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滕伯格愛情三要素是什麼
斯滕伯格愛情三要素是親密、激情與承諾。
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根據這三種元素的不同組合情況將愛情組成了七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復雜的愛情關系。
斯滕伯格愛情三要素介紹: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關於愛情提出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是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基本成分組成的。其中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在愛情關系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承諾指維持關系的決定期許或擔保。
而這三種元素通過不同的組合又可以構成七種愛情,即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
愛情三角理論雖然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復雜的愛情關系,但是現實中的愛情往往牽涉到不止一個三角形,於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現實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對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覺到的三角形與對方知覺到的三角形。
『貳』 愛意的愛情三角理論
主條目:愛情三角理論
在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19-135))里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對愛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愛由三部份組成:
「親密」——包括了緊密感、聯絡感與約束感。
「激情」——包括了驅使人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
「承諾」——包括了短期的愛戀與長期的愛的維系。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
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
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
『叄』 什麼是愛情三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1.親密關系。
1.促進所愛的人幸福的願望。愛的一方主動照顧被愛的一方,融入其中,促進他/她的幸福。一方面,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代價來促進對方的幸福是可能的——但也期望對方在必要時也會這樣做。
2.當你和你愛的人在一起時,你會感到快樂。愛芳喜歡和愛人在一起。
3.他們在一起做事的時候,都覺得很開心,留下美好的回憶。這些美好時光的記憶可以成為困難時期的安慰和力量。而且,一起分享的美好時光,會流入到相互的戀愛關系中,讓它變得更加美好。
2.激情。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相互結合的慾望」。通俗地說,見面的時候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當你們相處的時候,你會有一個令人興奮的經歷。強烈的、爆炸性的、相當短暫的情緒體驗,如狂歡、暴怒、哭泣等。性需要是喚起激情的主導形式,其他的自尊、關心、歸屬、支配、服從也是喚起激情體驗的來源。
3.承諾。
承諾包括兩個方面:短期和長期。
1.短期方面是做出愛不愛一個人的決定。
2.長遠的方面是做出維持這段愛情關系的承諾,包括對愛情的忠誠和責任。也就是「我願意!」正如婚禮誓言中所說。是一個承諾,同甘共苦,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肆』 愛情三角形理論
一、愛情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斯騰伯格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進行大量文獻綜述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愛情的三角形理論。按照這一理論,愛情這一個心理學構念有三種成分,斯氏將三種成分形象地比喻為愛情三角形的頂點。
⒈親密成分(Intimacy)指在愛情關系中能促進親近、連屬、結合等體驗的情感。換句話說,它能引起溫暖體驗。研究表明(Sternberg & Grajek,1984;Sternberg,1986),它包括如下內容:①改善所愛的人的福利的願望;②與所愛的人在一起體驗到快樂;③對所愛的人高度的關注;④在需要幫助時能指望所愛的人;⑤互相理解;⑥分享一個人的自我和一個人的所有;⑦接受來自所愛的人的情感方面的支持;⑧對所愛的人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⑨能與所愛的人進行親密的溝通交流;⑩重視對方在自己生活中的價值。斯氏提出的這一成分也廣泛地存在於較深的友誼關系之中。
⒉激情成分(Passion) 或稱「情慾成分」,指驅力,這些驅力能引起浪漫戀愛、體態吸引、性完美,以及愛情關系中的其它有關現象。或者說,該成分就是在愛情關系中能引起激情體驗的各種動機性的喚醒源以及其它形式的喚醒源。它包括一種激烈地渴望與另外一人成為一個統一體的狀態。在愛情關系中,性的需要是引起這種激情體驗的主導形式,除此之外,按斯氏的說法,諸如自尊、養育、親合、支配、服從以及自我實現等需要也是喚醒源。
⒊決定/忠守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有兩層含義:①在短期方面,指一個人做出了愛另外一個人的決定;②在長期方面,指那些能維持愛情關系的承諾或擔保、投入、忠心、義務感或責任心。但是,這兩個方面不一定同時具備。愛的決定並不一定意味著對其的忠守;同樣,忠守也不一定意味著做出決定。現實中,許多人實際上在心理上承擔了對另一人的愛,卻未必承認,更不說做出什麼決定了。然而,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邏輯上,大多數的情況都是決定成分優先於忠守成分。這一成分大體上相當於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山盟海誓」、「天長地久」、「忠貞不渝」之類,但不是指行為,而僅指認識(認知)方面。
總之,「親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來自關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來自關系中的動機性捲入;決定/忠守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來自關系中的認識性(認知性)的決定與忠守」(Sternberg,1986)。從某一種角度來看,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決定/忠守是「冷卻」的。它們所具有的特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參見表1所作的具體說明)。斯騰伯格還對三種成分各自的歷程進行了描述,主要是根據前人的研究結論加以整理,故在此不作介紹。
表1愛情成分的特性比較愛情成分
特性維度
親密激情決定/忠守穩定性稍高低稍高
有意控製程度適中低高
體驗的明顯度變化不定高變化不定
在短期關系中典型的重要性適中高低
在長期關系中典型的重要性高適中高
在各種喜愛關系中的普遍性高低適中
心理生理捲入適中高低
對意識察覺的易感性稍低高稍高可以看出,斯騰伯格這里所用的「成分」一詞並非指代心理過程,而是說人類的愛情可以從上述三個方面來加以描述和區分,或者乾脆稱之為三個維度似乎更為恰當。根據這三個成分在愛情中的多寡情況,可以把人類的愛情關系區分為八種類型(見表2的歸納,其中正號代表成分的存在,負號代表成分的缺乏)。
表2愛情的類型愛情成分
愛情類型
親密激情決定/忠守無愛(Nonlove)---
喜愛(Liking)+--
痴迷的愛(Infatuated love) -+-
空洞的愛(Empty love)--+
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 ++-
伴侶的愛(Companionate love) +-+
愚昧的愛(Fatuous love)-++
完美的愛(Consummate love)+++不同的愛情可以用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來描述,即三角形的面積表示愛情的多少,三角形的形狀表示愛情的三種成分之間的相對關系。等邊三角形表示平衡的愛情,因為代表各個成分的頂點到三角形重心的距離相等。不等邊三角形代表不平衡的愛情,哪個頂點到三角形重心的距離最長,就表明這是主導成分;哪個頂點到三角形重心的距離最短,就表明該成分的不足或缺少。這就是該理論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二、愛情的多重三角形原理
愛情的三角形理論還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復雜的愛情關系。現實中的愛情往往牽涉到不只一個的三角形,於是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也就是說,一個愛情關系中存在著許多三角形,它們在愛情關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以下幾種是非常重要的,引起研究者的極大興趣。
⒈現實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在兩人關系中不僅僅存在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現實的愛情三角形,而且對其中每一個人來說,還存在一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對象,以及自己對他(她)的愛情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不一定相同。
⒉自己的三角形和對方的三角形因為人際感情必然至少涉及兩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感情不可能是單向的,既有「己對人」的愛情三角形,又有「人對己」的愛情三角形。
⒊自己知覺到的三角形和對方知覺到的三角形一個人關於「人對己」感情的認識,相對於另一人來說,就不是自己知覺到的三角形,變成了對方知覺到的三角形。現實中,一個人自我感覺對別人很好,而別人卻不以為然,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三個對子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出現了不匹配或不相符合的情況,都會造成對愛情關系的某種影響。也就是說,現實中的三角形與理想中的三角形之間的重合情況如何,自己的三角形和對方的三角形之間的匹配情況如何,自己知覺到的三角形與對方知覺到的三角形之間相符合的情況如何,都會影響到對關系的滿意與不滿意。
為了深入探討以上幾種情況的交互作用,斯騰伯格和同事又設計了非常精巧的實證研究(Sternberg & Barnes, 1985)。他與同事取耶魯大學24對戀愛大學生為研究被試,以《魯賓喜歡量表》、《魯賓愛情量表》、《拉文格人際捲入量表》以及自編的《關系質量問卷》為材料,採用完全被試內設計。效標(Criterion) 是「關系質量」,最初包括關系滿意度等十三個方面,後來經主成份分析法統計處理,結果採用了其中八項指標。預測源(Predictors)是被試的四個簡單分數:①己對人②人對己③自己對理想中的戀人④理想中的戀人對自己的感情評定,以及從中計算出來的各種差異分數:被試內的六個差異分數和被試間的八個差異分數。研究結果表明:
⒈理想中的對象和實際的對象同樣地影響關系滿意,但不如後者影響作用大。
⒉自己知覺到的人對己的感情與己對人的感情同樣地影響到對關系的評價。
⒊六個比較水平(CL)中的五個都與關系滿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傳統的標准比較水平(Thibaut-Kelley, 1959),即自己對實際對象的感情與自己對理想中的對象可能的感情二者之間的差距,反而不比其它的比較水平有更強的預測力。
⒋在所有六個比較水平中,自己知覺到的人對己的感情與自己知覺中的理想對象對自己的感情二者之間的差距,是對關系滿意最有力的預測源。
⒌己對人的感情與自己知覺到的人對己的感情二者之間的差距,比兩個人實際的感情差距(被試間差異分數)更能預測關系滿意。
⒍四個簡單分數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內部相關,表明個體各種感情以及對感情的知覺有較高的對應程度(相容度)。
⒎有關理想對象的評定明顯優於對實際對象的評定。但是,自己對實際對象的感情評定與自己知覺到的人對己的感情之間沒有差異。也就是說,平均起來看,雖然現實關系未達到理想的標准,但是並未因此而認為關系是不合適、不對稱的。
⒏通過個體對實際對象、理想對象之間的感情評定來比較精確地預測浪漫關系的滿意是可能的。
此外,斯騰伯格還提出了「行動三角形」的概念。如果不將「愛情三角形」轉化成「行動三角形」(即用相應的行動來表達三種成分),那麼,不管當事人是不想轉化還是缺乏轉化的能力,都會造成兩人知覺上的出入,最終勢必影響到整個關系。行動的成敗既會反作用於自己三種愛情成分的水平,以及導致其它行動的產生,又會引起另外一人的愛情三角形和行動的改變。所以,斯氏意味深長地指出(Sternberg,1986):「若沒有了表達,則最偉大的愛情也會隨風而去 (Without expression,even the greatest of loves can die.)」。
三、對該理論的基本評價
在斯騰伯格之前研究愛情的社會心理學家以魯賓(Zick Rubin)為代表,他的主要貢獻是對喜歡和愛情進行區分,並編制出量具,雖然進行了一些有開創意義的工作,但是他對愛情的探討集焦於測量方面,沒有形成理論。斯氏的工作正好彌補了前者的不足,最終得出了有意義的理論框架,為我們研究愛情這一人際吸引形式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模型。該理論所提出的親密、激情、決定/忠守這三個維度使我們對愛情這一心理學構念增深了認識,也似乎初步解決了如何將其定量化的問題,即我們可以將這三維度與中國的本土特點相結合,來編制適用於中國被試的愛情量具。依據這三個成分對愛情進行的分類學研究也比先前研究更為系統、全面、細致、嚴密。
不僅如此,該理論還有極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有助於人們妥善處理自己生活中的愛情關系,也為心理咨詢(尤其是人際關系、婚姻戀愛咨詢)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理論基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這方面的理論知識缺乏了解是有害無益的。
顯然,斯氏的研究屬於「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式的研究策略」,這是大多數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特徵之一。但我們必須指出,斯氏的三個愛情成分的合理性並未得到充分的驗證,他與同事在《愛情的本質》(1984)這一研究報告中雖然採用了系統聚類分析、因素分析等多元統計方法,但結果得出的不是三個成分,而是得出了親密成分的主要內容。他本人後來解釋說,1984年的那一研究集中在對親密成分的探討上,可是為何又冠以《愛情的本質》這一標題?豈不自相矛盾嗎?所以,該理論尚有待進一步驗證,同時也說明了其不成熟性。此外,該理論也存在明顯不足,如它的多重三角形原理僅僅局限於浪漫關系的實證研究,能否推廣到其它類型的親近關系(如親子關系)中去還沒有驗證;對各種類型的愛情有無社會褒貶色彩,有無文化偏好這一問題沒有做出回答;愛情關系究竟始於哪一種成分也未可知,等等。這一切正表明了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心理學界,探討人際吸引的研究還不多見,關於愛情本質的探討就更少了。然而,現實卻提出了開展此類課題研究的需要,愛是人類幸福和安定的心理基礎,關繫到千家萬戶,關繫到全社會的風氣。所以,我們要大力開展這一領域的研究,爭取早日形成中國特色的人際感情或人際吸引理論體系,而斯氏的理論和研究則對我們有借鑒意義。
『伍』 什麼是愛情三角理論
愛情三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1、親密。
承諾由兩方面組成:短期的和長期的。
1.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愛不愛一個人的決定。
2.長期方面則是作出維護這一愛情關系的承諾,包括對愛情的忠誠,責任心。也就是結婚誓詞里說到的「我願意!」,是一種患難與共、至死不渝的承諾。
兩者不一定同時具備。比如決定愛一個人,但是不一定願意承擔責任,或者給出承諾;又或者決定一輩子只愛他/她,但不一定會說出口。
婚禮上的一句承諾,讓兩個相愛的人一生。一份愛的信物,在手心與手心間傳遞著愛的溫度,這份信物要亘古不變,恆久不褪色,而唯有珍貴金屬才能完成這項使命。不要大顆鑽石的閃耀、不必多麼個性的設計,只要這對簡單的指環具有「約定你我,相守一生」的承諾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