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舒婷的《致橡樹》表現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致橡樹》是舒婷創作於1977年3月的愛情詩。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備叢叢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致橡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過木棉樹對橡樹的「告白」,來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愛情觀,呼喚自由,平等獨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觀,喊出仿櫻了愛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號,發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宣言,表達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❷ 致橡樹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愛情觀
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致橡樹》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共36行,前13行詩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六個形象,對傳統的愛情觀進行否定;
14~36行正面抒寫了自己理想的愛情觀。全詩通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
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詩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與議論自然融合,使豐富細膩的感情帶有理性的光彩。
作品賞析
雖然舒婷說過《致橡樹》「並非一首愛情詩」,但更多的讀者還是願意把它當作愛情詩來欣賞。
這首詩通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可以看出,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有著精心的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要求。
❸ 舒婷在《致橡樹》中提出怎樣全新的愛情觀
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第一節「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表達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冷漠濃蔭下,獨自唱那單戀的痴曲。
第二節「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說明木棉偏要打破愛情中只提倡為對方犧牲的藩籬,鮮明的表示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是必須與對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表明了戀人之間的並肩攜手,心心相印。「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提出了現代女性所應有的愛情觀。那就是男女真正意義上的平等,都以「樹」的形象出現。心心相印,互敬互愛,志同道合。
第三節「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表明戀人要「同甘苦,共患難。」「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作者想要表達愛情的堅貞不僅表現在使自己忠實於對方的「偉岸的身軀」,僅達到外貌的傾慕和形體的的結合,而要更進一步,把對方的工作崗位,信念和理想也納入自己的愛情懷抱。站在同一陣地,有著同一種生活信念。
歡迎採納,謝謝!
❹ 致橡樹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舒婷在《致橡樹》中主要表達了以下三種愛情觀:
第一、在愛情中要保持獨立自主。
第二、有同甘共苦的勇氣。
第三、愛情中的包容性。
舒婷通過《致橡樹》這篇作品,表現出她具有鮮明的女性意識。但是讀她的詩歌,又會發現她的詩歌大多是浪漫中透露著典雅,憂傷中承載著理想的光輝。特別喜歡《致橡樹》中的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可以明顯感受到詩人對相互尊重的愛情觀的強烈願望。
寫作背景:
舒婷曾經談過《致橡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實際上,這首詩的產生既簡單又普通。」舒婷回憶說。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矯到鼓浪嶼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過的女孩。在20世紀70年代公開談論喜歡的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
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卻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後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後來發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實際上,橡樹是永不可能在南國跟木棉樹生長在一起的,在這首詩中,是將它倆作為男性與女性的指代物。」她補充說。
❺ 《致橡樹》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致橡樹》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這首詩通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有著精心的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要求。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嶄新的意象。
(5)致橡樹提倡什麼的新型愛情觀擴展閱讀:
全詩採用抒情主體「木棉」對「橡樹」做誠摯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靈化,使這兩個中心意象從外到內都閃射出思想和審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為是充滿青春氣息的柔中帶剛的現代女性美的象徵,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熾熱、豐富的感情及獨有一份深沉的個性。
橡樹則顯示了種陽剛的氣質,那是偉岸、剛強的性格象徵。此詩有了這種獨特、精美的意象作為象徵核心,就自然地脫離了具體的有限的形體,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平等真誠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親密、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❻ 《致橡樹》的愛情觀是什麼
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舒婷在《致橡樹》里發表了自己的愛情宣言,把獨立女性的愛情觀娓娓道來,它既是一首意象豐富的抒情詩,又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情歌,更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愛情寶典。
第一:保持個人的獨立。「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由此可見如果你是大樹的話,我必須也要做一棵不依附不攀援你的樹。確實,好的愛情里兩個人應該是勢均力敵的,一方總是依偎在另一方的懷抱里需要照顧,時間久了那個付出多的人也會累。
我們保持獨立是一件很好的事,靠山山會倒,靠人不如求己,總是指望別人的庇護,何時才能有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女性,結婚了以後更不要心安理得地伸手要錢,男人一次兩次會給你,多了久了始終會心煩。女性獨立起來了也會有安全感,不那麼患得患失,更利於婚姻關系的經營。
第二:擁有平等的權利。「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由此可見,真正的愛情是平等的。有了對等的關系,你才能去「分擔」和「共享」。好的婚姻生活本來就是要一起分擔外來的壓力,分擔家庭的重任,也要能一起共享美好的事情,共享世間的美麗。
能同甘共苦的愛情,說明了對方把你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放在了人生規劃里,他的未來如果沒有你,那麼婚姻也不會走得長久。
第三:共同進步,互相欣賞。「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這句作為最重要的結尾,告訴我們共同進步和互相欣賞是多麼的重要。只有不斷地讓自己進步提升,你才能追得上你的人生伴侶,共同進步的愛情也時時督促你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學會互相欣賞你才會懂得珍惜,懂得欣賞對方的優點,珍惜眼前的人,珍惜這個愛著不完美的你的人生伴侶。
❼ 學習了舒婷的《致橡樹》,說一說作者倡導的愛情觀是什麼
舒婷的《致橡樹》,不僅僅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更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文中作者倡導的愛情觀是:
摒棄傳統愛情觀里的金錢和權勢裝飾的虛情假愛以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嶄新的愛情觀。
滿意請採納。
❽ 《致橡樹》是什麼愛情觀
很喜歡舒婷的文字。
舒婷在《致橡樹》中主要表達了以下三種愛情觀,第一、在愛情中要保持獨立自主;第二、有同甘共苦的勇氣;第三、愛情中的包容性。不得不說,舒婷表達的這四種愛情觀其實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理性的,這也是我們在愛情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雖是21世紀的青年,可我們真的缺乏一些正確的愛情觀,總會被社會的風氣,潮流,物質所湮沒。舒婷出生在1952年,她的《致橡樹》是一首現代新愛情觀的贊歌,當代的我們確實應該學習她的愛情觀。尤其是女生,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她的那種獨立自主的女性主體意識。停止抱怨,停止哭泣,真正做到自愛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