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學 愛情是什麼
心理學里的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專一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在社會心理學理論中愛情具有親密、情慾和承諾的屬性,並且對這種關系的長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夠與對方分享私生活。愛情是人性的組成部分。
⑵ 戀愛中男女會有什麼心理情感需求
戀愛中的男生希望能被依賴,戀愛中的女生希望能被呵護。
在一段感情生活當中,男生和女生都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可是兩者在情感需求上是有所區別的。男生更希望被依賴,更希望女生能夠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而女生更希望被呵護,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堅實的依靠。
愛情其實很簡單,女生能夠滿足男生的虛榮心,男生能夠滿足女生的依賴心,這段感情就能夠長久的維持下去。
學會在感情里用心體會對方的需求,你的愛情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⑶ 從心理學角度看愛情是什麼
愛情是人類千古不變的生活主題,愛情的美好與偉大讓生活色彩紛呈,古往今來,有多少偉大的藝術作品因歌頌吟詠愛情而深入人心。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中給出的愛情定義是這樣的:愛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註:此處不含同性戀)。愛情是高級情感,不是低級情緒;它是有生理基礎的,包括性愛;衡量一個人對異性有無愛情、強度如何,可以通過「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來判斷。
社會心理學家魯賓研究發現,愛情與喜歡是兩種不同的情感,有質的差異,一個人不可能我喜歡就愛上你,生活中常有「我喜歡他(她),但不愛他(她)」的現象。依戀、利他、親密是愛情與喜歡的主要區別。戀愛中的人會覺得讓對方快樂和幸福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對方有不足時,也會表現出高度過的寬容。性是愛情的基礎,是愛情的核心成分。
愛情的公式是愛情=自戀+投射。即我愛你是因為我愛我眼中的自己。因為人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觀去看世界,我愛上的你是我自己心裡的投射。愛情與婚姻沒有關系,婚姻好不好主要取決於責任,而不取決於有沒有愛情。
社會交換論者視求愛者為理性主義者,人們總是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和幸福的對象做伴侶,而所有導致愛情的因素均可歸結為利益和價值。這既包括物質經濟因素,也包括社會的、心理的因素。
愛情的發展經歷取樣與評估、互惠、承諾、制度化四個階段。
美國學者Lee.J等人通過研究,將愛情概括為浪漫式、好友式、游戲式、佔有式、實用式、利他式六種形式。
哈特菲爾德認為愛情主要有激情愛和夥伴愛兩種形式,激情愛是個體希望和對方融為一體的強烈的情感狀態。夥伴愛是對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侶的一種深刻的捲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賴,像親人一樣。戀愛初期,激情愛會多一些,隨著彼此關系的穩定,雙方的情感會轉變為夥伴愛。
斯坦伯格認為,愛情是由親密(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激情(魅力與性吸引)以及承諾(決定發展穩定的關系)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
相識、相知、相愛,讓浪漫的愛堅貞不渝,地老天荒,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夢想。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了激情和浪漫愛會隨著時間而冷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寬容和習慣等因素在維持感情中的重要因素會與日俱增。印度學者古普塔研究發現,由愛情結合的夫妻婚後5年感情增加程度不如由父母之命而結合的夫妻。
好好愛自己,在這個基礎上經營維護好自己的愛情,與自己的另一半相攜相伴共歷人生,共沐甜蜜,共濟風雨,共享天倫,共同白首。
⑷ 人為什麼要談戀愛如何從心理學解釋
人的基本需求分為了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這五種需求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人為什麼要談戀愛,可以由以下幾種來回答,即第一種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第二、為了找到歸屬感,人是社會性動物,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情感的聯系,結交朋友或戀愛等。
人類本是群居動物,不喜歡獨處,談戀愛是為了相互陪伴,相互成長。一個人總會有孤獨的時候。戀愛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有人陪伴,情緒有人理解。每個人一開始就是完整的,或許受傷了才找各種寄託。個體的人在群體中需要建立關系,戀愛是很好的介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