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羅素的愛情是什麼

羅素的愛情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2 23:55:54

A. 羅素在我為何而生中給出的答案是:智慧樹

不是。
1、羅素給出的我為何而生的三個答案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尋,對人類苦難不可抑制的同情。
2、羅素把愛情放在第一位,他說我所以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3、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常常會為了體驗幾個小時的喜悅,而寧願犧牲其他的一切。
4、其次愛情可擺脫孤寂一身歷那種可怕孤寂的人,戰栗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
5、最後在愛多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

B. 如何理解羅素在本文中關於愛情的論述

羅素《愛在人生中的地位》:愛情在人生中需有一個被承認的地位的要求,在我們看起來的確很重大;但是愛情是一種不聽支配的力量,倘若任它,它就會跳出法律和習俗的范圍之外。羅素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我碰巧有讀過這本書。但你說的這個中國人,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討論了羅素的答案。羅素於1890年,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的學生曾擔任六年,研究員。1914年,任教於哈佛大學,一戰爆發了,回到了英國反戰宣傳。由政府迫。19.(4分)①活著是對生命本身保持一種敬畏和尊重②活著是對生命過程的幸福體驗和快樂。(每點2分)20.(4分)(1)指活著的意義(1)是指幾千年來人們並不明白活著的意義(答成「不少人不懂得活著的意義」或「不少人不懂得人為什麼活著,該。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愛情不會死於飢餓,但有可能會死於消化不良。馬克思說「愛情是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真摯的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一種最強烈的感覺。」很精闢,但對客觀物質條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愛情產生前的比例沒做述。B試題分析:烏托邦一般用來描寫任何想像的、理想的社會。有時它也被用來描寫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嘗試。題目所示的古希臘哲學家一定是個設想了理想社會的人,結所學知識可以知道這人是柏拉圖,所以其另一個重要思想就是B。B由此,新世紀的西方美學研究方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關鍵詞]美學/西方美學/西方哲學美學原本是西方的一門學科,它是與西方科學技術一起傳入中國的。中國人依照這個葫蘆畫瓢,開始研究美學,並試圖建構中國美學。因此,認識這個「葫蘆」是首要的事。

C. 弗洛伊德式愛情(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的4大愛情觀

心理學簡報|品質原創

我們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愛一個人的目的是什麼?或者愛一個人需要目的嗎?

在目前所發現的所有動物里,只有一部分哺乳動物和鳥類會「談戀愛」[1]。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會談情說愛的動物,似乎並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相愛,也不明白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生當復來歸, 死當長相思",為什麼會愛一個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如果愛是有目的的,那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心理學,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完整的理論知識能夠解釋清楚愛的目的到底為是了什麼。但哲學家們在過去近三千年的時間里始終沒有放棄過追問「愛情」的意義,心理學家們也從六十年前開始逐漸將「愛情」作為一個嚴肅的科學課題進行解析。

因此,為了概述目前人類對於愛情的認識,我們心理學簡報團隊在查閱了一系列文獻後,基於現有的研究和理論,追根溯源總結出了四大主流愛情觀,按照理論提出的時間順序並結合心理學知識解析整理出了一份 關於「愛情觀」的綜述 ,與各位讀者分享。

(本文共計三千餘字,閱讀時間預計約6分鍾)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愛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完整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圖源:網路。

「靈魂伴侶」是使我們心思、情感、意志變得完整的另一半

柏拉圖(Plato)應該算得上是談論愛情的哲學鼻祖了。他在公元前385年的《會飲篇》中記錄了古希臘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酒宴中講述的故事[2]:

「人類本來長著四條腿、四隻胳膊和一個有著兩張臉的頭顱,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類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兩半,迫使人類窮盡生命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為了使得自己達到完滿,人的其中一半總是在尋覓另一半,也就是在尋找「靈魂伴侶」。」

靈魂伴侶是自己缺失的另一半。作品:Adam Martinakis.

這里提到的「靈魂伴侶」被後世奉為「精神戀」,被人們認為是追求「靈」和「魂」的合一,是心思、情感、意志的相融與一致。這種建立在肉慾之上的精神戀愛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為愛情的最高境界。同樣,在當年的酒宴上,柏拉圖也被阿里斯托芬關於「靈魂伴侶」的故事所打動,並從這個故事裡提煉出了關於愛情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 愛一個人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完整。 更深入地說, 愛是為了自己的完整性 ,是從自己的慾望出發,換句話說, 愛為了自我實現

愛是為了自我實現

愛一個人是為了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柏拉圖的思想與後期心理學泰斗弗洛伊德的觀點相似,弗洛伊德並沒有專門提出關於愛情的心理學理論,但他在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時提到了 愛一個人是為了實現「自我理想」 。弗洛伊德通常都將人性歸因於無意識的慾望,所以他認為愛一個人是為了滿足對「自我理想」的需求,只有當一個人有了自己愛的人,並被愛人尊重後, 才能成為他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形象

叔本華(1788-1860年):愛是為了「騙」我們生小孩

叔本華(1788-1860年)。圖源:網路。

愛是為了維系種族利益而非個人利益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關於愛情的思想是主張 家族生殖意志論 。他認為 愛的維持是基於性慾,激情的本質是本能的迷妄,是為了產生後代維持種族的利益而非個人利益。 愛情帶來的幸福感是一種幻覺,這種幻覺使人誤以為本來只對種族有價值的事情也有利於個人,讓人誤以為愛上一個人能使自己感到快樂和幸福。叔本華認為愛情的 幸福感是人的錯誤幻想 ,這種幻想在種族的目的達成後,愛情的幸福感就隨即消失[3]。

嬰兒降臨後,種族利益就得以實現。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中曾這樣寫道:

「婚姻本來就是維持種族的特別安排,只要達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嬰兒的雙親是否「永浴愛河」,或只有一日之歡了。」

叔本華認為, 愛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性慾,性的目的是使男女繁衍種族,婚姻的目的是為了未出世的兒女著想 。所謂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夫妻能夠在肉體、智慧、道德、精神方面相互彌補和適應;白頭偕老的婚姻需要雙方在性愛的基礎上加上 「性向一致」的友情 ,這種「友情」與「性」是由完全不同的根源所產生的感情,雙方以最貼切的心情相互慰藉,這是在性慾得到滿足且激情消失後產生的一種精神上的和諧和融合[3]。

激情轉瞬即逝是因為負向驅動激增

愛情的幻覺「轉頭空」。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華提到的愛情「轉頭空」的觀點可以用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Richard Solomon在1980年提出的「 情緒相對歷程論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emotion)來解釋。Richard Solomon認為情緒(包括愛情的激情)是受兩個對立驅動過程共同產生拮抗作用而產生:激情由 正向驅動 (positive drive)與 負向驅動 (Negative drive)組成,當激情高漲時是正向驅動激增的過程;當正向驅動的加速度達到最大值時,激情到達頂峰;激情過了高峰體驗後,正向驅動趨於平穩,負向驅動將迅速陡增。所以激情過了最火熱的感覺後,人就會出現焦慮、煩躁、空虛、失落的負面情緒[4]。

Richard Solomon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正負的情緒驅動,但叔本華將這樣的情感反差歸結為種族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

羅素(1872-1970年):愛是為了解除孤寂

羅素(1872-1970年)。圖源:網路。

愛是為了解除慾望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在1929年出版了專門探討愛情和婚姻的著作《婚姻與道德》並因此書於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羅素認為人之所以戀愛是為了解除自己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慾望[5]。在羅素的觀點里,他認為愛情能給人帶來狂喜,如果沒有愛情里的激情體驗哪怕滿足了性需求也不會讓人感覺到滿意[5]。

愛是為了解除慾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

羅素曾在他的自傳《我為什麼而活著》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我尋求愛情,首先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它如此強烈,以致我經常願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愛是為了解除每個人本性里的孤獨。作品:Adam Martinakis.

羅素認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外界的陌生、殘酷會讓人在心理和精神層面為自己建立「與世隔絕」的壁壘,以此來保護自己。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人渴望解除這種孤寂感,於是「愛」就應運而生。愛是一種親密且溫暖的感覺讓人能夠克服對外界的恐懼,從而解除自身的孤寂感,以此來獲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5]。

波伏瓦(1908-1986年):愛是為了讓我們超越自己

波伏瓦(1908-1986年)。圖源:網路。

愛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

法國哲學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認為愛是人渴望和他人融為一體的慾望,這使得人生充滿意義。

愛是人渴望和他人融為一體的慾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波伏瓦是著名的女權運動理論家和創始人,她認為傳統的愛情太讓人沉淪以至於失去自我,依附於戀人會讓自己失去存在感。因此, 波伏瓦認為真正的愛情應該類似於偉大友誼一般 ,愛人之間應該相互支持對方以幫助彼此更好地活出自己,從而超越原本的自己,最終能攜手同行創造出豐富精彩的人生。

友伴式愛情才是最長久的愛情

波伏瓦提出的新型戀愛模式與頂級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提出的「友伴式愛情」殊途同歸。在Robert Sternberg的經典愛情理論「愛情三因論」中,提到了愛情的其中一個類型是「友伴式愛情」,是指:激情強度較弱,但親密感和責任感都很強的一種愛情模式,這種愛情被認為是長久、幸福婚姻的模式[6]。

愛人如友伴一般相互用「愛」支持,超越自我,活出更好的人生。作品:Adam Martinakis.

Robert Sternberg雖然提出了影響深遠的著名愛情理論,但他並沒有研究過愛一個人的目的,為什麼會存在「友伴式愛情」。波伏瓦的觀點或許解答了這一疑問,長久幸福地愛一個人,或許是為了超越我們自己,讓雙方都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寫在最後:愛讓人傷心,但每一顆被傷過的心都在曾經被愛過

雖然還是很難明白我們為什麼會愛一個人,但因為愛情,我們還是會走在無人小路上情不自禁地露出遮不住的微笑,會在想到戀人時像觸電一樣心裡又麻又癢,也會因為「愛別離」而痛飲淚水,因為「求不得」而顧影自憐。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北島 《波蘭來客》

無論愛是一杯甜膩的馬提尼還是苦澀的比特酒,每一次舉杯,我們都毫不客氣地暢飲,直到醉來不省人事,醒來後的好幾天都聞不得酒香。但關於舉杯,我們就喜歡聽杯子碰到一起發出「夢破碎的聲音」。

人的一生就是在與種種異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有可能是喪失自己,也有可能在另一個高度將自己找回:愛可以讓人失去自己,但也能讓我們發現自己;愛讓人迷失,但也能幫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愛讓人幼稚,但也讓人成熟,那些本應在暮年才能聽懂的歌也會突然在不經意間頓悟;愛讓人傷心,但每一顆被傷過的心都在曾經被愛過。

就算破碎,再活一次也還是會有同樣的選擇。作品:Adam Martinakis.

無論「愛」是沉醉之美,還是清醒之痛,「愛」都因為太過美好而讓人重蹈覆轍。最後,就以羅素的話作為結尾吧,「我覺得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欣然再重活—次。」

參考文獻:

[1] Fisher, H. E., Aron, A., & Brown, L. L. (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1(1476), 2173–2186.

[2] The Internet Classics Archive | Symposium by Plato.

[3] [德]叔本華.叔本華人生哲學[M]. 李成銘等譯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4] Solomon, R. L. (1980). The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acquired motivation: The costs of pleasure and the benefits of pa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35, 691-712.

[5] Russell, B. (1972). Marriage and moral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6]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審稿 | 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審稿人)

D. 羅素傳3:對愛的渴望與錯誤追求

羅素的個人嘗試告訴我們,任何人想要完全掙脫基因、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的影響,都是徒勞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羅素關於獨立平等的自我互相融合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愛情不是邏輯推理,它有其自己的規律,要愛就必須放棄自我,而只有敢於放棄自我,才能獲得自我。

我給你推薦的書是英國哲學家瑞·蒙克寫的兩卷本的《羅素傳》。

1.羅素情史

羅素是個哲學家,而且研究的是數理哲學,但他最後卻拿了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他能夠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呢?主要就是因為他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婚姻與道德》。剛剛構思這本書的時候,羅素曾經想把書名叫做《性自由》,後來在美國出版的時候又改為《婚姻革命》,總之這本書可謂毀譽參半、風行一時。1940年,這本書在紐約引起一場反對羅素的運動,搞得羅素丟掉了紐約城市學院的聘任,十年之後,這本書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公允地講,羅素的觀點雖然在當時被視為異端邪說,但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接受了。羅素談到,過去的社會觀念和宗教信念認為性是有罪的,但是這種道德准則其實是「由生活在一個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社會中未受過教育的人提出的古代禁律」。他的意思是說,這是很久以前教會的神父主張的教義。羅素指出,這種教義使得人們對性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羅素認為,性關系應該「盡可能建立在男女之間的深摯、認真的愛情之上,這種愛情溶進雙方的整個人格並且導致一種結合,使每一方都從中得到豐富和擴展」。而且,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孩子就應該使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關照。你看,這其實不都是人們已經普遍接受的婚戀觀念嗎?

要說羅素的學說有什麼令人不安的地方,那可能是他關於「不忠」所持的寬容態度。在他看來,男女雙方都沒有權力支配對方的人格和需求。羅素寫到: 「不應把不忠視為可怕的事情」,要「堅信深摯而永久的愛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是比妒忌牢固得多的紐帶。

我們剛剛講的是羅素對婚戀的主要主張,接下來,我再給你講講羅素的情感生活。他一生結過四次婚,同時還有很多女友,但他的情感生活並不幸福。

羅素的第一任妻子叫艾麗絲。他17歲早戀,艾麗絲比他大五歲。羅素的祖母堅決反對這場戀愛,但這反而激發了羅素的叛逆心理。等他到了21歲,可以每年有一筆自己支配的遺產收入,他就跟艾麗絲結婚了。羅素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艾麗絲幫他打點內內外外的事務,但羅素卻慢慢覺得婚姻生活太過平淡,沒有了他想要的激情。羅素開始移情別戀,他愛上了自己的老師和同事懷特海的太太,還跟一位有夫之婦奧托琳有染。

羅素的第二任妻子叫朵拉,比羅素年輕很多,他們兩個志趣相投,朵拉和羅素生了一男一女,看到孩子出生,羅素覺得這是天下最快樂的事情。他甚至和朵拉一起創建了個學校,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自家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但這所學校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朵拉在婚戀觀念上和羅素很像,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的,要挑戰的是陳舊腐朽的主流社會觀念。朵拉也有自己的情人,還和情人生下來孩子,這讓羅素深受刺激。

和朵拉離婚之後,羅素在1936年再次結婚,第三任太太被稱為「彼得」,她曾在羅素開辦的學校里教過書。「彼得」跟著羅素度過了在美國的幾年漂泊動盪的生活,她後來情緒不穩定,幾次試圖自殺。兩人最後分手。

羅素的第四任太太是伊迪絲·芬奇,他們相識很久,但直到伊迪絲55歲、羅素84歲的時候兩個人才走到一起。伊迪絲非常低調,對羅素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這段時光或許是羅素一生中最平靜快樂的時候。

2.羅素錯在哪裡?

很多從來沒有讀過羅素哲學著作的人也會深受其影響。20世紀的「婚姻革命」和性解放運動,羅素居功甚偉。但是,羅素倡導並實踐了所謂的「開放婚姻」,卻把自己的人生折騰得一團糟。蒙克的《羅素傳》下冊寫他50歲之後的人生,簡直讓人不忍卒讀。

那麼,如果我們復盤一下,羅素的愛情觀錯在哪裡?

羅素非常強調平等而完整的人格之間的交流。羅素持有他所謂的升華愛情觀。他經常講到,愛情採取的形式是一個自我與另外一個自我融為一體,在他的很多書裡面,這個觀點反復出現。在羅素看來,幸福的婚姻存在於相互尊重和深摯感情之中。他所說的互相尊重,就是不能去干涉別人的自由。在他看來,有了這些,男女之間的真正愛情就是「整個人生中最富有成果的經驗」。

問題就出在這里。羅素太在意自我,他一定要先保持自我,然後再跟別人互動。如果愛情需要忘記自我,奮不顧身地去愛另一個人呢?在羅素看來,這是不可想像的。換言之,他被困在了自我的邊界里。當然,他也一直在努力去擴大自我的邊界,但他顯然無法做到走出自我的邊界。

公允地講,羅素並不是一個花花公子,他追求的不是性慾的刺激,而是精神的激勵。比如他和懷特海太太的戀情,就是純粹的柏拉圖戀愛,懷特海太太很聰明,一方面默許甚至鼓勵羅素表達對自己的仰慕,另一方面又很謹慎地防止羅素做出非分之舉。羅素在選擇戀人的時候,特別在意她們的性格和思想。如果根據羅素的戀人們的說法,羅素在床笫之間並非高手,但他實在是太聰明了,所以很有吸引力。英國作家王爾德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他說,什麼東西都能跟性扯在一起,唯獨性跟性沒有關系,性只跟權力有關系。顯然,很多女性喜歡羅素,是因為他有才、有名、自帶光環。

人並非完全理性的,人受到基因、環境、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就拿羅素來說吧,他的家族有精神病的病史,這讓羅素始終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又增加了他的孤獨感,影響到他和普通人的交流。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羅素對親人的冷酷無情。他和幾任前妻分手的時候都表現得異常冷漠、殘忍,他曾經非常疼愛自己的長子約翰,但最後卻和約翰反目為仇。羅素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他自認為能夠尊重配偶的選擇,但當朵拉和情人生下孩子的時候,羅素一樣控制不住自己,勃然大怒,要登報聲明這個孩子是個私生子。羅素在英國更容易被公眾接受,但和美國社會卻格格不入。

零秒思考

1.羅素一生的情史,四次婚姻,坎坷不順,名氣大,才子反而讓他難以獲得愛情,擁有穩定的家庭,讓人唏噓。

2.從羅素的一生來看,他推動了性解放運動,與多名女性有染,一部性與婚姻的書讓他毀譽參半,後來卻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3.縱觀羅素,當然在數理哲學上有建樹,在文學上有成績,他一生的三種激情,也是大多數人人生追求,但求而得之,難得圓滿。達則儒生,隱則老莊,也行中國哲學更愜意些。

閱讀全文

與羅素的愛情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編的綜合服務中心怎麼樣 瀏覽:237
97年的牛婚姻買樓什麼方向好 瀏覽:961
晚年能幸福的生肖有哪些 瀏覽:351
中國海岸帶經濟的特點是什麼 瀏覽:403
成都省屬事業單位月薪多少 瀏覽:376
哪個網站的禮物叫幸福城堡 瀏覽:948
朋友你在哪裡過的挺幸福 瀏覽:152
上海的經濟適用房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21
太原市迎澤區哪裡有美女 瀏覽:941
為什麼現在的婚姻被物質綁架 瀏覽:733
曹雲金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894
幸福的美滿的用英語怎麼拼 瀏覽:860
江南美女怎麼樣 瀏覽:32
健康系統什麼時候不能玩兒 瀏覽:922
有哪些關於形成字的有趣故事 瀏覽:959
成品事業部是什麼意思 瀏覽:978
甘肅出過什麼美女 瀏覽:697
事業編制轉崗後如何晉職 瀏覽:765
幼師考事業編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980
北京哪裡美女多多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