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柏拉圖式的戀愛是怎樣的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凈戀愛。簡而言之就是精神戀愛。
柏拉圖認為在愛與被愛的關系中,其實是為了傳承品德及追求智慧,在這個意義下古希臘的同性愛是一種教育安排。年長者是愛者,他追求漂亮年輕的被愛者,並激勵被愛者追求德性和智慧,即成長為城邦的合格公民。而當被愛者長大成人後,他也會效仿他的愛者去追求他的被愛者。
結語:無論追求哪一種愛情模式,取決於戀愛中的兩人的愛情觀是否一致。只要兩情相悅,彼此都願意接受柏拉圖式愛情,其實大可不必受外界眼光影響。畢竟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與他人無關。
❷ 柏拉圖式的愛情
摘要 :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柏拉圖的愛情觀主要包含了:理想式愛情觀、純精神愛情觀、雙方平等的愛情觀、完美的愛情觀、自由的愛情觀五大類。
純精神愛情觀的提出是因為在柏拉圖的哲學思想中:所有感官能感受到的東西都不是最真實的,這些東西都會變化,唯有理性的存在才是最真實,亘古不變的。所以他極其崇尚理性。推及到他的愛情世界中,就可以解釋為:以肉體為主的愛情是不靠譜的,無法長存延續下去的。只有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愛情,才會讓彼此愛著對方的靈魂,這樣的愛才會永恆。
雙方平等的愛情觀,就要從柏拉圖對「另一半」的解釋來理解了。在柏拉圖的理論系統中是有「陰陽人」這一種自然人的存在的,個體的男女都是由這種陰陽人分裂成的。基於此,也就產生了「另一半」的概念。而我們世間由陰陽人分裂而成的男男女女,在尋找另一半時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所以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該被大家指責。
柏拉圖愛的精神體現了超越性、人格性、真善美的目的性三個方面。可見,愛的本質在柏拉圖看來就是生命或精神,就如同柏拉圖所說的:「如果不把真正的愛情作為一種道德功績來理解和接受,那麼在我們的物質環境中就不可能保持它。」
關鍵詞 :精神戀愛、愛性分離、同性戀、另一半、理念之愛
正文 :
一·哲學對愛情的定義
哲學界對愛情的定義是理性的,所以他包容了如:道德、責任、義務等等,這些充滿人類理性光芒社會化的衍生物,而把繁殖慾望降為了最低的需要。
二.柏拉圖的愛情思想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棄肉體嚮往著理性的時候,思想才是最好的。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體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體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在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三.柏拉圖五大愛情觀
1.理想式愛情觀
2.純精神愛情觀
3.雙方平等的愛情觀
4.完美的愛情觀
5.自由的愛情觀
四.五種愛情觀的具體分析
1.理想式愛情觀
理想式愛情觀,比喻極為浪漫或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後人之所以將柏拉圖式的愛情看作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因為柏拉圖的代表作《理想國》一書的原因。該書探討了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度,或許因為其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所以也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2.純精神愛情觀
「柏拉圖式的愛情」常常被認為是「有愛無性」的精神戀愛,這種說法不能算錯,但是非常片面。簡單說幾個問題:
1)柏拉圖反對肉體關系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柏拉圖認為愛的最高境界是對真善美理念的追求,但那仍是柏拉圖心中的一種理想狀態。在柏拉圖看來低級的愛情中存在肉體關系也是很正常的。柏拉圖也承認,肉體關系對於人的存續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從他在《理想國》中,設想的那套優生制度就可以看出。
2)無性愛的愛情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嗎?
很顯然不是這樣的。在柏拉圖的觀點中,戀愛雙方是否進行肉體關系,根本不是戀愛的重點。重點是,兩人的結合是為了追求自己缺少的東西,最高的追求目標是美和善,並以此接近靈魂的交融和精神的不朽。這種追求往往是通過戀愛雙方進行哲學討論的方式進行的。在這個意義上,同性和異性根本沒有什麼區別。基於此,人們也通常把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稱為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綜上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柏拉圖的愛情觀念中,是可以理解世俗概念里性與愛結合的思想的。畢竟人也脫離不了動物性,也是會產生性慾,需要繁衍後代的。只是,這種性與愛結合的愛情是所有的愛情種類中,最簡單最低級的一種。柏拉圖所追求的是一種能夠通過精神交流,從而達到彼此之間的靈魂交融的永恆愛情。也就是中國傳統觀念中所說的精神戀愛、神交靈交等等。在柏拉圖的觀念中,愛情和情慾是兩種對立的狀態。愛情是偉大的純潔的,而肉體的結合是骯臟的。這也是他為什麼將性與愛結合的愛情歸為最低級愛情的原因。
那我們再思考一下,為什麼柏拉圖會崇尚這種精神戀愛呢?其實這個問題理解起來也很簡單。首先我們要知道,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是:「所有感官能感受到的東西都不是最真實的,這些東西都會變化,唯有理性的存在才是最真實,亘古不變的。」所以他極其崇尚理性。推及到他的愛情世界中,就可以解釋為:以肉體為主的愛情是不靠譜的,無法長存延續下去的。只有精神上的愛情,才會使彼此愛著對方的靈魂永不改變。當然,這里的「肉體」不是單指肉慾,還有相貌,身體,以及外在的一切,因為這都是感官可以感受到的,也就是總會發生改變的。比如愛人老了,或者毀容了,家道中落等等,大多數愛情都會因此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而精神上的愛,便不會如此,它幾乎是不會受到任何東西的影響。
總的來說,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一種達到任何東西都無法影響,肉體已經不再重要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極其罕見,所以才被稱為理想的愛情模式。既然愛情雙方追求的是靈魂與靈魂的交流,自然不會局限於一具軀體,什麼年齡、性別都完全不再重要,這是真正值得被頌揚的愛情。
既然在柏拉圖看來愛情中年齡和性別都完全不再重要了,那麼同性戀當然也是一種合乎情理的存在。所以就有一位美國學者對今人所理解的柏拉圖式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的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的是靈交而非性交。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也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愛情的原因,柏拉圖相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感情,而唯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唯有超凡脫俗的愛,才經得起考驗。
3.雙方平等的愛情觀
在柏拉圖眼中,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佔有關系,愛情雙方是自願的絕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地愛你所喜歡的人。
如果要理解柏拉圖雙方平等的愛情觀,就必須要從柏拉圖提出的的「另一半」這個概念說起:
「人被劈成圓形的兩半,終生尋找另一半」的說法早已濫觴,這在《會飲篇》中有更有詳細准確的解釋。同時,在柏拉圖的《盛宴》中, 柏拉圖借阿里斯托芬之口,表達了關於愛情起源的這樣一個隱喻:「凡欲求自己另一半的就是在戀愛」,「同所愛的人熔為一體、兩人變成一個,早就求之不得。個中原因就在於,我們先前的自然本性如此,我們本來是完整的。渴望和追求那完整,就是所謂愛欲」。而我們自己的「另一半」怎麼會失去呢?這就涉及到最初我們「人的自然」是何等狀態。我們人的自然從前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太古之初的時候,人的性別有三種,除了「男人」(原本是太陽的後裔)和「女人」(大地的後裔),還有個第三性——「既男又女的人」,也就是男女兩性的合體(月亮的後裔)。這三種人的樣子整個兒是圓的,呈球形。 這三種人都不安分。特別是既男又女的人,其體力和精力都非常強壯,因此常有非分之想——竟要與神們比高低,甚至想沖到天上去和神們打一仗。於是,宙斯和其他神在一起商討應對的辦法。既不能乾脆把人都殺光,又不能讓人們這樣無法無天。後來宙斯說,「我想出了個法子,既能讓人繼續活著,又讓他們不會再搗亂,這就是讓人虛弱。現在我就把人們個個切成兩半。」宙斯說到做到,把人切成了兩半。
這樣一來,人的原本的自然就被徹底改變了。人被這樣切成兩半之後,每一半都急切地欲求「自己的另一半」,緊緊抱住不放,相互交纏,恨不得合到一起。由於不願分離,飯也不吃,事也不做,結果就死掉了。要是這一半死了,另一半還活著,那活著的一半就再尋找另一半。而尋求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具有「愛欲」的四種類型的人:第一種是「追女人的男人」:凡是由雙性別的人——既男又女的人——切開的一半而成的男人就是這種。他們只對女人感興趣。第二種是「追男人的女人」:這是由雙性別的人切開的一半而成的女人。這種女人熱衷於追男人。第三種是「女同性戀」:這是由原來的全女人切開的一半而成的女人。她們對男人沒有多大的興趣,只眷戀女人。第四種是「男同性戀」。
所以柏拉圖會指出,指責同性戀是無恥之徒是錯誤的。因為引導他們追求這種快樂的不是縱欲而是勇敢堅強和男子氣概,他將他們稱為最具有男子氣質,是國家最有希望的少年。柏拉圖將男子依戀男子稱為「很難說他們想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好處,但這樣的結合推動著他們終生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的友誼中,那些純粹的性快樂實在是無法與他們從相互陪伴中獲得的巨大快樂相比。他們的靈魂實際上都在尋求某種別的東西,這種東西他們叫不出名字來,只能用隱晦的話語和預言式的謎語道出。」,「我們原本是完整的,而現在正在期盼和追隨這種完整性,這就是所謂的愛情。」這個結論是從對同性男子相戀分析得出的,柏拉圖沒有著力對陰陽人的解釋,興許他認為同性男子的依戀一方面代表了國家的男子氣概,另一方面在對抗世俗之下可能是更純粹的友誼所驅使,因而更接近我們靈魂所追求的東西。
綜上,在柏拉圖看來,戀愛雙方是平等的,無論雙方是男是女,都可以成為彼此的另一半。所以無論是男性同性戀或是女性同性戀都是合理的存在。同性戀不該為千夫所指,他們只是彼此的另一半和自己性別相同而已。
4.完美的愛情觀
談到柏拉圖完美的愛情觀,就不得不提一個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之間的典故了。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所以,在柏拉圖的愛情理念中,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他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5.自由的愛情觀
愛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茁壯的成長。愛,不是犧牲,不是佔有。擁有愛情的時候,要讓對方自由;失去愛情的時候,更要讓對方自由。愛就像風箏一樣,你要給它飛翔自由,也要懂得適時把它拉回來。沒有自由的愛情,也會慢慢趨向自然死亡。愛需要自由,正如同愛也需要呼吸是一樣的。距離和神秘感,才是維系愛情溫度的好方法。
五.對柏拉圖愛情觀的總結
現在很多人對柏拉圖式的愛情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一種精神戀愛或是同性之戀,其實不然。在柏拉圖的著述中,我們可以發現愛情哲學的兩大要點,可證明柏拉圖的愛情哲學絕非「精神戀愛」和「同性之愛」所能夠概括的。
第一點是關於肉體之愛,柏拉圖強調愛情高於性。但我們並不能由此就說柏拉圖是一個禁慾主義,因為他並沒有排斥肉體之愛,在他看來,即使肉體之愛也是有低俗和高尚之分的,只要做到節制,肉體之愛也是有意義的。
第二點是關於理念之愛,理念之愛是最高級的愛,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他引導人們去認識美的本身,也就是理念之美。正是這種對人的愛推及對美和善的追求,才是柏拉圖愛情哲學的真諦。愛情在柏拉圖哲學中是一個神聖的話題,它反映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一種由肉體之愛升華為理念之愛的上升過程和崇高境界。
柏拉圖愛的精神體現了超越性、人格性、真善美的目的性三個方面。可見,愛的本質在柏拉圖那裡就是生命或精神,就如同柏拉圖所說的:「如果不把真正的愛情作為一種道德功績來理解和接受,那麼在我們的物質環境中就不可能保持它。」
參考文獻 :
【1】《理想國》柏拉圖著 郭斌和 、張竹明譯 商務印書館出版
【2】《盛宴》 柏拉圖著
【3】《會飲篇》柏拉圖著
【4】《美國家庭體制》 伊拉·斯瑞著
【5】《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