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伯拉圖式的愛情觀點是什麼意思

伯拉圖式的愛情觀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4-10 18:45:12

1.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在這種戀愛關系中,追求的是心靈之間的溝通和理性的純潔愛情,而排斥原始的肉慾。柏拉圖式的愛情源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是當時同性戀愛的代名詞。

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在這種戀愛關系中,追求的是心靈之間的溝通和理性的純潔愛情,而排斥原始的肉慾。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的名字命名,又叫做蘇格拉底愛情,指的是一種思想上的戀愛關系,源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是當時同性戀愛的代名詞。

柏拉圖式的愛情觀觀點包括理想式的守護、純精神的溝通、雙方平等、完美對象、空間自由等等,在現代,人們常將其與異地戀、網戀等等相聯系,意指的就是無法見面,只靠精神上的共鳴產生的愛情。

2. 什麼是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

柏拉圖式戀愛最初是指同性戀。古希臘崇尚同性戀,柏拉圖在此背景下中指出,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而這種愛僅限於同性之間。

柏拉圖式戀愛本義是指雙方平等完美的愛情。柏拉圖認為相愛的雙方是自願、平等的,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人,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且僅對你是完美的。

柏拉圖式戀愛後來引申為精神戀愛。是指一種男女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靈魂與肉體結合是柏拉圖式愛情觀的繼承和發展。精神之愛必須經由肉體之愛才能達到,靈肉相融的愛情才是完美的理想愛情。

柏拉圖

柏拉圖式戀愛最初是指同性戀

柏拉圖出生於公元前427年,卒於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這個觀點要從柏拉圖生存的那個時代說起,與當時的希臘男女地位和愛情觀有關。

柏拉圖所處的時代,女子地位相對低下,受教育相對較少,要找到思想境界高的女性知己,幾乎不可能。因此,同性相愛被法律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支持,甚至被認為是對無節制生育的一種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戀是當時的雅典的驕傲之一。

當時的希臘學者認為,同性之間的愛情才是真正屬天的愛情,而異性的婚姻制度不過是為了社會的建構,為了傳宗接代,為了生育而已。

同性戀

簡單的來說,當時主流的愛情觀點是男子之間的同性戀愛,正好與我們現在主流的愛情觀點相反。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提到,陷入愛情中的男人願意為他迷戀的少年做任何事情,不惜一切代價。

因此,柏拉圖關於愛情的討論是基於男子與男子之間的感情,即同性戀來說的。如果我們不了解歷史背景,很容易主觀性地把這種觀點帶入到現在男女之間的戀愛中,造成誤解。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指出,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擁有能使人靈魂上升的力量。是愛的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這種高尚而珍貴的愛,僅限於同性之間。

也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正是在這種愛情觀念下,柏拉圖才得出這樣的精神之愛。因為男子之間愛慕,沒有慾望的加持,更多是一種精神、靈魂的交往,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愛,也是人們嚮往的那種理想的愛情。

精神、靈魂的交往

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伊拉·瑞斯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就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一種欣賞。是男子之間的靈魂交往,精神交往,與慾望無關。

中國學者張瑞祥在《淺析"柏拉圖式愛情"的哲學意蘊》中,對"柏拉圖式愛情"的真正內涵做出澄清,即指成年男子對少年男子精神上的愛慕,是少男為了追求自身品德或者知識的進步而與成年男子結交的一種關系狀態。

中國學者陳河伊在《柏拉圖<會飲篇>愛的思想探析》中也指出,真正的柏拉圖式愛情觀是一種以獲得"美"和"善"觀念為目標的男性之間有節制的生活的愛情觀。

綜合以上分析,柏拉圖式愛情最初是指同性之間的一種愛慕。

同性之間的一種愛慕

柏拉圖式戀愛本義是指雙方平等、完美的愛情觀

為什麼人們之間會有戀情?柏拉圖在《會飲篇》里的解釋是,人們在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後都是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裡。 在那個觀念里,每個人都是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活著的生存的世界裡,這個完整的人都分裂為兩個人。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就是戀情。

在柏拉圖的理論中,認為現實世界的兩個人,沒有哪一半是重要的,兩個人是相互平等的。在生前和死後的觀念世界裡,你們兩個人合體的完整人本來就是完美的,現實世界分裂後,兩個人則是相互之間最完美的對象。就像拼圖一樣,兩個人完美的拼接在了一起。

完美拼接

柏拉圖式愛情的本義就是指這一點,相愛的雙方是平等的,自願的,絕不勉強的,自然地相互吸引的。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

很顯然,這個說法聽起來是那麼回事。但實際上,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是柏拉圖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用一種想像的不可證實的方式論述了人們之間的戀情,顯然是不合理的。柏拉圖只是受那個時代的影響和制約而已。

但是殊途同歸,現實世界裡愛情的觀點是正確的。兩個人的愛情里,雙方平等自願,相互契合完美,卻是正確的,也是人們追求的。當時,這個觀點還是針對同性戀。只不過後來被引申開來而已。

中國學者藺全成在《淺析柏拉圖式愛情》指出,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主要包含了:理想式愛情觀、純精神愛情觀、雙方平等的愛情觀、完美的愛情觀、自由的愛情觀五大類。其中,雙方平等的愛情觀、完美的愛情觀,才是柏拉圖式愛情的本義,其它的都是愛情觀都是對柏拉圖戀愛的誤解或者說曲解。

雙方平等

柏拉圖式戀愛後來引申為男女之間的精神戀愛

柏拉圖思想里一個重要的體系就是「二元分離」體系,即靈魂和肉體是分開的,其中靈魂是不朽的,肉體是可以腐朽的。愛情里不能缺少精神交流,卻可以沒有肉慾。

柏拉圖對這個觀點的經典論述是:"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純潔愛情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男女平等,男女戀愛的愛情觀重視後,後人對柏拉圖式戀愛曲解越來越多時,就有了現今常用的含義:男女之間的精神愛情。基本上是斷章取義,只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戀,而這個正是因為現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排斥。

現在的研究基本都是指男女之間的精神愛情。中國學者韓飛虎在《"柏拉圖式愛情"分析》中,就指出"柏拉圖式愛情"是以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它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郭戎戈在《柏拉圖式戀愛的內涵及其美學意義分析》中指出,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柏拉圖式戀愛"就是指純粹的精神之戀。認為崇高的愛情也只不過是男女兩性間的精神上的溝通與融合。

這也與現代社會的歷史背景和愛情觀有關,在這個大的背景下,理解柏拉圖式戀愛,自然會想到男女之間的精神戀愛。

精神戀愛

柏拉圖式愛情觀的繼承和發展

不過,既然是愛情,我不是很贊同這樣的愛情觀。只是精神上的溝通與融合,可以稱之為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也或者可以稱之為精神伴侶或靈魂伴侶,而不能稱之為愛情。

既然是愛情,必然要包含精神,也需要包含肉慾,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愛情,叫知音知已更合適。如果存在這樣愛情,雙方都願意,則沒有問題,否則,只能是虐戀!

約翰•鄧恩是英國十七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鄧恩的理想主義愛情觀是:戀人間的愛是排他的、相互的、自給自足的、瘋狂的、平等的、靈肉相結合的且神聖的。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形象。

顯然,約翰•鄧恩繼承了柏拉圖愛情裡面的神聖純潔精神的一面,向前發展的一點是,加入了靈魂和肉體的完美結合,而且,這種結合是神聖的,自然的,同樣是純潔的。

肉慾也是神聖的,自然的,同樣是純潔的

閆菲在《淺析約翰·鄧恩對柏拉圖式愛情觀的繼承和發展》中也對此進行了闡述。認為靈魂與肉體共同結合促成完美愛情,是約翰·鄧恩愛情觀的重要思想。

約翰·鄧恩憑借對靈魂、肉體相互關系的思考,提出精神之愛必須經由肉體之愛才能達到,靈肉相融的愛情才是真正完美的理想愛情。

閆菲指出鄧恩沿用柏拉圖主義追求絕對完美和永恆愛情的思想,卻與柏拉圖主義追求的靈肉對立、精神性的愛情大相徑庭。

但是個人認為,柏拉圖式戀愛是崇尚同性戀的背景下產生的,是歌頌同性戀的一種高尚和美德。在男女平等的今天,男女之間的愛情自然而然要包含肉慾,是感情發展到一定程度一種自然的反應。因此,約翰·鄧恩在男女平等戀愛的思考下,認為靈肉相融的愛情才是真正完美的理想愛情,符合時代和自然規律,是不矛盾的。

在現代社會里,這種觀點,也許才是最適合的,最合理的。

現代社會美好的愛情

結語

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古今理解各不同,靈肉完美相融也許最美好。

柏拉圖式戀愛最初是指同性戀。古希臘女權地位低下,崇尚同性戀,柏拉圖在這個客觀大背景下中指出,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而這種高尚而珍貴的愛,僅限於同性之間。

柏拉圖式戀愛本義是指雙方平等、完美的愛情觀。柏拉圖認為,相愛的雙方是自願、平等、絕不勉強的,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

柏拉圖式戀愛後來引申為男女之間的精神戀愛。是指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靈魂與肉體的結合是柏拉圖式愛情觀的繼承和發展。精神之愛必須經由肉體之愛才能達到,靈肉相融的愛情才是真正完美的理想愛情。

(全文完,完稿於20201002晚)

3.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與蘇格拉底式愛情是同義詞。柏拉圖式愛情根植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同性戀愛風尚。

古希臘人熱衷於談論愛,思考愛,追求愛,愛情對於他們來講,似乎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甜蜜的痛苦,陶醉的煩惱。與當時缺乏教育的女人建立愛情關系的艱難,以及對美獨特的理解,使得希臘男子認為那些精力旺盛、充滿朝氣,又略帶一絲靦腆的俊美少年男子是更為理想的愛慕對象。



這種男性之間的愛往往超出了肉體之欲,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傾慕和連結。青年男子間的互相青睞和眷戀,往往會使當代人感到費解。但就是這樣一個虔誠、善思、充滿活力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愛演繹得如歌如泣,第一次把愛賦予理性的思考,並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4. 柏拉圖式愛情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柏拉圖覺得如果是因為肉體上的需要而相互結合,所以兩個人才在一起,這樣目的不純潔的戀情本身就非常不純潔,是污染了這種戀情的本質。

而我們的愛情應該是高尚的,美好的,潔白的,只有拋開了肉體上面的慾望,從精神層面來戀愛,只有這樣的戀情達到一個高度。才是愛情的本來意義。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

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

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

5.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愛情是受社會因素影響的生理、心理和主觀情感結合的復雜現象,不同時代、文化、學科和學者們對愛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是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早年追隨蘇格拉底學習哲學。蘇格拉底被迫害後,他逃亡到外邦。他曾先後三次到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王國,試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國王對他的思想不感興趣。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到雅典開辦了一所學園收徒教學,講授自己的哲學思想,直到去世。下面來看看他的思想。

一、理念論

柏拉圖的思想被稱為「理念論」,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范疇,和我國古代思想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和朱熹的理學有許多相似之處。要講好理念,先從我們最熟悉的辯證唯物主義講起。

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時,會談到「個性」和「共性」的概念。比如,現有荷花、桃花、梅花這些具體的事物,我們再從這些具體事物中找到它們的共性,抽象出「花」這個概念。因此,我們政治課本上都有一句話,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荷花、桃花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而「花」這個概念,只是我們抽象出來思想產物。如果世界上沒有荷花、桃花等具體的花,我們就不可能有「花」這個概念。

柏拉圖的思想,恰恰與我們相反。

他認為,世界上現有「花」這個概念,或者稱之為「花的理念」。「花的理念」並非只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之中,而是客觀存在於這個世界。具體的荷花、桃花等花,都是對「花的理念」的「分有」和「摹仿」。那麼「具體的花」和「花的理念」哪個更完美呢?

柏拉圖認為是後者。世界上每朵具體的花都會有缺陷,比如桃花只有春天才會盛開,荷花秋天就會凋謝,而不管具體的花如何,「花的概念」總是完美的,它不會凋落,不會被毀壞。它包含著一切具體的花(因為任何具體的花都是「花」),卻沒有具體的花的缺陷。

「具體的花」是對「花的理念」的一種分有,因此多多少少都會有缺陷,因為分有總是不完全的。「摹仿」也是如此,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我們要想摹仿,必須是這幅畫已經優先存在了。無論我們如何臨摹,都不可能像原畫那麼優美。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把我們的世界分成兩個部分——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由理念構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恆的,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它。

而現象世界,即我們用感覺經驗感受到的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分有」和「摹仿」,它是瞬息萬變的,是不完美的。我們在現象世界學習的知識,只能叫「意見」,而通過思維把握的理念世界的知識,才是真理。

柏拉圖的有一個精確的「洞穴比喻」: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眩暈(就像才從電影院走出來一樣),但是他會慢慢適應。此時他看到有路可走,便會逐漸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到那時他才處於真正的解放狀態,意識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過是影像,是不真實的,於是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此時,不論出於何種原因,結果就是他選擇了返回洞穴,並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也使他們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沒有任何經驗,故而認為他在胡言亂語,根本不會相信,並且會綁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殺死他。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說明,我們所處的現象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投影而已。哲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啟蒙和解救洞穴裡面的囚徒(即城邦里的絕大多數公民)。

另外,柏拉圖還將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分了層次。其中,理念世界最高一級的理念是「善」的理念。這一點是受到了蘇格拉底的影響。可以看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西方,追求至善,是許多思想家永恆的追求。

二、學習即回憶

柏拉圖說過,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因為在他看來,靈魂來源於完美的理念世界,而我們的肉體身處有缺陷的現象世界。既然現象世界是有缺陷的,我們的感覺經驗不可靠的,那我們的知識從何而來?

柏拉圖回答,知識是與生俱來的,它存在於理念世界,我們的靈魂來自理念世界,因此知識是靈魂從理念世界帶入我們的身體中來的。但在靈魂與肉體結合的一剎那,這些知識忽然被我們忘掉了。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在現象世界的感覺經驗的刺激,去「回憶」得到這些知識。

舉個例子。比如「花」這個知識,原本存在於我們的靈魂當中,但我們暫時忘掉了,當我們的感官接受到具體的花的刺激時,靈魂里「花的理念」被喚醒了,從此我們就有了花的知識。

柏拉圖「回憶論」的思想,屬於先驗論,即認為真理性的知識先於我們的感覺經驗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之中,與「經驗論」相對。這個對立,我們在講到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斗爭時再仔細探討。

三、理想國

最後再來看看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他認為我們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理性、意志和慾望。每個部分都有相對應的美德。理性美德是智慧,意志的美德是勇敢,慾望的美德是節制。如果能一一對應那作為整體的靈魂就具有了「正義」。同樣,國家作為放大版的人,也需要由三個等級組成,即統治者、武士和一般民眾。統治者需要智慧,武士需要勇敢,而民眾需要節制。這樣的國家才是正義的國家。

那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呢?柏拉圖說,是哲學家。因此要麼哲學家來當國王,要麼國王去研究哲學。這一點,和我國古代儒家和道家強調的「內聖外王」的思想不謀而合。然而哲學和政治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在西方哲學史上,唯一的哲學家王便是羅馬皇帝奧勒留。他是羅馬安東尼王朝「五賢帝」之一。然而奧勒留臨死前卻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也就是著名的暴君康茂德,羅馬帝國從此走向衰落。

好,講了柏拉圖的思想,順便回答一下文章開頭的問題:「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後人對柏拉圖式的愛情理解,是基於他「理念論」的思想之上的。理念世界比現象世界更完美,精神比肉體更純粹,因此,柏拉圖的名字便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了一起。

然而柏拉圖真的這么認為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不管精神之戀還是肉體之愛,都是多餘的。他極力反對婚姻自由,主張由開明的政府來包辦婚姻,為年輕人挑選配,強壯的配強壯的,正如繁育動物良種,確保後代強健。

是不是很毀三觀?

柏拉圖的這種思想來源於斯巴達的'社會制度。每一個思想家,畢竟是人,不是神,都會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拓展:

學術觀點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這就是柏拉圖偏重同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北大哲學系教授先剛也提出:柏拉圖在談論愛情時,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絕大多數都是指同性戀,尤其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之間的愛情。

相關資料

柏拉圖在對話錄《會飲篇》中提到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是愛的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這種共同追求僅限於同性之間。「柏拉圖之愛」的真正意義就是同性之間的同性愛,只有這種愛才是高尚而珍貴的。

在雅典,同性愛被法律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支持,甚至被認為是對無節制生育的一種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戀是當時雅典的驕傲之一。公元前4世紀,著名演說家愛斯基尼斯曾在法庭上公開陳說:「迷戀上一位貌美如花、風姿翩翩而又舉止得體的少年,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這是任何一位感情豐富而又明智的男性必然會產生的愛情,是不可違抗的。」

神話故事

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的最愛,既不是天後赫拉,也不是他化身為公牛前去誘惑的歐羅巴公主,而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加尼米德)。他化為雄鷹將這名美少年擄走,在奧林匹斯山上公然與之歡愛,引發赫拉的嫉妒並設計害死這名美少年,將之變為一隻水瓶,宙斯傷心不已,將伽倪墨得斯的靈魂封印在天上,這就是水瓶座的由來。

荷馬在史詩《伊利亞特》中非常明確地指出了,伽倪墨得斯被宙斯擄走的原因是「他過於迷人的身體」。這句話也揭示了整個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社會風化現象,即男性之間對於男性美的互相愛慕。

愛情觀念

柏拉圖在對話錄《會飲篇》中提到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是愛的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這種共同追求僅限於同性之間,只有這種愛才是高尚而珍貴的。所以說柏拉圖式愛情,最開始指的並不是一般的精神戀愛。而應該是同性之愛,且摒棄對性的慾望。

在雅典,同性間的愛被法律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支持,甚至被認為是對無節制生育的一種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戀是當時雅典的驕傲之一。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

希臘文明

古希臘人熱衷於談論愛,思考愛,追求愛,愛情對於他們來講,似乎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甜蜜的痛苦,陶醉的煩惱。與當時缺乏教育的女人建立愛情關系的艱難,以及對美獨特的理解,使得希臘男子認為那些精力旺盛、充滿朝氣,又略帶一絲靦腆的俊美少年男子是更為理想的愛慕對象。這種男性之間的愛往往超出了肉體之欲,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傾慕和連結。青年男子間的互相青睞和眷戀,往往會使當代人感到費解。但就是這樣一個虔誠、善思、充滿活力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愛演繹得如歌如泣,第一次把愛賦予理性的思考,並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6.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極為浪漫但也許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他認為愛情是絕對的靈魂契合,且因為是「另一半」而存在排他性和唯一性。這種愛情理論極其理想化,缺乏現實基礎。

閱讀全文

與伯拉圖式的愛情觀點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遇到不出示健康碼的人怎麼辦 瀏覽:562
屬兔男孩和龍女孩婚姻怎麼樣 瀏覽:845
農業經濟效益指標有哪些 瀏覽:827
婚姻什麼時候看正官 瀏覽:197
老梁故事匯明朝哪些事 瀏覽:954
幼兒仿編故事能力差怎麼辦 瀏覽:134
長征組歌有哪些故事 瀏覽:121
小胖豬和狐狸講述了什麼故事 瀏覽:439
冷漠的婚姻女人出軌怎麼挽留 瀏覽:682
幸福在流淌是什麼歌曲 瀏覽:88
唐山公務員和事業在編哪個好 瀏覽:65
小馬駒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804
愛情江山多少錢 瀏覽:630
幸福是什麼的主要內容 瀏覽:713
愛情結束送什麼花 瀏覽:56
昆明經濟適用房什麼時候辦產權證 瀏覽:696
為什麼女人喜歡看愛情小說 瀏覽:34
婚姻老公出軌怎麼調解 瀏覽:478
事業單位人員早退如何處理 瀏覽:223
事業單位工資每年能漲多少錢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