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西方愛情觀的不同
法國愛情展館
主題:自由戀愛,謹慎結婚
如果票選最浪漫的國家,法國一定高居榜首。法國人注重精神享受,追逐愛情快感,年輕人普遍對結婚不感興趣,不希望家庭過早地束縛自己,寧願採取同居方式。但一旦涉及到婚姻,他們在選擇的時候會比較謹慎,也更注重婚姻質量,一旦發現問題,他們情願立即分手,導致法國3個婚姻中就有1個以離婚告終。
美國愛情展館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
⑵ 中西方對待愛情的態度及其差異
中西方愛情觀的差異
愛情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社會上甚至有「愛情至上主義者」,以愛情的追求為人生的最高目的。這種觀點固然過分,但也從另一面說明愛情的可愛與尊貴。當今社會的愛情觀,既有西方文化愛情觀的影響,又深深地帶著中國傳統愛情觀的痕跡。將中西方愛情觀作一番比較,應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味的事。
在西方人眼中,愛情是人生的至樂。人生如果沒有了愛情,那就失去了無限的趣味。所以西方人將宗教家的天堂,稱之為「永遠的蜜月」,即是此意。西方人認為人在熱戀中時,所傾慕的對象就好比天使一樣,是完美無缺的,是絕對純粹的。所以一次真正的愛情,會使人的靈魂得以凈化,道德得以升華。用中國人的話來說,一次真心的愛情,會使人大死大活一番,確使人有脫胎換骨之感。此所以西方的文人學者藝術家,無不重視愛情,甚至於一生多次戀愛,以從中尋找靈感與激情。歌德每經過一次戀愛,就有一首好詩,即是此證。
中國人亦深知愛情的美妙,但更知愛情不能僅囿於生理的范圍,所以將愛情與孝悌、禮義相配合。中國人以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定婚姻。一旦訂親,雖然男女雙方從未見面,或僅見過一面,但都知道對方是自己的終身伴侶,所以不免要經常猜測、揣摩、打聽,這樣,心有所屬,終身有托,時間久了,仍會有相思之苦,仍會產生純真的愛情。雖然沒有西方人那樣有形的戀愛對象,但無形的對象更易使人聯想,使人美化對方,更易產生一超塵脫俗的純粹美感。「愛情使人高尚」,中國傳統的愛情方式仍會使人對此有深刻的體驗,且比西方人更刻骨銘心。
其次,中國人的愛情觀中,不僅男女雙方要親密無間,水乳交融,而且要愛中有敬。愛而敬,使愛的境界得以拓展。西方男女夫婦只是愛而戀。只有愛戀,沒有敬意,容易使對方視我為他的私有財產,產生一佔有欲。更要命的是,視對方為我所喜愛的物品,平日里固然可以像喜愛收藏物一樣予以欣賞、把玩,一旦時過境遷,不再喜愛對方,自然可以棄她(他)而去,像拋棄一件物品一樣毫不可惜。此所以西方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只愛無敬的愛情觀之弊端。試想,我們對自己尊敬有加的長輩、領袖或偶像會輕易拋棄嗎?忍心輕易拋棄嗎?恐怕不會吧。不僅不會,而且對我們所尊敬的人,還要追隨一生,效仿一生。
中國人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主張夫婦間要既愛且敬,敬愛有加,以使夫妻關系天長地久。中國的成語形容夫妻關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沒有說「相愛如賓」的,道理即是如此。《詩經》謂「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因兄弟間要互敬互諒。中國古代夫妻常以兄弟相稱,西方則無此。中國古代夫妻,又以君卿相呼,則敬的意味更濃。
至於社會上有人認為愛情純粹是男女肉體的結合,情慾的發泄,這樣的愛情觀更是等而下之,不值一駁。
中國人真誠地希望夫妻雙方能恩愛一生,白頭偕老。祝福所有人的愛情都能天長地久。「在天願為比冀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中國人的愛情觀,多美!
⑶ 中西方的愛情觀有啥不同
西方的是只要有愛,就不需要道德,東方的是不但要有愛情,還要名份,還要始終如一。
⑷ 中西方的愛情觀的差異在哪
簡單的從中國人的「情人節」談起,中國人的情人節是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於鵲橋,這個故事折射出中國人的愛情源於承諾和堅守,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以及磨練的。 自古以來,都有著這樣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也再一次說明中國人追求持久永恆的愛情,通俗地講就是「一次性到位的愛情」。中國人的愛情是很細膩的,求的是小火慢燉、細水長流。 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執著愛情一直為人們稱道。「門當戶對」也是中國人最有影響的戀愛觀,它指的是男女雙方在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方面要大致相當。這一觀念在中國現代的戀愛觀中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理性高度發達的民族中,尤其需要感性的因素類來平衡,而戀愛,男女兩性最純粹的愛,當然是這種最理想的平衡因素。因此,西方人對愛情的態度與宗教信仰一樣虔誠,也就不奇怪了。這就無怪西方人舉行婚禮時總要上教堂。因為愛情與宗教信仰一樣神聖與崇高,一樣絕對和永恆,一樣能夠超越生存。 但是中國人不然,中國人缺少這樣一種神聖的感情。中國人的戀愛觀念是:對於男人來說,事業高於愛情;對於女人來說,結婚不過是生存的保證,「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完全是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