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愛情社會學理論有哪些

愛情社會學理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0 05:39:03

『壹』 心理學家如何把愛情進行分類

不同的心理學家根據自己的研究,將愛情進行分類,並編制相應的量表進行測量。

一、哈特菲爾德將愛情分為同伴式的愛情和激情式的愛情

1、同伴式的愛情:被界定為我們指向他人的親切和關愛的情感,不帶有生理喚醒和激情。人們可以在非性關系,如親密的友誼中體驗到這種愛,或者那些不再有狂熱和激情的情侶在共享親密關系時也會體驗到這種愛。這讓我想起中年的夫妻關系。

2、激情式的愛情:對愛侶的強烈渴望,伴隨著生理喚醒的沖動,當所愛的人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氣短、心悸等。

跨文化研究表明,個體主義文化下的美國伴侶認為,激情式的愛情重要程度更高,而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中國伴侶則認為同伴式的愛情更重要。所以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很多中國的夫妻在退去激情後,仍然可以生活在一起?

二、加拿大的社會學家李根據人們在愛情中的不同行為表現,區分了六種不同的愛情類型

1、浪漫式愛情:愛是強烈的情緒體驗,一見鍾情是這種愛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則是關鍵。

2、佔有式愛情:對愛人有一份狂熱,容易緊張妒忌,完全被對方迷住。完全依賴於自己的伴侶,所以害怕被拒絕。

3、最好朋友式愛情:愛情經由友誼、共同愛好及逐步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長起來的令人愉快的親密關系。這種愛是深思熟慮的、溫暖的、富有同情心的。比如霍建華和林心如的婚姻。

4、實用式愛情:彼此都感到合適,並能滿足對方的基本需求,追求滿足而非刺激。

5、利他式愛情:這種愛是無條件的關懷、付出及諒解。

6、游戲式愛情:這種人對愛情就像其他人打網球或下棋一樣,享受「愛情游戲」並在其中取勝。

愛情中存在性別差異, 男性喜歡浪漫式愛情(一見鍾情)和游戲式愛情(追女人的快感),女性喜歡最好朋友式的愛情與實用式愛情。 對這種差異的解釋與社會經濟背景有關。當男人結婚時,他是在選擇同伴及合作者,女性則選擇同伴和生活支柱。

三、愛情三角形理論

為了從理論上解釋不同類型的愛情,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形理論,他認為所有愛情體驗都包括三個基本組成成分,即親密、激情和承諾。這三個成分分別代表了愛情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每對情侶因三個成分各自的比例不同而各不相同。

1、親密:指的是愛情關系中能讓對方感到親切、彼此關聯的情感。包括對愛人的贊賞、照顧愛人的願望,自我暴露和溝通內心感受、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等。

2、激情:指的是在愛情關系中帶來強烈情緒體驗的驅動力,外表吸引力和性需要可能是最明顯的。

3、承諾:指的是與對方相守的意願及決定,包含兩個含義:一是指短期內愛一個人的決定。二是長期關系中為維持這種愛而作出的承諾或擔保。

在這三種成分中,親密是愛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愛情的動機成分,承諾則是愛情的認知成分。

斯滕伯格根據這三個成分在愛情中所佔的不同比例,區分了七種愛情形式。

『貳』 沈老師《社會學愛情思維課》筆記 強烈安利 收獲一個億

愛情腳本:由社會經濟基礎,社會文化等外部因素決定的愛情觀

愛情為什麼變難了?
原因1:新舊腳本的沖突
舊腳本基於家庭利益
結婚是宿命,是熟人社會默認的規則
新腳本基於個人利益
結婚是選擇,是現代社會的自主人生
新舊腳本沖突的原因
壓縮現代化:經濟發展快,但文化有滯後性

原因2:男女腳本的沖突
男性的角色改變少,而女性的角色有巨大變化

怎麼應對愛情的難?
接受愛情的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愛情腳本
調整對對方的期待,找到雙方都能認同的模式
愛情不談成敗,更是我們豐富自己生命歷程的途徑

1.發現自我和自我價值
當有人愛我,我這個自我就被看見了
鏡像自我:人們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形成自我概念
凝視理論:愛人的凝視是一面鏡子,讓你的自我呈現出來

2.建立連接,激發對生活的熱情
不僅有所獲得,更願意給予
付出感更能感受生命力的升華

3.性慾望的升華
身體接觸是親密關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情感退避導致很多問題
愛情和性慾望不可分割

愛情不是不能替代,只是成本比較高

好愛情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去維持愛情最初的樣子,而是用開放的心態接受愛情的不斷變化

1.享樂型:得到快樂但是成長少
快樂分為兩個層面
生理層面快樂:外表,氣味,多巴胺等。
精神層面的快樂緩雹:跟你在一起做事很有意思,想要跟你分享我的一切。
我們要學會放下對快樂的警覺,接受和信任自己直覺感受到的快樂。
享樂的挑戰:我們能不能壓制理性來享受快樂。

2.互惠型:容易找到歸屬感
性格上互補 經濟上互補
我們窮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我是誰,我能為別人做什麼?我對世界有什麼貢獻?
好的愛情幫我們成長,讓我們發現跟世界連接沒有那麼可怕
有時候我們不是愛錢,而是欣賞那個人掙錢的能力,我們不應該因為貧窮嫌棄一個人,也不應該因為富有嫌棄一個人。
有些條件的匹配,其實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容易。

3.捆綁消耗型:對方提的要求你做不到,並且有虧欠。你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甚至錯把擾源帆控制和捆綁理解成愛。
從控制社交到控制人身自由到控制金錢,可能發展為暴力的原因。
愛情滑向捆綁消耗的4個徵兆:
1.你越來越不快樂
2.對方總是貶低你
3.限制你的社交關系
4.經常提你做不到的要求
產生兩個以上要非常警覺 ,可能是暴力捆綁 或 精神捆綁

4.成長治癒型:提升探索世界的慾望,並且感到快樂
完美關系很少從一開始就出現的,往往是要加上時間維度的。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這個完美關系,大部分往往都是從享樂型和互惠型進入的。

有很多愛情是慢慢從不錯的狀態走到消耗捆綁型:
因為很多時候快樂和成長是矛盾的,如果你認為的正確不是對方想要的,你要求對方按照你認為正確的路走,愛情就會陷入困境。我們所認為的正確,不見得能給對方帶來快樂和成長。
每個人錯誤行為的背後都是有需求的,我們首先要看到這個需求,去討論這個需求怎麼解決。
當快樂和成長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要想想這個成長是誰的成長,這個快樂
是誰的快樂。
我們到底要不要用正確去否定別人的快樂?不同人的快樂是不同的。

在關系中,快樂的關系會促進成長,但成長的關系不見得帶來快樂
當親密關系出現問題的時候,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愛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能力,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現代婚姻的兩種類型:愛情婚姻 vs 緣分婚姻

緣分婚姻:注重別人怎麼看我們的婚姻,在婚姻內部的容忍度高。
緣分婚姻是減法婚姻

愛情婚姻:注重自我感受,強調婚姻內部雙方的吸引力。

愛情婚姻是加法婚姻,每一天都是兩個人努力經營加上的。

今天很多人理想的愛情是「命中註定我愛你」,既有緣分,也有愛情,很矛盾。但緣分婚裂鄭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要再用沒緣分為自己不想努力經營愛情找借口了。

分手不是個人的失敗,是這份感情經營的失敗。

愛情婚姻的一個特點就是你要不斷變化,讓自己更好。
那會有人問:我已經經濟獨立了,為什麼還要走進婚姻?婚姻現在已經不是經濟保障了。原來認為核心家庭模式【在外打拚的丈夫+全職太太】是理想的家庭模式。只有當你經濟獨立的時候,討論婚姻才更有意義

婚姻的本質
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 = 經濟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長期契約關系
戀愛是合作,婚姻是合夥,簽訂契約的雙方要是平等的,而只有經濟獨立,雙方才是平等的。經營好一份好的愛情的前提是有離婚的勇氣和底氣

婚姻的好處與風險

1.得到契約關系的保護,但要讓渡一部分權利與自由。

建立了性價比更高的分工體系,但女性付出的代價往往高於收益。
因為女性在家庭內部的付出得不到價值體現。

2.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但不靠譜的伴侶本身就是風險

3.為生育提供合理保障,但育兒的責任往往在女性身上

男性的父親意識,常常從孩子叫爸爸開始
女性的母親意識,常常從第一次胎動開始

婚姻經營的關鍵在於要破除對婚姻失敗的恐懼

不見得一致,而是不一致的時候,你是否能承受,能共存就行了

婚前10問

愛情變成全部帶來的問題

1.會要求對方的全部投入,把對方的事業當成第三者
愛情舊腳本 :男性在公共領域找到自我,女性在私人領域找到自我,
女性通過嫁人來改變命運
今天女性走出了私人領域,但潛意識還是覺得私人領域更重要

2.會內化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不尋求其他解決辦法,不跟家人討論,不尋找第三選擇

3.不自覺的要求伴侶在所有方面都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並不是我們所有事情都需要跟我們的愛人一起做

4.走入共同成長的誤區
共同成長並不意味著兩個人只能在同一個方面成長,尤其是在
男性的標准下成長
【比如一個人事業做得越來越好 。一個人做飯越來越好】
告訴對方自己成長也是有價值的

如果愛情不是全部,應該怎麼談?
過濾理論
18個月前:愛情是全部
18個月後考慮互補,進入每日30分鍾戀愛階段【工作日30min高質量相處】
好愛情的三種狀態:抱緊我,放下我,別管我
只有抱緊我 階段才會日思夜想
愛情是打開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捆綁兩個人

擺盪策略
自主和關聯 開放或封閉 老套或新鮮
比如工作日自主,雙休關聯

維持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建立儀式感的一個持續的,穩定的,
固定的時間交流【更新雙方的生活感受】

一個人要幸福,首先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愛情只能錦上添花
不能直接給你帶來幸福

『叄』 愛情心理學的各理論

愛情的現象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寫、可以去解釋、可以去研究…但愛情的美只能在感動中得以體會,那是一個充滿了想像與超脫現實的生命經驗。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那樣的去愛另一個人?在心理學的眼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愛情理論,主要有兩類范疇:社會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學上常見的愛情理論,在這里我們先介紹社會心理學家的愛情理論。 Rubin(1970)開始將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之後,使得愛情得以並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內,並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
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他從文藝著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尋找擬定敘述感情的題目,經過項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 scale),他發現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三種成分:
1.親和和依賴需求。
2.欲幫助對方的傾向。
3.排他性與獨占性。 加拿大社會學家John Alan Lee(1973)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
情慾之愛(eros)、游戲之愛(l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
所謂的「情慾之愛」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並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
游戲之愛:視愛情視一場讓異性青睞的游戲,並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常更換對象,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友誼之愛: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型、穩定的愛
依附之愛者對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現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實條件,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的成本的愛情;
利他之愛者則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
承接Rubin將愛情視為態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編制愛情態度量表來驗證Lee的愛情類型理論,研究結果發現的確有六個向度,因此驗證了Lee的理論。此量表有六個分量表,分別代表不同的愛情類型,每個分量表各有七題,總共有四十二題,采五點量表的反應方式回答對各陳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為測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學者的認可。 除了上述Rubin發展的愛情量表中將愛情成分分成三類之外,Sternberg(1986)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論。他認為愛情包括三種成分: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諾(commitment)。
所謂的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於愛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系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分;
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分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分。
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分將有所改變,愛情的三角形會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面積愈大,據Sternberg(1986)的說法:「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
Sternberg(1986)進一步提出:在三種成分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系組合,其分別為:
1.喜歡:只包括親密部分;
2.迷戀:只存在激情成分;
3.空愛:只有承諾的成分;
4.浪漫之愛:結合了親密與激情;
5.友誼之愛:包括親密和承諾;
6.愚愛:激情加上承諾;
7.無愛:三種成分俱無;
8.完整的愛:三種成分齊聚於一個關系當中。 這個理論與下一個要介紹的理論一樣,主要是探討親密關系如何發展,兩者的差別是前者屬於階段論,後者則屬於社會交換論。首先先介紹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論,他認為親密關系的發展,依雙方接觸的次數多寡來看,可分為「刺激(Stimulus)」、「價值(Value)」、和「角色(Role)」叄階段。
刺激階段:通常雙方第一次的接觸即屬於刺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雙方彼此間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條件上,例如被對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價值階段:一般而言,雙方大約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觸,便屬於價值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價值觀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階段:通常雙方大約第八次以後的接觸,便開始屬於角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對對方的承諾,主要建立在個體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關系中,對方對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雖然Murstein認為親密關系包含刺激、價值、和角色叄階段,但其實在親密關系的每個階段中,這三種因素對關系都有影響;只是在每個階段中,各有一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以整個關系發展歷程來看,刺激因素依開始占較高的比重,之後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而逐漸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會趨於一個平穩的水準;至於價值因素雖然一開始時的比重較低,但關系發展至「價值階段」的時候,這個因素的比重會迅速提高,不過在「角色階段」時,其比重也會趨於平穩,且最後平穩的水準所佔的比重,也比穩定後刺激因素所佔的比重高;同樣的,角色因素一開始最低,到「角色階段」則會超越其他兩個因素,且隨著關系的繼續發展,其比重也會不斷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資模式
以社會交換論的觀點來看親密關系的發展,認為親密關系中的雙方,在此關系中互相有所得失,並以一種理性且公平的評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關系中付出與收獲,再以此評估為基準,決定其對關系的應對方式;在這類理論中,Rusbult(1980,1983)的投資模式是其中較重要的一種。
Rusbult(1980,1983)認為男女親密關系中的「承諾(commitment)」,是由滿意度(satisfaction)、替代性(alternatives)、及投資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決定。根據投資模式的預測,當親密關系中的個體,對關系有較高的滿意度、知覺到較差的替代性品質,以及投資了較多或較重要的資源時,便會對此親密關系做出較強的承諾,也就是較不易離開此關系。簡單來看,可用一個方程式加以說明:
滿意度-替代性+投資量=承諾滿意度:
親密關系中的個體,對於他在此關系中所得到報酬及所付出的成本,會評估相互抵消後的實際結果;隨著關系的長期發展,彼此的相互依賴性會隨著提高,而開始將伴侶的結果和整個關系的結果也並入實際結果的計算,例如和伴侶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擔他的痛苦。此外,個體也會依據過去曾有的親密關系及有關的經驗(例如與家人和朋友所討論、比較的結果),形成一個自己對關系所應得結果的預期水準。最後個體會將在關系中獲得的實際結果,與此預期水準相比較,而產生對此親密關系的「滿意度」:當實際結果愈好,預期水準愈低,則滿意度愈高。
替代性:
「替代性」指的是對放棄此親密關系的「可能結果」的好壞判斷,「可能結果」包括發展另一段親密關系、周旋在不同的約會對象間、或是選擇保持沒有任何親密關系的單身狀態等。個體對於此關系外可替代關系內伴侶的可能對象,其考慮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歡對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對象,以及個體對自己能否離開此關系的能力的主觀知覺與客觀評估。此外,個體的內在傾向與價值觀也會影響替代性的主觀知覺:例如當個體覺得有自信、有價值、有高自尊、及有強烈的自主性需求時,通常會知覺自己有較佳的替代性品質,而較容易離開此親密關系。
投資量:
「投資」是指個體在親密關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資源。「投資」與報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是「投資」通常不能獨立地從關系中抽取出來,而報酬與成本可以;第二是當關系結束時,「投資」無法回收,而會隨著關系的結束一並消失。因此投資會增加結束關系的成本,使個體較不願也不易放棄此關系,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增強了個體對此關系的承諾。
個體投資在親密關系中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投入的資源,如時間的投入、情緒能量的釋放、個人隱私的想法與幻想的揭露,以及為伴侶所做的犧牲等;另一類是間接投入的資源,如雙方彼此的朋友、兩人共同的回憶,以及此關系中所特有的活動或擁有物等。此外,在長期親密關系中所形成兩人一體的認同感,長期相處下來所建立的默契與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補的一些記憶與訊息等,也是會隨著關系結束即失去的投資。個體所投入的資源層面愈廣、重要性愈高、數量愈多,則表示其投資量愈大;當個體在此關系的投資量愈大時,對此關系的承諾也愈強。
承諾:
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諾」,是指會使個體去設法維持這份關系,以及感覺依附在此關系中的傾向。因此承諾的定義包含兩個部分:行為的意向與情感的依附。
當個體對一份親密關系做出承諾後,不僅代表他想維持這份關系並依附關系下,也會促使個體做出種種有助於維持此關系的行為:例如與他人作一些適應性的社會比較,並選擇性地加以解釋,以便得到此關系是「很好」的知覺;對於對個體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壞現有關系的替代對象,盡量拒絕與其接觸或相處的機會;採取有效的方式,處理有關忌妒與第三者介入的問題;自願為此關系作一些付出與犧牲;以及當伴侶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時,採取順應而非報復的方式解決。

『肆』 大家有沒有聽過關於愛情的巴士理論請進來探討~

(一)

Ⅰ 愛情態度理論
Robin(1970)將愛情定義為對特定他人的一種特別的態度,成為了研究愛情的開端。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建立了愛情量表〔love scale]與喜歡量表[liking scale],使得愛情能以心理測驗的方式加以研究。他提出了愛情的三個成分:1.親和和依賴需求2.欲幫助對方的傾向,3.排他性與獨占性。並指出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不是一般認為只是在「量」上的程度差異。

Ⅱ 愛情觀類型理論
由社會學家John Lee[1977]提出,將愛分為六種類型:
[1]浪漫之愛:較重視外在美的愛情,在愛情當中,戀人無條件包容對方缺點。是一種充滿浪漫激情的愛。
[2]游戲之愛:視愛情為獲得對方青睞的挑戰性游戲。當事人為避免自己過度投入感情,會不停的更換對象,以享受愛情過程的樂趣。
[3]友誼之愛:青梅竹馬的愛情就是屬於這一種。是一種共同成長的平穩的愛情,因長期相處而與對方產生親密感與歸屬感。較無變動激情。
[4]佔有之愛:這種愛情具有強制性,排他性高,通常當事人較為敏感,情緒起伏也較明顯。
[5]現實之愛:人們傾向於選擇成本低、酬賞高的愛情。以現實利益為考量來發展的愛情。
[6]利他之愛:視愛為一種奉獻、付出,不求回報。是一種充滿關愛之情的愛。

Ⅲ 愛情成分理論
R. Sternberg[1988]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含有三種成分:親密、激情、承諾。親密指彼此依附親近的感覺;激情指雙方關系令人興奮的部分,有強烈欲與對方結合的意願,促使雙方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脊森悄動機,也就是與「性」有關的動機驅力;承諾指的是願意與對方相守的意願及決定,短期來說是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系所做的持久性承諾。在這當中,親密是愛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愛情的動機成分;而承諾是愛情的認知成分。這三種成分在愛情當中所佔的比例會不斷的變動,因而有以下八種不同的愛情關系組合:
[1]喜歡:只包括親密。
[2]迷戀:只包括激情。
[3]空愛:只包括承諾。
[4]浪漫之愛:由親密與激情組合而成。
[5]友誼之愛:由親密與承諾組合而成。
[6]昏庸之愛:由激情與承諾組合而成。
[7]無愛:三個成分都不具有。
[8]完整的愛:親密、激情與承諾交互作用,是真愛的本質。

Ⅳ Murstein[1987]的SVR理論
這個理論主要是以階段論的方式探討親密關系如何發展,認為親櫻渣密關系的發展,依雙方接觸的次數多寡,可分為「刺激」、「價值」、「角色」三階段。
[1]刺激階段:雙方第一次接觸的時候,被對方的外在吸引,例如:外貌、身材。
[2]價值階段:第二次到第七次接觸,應屬於價值階段。彼此的吸引力建構在價值觀和信念上的相似,並且建立感情上的依附。
[3]角色階段:指第八次以後的接觸。個體能否扮演好在此關系中對方所要求的角色,是彼此建立承諾的關鍵。
Murstein雖然提出刺激、價值、角色三階段論,但在各個階段中,並不單純只是包含一個因素,而是三個因素交互影響,只是比重多少的差異。在刺激階段,刺激所增加的幅度極大,而其它兩個因素增加的幅度很小,因此依開始時是以刺激因素為主。之後刺激因素趨於平穩,角色因素增加幅度仍小,但價值因素則大幅增加。最後,刺激與價值因素皆趨於平穩,轉而以角色因素為主體。

Ⅴ Rusbult的投資模式
Rusbult[1980;1983]的投資模式是以社會交換論的觀點,將Murstein的SVR理論中的階段論加以修改。對於親密關系的發展,Rusbult認為親密關系中的雙方,在關系中會有得失,而當事人會以一種理性且公平的方式評估,衡量自己在關系中的付出與收獲,以決定其對此關系的應對方式。
Rusbult指出,男女親密關系中的「承諾」,是由滿意度、替代性以及投資量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根據投資模式的預測,個體在親密關系中,有較高的滿意度、而可替代性較低、並隨著投資量的增加,會使個體做出較多的承諾,也使得彼此的關系更為穩固。
此理論可以化為以下的公式:
滿意度-替代性+投資量=承諾
●滿意度:滿意度春悔的衡量,是「預期水準」與「實際結果」的相比較。預期水準愈低,實際結果愈好,則滿意度會愈高。預期水準,是個體依據過去曾有之親密關系以及旁人的看法所發展出對於此段情感的期待。實際結果則是個體在此段關系中的付出與得到的報酬相抵銷的結果。隨著關系的長期發展,彼此的依賴性提高,個體也會將對方的結果列入考慮,與伴侶一同分擔其成功與痛苦。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放棄這段關系後可能結果的好壞判斷。可能的結果, 例如另外建立另一個關系,同時有許多的約會對象,或是沒有任何親密關系而呈單身的狀態。因此個體欲放棄此段關系所考慮的對象,不單只是特定的第三者,亦有可能是不特定的個體,或是無形的理想、自主性等內在的因素。也就是說個體的內在傾向與價值觀也會影響替代性的主觀知覺:例如當個體知覺到放棄這段戀情,可使其有更好的發展、更獨立的空間、較佳的自主性,則主觀知覺的替代性便會提高,而易於離開此親密關系。
●投資量:投資量是指在此關系中所投入的資源。因為投資是無法從關系中單獨抽取出來的,因此當這段關系結束,投資是無法回收的,會隨著關系一同消失。當事人會因為捨不得這些投資而不願意放棄這段戀情,但相對的加強了整個關系的承諾,使得關系較不容易破滅。投資可分為直接的投資和間接的投資。直接的投資是只由外部投入關系內的資源,例如互相所做的犧牲、投入的時間、隱私權的放棄、個體能量的損耗等。間接的投資例如兩人共同的回憶、雙方共同的朋友、兩人共同的擁有物、共同從事的活動等。此外,因長期相處而形成於雙方關系內部的認同感、默契、思想相似性、可相互補的記憶等,也是一種投資的形式,亦會隨著關系的結束而消失。因此這些因素涉及的層面愈廣愈重要,投資量亦會增高,則承諾會愈高,關系愈不容易破碎。
●承諾:承諾是指個體會盡力設法維持此關系與依附的傾向。因此承諾所包含的是「行為的意向」與「情感的依附」。當個體對一個親密關系做出承諾後,代表其欲維持這段關系,不僅如此,個體亦會排除其它有礙於此親密關系發展的障礙物,如替代性高的人或事物,願意為此關系與對方做一些付出與犧牲;亦會選擇性篩選周遭的意見,留下好的知覺,以支持自己維持這段關系。並且對伴侶不當或不合己意的行為,予以合理化的解釋。

Ⅵ 愛情關系的依附風格理論
此類的研究,將愛情與依附關系做了連結。研究者認為,個體嬰兒時期與人建立的依附關系,會使個體形成一個持久、穩定的人格特質,這特質在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時,便會顯現出來。因此,幼時人際親密關系的型態與後來的愛情親密關系互動,存在著因果關系。
(一)三類型的依附風格理論
此理論是由Hazan與Shaver[1987]提出。他們將成人建立愛情聯結的過程視為一種依附的過程,就如嬰幼兒在幼年時期與雙親建立依附的過程一般。因此根據Bowlby的依附理論和Ainsworth等人的三種嬰幼兒傾向,提出愛情關系的三種「依附風格」:
● 「安全依附」:與伴侶關系良好,依附為安全型,彼此互信且相互扶持。
● 「逃避依附」:有極端的情緒反應與忌妒,但也害怕與逃避和伴侶間的親密關系。
● 「焦慮/矛盾依附」:常有極端的情緒反應,善於忌妒並且期待雙方的付出與回饋是互惠的。
在Hazan與Shaver的研究中發現,三種不同的愛情依附風格在成人中所佔的比例為安全依附約56%,逃避依附約佔25%,焦慮/矛盾依附約佔19%,與嬰兒依附類型的調查比例相當接近,而且成人受試者的愛情依附風格可以從他們對父母關系的主觀知覺來加以預測,因此他們認為成人的愛情依附風格,可能是從嬰幼兒時期便已開始發展的一種人際關系取向。

(二)四類型的依附風格理論
Bartholomew和Horowits[1991]將上述的愛情依附風格理論加以擴展,而發展出一個四類型的依附風格理論。以「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像」、「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像」兩個向度來分析,產生以下四種愛情依附風格:
●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慮依附:由負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負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附:由負向自我意像和負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三)成人依附關系的向度
Feeney和Noller[1996]將成人的依附關系,列出幾個要素,並指出開放、親近、依賴、承諾和情感是親密關系中的五個重要向度,而向度的表現程度使得親密關系呈現不同的風貌.

『伍』 課堂 || 孫中興:《愛情社會學》

愛情社會學—孫中興教授——台灣大學
一、成熟的愛的八字箴言,第一節課就告訴你們:平等對待,共同奮斗。
二、成熟的愛的三個階段:
愛情之前的考量:
尋找伴侶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異,在重要的方面兩人有共同的追求,瑣碎的小事就承認差異,尊重和理解對方。要像兩顆鑽石一樣,我們只要最大的那塊切面能夠兩相輝映就好,這樣才會有一個好的基礎。好男人不是誰捷足先登就得到,嫁給他就鐵定以後幸福終老,就會好命。所謂的好男人好老婆是共同成長,也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愛,我造就了你,你是我的真命天子,而你,也同時造就了我。真愛是創造性,不是獲取性。《愛的藝術》
愛情之中的心態:(婚姻階段)
保持愛情不容易,就像打電動,摩拳擦掌迎接下一關,一關會比一關難,但一關比一關收獲更多。關於婚姻的看法,婚姻是愛情的階段,而不是墳墓。要有多階段式的愛情觀,會知道階段之間難度有別。千錘百煉得到高分吧。
愛情之後的面貌:成熟的愛——白開水理論:
這門課上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沒什麼神秘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真心啊。成熟的愛到最高的境界,最珍貴的也就是親情了。愛情到了親情,就像一杯白水,此答沒什麼特別的滋味,但是能解你的渴(人生為情而來,愛與被愛是人生存與奮斗所求的根本),最高境界也就是這種東西了。成熟愛情的三角理論。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te承諾,commitment。

三、愛情細節問題
1曖昧。
曖昧一定程度上,是沒自信的表現,你相信他喜歡你你又何必曖昧呢。人生苦短,曖昧不是保障,是自欺欺人。不要讓什麼,曖昧時期是最甜蜜時期給蒙蔽住,曖昧是愛情關系進展的第一個小階段,不要堵死在這里,弄得復雜,苦了自己,花了光陰。
2關於單戀。(壞男人不存在單戀)
a切記患上真命天女/真命天子症:孫老師回憶初戀,常常卡在好男人為什麼沒好報這里。以為真心就會換來真心。解決葯方:多接觸異性。愛情中的浪子(壞男人),給女生的迷昏效果就是那不確定感。(強大吸引力)玩弄女生於鼓掌之間,浪子覺得自己有資本,有著三不原則,不負責,不用心,不什麼…
b要學會果決的處理單戀森喚慧關系(可以上升到人格問題),對於一方的表示,若是沒有回復,或者不妥善,常常惹到麻煩。
3關於異地戀。
戀愛中的遠距離,不是問題,是借口,遠距離是一盞路燈,若是鑰匙丟了,找鑰匙不要困在路燈下。鑰匙在於愛情本身。
4關於婆媳關系
女朋友和媽媽掉水裡。這本來就是假設啊,不要掉陷阱里頭。若鏈轎是女朋友問,你怎麼回答會不知道嗎?哎呀!我當然是先救你啦, 媽媽年紀大了,根據演化學理論,年輕人存活下來對種族對社會都更有價值….若是媽媽問,就說,哎呀,當然是先救你了媽!我怎麼會為了新娘忘了老娘!新娘可以再找,老娘只有一個!都在場的話,嘿嘿,那就只能說,一起去學游泳吧。兩難的問題,是無聊的問題,回答它,要智慧。

『陸』 愛情的顏色理論


一九七O年代,一位名叫李約翰(John Alan Lee)的學者,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又是頂著被同學嘲笑「啊哈哈哈你看看你!」的壓力,研究和愛情有關的題目。寫這種題目,在當時是被看不起到極點──這也叫博士論文?真是沒程度!即使是現在,研究愛情的主題壓力還是很大,因為沒幾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羞於承認這是一個攸關人生的議題。

問題是,愛情不重要嗎?

關於愛情,李約翰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愛情的顏色理論」(Color Theory),又稱為「愛的風格」(Love Style)。

他認為,愛情跟顏色是可以類比的。在顏色當中,藍、黃、紅是三原色,可以互相配合搭配、延伸成其他的顏色。李約翰認為,愛情的老手鋒風格並非一成不變,但基礎種類和原色一樣,也有三種,就是「肉體愛」、「同伴愛」、「游戲愛」。而它們混合之後不會變成瀨尿牛丸,而是組合出常見的六種愛情類型:除了三原色之外,還有「瘋狂愛」、「實用愛」和「利他愛」。

外貌協會成員:肉體愛

愛情三原色的第一種叫做肉體愛(Eros)。許多人對於對象的外表要求很高,希望對方長得即使比不上金城武,至少也要像都教授一樣帥氣。身材要有分明的六塊肌──我每次跟別人說沒有六塊肌難過什麼?沒有六塊肌,到麥當勞買就行了嘛~麥克雞塊有六塊對不對?不然就是希望對方豐胸長腿、細腰圓臀,一頭長發,以芭比娃娃為標准……對身體上的強烈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on)的期待,簡稱就是外貌協會的成員。

建構在身體吸引力的愛,就是肉體愛,偶然還會和「一見鍾情」扯上關系──這一類的情節在電影里特別多,日常生活非常少。像是「史密斯任務」(Mr. and Mrs. Smith)的情節,男女主角一見面就迸出火花,享受了一夜熱情,然後暈茫茫地結婚,結了沒幾年就開始參加婚姻咨商,原因是他們連對方真名叫什麼、靠什麼過活都不知道。

有人研究熱戀中的情侶,調查他們有多少人自認為是一見鍾情?結果呢,在他的研究對象里薯山面,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六到十八左右自認為算是。所以,一見鍾情這種事不是沒有,但通常你碰不到。可是為什麼電影要演?因為電影當然要演那種很離奇、誇張的故事啊,要是演正常人的生活瑣事,乾脆把自己的日記登出來好了,問題是無聊到斃,誰要看?

這種會造成一見鍾情的肉體愛,一開始造成的戀愛動機非常強大,但人類的身體侍晌畢竟有其局限,不太可能永遠維持青春美貌、年壯力強,因此,通常隨著時間的發展,純粹的肉體愛會慢慢消逝。套句有學問的話,就是「色衰而愛弛」啦!

牽手同行:同伴愛

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感情狀況是你跟他一直認識,然後有一天才驀然驚覺:唷,你愛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少電影跟故事在講的就是這個狀況,你發現最後最後最後陪伴自己的那個人,其實才是真正愛你的,也是你真正愛的人,只是在某個階段你看不出來而已。

這樣的愛情是從長期的情誼延伸而來的,像親人一樣,代表兩人之間的感情已經逐漸脫離了 *** 的范圍,變成「伴侶」。而這樣的氛圍和關系,稱為同伴愛(Ste),是愛情三原色的第二種。Ste這個字源於希臘,原意是指手足之間或玩伴之間,隨著時間發展,逐步開展的親愛之情。像朋友關系、伴侶關系……多是這種以互相陪伴為主,而不是以肉體的情感為主。

但在台灣,很多人要嘛擔心友情沒辦法變成愛情,要不然就是擔心愛情會變成平淡無味的友情,或是親情。最常見的愛情問題之一就是:「我跟他在一起已經像親情了,該怎麼辦?」、「如果在一起已經沒愛情了?」但是親情有什麼不好?如果我們假定那種親情是「好的親情」,是親人之間有來往的那種,有什麼不好呢?淡淡的,像一杯開水,沒有什麼特別的滋味,但能解你的渴。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對於「變成親情」這件事情,就覺得是「我跟他沒有什麼了」,好像是個該氣絕的東西……但人與人到了最高境界,就是這種狀態啊!

你說:「原來就這樣?那我不要。」那麼,你期待的愛情是什麼?每天很high很high很high、跟嗑葯一樣?那樣是活不過幾歲的。那隻是短暫現象,有些甚至對身體有害的。所以,同伴愛其實是人類的一個Blessing,有一個人一直這樣跟你在一起,你覺得每天生活得舒服自在,這才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每天活在很high的狀態,是緣木求魚。

而在許多國家的傳統文化中,婚姻完全不講究愛情,而是講究經濟、講究門當戶對、講究社會地位、講究權力交換。到現在為止,在某些社會圈裡面還是這樣,有Money跟有Power的人,在替小孩或替自己找結婚對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錢跟權為重點。我們從社會學來講,叫做「經濟資本」跟「社會資本」或「文化資本」的轉換或結合──你看講得多有學問!

這一類的夫妻要是誇張一點,在古代,結婚前甚至可能沒見過面,經常是到新婚之夜才認識對方。他們的情感其實很難建構在肉體之上──根本沒見過面,對方是好是壞簡直跟買樂透一樣,當然談不上一定要帥哥美女這種要求。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許多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慢慢發展出親愛之情,進而相互承諾,最後結合在一起。但這在現代都會生活中就比較罕見。

屬於這種關系的人,對於明白示愛、說出「我愛你」多半覺得很別扭。要共度一生,他們的感情基礎多半來自家庭分工、彼此支持與互相陪伴,心中沒有理想的外型條件,也不會有意識地「選擇」伴侶。這種溫水式的感情其實稱不上好或不好,端看情感中的雙方是否能接受這種經年累月累積的「星星之火」,而不是「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的模式。

風流倜儻:游戲愛

游戲愛(Lus)的原文是拉丁文,是「玩耍」或「游戲」的意思。

游戲愛的典型,在小說、戲劇里常常見到。就像是前面提到的電影「好友萬萬睡」(Friends with Benefits),男女主角一開始就宣告要進入一段只有 *** 、沒有感情的關系。

講得更白話一點,游戲愛代表的是一種穿開襠褲的心理。這是什麼心理呢?

就是隨時想尿就尿,反正不會尿濕褲子,一切隨心所欲。談戀愛的時候就先講好:不知道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問題是誰知道天長地久這回事?

電影里,浪盪子的的典型台詞就是:「幹嘛這么認真呢?」只要自由地上床,但不打算承諾,格調風流瀟灑、行動大膽豪放,卻欠缺責任感。

如果對方具有強烈的游戲愛風格,敢大聲宣告:「我不相信一夫一妻制。」(還找達爾文當墊背)就別期待他忠誠專一、維持長期而穩定的關系。如果雙方都可以瀟灑地享受過程、最後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當然再好不過;但如果最後發現你把對方當成是「生命中的唯一」,對方卻只當你是「其中之一」,感情不對等造成的傷心,即使哭瞎了眼睛都於事無補啊~

延伸的顏色──瘋狂愛

瘋狂愛(Mania)這個字源自希臘,原文是theia mania,譯成中文叫作「彷彿被雷擊中的愛情」──這句話真是再貼切也不過了。

瘋狂愛的特徵,混合了肉體愛跟游戲愛,有關愛情的一切,都拚命表現得非常誇張強烈,愛要愛得乾柴烈火,到了中秋節就要在月亮上綁一個「XXX我愛你」,要送他什麼九百朵玫瑰花、九百九十九個月餅,或是用月餅排成「我愛你」之類的戲劇化。

這一類的風格,在愛情連續劇裡面有很多經典橋段,像是早年的八點檔,男女主角吵架絕不會安分地待在家裡吵完就算了,一定要在大雨中狂奔、痛哭,吶喊甚至耳光連發。像是「庭院深深」里頭受到婆婆虐待、又被丈夫誤會有婚外情的女主角,如果好好坐在客廳和老公把一切講開,沒有在狂風暴雨中奔出家門、在根本像土石流一樣的河邊墜河,還留下一隻鞋讓人懷念,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

因為感情太過濃烈,瘋狂愛往往揉和了強烈的迷戀和佔有欲。皮爾和布洛斯基(Peel and Brodsky)兩位學者,甚至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愛情與上癮》中,指稱這種愛和中了毒癮差不多: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且還戒不掉!

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或者瘋狂愛的你和不是這樣的人在一起,勢必會過得很辛苦;但如果兩個人都是這一型的,那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啊!日常行為甚至會成為愛情的某種儀式。第一天你覺得誇張、第二天你覺得誇張,一個月後你覺得這就像早上起來要上廁所一樣正常,完全不誇張。

本文摘自三采/ 孫中興《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精華,六堂愛的必修課,翻轉愛的迷思》

《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精華,六堂愛的必修課,翻轉愛的迷思》

作者: 孫中興
出版社:三采

『柒』 用愛情三元理論分析愛情故事

愛情三角形理論雖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復雜的愛情關系,但現實中的愛情往往牽涉到不止一個三角形,於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現實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對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覺到的三角形與對方知覺到的三角形。

就中國文化背景下運用愛情三角理論也需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維度的差異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維度歸屬。當然,這並不妨礙借用愛情三角理論進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

激情、親密和承諾共同構成了愛情,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不能稱其為愛情,正如三點確立一個平面,缺少任何一個點,這個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斯坦伯格之所以把具備三個基本要素的愛情稱為完美式愛情,是因為建立一段穩定、持續的愛情需要戀愛雙方耗盡畢生的精力去培育、呵護,那是一項貫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然而,具備三個要素並不意味著愛情就成為現實,愛情需要更多的努力來調節這三者的關系。愛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難怪有人認為愛是一種能力,並非天生就有,需要不斷的鍛煉和實踐才能培養出來。

愛是一種能力,被愛也是一種能力,而且還需要成為一種藝術。在這個連愛情都需要能力才能支撐的時代,藝術地談一場真正的戀愛談何容易!

從這三個構成要素來看,要找到並享受真正的戀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許多人以為他們正在談戀愛,但他們不知道那並不是愛情,充其量只是還沒成熟的類愛情或者非愛情。

由於那麼多大齡青年面臨找對象的困難,單身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對理想愛情近乎頑固的執著。他們是愛情最後的信徒和守候者,為真愛不惜配上自己的黃金年代。

或許,在某些人看來,這是執迷不悟,但對他們而言,愛情絕對是苛刻的,而不是湊合的,更不是隨便的。

愛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沒有能力的勇氣,有心無力。雖然如此,芸芸眾生並不是等具備了這三要素以後才開始談戀愛。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在這三個要素裡面,除了激情之外,親密和承諾的實現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轉化為現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激情,要維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們常常忽視了這一點。

或許,我們與愛情還有一段永遠無法克服的距離,愛情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不斷迫近的目標和不斷改變的體驗。這可能有點殘酷,但如果事實如此,我們是否還有勇氣去愛和被愛?

(7)愛情社會學理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親密包含10個基本要素:

1、渴望促進被愛者的幸福。愛方主動照顧被愛方並入力促進他/她的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為代價去促進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對方在必要時同樣會這樣做。

2、跟被愛者在一起時感到幸福。愛方喜歡跟自己的情侶在一起。

3、當他們在一起做事情時,他們都感到十分愉快,並留下美好記憶,對這些美好時光的記憶能成為艱難時刻的慰藉和力量。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時光會涌流到互愛關系中並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對方。情人必須非常看重和尊重對方。盡管情人可能意識到對方的弱點,卻不能因此而減少自己對對方的整體尊重。 在艱難時刻能夠依靠對方。在患難時刻愛方仍感到對方跟自己站在一起。在危急時刻,愛方能夠呼喚對方並能指望對方跟自己同舟共濟。

5、跟被愛方互相理解。情侶應互相理解。他們知道各自的優缺點並對對方的感情和情緒心領神會,懂得以相應的方式互相作出反應。

6、與被愛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佔有物。愛方應樂意奉獻自己、自己的時間以及自己的東西給被愛方。雖然不必所有的東西都成為共有財產,但雙方在需要時應分享他們的財務,最重要的是分享他們的自我。

7、從被愛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愛方能從被愛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煥發,特別是在身處逆境時尤其應該這樣。當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對,但你意識到只有一件事不會出問題——你的配偶始終跟你站在一起。這時你就知道你們的關系具有這一因素。

8、給被愛方以感情上的支持。在逆境下,愛方應與被愛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並給予感情上的支持。

9、跟被愛方親切溝通。愛方能夠跟被愛方進行深層次和坦誠的溝通,分享內心深處的感情。當你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為難時,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愛方交談,這時你所經歷的就是這種溝通。

10、珍重被愛方。愛方要充分感到對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當你認識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質財富都更為重要時,就知道你對被愛方具有這種珍重和珍愛。

『捌』 愛情社會學講的是什麼

1、愛情的定義

愛情是一對男女在特定社會條睜橡宏件下相互愛慕,渴望共同生活和希望白頭偕老的美好情感。愛情是性愛(生理)、情愛(心理)和關愛(倫理)的有機統一:

男女之間僅有關愛是友情,男女如蘆之間僅有性愛是色情。思想政治悉冊教育既要提醒情竇初開的人不要「誤把友情當愛情」,也要勸導移情別戀的人不要「錯把色情當愛情」。

2、愛情的本質

愛情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無私的,而是互利的;用公式簡略表達即:①愛情≠自私的;②愛情≠無私的;③愛情=互利的。

思政課要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愛情、婚姻和家庭觀,別相信著名演員張國立的台詞:「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久了,難免產生審美疲勞。」要傾聽革命詩人郭小川的箴言:「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玖』 愛情理論有哪些

愛情的理論有很多,但是,不一定有什麼用。
只要記住一點,選擇配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道德,沒有道德必須放棄,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問題。要一生幸福,就認真考察選擇的對象。真的是百靈百驗!

『拾』 愛情三元理論

什麼是愛?我們如何定義它?當我們和別人討論什麼是愛情時,有時候其實我們不是在討論同一件事情。

有些人將愛視為肉體的激情,而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持久的情感。有些人相信一見鍾情,另一些人則認為愛情要花很多年才能發展。

心理學家斯特恩伯格提出,愛是由三部分組成:親密感、激情度和承諾。

缺乏承諾的愛情,激情和親密感並存,是浪漫的。

在少年或剛成年的時代里,青蔥之戀,充滿美好,卻往往無法修成正果。所有情侶在發展感情時都能感受到這種愛情。他們異性吸引,也感覺對方像是最好的朋友,喜歡一起度過時光。

年少的姑娘愛上了浪漫的男孩,恨不得每天都和男孩黏在一起。可惜,男孩始終沒有給她一份承諾。

缺乏了承諾的愛情,就像風雨中搖曳的浮萍,看著美好,可不知哪一天,就石沉大海。

哥倫比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描述了一段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青年阿里薩與達薩墜入了愛河。他們之間交換了無數封熾熱的情書,並且決定結婚。但是達薩的父親卻不贊成這一段戀情,為了拆散他們,他帶著女兒進行了長途遠行。在達薩的旅途過程中,兩人依舊通信不斷。

但是,這種長久以來依靠信件維持的愛情,脆弱如冬樹上欲墜的枯葉。當達薩再次見到他時,她卻「驚慌地自問,怎麼會如此殘酷地讓那樣一個幻影在自己的心間占據了那麼長時間」,並對他說「忘了我吧」。轉而嫁給了烏爾比諾醫生,成為了其忠實的伴侶。

被拋棄的阿里薩一直珍守著對達薩的渴望,在半個世紀的漫長光陰里,阿里薩在數不清的女性肉體上尋找和迷失,用放縱的生活來排遣分離的空虛。他一直固執地以為他最終能與她結合。

半個世紀後,在烏爾比諾死後阿里薩才重新檢視對達薩的愛情,他通過自己的文字慢慢地消弭了兩人之間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邁的他們重新墜入愛河。達薩擔心這樁情事可能引發丑聞,於是船長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亂流行的黃旗,護送著這自我放逐但永不分離的愛情。

達薩與烏爾比諾之間的愛情;如溪水般平靜、遲緩卻偶有跌宕,就如同心理學家所說的「友誼之愛」;阿里薩與達薩之間的愛情充滿激情、帶有幻想性質,就如同心理學家所說的「激情之愛

當愛情里沒有了親密感、激情度和承諾的時候,我們的愛情還剩下什麼?

僅有親密關系的愛,其實就是最基本的友誼。即使您喜歡朋友,但這種關系仍缺乏激情和長期承諾。

僅有激情的愛情。它的特點是異性相吸。這種愛通常發生在戀愛開始時。實際上,通常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見鍾情」。但是,痴情的愛情缺乏情感上的親密感和奉獻精神。如果兩者都沒有發展,則這種關系通常是短暫且膚淺的。

僅有承諾的愛情,是空虛的,其特點是對保持關系的堅定承諾。因為空虛的愛情,缺乏情感上的親密和性吸引。

實際上,我們所謂的追求愛情,就是想找一個我們打心底愛的、能夠一起品味浪漫並且能和我們長相廝守的人。無論是哪一點沒能達到,都是不夠圓滿的。

可比起不完美,大家更害怕的是不安定。很多人不是不想追逐完美,只是追了半輩子,累了,追不動了。於是在心裡告訴自己,不夠愛也行吧;老夫老妻了,要什麼浪漫;承諾什麼的,都是花言巧語。

可你是否真的能騙過自己?

如果是的話,我剛剛也是騙你的,願你能一直幸福!

閱讀全文

與愛情社會學理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道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35
健康之星怎麼寫簡要事跡 瀏覽:938
朗誦稿作品幸福的家怎麼寫 瀏覽:946
月薪多少才算經濟自由 瀏覽:875
過上幸福的生活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820
怎麼從支付寶查婚姻 瀏覽:897
拼多多三萬步換多少健康金 瀏覽:172
哪個產業是現在經濟的重要特徵 瀏覽:84
寶雞市幸福園中學怎麼走 瀏覽:746
揚州市健康證有哪些 瀏覽:233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瀏覽:568
中蒙俄經濟走廊包括哪些省 瀏覽:119
好的愛情有哪些 瀏覽:682
美女去海洋館玩是什麼片 瀏覽:784
健康證蓋的章模糊了怎麼辦 瀏覽:234
雙下巴又稱幸福的什麼 瀏覽:399
美女怎麼自罰最疼 瀏覽:308
優位經濟效益是多少 瀏覽:254
為什麼那時候的愛情卻那麼簡單 瀏覽:146
古代美女照片從哪裡找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