內的短消息或者查他存儲在手機內的電話號碼等行為,顯然已經超過妒忌的范圍,構成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
三種依戀風格在成人中的比例分別為安全型56%、逃避型25%、焦慮·矛盾型19%。成年人愛情依戀風格研究表明:親密關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生早期的依戀體驗,而非當事者雙方的主觀努力。它的命運往往在關系還未確立之前就已經被決定了。

有些人把焦慮型和矛盾型分開了。

『貳』 愛情心理學的依戀風格

此類的研究取向也不脫將愛情分類,但多了將愛情關系與依戀關系做了一個連結,這些研究者(Hazan&Shever,1987;Bartholomew&Horowitz,1991)認為個體嬰兒時期與人建立的依戀關系,會使個體形成一個持久且穩定的人格特質,這項特質對個體在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時自然流露出來。他們認為小時的人際親密關系的型態對後來的愛情互動型態可能有因果的關系存在。以下介紹兩種愛情依戀風格理論。 Hazan和Shaver(1987)將成人的愛情關系視為一種依戀的過程,即伴侶間建立愛情連結的過程,就如嬰幼兒在幼年時期與雙親建立依戀性情感連結的過程一般,他們根據Bowlby(1969,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依戀理論和Ainsworth等人(1978,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三種嬰幼兒傾向,提出愛情關系的三種「依戀風格」:
「安全依戀(secure style)」:與伴侶的關系良好、穩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戀(avoidant style)」:會害怕且逃避與伴侶的親密。
「焦慮矛盾依戀(anxious ambivalentstyle)」:時常具有情緒不穩、極端反應的現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侶的關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發現,三種不同愛情依戀風格在成人中所佔比例(安全依戀約佔56%,逃避依戀約佔25%,而焦慮矛盾依戀約佔19%),與嬰兒依戀類型的調查比例相當接近,而且成人受試者的愛情依戀風格,可以從他們對其與父母關系的主觀知覺來加以預測;因此他們認為成人的愛情依戀風格,可能是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發展的一種人際關系取向。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以上述愛情依戀風格理論的概念為基礎,發展出一種四類型的愛情依戀風格理論,他們以「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象」和「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象」兩個不同的向度來分析,得到四種類型的愛情依戀風格:
安全依戀:由正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焦慮依戀:由負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排除依戀:由正向自我意象和負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逃避依戀:由負向自我意象和負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混亂型:沒有存活的計策,會拒絕,但是決不讓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戀形態,盡量走向安全,懂得處理沖突和差異;刻意去經營愛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不要逃避沖突,受到愛多的人對生氣是會原諒的。

『叄』 愛情中的依戀關系

愛情中的依戀關系

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兒和其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系。那麼愛情中的依戀關系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愛情中的依戀關系,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情感慣性

人與人交往,"印象"很重要。好的印象,對交際活動有著激發和促進作用;不好的印象,則對交際活動起著抑制和阻礙作用。其實,印象是由兩方面組成的,一方面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關於守信、正直、穩重、文雅等等的積極評價,或者失信、奸滑、輕浮、粗魯等等的消極評價,另一方面則是這個評價的慣性。

就像小車往前行駛,當剎車時,車輛還會向前滑行,這在物理學中叫做慣性。人的心理活動也有慣性現象,當一個人說"不"時,他會一直"不"下去;當一個人說的"是"越多,就越傾向於答應某件事。當我們覺得一個人是好人,會對他怎麼看怎麼順眼,反之亦然 。

然後我們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在我們的家庭里,從小吸收著含"溫情"、"善良"、"穩重"、"執著"等等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營養。在我們的情感印象里父母一直是世界上對我們最無私、最善良的人。

那麼當我們要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時,我們慣性的希望自己生活中那部分最美好的東西能保持不變。父親像大樹一樣為我們擋風遮雨;母親是一方永遠溫柔的港灣,憑借著這些,能讓我們汲汲攝取的安全感一直支持著我們茁壯生長。

二、現實狀態

另一方面,似乎人們都認可這樣一種觀點:同年齡的女人比男人更成熟。

200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21世紀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充滿了自信、勇氣和挑戰,她們敢於選擇自己的生活,有新型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她們有經濟獨立,認為愛自己,才能愛別人等等特徵。而據《中國中醫葯報》報道,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確更晚熟,男人到了27歲才能變成熟。

英國調查機構on ePoII網站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女孩的心理成熟稍早於男孩,一般是在24歲左右"長大成人"。該項研究顯示,男人要比女人成長慢很多,而且他們還會時不時做出一些幼稚的舉動。

當21世紀的女性普遍認可了這種觀念,想要比較穩定的生活的時候,會選擇比自身更大年齡的、內斂、有智慧、在各方面更有優勢的男人,還是會選擇心智不成熟、認知單純的男生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三、依戀理論

"依戀"是尋求與某人的親密、並當其在場時感覺安全的.心理傾向。依戀理論認為,早期親子關系的經驗形成了人的"內部工作模式",這種模式是個體對他人的預期,決定了我們的處事方式。內部工作模式會在以後的其他關系、特別是成年以後親密關系和婚戀關系中起作用。

在"獨男"(頭胎為男,不能生育二胎)生育政策背景下出生的一個個小皇帝,如今已經是80、90後的成人了。

溫室精心呵護成長的小樹,在嶄露頭角時,更需要在大樹的庇護下,減緩外界的風暴對其的打擊,才能順利的經歷過渡期。處於人生婚戀階段的80、90後,由於依戀模式,自然而然地會選擇懂生活、會規劃、關心身邊人更有吸引力的的女人。由她們帶領,走進新生活,體驗美好的生活。這樣的女人並不單單意味著年齡大;也並不僅僅意味著在金錢方面有優勢,但是這樣的女人綜合種種的特徵更像是能在各方面照顧他的第二個母親。從而,繁衍出了男性找"媽"的現象。當然,用依戀理論里解釋女生找爸也是同樣可以的。

後記

我們無意於對找"爸"找"媽"的現象作出某種評價,僅僅是一起學習分析這種現象。對於80、90後甚至00後,我想說:生活的主角是我們,我們可以朝著目標,去改變,去努力。一切只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註:1、暈輪效應: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
閱讀全文

與愛情依戀理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海工業經濟如何 瀏覽:849
海口經濟學院什麼時候出校考成績 瀏覽:130
一個人想聽故事睡覺怎麼辦 瀏覽:766
壞孩子的故事中的壞孩子叫什麼 瀏覽:879
什麼樣的詩歌代表愛情 瀏覽:728
2017經濟新動能有哪些 瀏覽:784
中國經濟以什麼為主題 瀏覽:875
圍繞孩子一周幸福的時刻怎麼寫 瀏覽:88
縣城事業單位哪些待遇比較好 瀏覽:427
幸福什麼江小河 瀏覽:851
什麼畫有利於婚姻 瀏覽:439
經濟師考試提前多久查詢准考證 瀏覽:565
美女笑的像什麼比喻句 瀏覽:144
為什麼愛情很像煙花 瀏覽:263
鄉村愛情艾灸條怎麼回事 瀏覽:585
夜間經濟大有哪些城市 瀏覽:891
阜陽市是哪個經濟帶 瀏覽:706
體育經濟活動分為哪些內容 瀏覽:205
七八月屬馬男和屬兔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282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五條原則是什麼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