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亞里士多德愛情觀是什麼

亞里士多德愛情觀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29 19:46:42

㈠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摘要: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繼承和綜合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在其所著的 《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詳盡地論述了關於幸福的見解,提出了更為全面的完善幸福觀。他指出幸福是一種最高的善,一種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本文旨在對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進行總結闡述,並具體談談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幸福  善  德性

關於幸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人們談論人生問題的核心。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時期傑出的哲學家,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被視為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奠基性倫理學著作,這本書也是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精神的最集中體現。著作中提出了「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現實活動」等思想命題。因此,認真學習並研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關於的幸福的理論,對於我們今天探討人生價值,凈化心靈、追求幸福生活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一、什麼是幸福

什麼是幸福?對一個乞丐來說,有一塊麵包就是幸福;對一個家庭來說,家人的和睦相處及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對於一個學生來說,考試取得優異成績就是幸福,對於一個病人來說,身體健康就是幸福……身份不同,職位不同,環境不同,對待幸福的見解也就不同。那麼,在哲學家看來,是怎樣界定幸福的呢?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幸福問題上則基本都是德性論者,蘇格拉底認為德性就是幸福,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德性論,從善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亞里士多德認為,大多數人和哲人們所提出的看法並不一樣。一般人把幸福看作某種實在的或顯而易見的東西,例如,快樂、財富、榮譽等等。不同的人,認為幸福是不同的東西,同一個人也經常把不同的東西當做幸福。下面將簡要闡述亞里士多德對幸福的界定。

(一)幸福是最高的善,即至善。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一卷開頭就指出,一切技術,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都有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他認為,在人的實踐中,有某種為其自身而期求的目的,而一切其他事情都要為著它,而且並非全部抉擇都是因他物而作出的,這一為自身的目的也就是善自身,是最高的善。人們行為的目的多種多樣,很多是為了達到其他目的而作為目的的,所以並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後的,只有其中最完滿、最後的那一個才是最高的善。幸福,我們為了它本身而選取它,而永遠不是因為他物的目的才是最後的,而永遠不是因為其他別的什麼。因此,幸福即至善,它因自身而被選擇,具有自足性。即幸福是終極的和自足的,它是行為的目的。

(二)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

幸福到底是什麼?亞里士多德以人的功能為例來進行說明,一個長笛手,一位雕刻家,在他的功能中存在著善和優美,由於他們有著某種功能,所以他們的人也是善和優美的。這就是人所區別於動物的本性。要尋求人所固有的功能,就要把生命的生長功能,營養功能放在一邊。可以看出,生長養育的生命,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其次,感覺生命,也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因為這是牛、馬和一切動物所共有的。人的特殊功能是根據理性原則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總之,人的功能就是人的靈魂根據理性的現實活動,那麼,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靈魂的現實活動。如果德性有多種,則必須是最美好、最完滿的德性。即幸福就是合乎理性的現實活動。亞里士多德認為,善的事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外在的善、靈魂的善和身體的善。其中靈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他把善看作是靈魂的行為和活動,生活的目的就是行為和現實活動,而幸福就是善的實踐。

二、幸福的實現

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那麼,在這一幸福概念的界定下,是怎樣實現幸福呢?

首先,亞里士多德認為實現德性應該以中庸為核心。所謂中庸,就是要求人在一切感受和行為中,既不要過度,也不要過及,而應保持在中間。過度和不及都屬於惡,中庸才是德性。所以,亞里士多德說:德性就是中庸,是對中間的命中。那麼,進而可以得知,幸福的獲得必須遵循中庸原則。

其次,亞里士多德在談及如何獲得幸福時說,幸福不是神的贈禮,而是通過德性,通過學習和培養得到的,它也是最神聖的東西之一,因為德性的嘉獎和至善的目的,是神聖的東西,是至福。只有進行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才能獲得幸福。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一定要行動,一定要去做,並且要做出好的結果。比如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一樣,桂冠並不是給那些最漂亮的人,最強壯的人,而是授予那些參加競技的人(因為勝利者就在他們之中),只有那些行為高尚的人才能贏得生活中的美好和善良,也只有在實踐德性的現實活動中才能真正地獲得幸福。

最後,幸福要以外在的善作為補充。有許多事情都需要使用手段,通過朋友、財富以及政治勢力才可以做得成功。甚至有一些,如果缺少了就會損害人的尊榮,亞里士多德舉例道,高貴出身,眾多子孫,英俊的相貌等。如果把一個相貌醜陋、出身卑賤的人稱為幸福的,那絕對是不合理的了。可見,幸福是需要外在的時運亨通作為其補充的。

三、我的觀點

學習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至善論、「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之後,讓我對幸福的理解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幸福就是物質方面的滿足與舒適,或者是家人健康平安、無痛無災;然而,幸福對於思想家、哲學家,甚至可以說知識分子,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物質方面,他們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思考與提升,即追求高層次上的滿足、探索。亞里士多德所指的幸福,是人類活動的最終目的,它不是品質,也不在於消遣。因為,我們選擇每種事物都是為了某種其他的東西,而幸福除外,因幸福本身就是我們追求的那個目的。

幸福與德行的關繫到底如何,因人而異,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分為兩類:一類是理智的,一類是倫理的。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導而生成的、培養起來的,它需要經驗和時間;倫理德性是由風俗習慣沿襲而來,即「倫理」。在他看來,一切德行,只要某物以它為德性,就不但要使這東西狀況良好,並且要給予它優秀的功能。也就是說,人的德性就是使人成為善良,並且要獲得其優秀成果的品質。倫理德性與人的感受和行為有關,所以要把握好度,以應該的方法,應該的目的,達到「中庸」,進而達到最高的善和極端的美。

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獲取幸福,幸福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是人們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取的。一個人只要做符合德性的事,如公正、節制、勇敢、明智,就可以成為幸福的人。幸福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一步步去努力就會實現的,它可以讓人愉快、歡樂。幸福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想要追求、想要獲得的東西。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們通過努力可以切實獲得幸福,這使幸福具有了現實性、可操作性。同時,亞里士多德還鼓勵人們進行哲學思辨,以求在精神上達到至高至善的完滿境界,如果有可能,過一種沉思的生活,這一點很值得人們學習。

總結

亞里士多德將幸福與德性緊密結合,指出了幸福的獲取途徑,是與當前社會上一些人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消極思想的強烈對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人為了謀取利益、獲取巨額錢財,做出了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的行為,甚至走上了犯罪之路,如何處理德性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顯得迫在眉睫。因此,學習並探討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發揮它所具有的正能量,即重要的現代審美和實用價值。需要指出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論斷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有著自身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我們應該正確地去看待它,學習它。

參考文獻:

[1]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馬永翔.哲人十二講[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托馬斯•阿奎那(著),蘇隆(譯):亞里士多德十講[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年版.

[4]張蕊.淺談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第4期.

[5]王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及其思考[J].哲學研究,2009,第6期.

㈡ 亞里士多德的愛情觀

視覺上的快樂是戀愛的配櫻起點,沒有形象上的誘惑,就不會有戀愛。

亞里士多德的這種愛情觀簡直就是顏值控,說的很實在,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很多人都被美顏相機拯救,拿著手機一頓自我欺騙,還好,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大家都沒有太多耐心去了解一個人。

除非很少的機會因環境、事情讓兩個人了解,否則更多的人首先是被對方的顏值吸引,外貌的吸引後,才慎察有可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但凡事沒有絕對的,亞里士多德也發現:

有時候有了形象上的快樂,也不見的會戀愛,而只有不在一處的時候就痛苦,總是見面的時候才快樂,這才是戀愛。

這是亞里士多德對戀愛的定義,也是非常形象的。雖然說距離產生美,但是很多愛情、婚姻最終也沒有扛得過距離。這方面,網路的明星、八卦新聞也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孤獨、獨處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但是如何獨處時讓自己過得幸福快樂?對此,亞里斯多德,他有的獨特的見解。

善良人願意與自己作伴,並且以此為樂。過去的回憶,使他心向未來的美好。希望使他愉悅,思辨問題充溢著他的思想,他比誰都易感受快樂和憂愁,無時不在快樂和痛苦,而不是一會兒快樂,一會痛苦,因為他從不後悔。

亞里士多德認為,

善良的人應該是一個熱愛自己的人,他做高尚的事情幫助他人,同時也有利於自己。每個人都是首先是自己的朋友,並用這種標准來判斷別的朋友對自己的有愛。這種對自己的寬賣茄愛,只存在於好人中,因為只有好人,他的靈魂部分才彼此不沖突,處於良好狀態。

做好人,心中才會和諧,才能與天地正氣相融合,讓自身始終充盈著一股正向能量。

談到愛,沒有比血親之間的愛更深刻的了。夫妻之間的愛,一方面是自然的,因為人自然的需要配偶延續後代。

而愛作為一種活動,本身沒有別的目的,它本身就是目的。

父親總是主動的愛兒子。因為兒子就是自己的創造物,有著一種天然的親緣感。父親愛兒子勝於兒子愛父親,然而,孩子對雙親的愛是因為他們把父母當作自身的來源,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把孩子當成出於自身,是與自身相分離的自身。

正因為血濃於水的感情,才是天然不可分割的情感。


愛往往是主動的,主動的愛才得到更多的快樂,而被愛就沒有如此愉悅。

當然被愛也是幸福的,但是比起主動愛別人,還是欠缺了點什麼。主動施愛,也是一個人愛的能力體現。

閱讀全文

與亞里士多德愛情觀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碰到什麼好事 瀏覽:609
婚姻怎麼挽回幸福 瀏覽:813
小學二年級的成語故事怎麼寫 瀏覽:211
堂吉訶德中包含哪些故事 瀏覽:34
健康掃碼是黑碼怎麼回事 瀏覽:7
美女上午好好久不見了你在哪裡 瀏覽:409
幸福一詞有什麼用 瀏覽:835
經濟法主體責任有哪些特點 瀏覽:103
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特徵是什麼 瀏覽:377
帥哥和美女在哪裡游啊 瀏覽:975
為什麼愛情總是會來遲 瀏覽:501
事業單位改革如何漲工資 瀏覽:450
成都經濟產值依靠哪些區域 瀏覽:210
公考雷達怎麼看事業單位編制 瀏覽:909
美女做減肥餐吃什麼 瀏覽:721
美女家在哪個地 瀏覽:949
取消事業編32種編制都有哪些 瀏覽:114
怎麼寫調查事實婚姻申請書 瀏覽:161
滁州婚姻有什麼風俗 瀏覽:896
沒有了謝大腳鄉村愛情怎麼辦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