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廂記》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愛情觀與婚姻觀的異同
(一)含蓄內斂的愛情
在許多人眼中,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故事就像涓涓流水,清澈而美妙,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西廂記》是中國傳統愛情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所塑造的張生與崔鶯鶯亘古不變的戀情是中國傳統愛情觀的重要體現。 崔鶯鶯作為當朝相國之女,與一屆書生張生墜入愛河,張生在普救寺與崔鶯鶯一見鍾情,"(張生上雲)自夜來見了那位小姐,著小生一夜無眠。今日再到寺中,訪他長老,小生別有話說。(與法聰拱手科)". 張生雖喜歡崔鶯鶯但卻不知其心裡所想所盼,當得知崔鶯鶯要與她父親亡過老相國追薦做好事,為了得到崔鶯鶯的芳心,自己謊稱和尚的敝親,帶一分齋追薦他父母,只為見崔鶯鶯一面,卻不知崔鶯鶯對他卻有情意,這種對愛情的猶豫和含蓄內斂的表達方式是造成崔張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
(二)偶像劇式的開頭
人們都說"一見鍾情"是在男女兩人偶遇的情況下所使用的詞彙,男女主角總是以一種偶遇的方式見面,並一見鍾情,在《西廂記》中 , 張生於普救寺巧遇鶯鶯,巧遇是一種在戲曲和小說中較為普遍的見面模式。 "崔張的邂逅其實是一種浪漫的幸福,這種幸福也是一種對於愛情所產生的美好的理想,由於這種理想,清規戒律的限制被打破;貴族與平民的界限被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被打破了; 甚至仙凡、生死的限制都被打破了。 " 他們的愛情像一艘火箭,只有突破重重阻礙,才能達到一種理想狀態,這種過程是艱難的,但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株野草,雖生長在逆境中卻從不屈服,依然茁壯地成長著。
B. 《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愛情觀有何不同
《西廂記》是一部現實主義劇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鶯鶯時,作者王實甫用寫實主義的筆法,加以藝術的創造,給大家展現在舞台上的是一個活脫脫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憂有個性。她情竇初開,渴望愛情,但又不肯輕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澀;她不滿包辦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顧後,顧慮重重,不敢徹底背叛封建禮法……作者從人物愛情追求的真實感上下功夫,從熱烈的愛情,猶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體現其現實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劇作,所描寫的愛情,有著和其它愛情劇不同的特色。作者湯顯祖把故事放在虛構的夢境中發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過程,表現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追求。讓一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夢中相會,在夢中相合,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愛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麗娘由夢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復生。這種異乎尋常、出死入生的愛情,使全劇從主題情節到人物塑造都富於浪漫主義的色彩,在愛情劇方面形成了新的獨特的風格,是千萬人愛情理想的展現。
C. 西廂記的愛情觀
《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佔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