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戀愛。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留下回憶中最為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愛情更多的是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把握、和珍惜眼前人
Ⅱ 什麼是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的精神戀愛。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柏拉圖式愛情。
理想式
理想式的漏唯愛情觀(比喻極為浪漫或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圓弧,留下回憶中最為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純精神
純精神的而非有肉體的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精神的愛情觀。追求心靈的溝通。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渣耐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強於獸性。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雙方平等
雙方平等的愛情觀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雙方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佔有關系,相愛的雙方是自願、絕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地愛你所喜愛的人。在觀念世界裡,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正等待尋找著你。“雨中站崗”、“每日一花”那是種浪費奢侈。要知道愛情在培育發展過程中,雙方都是平等的。
完美
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他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自由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自由的愛情觀。愛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茁壯的成長。愛,不是犧牲,不是佔有。擁有愛情的時候,要讓對方自由;失去愛情的時候,更要讓對方自由。愛就像風箏一樣,你要給它飛翔自由,也要懂得適時把它拉回來。沒有自由的愛情,也會慢慢趨向自然死亡。愛需要自由,正如同愛也需要呼吸是一樣的。距離和神秘感,才是維系愛情溫度的好方法。
在濁世之中,心靈留出一方凈土,讓純純的柏拉圖式愛情紮根,返梁培多一些簡單,多一些幻想,便會多一些美好!如果你願意,不妨泡上一杯咖啡,在陽光下繼續寫柏拉圖式愛情的文字!
人總是在渴望愛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個人,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愛情大概不需要寫情書,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十九世紀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過抱電話機來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紀後期,人們才知道上網也可以傳情達意。
在西方愛情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現存最早的有關文獻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的論述,他的論述被認為是一座豐碑,“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一種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東方人也將他的名字當作“精神戀愛”的代名詞。
在西方哲學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圖是一位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學生是亞里士多德。這三個人對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裡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
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
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後空手而歸!”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什麼原因呢?”
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於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
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裝飾用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這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悔,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蘇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園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間同樣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蘇格拉底的話去做了。這一次,他帶了一朵美麗的花回來了,蘇格拉底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這次柏拉圖是這么回答的,他說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繼續走的過程中發現有更美的花,我沒有動搖,也沒有後悔,堅持認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實證明花至少在我眼裡是最美的。蘇格拉底又說:“這就是幸福!”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相當的付出。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哪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你。柏拉圖式的愛情,只是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註定了它悲劇的結局後,也只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只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之後,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
Ⅲ 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
眾所周知,「柏拉圖式戀愛」的圓和碰另一個稱呼,就是「精神戀愛」,顧名思義,是指處於戀愛關系當中的兩個人,只停留在精神方面的欣賞和維持,而在實質方面卻沒有什麼進展。那麼,這種戀愛情況,怎麼會冠以「柏拉圖」之名呢?
其實這個疑問,我在高中時候就有過,那時在網路上看到一部電影,就叫作《柏拉圖式戀愛》,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那種拖拖踏踏的情節,甚至看不到一絲開花結果的希望,所以影片具體講述了什麼,印象並不太深,但是這個電影的名字,卻深刻地被我記住了。因為,「柏拉圖」這個名字很是響亮。
直到最近開始接觸哲學方面的東西,才又想起「柏拉圖式戀愛」這個詞來。於是想做一次總結和歸納。
柏拉圖,是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的希臘哲學家,師承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有個名聲更大的徒弟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哲學大師,可以說開創了整個西方哲學思想體系,打一個比方,如果說西方哲學是一座大廈,這三位就是這座大廈屹立千年棚並而不倒的堅實根基。
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所在,就與所謂的「柏拉圖式戀愛」有關,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心而生的,物質個體僅僅是心中想法的投射。假如你愛上一個美人或者一朵美麗的花,那麼從你的最高意識形態上來說,你愛上的其實是美麗的想法,而不是某個美麗的實體。
那麼,這就不難解釋「柏拉圖式戀愛」的意思了,當兩個人處於這種戀愛關系中時,僅僅是把對方想像成內心美的樣子,所以能夠在精神上需要和欣賞對方,但是,他們並不需要真實的戀愛,不需要和對方發生關系,所謂的戀愛橘談對象,只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而已,歸根結底,這樣的人是在與自己談戀愛,在與自己的想法談戀愛。舉個很普遍的例子,關於初戀,很多人都把初戀當作最美好的回憶,甚至在分開多年後,還會對初戀念念不忘,這就是一種最典型的「精神戀愛」,也許真的和初戀在一起了,也不一定會有當前的生活狀態好,但內心的回憶告訴他們,初戀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他們的意識將這種回憶美化了,如果真的和初戀破鏡重圓,十有八九這種美化的意識會破滅掉,反而不如不重聚更好。
我們每個人的感情成分里,多多少少都會有「柏拉圖式戀愛」的成分存在,在發展一段感情之前,要對自己有個大致的分析和評判,才能在感情世界裡走得更加順暢,否則只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