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語堂怎樣定義愛情
林語堂有著更為健康智慧的婚戀觀,這是他齊家有道的關鍵。眾所周知,20世紀中國作家普遍將「愛情解放」看成人性解放的衡量標准,並漸漸將之發展為一種信仰或神話,即愛情至上主義!因之,為了「愛情」而不顧家庭婚姻和倫理道德,為了「新」的愛情而拋棄「舊」的愛情,為了自己的「愛情」而不顧他人的愛情甚至生死,為了所謂的「愛情」而達到了「捨生忘死」的地步。這就是人們常奉為金玉良言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如無愛,勿寧死」,於是「愛情至上」成為一個世紀中國文學和文化的母題。一般意義上講,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當然比無愛的婚姻要好,但將愛情絕對化甚至神話也是錯誤的。魯迅筆下的子君成為「愛情至上」觀念的犧牲品;巴金筆下的鳴鳳因得不到愛而自殺,梅小姐和覺新也因不能結合而郁悶終身,過著度日如年、味同嚼蠟的人生;更有甚者在當代中國作家筆下,三角、四角甚至更多角的戀愛關系俯拾即是,而相互間你死我活的拼殺更不在少數。林語堂認為,這種愛情觀是有問題甚至是異化的,因為它機械、片面和狹隘地理解愛情與婚姻。他說:「在婚姻里尋覓浪漫的情趣的人會永遠失望。」「不追求浪漫情趣而專心做良好而樂觀的伴侶的人卻會在無意中得之。」(33)他還說:「結婚生活不是完全沐在蜜浴里的,一半也是米做的。……你得早打破迷夢,越早排棄你齠齡小女學生桃色的痴夢,而決心做一活潑可愛可親的良伴越好,因為羅曼斯不久要變成現實,情人的互相恭維捧場,須變成夫婦相愛相敬的伴侶生活。」(34)其實,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愛情是點心,婚姻是飯,我們現代人的毛病就是,拿愛情當飯吃,而拿婚姻當點心吃。結果「愛情」換了一個又一個,愛妻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可離婚又比結婚更迅速,快樂與幸福也越來越渺茫。林語堂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相反,即拿婚姻當飯吃,拿愛情當點心吃。而且,更重要的是,愛情是創造出來的,沒有愛情的婚姻同樣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幸福,其關鍵在於夫妻雙方能不能互尊、互愛、互敬、互相欣賞和互相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