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岩漿什麼樣子
由於地殼的保溫作用,越向地心其溫度越高。地核因高壓呈固體狀態。而地殼之下的高溫物質呈液體狀態就是岩漿。根據現代火山噴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鹽是岩漿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間;金屬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佔20—60%。其它如重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等,它們的總量不超過5%。此外,岩漿中還含有一些揮發性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岩漿岩的形成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岩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岩石,稱為侵入岩。侵入岩固結成岩需要的時間很長。地質學家們曾做過估算,一個2000米厚的花崗岩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64000年;岩漿噴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岩。噴出岩由於岩漿溫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岩時間相對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結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見,侵入岩固結所需要的時間比噴出岩要長得多。
黏度也是岩漿很重要的性質之一,它代表著岩漿流動的狀態和程度。岩漿中SiO2的含量對黏度影響最大,其次是Al2O3,Cr2O3,它們的含量增高,岩漿黏度會明顯增大。酸性岩中SiO2,Al2O3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可以降低岩漿的黏度、降低礦物的熔點,使岩漿容易流動,結晶時間延長;此外,岩漿的溫度高,黏度相應變小;岩漿承受的壓力加大,岩漿的黏度也增大。
岩漿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岩是在溫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發育時,岩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這些氣孔形成的空洞被後來的物質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岩漿噴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動的過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動的痕跡,有時好象幾股繩子擰在一起,岩石學家稱之為流紋構造、繩狀構造。如果岩漿在水下噴發,熔岩在水的作用下會形成很多橢球體,稱之為枕狀構造。可見,這些特殊的構造只存在於岩漿岩中。
岩漿岩不論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它們和周圍的岩石之間都有明顯的界限。如果岩漿沿著層理或片理等巧畝空隙侵入,常形成類似岩盆、岩床、岩蓋等形狀的侵入體,它們和圍岩的接觸面基本上和層理、片理平行,在地質學上稱為整合侵入;如果岩漿不是沿著層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過圍岩層理或片理的斷裂、裂隙貫入,這種情況形成的侵入體被稱為不整合侵入體。人們通常所說的岩牆,就是穿過岩層近乎直立的板狀侵入體,厚度一般為幾十厘米到幾十米,長度可以從幾十米到數十公里,甚至數百公里唯寬前。
由於岩漿岩和圍岩有很密切的接觸關系,因此,圍岩的碎塊常被帶到岩漿中,成為岩漿的捕虜體指清。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動遺跡在岩漿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岩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岩的過程中,由於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漿岩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還有鹼性岩、碳酸鹽岩等岩類,也充分說明了岩漿成分的復雜多樣性
② 岩漿岩的描述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會鑒定岩石,對岩石作出正確的定名,同時還要把岩石的特徵如實地進行描述,作為原始資料,便於綜合分析研究。描述岩漿岩的內容一般包括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性質、含量、岩石名稱等幾部分。
1.顏色的描述
要描述岩石總的顏色,如灰白色、棕黃色、黑綠色等。在地表露頭上見到的岩漿岩其表面因風化顏色往往變淺,要描述新鮮面的顏色,風化後的顏色也要一並描述。岩漿岩顏色的深淺常常可以反映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相對含量的比例。
2.結構構造的描述
要盡量反映岩體的產狀,要描述是全晶質、半晶質還是玻璃質;是粗粒、中粒還是細粒結構;是塊狀構造還是氣孔狀構造等。氣孔的大小、多少、外形及礦物排列的方向等都要詳細描述。通過這些現象,可以了解到岩石的生成環境、含揮發性成分的多少及熔漿流動的方向等。
3.礦物成分的描述
凡是能夠用肉眼辨認的礦物都要加以描述,並分別估計它們的百分含量。哪些是主要礦物,哪些是次要礦物。對主要礦物的性質、顆粒大小、形態特徵等都要描述。次要礦物也喚春圓要作簡單的描述。還要分清哪些是原生礦物,哪些是次生礦物,都要分別描述。描述的重點是岩石中的主要礦物成分。
此外,其他特徵如斷口面上的情況、產狀、流線、流面、與圍岩接觸情況、風化情況、捕虜體、析離體等情況也都要描述。總之,凡是能夠見到的特徵都要描述。描述應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4.岩石的定名
在肉眼鑒定和詳細描述的基礎上定出岩石的基本名稱。一般在岩石基本名稱前面加上顏色、結構,如肉紅色中粒花崗岩等。對深成岩要定名到種屬,對於淺成岩和噴出岩要求定出大類名稱即可。
5.岩漿岩描述舉例
石英閃長岩
淺灰色,中粒、等粒結構,粒徑2~3mm,塊狀構造。深色礦物約佔25%,淺色礦物約佔75%,前者為普通角閃石和黑雲母,後者為斜長石、鉀長石和石英。
角閃石為黑色—暗綠色,玻璃光澤、長柱狀,顆粒大小為(1~1.5)mm×3mm,含量約15%;黑雲母為黑色,珍珠光澤,半自形至和塌自形,顆粒直徑為2mm左右,片狀,含量約15%,斜長石為灰白色,玻璃光澤,半自形,長柱狀,顆粒大小為1.5mm×3mm,見聚片雙晶,含量約50%;鉀長石呈灰白色,微帶粉紅色,玻璃光澤,自形程度比斜長石差,寬板狀,具卡式雙晶,垂直柱面解理發育,含量約15%;石英為乳白色,油脂光澤,他形粒狀,直徑森念約1mm大小,含量約5%;除以上主要和次要礦物外,還見有黃棕色的榍石自形晶體,含量約為1%~2%。
定名:淺灰色細粒—中粒石英閃長岩。
本章小結
1.純橄欖岩、橄欖岩、橄欖輝石岩、輝石岩是常見的深成超基性侵入岩。金伯利岩是超淺成的超基性岩侵入岩。科馬提岩是由超基性岩漿噴發形成的火山岩,它只見於很古老的岩層中。
2.輝長岩、蘇長岩、斜長岩是常見的深成基性侵入岩。輝綠岩是淺成的基性侵入岩。基性噴出岩(熔岩)的代表性岩石為玄武岩。海底噴發的基性熔岩常具枕狀構造。陸上噴發的基性熔岩常具繩狀外貌。
3.閃長岩、二長岩、正長岩是常見的深成中性侵入岩。閃長岩中的長石主要是斜長石,正長岩中的長石主要是鹼性長石(正長石、微斜長石、條紋長石)。
4.安山岩和粗面岩是常見的中性噴出岩(熔岩)。安山岩中斜長石斑晶常具環帶及熔蝕結構。
5.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是常見的深成酸性侵入岩。流紋岩是典型的酸性噴出岩(熔岩)。花崗岩中含有大量石英,流紋岩常具流紋構造。
6.鹼性岩中必須含有似長石(霞石、白榴石、方鈉石、鈣霞石)和(或)鹼性輝石(鈉質輝石)、鹼性角閃石(鈉質閃石)等鹼性礦物。其中霞石和白榴石最為重要,是鹼性岩的主要造岩礦物。
7.霞石正長岩是典型的鹼性侵入岩,響岩是典型的鹼性噴出岩。
8.深成岩的肉眼鑒定主要依據岩石產狀、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的含量、顏色等。噴出岩的肉眼鑒定主要依據顏色、斑晶成分、結構構造、次生變化等。
作業及思考題
1.橄欖岩中和霞石正長岩中含有石英嗎?為什麼?
2.科馬提岩的主要礦物成分和典型結構是什麼?
3.輝綠岩的主要礦物成分和結構是什麼?玄武岩與安山岩如何區別?
4.閃長岩、二長岩、正長岩中的斜長石含量分別占長石總量的多少?
5.花崗岩的主要礦物成分是什麼?酸性玻璃質火山岩是指哪些岩石?
6.如何用鮑溫反應序列原理解釋花崗岩中石英的形態?
7.鹼性岩的化學成分特點是什麼?鹼性岩的主要造岩礦物是哪些?
8.典型的鹼性岩(霞石正長岩-響岩類)的礦物成分特徵是什麼?
9.用肉眼如何區分花崗岩和輝長岩?用肉眼如何區分流紋岩和玄武岩?
③ 白堊紀岩漿岩帶及其特徵
三江地區白堊紀岩漿岩比較發育,分布廣泛,自南西而北東形成了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波密-騰沖花崗岩帶、伯舒拉嶺基性超基性岩帶、類烏齊-耿馬花崗岩帶、雀兒山-格聶花崗岩帶。各岩帶岩體類型、岩石組合、物質成分及成礦作用各有其特徵。
1.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
與雅魯藏布江結合帶伴生。本區位於該帶東段,蛇綠岩沿林芝、墨脫、前門里一帶分布。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總體呈北西西-北西向弧形展布,西起自東經80°西藏獅泉河以西,東至東經96°前門里以東,長逾1600km。帶內已發現40多個蛇綠岩體,主要由鎂質超基性岩構成,少數伴生堆晶基性超基性雜岩、輝綠岩脈群和基性熔岩。鎂質超基性岩體多呈單斜狀岩牆,平面上大者呈似脈狀,小者呈透鏡狀;走向北西西-北西,傾向南南西-南西,傾角中等;岩體規模較大,出露面積—般可達數十平方公里,最大浪嘎岩體達600km2。岩體多構造侵位於三疊系和白堊系中,伴生的放射蟲硅質岩主要在早白堊世生成,上覆第三系底礫岩中見大量基性超基性岩礫石。因此,雅段飢毀魯藏布江帶的蛇綠岩主要是白堊紀侵位。以日喀則蛇綠岩出露較好、研究較詳。
2.波密-騰沖花崗岩帶
該岩帶夾持於雅魯藏布江結合帶和怒江結合帶間。白堊紀至始新世,岡底斯陸緣弧帶或拉薩板塊形成了兩條中酸性岩帶,即位於陸緣弧帶的岡底斯中酸性岩帶和藏中弧後盆地的班戈-嘉黎中酸性岩帶。波密-騰沖花崗岩帶是該兩中酸性岩帶的東南延伸部分。
西藏波密、察隅地區的花崗岩呈北西向展布,自北東而南西由扎西則、德姆拉、竹瓦根、下察隅等花崗岩基組成。扎西則岩基長460km,寬6~30km,面積約7000km2,由北部的花崗閃長岩、含細晶石英閃長岩異離體和南部的二長花崗岩含細晶花崗閃長岩異離體組成。德姆拉岩基長160km,握備寬6~20km,面積約1600km2,由英雲閃長岩、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含細晶閃長岩異離體組成。竹瓦根岩基長150km,寬5~18km,面積約肢廳1800km2,主要由二長花崗岩組成,以局部發育蠕石英結構、凈邊結構、縫合線結構等鉀硅化交代結構為特徵。下察隅岩基長160km,寬5~15km,面積約1800km2,主要由二長花崗岩組成,也以局部發部蠕石英結構、凈邊結構、縫合線結構等鉀硅化交代結構為特徵。根據扎西則岩基(花崗閃長石127Ma,二長花崗岩115~108Ma,花崗岩85~78Ma)、德姆拉岩基(花崗閃長岩128~120Ma,二長花崗岩108~107Ma,花崗岩77~72Ma)、竹瓦根岩基(二長花崗岩125~99Ma)、F察隅岩基(二長花崗岩102Ma)的同位素年齡值資料,波密、察隅地區的花崗岩主要形成於白堊紀中晚期。以I型花崗岩為主,(87Sr/86Sr)i為0.7057~0.7100。
雲南貢山、福貢、瀘水地區的白堊紀花崗岩有齊馬拉卡(126~119Ma)、磨老新、洛麥果、施得、片馬西等岩體。岩體多呈岩基、岩株狀呈近南北向展布,由花崗閃長岩和二長花崗岩構成。
雲南騰沖、梁河地區的花崗岩呈北北東向展布,自東而西由早白堊世東河岩群、晚白堊世古永岩群和早第三紀檳榔江岩群構成(陳吉琛等,1990)。早白堊世花崗岩有棋盤石(141Ma)、明光(143Ma)、滇灘、東河(132Ma)、勐連(115Ma)等岩體。岩體多呈岩株、岩枝狀產出,出露面積數至數十平方公里,主要由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構成。晚白堊世花崗岩以古永岩基為代表,南北長60km,東西寬2~15km,面積約600km2,主要由二長花崗岩構成,含紫蘇輝石石英閃長岩包體,同位素年齡值為78Ma。
波密騰沖花崗岩帶具有下列主要特徵。
(1)根據同位素年齡資料,本帶花崗岩主要形成於白堊紀—始新世。早白堊世花崗岩一般由花崗閃長岩和二長花崗岩構成,晚白堊世始新世花崗岩由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構成,岩漿演化有自早白堊世至晚白堊世—始新世由中酸性至酸性的趨勢。
(2)主要造岩礦物鉀鈉長石以條紋長石為主,次有微斜長石,鈣鈉長石以更長石中長石(An12~35)為主。自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鉀鈉長石的Or分子增加、Ab和An分子減少,表明較酸性岩石中的鉀長石含有較少的斜長石分子。但花崗閃長岩較二長花崗岩鉀鈉長石以Or分子較多,Ab和An較少為特點,可能與該鉀鈉長石生成較晚有關。自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斜長石中的Ab分子增加、An和Or分子減少,表明隨著岩石酸度增加斜長石成分變酸,Or分子更多地進入了鉀長石。各岩體同名岩石鉀長石、斜長石的分子式相似。自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黑雲母的鎂含量依次減少而鐵、錳含量逐漸增加。
(3)早白堊世和晚白堊世早期花崗岩的副礦物組合為磁鐵礦-榍石-褐簾石型,以富含磁鐵礦為特徵。晚白堊世晚期花崗岩的副礦物組合為鈦鐵礦-獨居石型,副礦物總量增加,磁鐵礦顯著減少。
(4)岩石化學分析表明,自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SiO2、K2O依次增加,而TiO2、Al2O3、TFeO、MnO、CaO、Na2O、P2O5及Na2O/K2O逐漸減少,也即隨著岩漿自中酸性向酸性的演化,岩石逐漸富鹼(鉀),由鈣鹼系列向鹼性系列演變。
(5)主要岩體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8-10)表明:①隨著岩石酸度的增加,稀土總量增加、輕稀土富集程度和銪虧損程度增強;②各岩體同名岩石稀土配分曲線相似;③作為岩體主體的花崗閃長岩和二長花崗岩具有類似的稀土配分曲線,而與較晚形成的花崗岩的稀土配分曲線有較大差異。
3.伯舒拉嶺鐵質基性超基性岩帶
目前已在西藏波密縣一帶多處發現淺成相的輝長輝綠岩、輝綠岩。該帶可能沿岡底斯弧褶皺帶和藏中弧後盆地褶皺帶間的大斷裂分布,主要形成於晚白堊世始新世。
4.類烏齊-耿馬花崗岩帶
沿瀾滄江構造帶南西部分布於西藏類烏齊縣賽北弄(75Ma),察雅縣夏雅(88~75Ma),左貢縣城附近,雲南省貢山縣培里,福貢縣利沙底,雲龍縣鐵廠(83Ma),昌寧縣薅壩地、柯街(78Ma),雲嶺(119Ma)等處。岩體多呈岩脈狀、岩瘤狀成群分布,單個岩體出露面積一般小於1km2,個別呈岩株狀產出,面積可達數十平方公里。
岩帶北段賽北弄岩脈群由花崗閃長斑岩、電氣石二長花崗斑岩、花崗斑岩等組成,以Sn、W、Cu、Mo、Ag含量普遍較高為特徵。夏雅岩株長10km,寬4km,出露面積40km2,主要由似斑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組成,以富Sn、W、Cu、Ag為特徵。
岩帶南段鐵廠岩瘤由含電氣石的似斑狀二雲母花崗岩組成,薅壩地岩瘤由花崗閃長岩和含電氣石的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組成,阿莫岩牆主要由含白雲母電氣石的鈉長花崗岩組成,均以含電氣石為特徵。
類烏齊-耿馬花崗岩帶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根據同位素年齡資料,本帶花崗岩形成於白堊紀早第三紀,以晚白堊世為主。
(2)岩體一般由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組成,具似斑狀結構。主要造岩礦物鉀鈉長石以條紋長石為主,鈣鈉長石以鈉長石、更長石和偏酸性的中長石(An0~34)為主,斑晶較基質斜長石An含量高。副礦物組合主要為鈦鐵礦-獨居石型,以富含電氣石為特徵。
圖8-10波密-騰沖岩帶北段主要花崗岩體球粒隕石標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扎西則岩基:1—花崗閃長岩;2—二長花崗岩;3、4—花崗岩德姆拉岩基:5—石英二長閃長岩;6~8—二長花崗岩;9—花崗岩。竹瓦根岩基:10~12—二長花崗岩。下察隅岩基:13、15—二長花崗岩;14、16—花崗岩
圖8-11類烏齊-西盟花崗岩帶北段主要岩體球粒隕石標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A—恩達岩體(1、2為二長花崗岩);B—夏雅岩體(3~5為二長花崗岩);C—賽北弄岩群(6為花崗閃長斑岩,7為電氣石二長花崗斑岩,8為花崗斑岩)
(3)岩帶北段幾個主要岩體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8-11)表明:①同名岩石具有類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線;②自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具有稀土總量減少、輕稀土富集程度減弱、銪虧損程度增強的趨勢(如賽北弄岩脈群)。
5.雀兒山-格聶花崗岩帶
沿甘孜-理塘結合帶西側島弧和弧後盆地褶皺帶分布於四川省石渠縣高貢(116~87Ma)、硐中達、雀兒山(95~81Ma),巴塘縣昌多柯(93~87Ma)、辛果弄巴(133~85Ma)、措莫隆(85~77Ma)、亥隆納、絨伊措(83Ma)、格聶(90~57Ma),鄉城縣熱林(80Ma)等處。岩帶呈北北西走向,長約400km。岩體呈岩基、岩株、岩瘤狀產出,以雀兒山、格聶兩岩基規模最大。
雀兒山岩基位於岩帶北段,呈北北西向伸長,長60km,最寬20km,面積約900km2,主要由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組成,鋯石U-Pb法年齡值為95~81Ma,相當於晚白堊世;格聶岩基位於岩帶中段,呈近南北向展布,長90km,最寬25km,面積約1000km2,主要由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組成,有少量花崗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含細晶閃長岩異離體,二長花崗岩含細晶花崗閃長岩及石英閃長岩異離體,花崗岩含細晶二長花崗岩異離體。
雀兒山-格聶花崗岩帶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根據同位素年齡資料,本帶花崗岩形成於白堊紀—早第三紀,以晚白堊世為主。
(2)岩體由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構成,一般以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岩為主。主要造岩礦物鉀鈉長石以條紋長石為主,鈣鈉長石以更長石和偏酸性的中長石(An23~37)為主。副礦物組合主要為鈦鐵礦獨居石型。
(3)岩石化學分析表明,自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TiO2、TFeO、MnO、MgO、CaO、P2O5減少,而SiO2、K2O增加,岩石由鈣鹼性向鹼性演化。
(4)花崗岩的微量元素以W、Sn、Nb、Ta等成礦元素和F、B等揮發組分含量較高為特點。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自二長花崗岩至花崗岩,具有稀土總量減少、輕稀土富集程度減弱、銪虧損程度增強的趨勢,同名岩石具有類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④ 常見的岩漿岩有哪幾種岩石
常見的岩漿岩有:
1、酸性岩:
酸性岩是火成岩的一類。是指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5%的岩漿岩。特點是鐵、鎂、鈣含量較低。暗色礦物含量較少。顏色多為灰白。
2、中性岩類:
中性岩類岩石顏色較淺,多呈淺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化學成分特徵是SiO2為53-65%,鐵、鎂、鈣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達5%,比基性岩明顯增多。
3、基性岩類:
基性岩類岩石顏色比超基性岩淺,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其化學成分的特徵是SiO2含量為45-53%,Al2O3含量可達15%,CaO含量可達10%,均比超基性岩高,而FeO、MgO含量比超基性岩低。
4、超基性岩類:
超基性岩顏色比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綠色,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堅硬,常具緻密塊狀構造。
它的化學成分特徵是酸度最低,SiO2含量小於 45%;鹼度也很低,一般情況下 K2O+Na2O不足1%。
(4)岩漿長什麼樣的愛情擴展閱讀:
按其形成條件不同,深成岩為全晶質,如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噴出地表的為隱晶質岩石,如流紋岩、霏細岩等。
淺成產狀的為具斑狀結構的岩石,如花崗斑岩、石英斑岩等。深成岩的規模大小不一,大者分布面積可達數百平方千米,形成岩基。小者僅數平方千米,形成岩株。兩者常為同源異地的產物。
酸性岩是上部地殼的主要組成岩石,也是大陸地殼獨有的成分。酸性岩和酸性岩漿成分之所以多種多樣,主敏基要的是由於地殼或上地幔物質部分熔融、分異或交代作用而形成的。虧廳
⑤ 火山爆發的岩漿是哪裡來的
第一步 地球內部主要分為三部分,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地幔則分成上下兩層。
請點亂局擊輸入圖片描述
⑥ 印度的古老傳說。。。 關於愛情。。。
據說沙·賈汗的寵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統的絕世美女,性情溫柔,擅詩琴書畫。她二十一歲時與當時為賈汗吉爾國王的三王子庫拉姆結婚。她婚後與庫
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隨,足跡遍布疆場。一六二八年,庫拉姆經過一場血戰繼承王位,給自己取名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沙·賈汗也因此得到宮中最高頭銜——泰姬·馬哈爾。但是好景不長,一六三一年,阿姬曼·芭奴在跟隨沙·賈汗南征時,因難產而死。當時年僅三十九歲。在她婚後十八年裡,共為沙·賈汗生下十四個子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阿姬曼·芭奴之死,令沙·賈汗傷心欲絕,他決定為寵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以表達他對寵妃的思念之情。同時,下令宮廷為她致哀兩年,禁止一切娛樂活動。
1633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於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傑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築學和珠寶最受沙傑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並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西藏的綠寶石,斯里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1650年,泰姬陵建成。時至今日,已經三百多年了,但它的輝煌和氣派未減。來到泰姬陵,一座高三十米、用紅沙岩落成、頂部有座八角亭的十分氣派的拱門展現在眼前,其大理石結構十分突出,上面鑲嵌有美麗的花朵,配以優美的書法。
泰姬陵是世界奇跡之一。它展現了世界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體現了最佳的建築藝術和風格。沙傑汗煞費苦心不惜一切代價地為寵妃建造了如此宏偉、富麗堂皇的陵墓,說明他當時對寵妃的愛有多麼深。沙傑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兒子廢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遠望泰姬陵度日,直至傷心憂郁而死。他死後,與寵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偉大的愛情紀念碑,它是一代君王愛情的見證,向世人講述著他們的愛情故事。
⑦ 岩漿岩是什麼樣的啊
岩漿岩分為4類:
1、超基性岩跡纖絕類: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礦物組成,主要是橄欖石、輝石,二者含量可以超過70%。其次為角閃石和黑雲母;不含石英,長石也很少。
2、基性岩類:基性岩類岩石顏色比超基性岩淺,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其化學成分的特徵是SiO2含量為45-53%,Al2O3含量可達15%,CaO含量可達10%,均比超基性岩高,而姿姿FeO、MgO含量比超基性岩低。
3、中性岩類:是指SiO2含量中等(52%~65%)的岩漿岩。礦物成分的特點是淺色礦物含量比基性岩高,暗色礦物含量比基性岩低,色率為20~35;淺色礦物以長石族礦物為主,不含或含少量石英,偶含少量似長石。
4、酸性岩類:主要由石英、鉀豎虧長石、酸性斜長石和白雲母及少量黑雲母、角閃石組成。與酸性岩有關的最重要礦產是鎢、錫、鈹、銅、鉛、鋅、鐵、金、鈮、鉭、稀土以及沸石、葉蠟石、明礬石、螢石等。
⑧ 岩漿是什麼樣子的
岩漿是地殼深處一種高溫、成分復雜的硅酸鹽熔融體。這種熔融體的物嫌襪理性質很特別,它既像堅硬的固體,又像柔軟的液體。它如同燒紅了的玻璃那樣,既可流動彎曲,卻又十分堅硬緻密。因此,在希臘文中,岩漿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團」。在這種「面團」里,包含著種類眾多的金屬、非金屬以及其他氣體成分等。地球上所有的化學元素,在岩漿里幾乎都能找到。
這種高溫熔融狀態的岩漿,主要集中在離地表幾百公里以下的上地幔層內活動。它原是一種活力很強的物質,只是由於受到沉重的上覆岩層的壓力,才使它處於一種強烈的壓縮狀態之中,不能像液體那樣自由自在地流動。盡管如此,由於地殼內部壓力的差異,岩漿仍像人體內的血液那樣,在地球內部上下流動著,只是它的流動速度非常緩慢而已。一旦地殼出現裂縫,岩漿會沿著外壓力較弱的裂縫和地層淺薄處猛烈地噴發出來,這就是火山噴發。
溢出地表的岩漿,就像剛剛出爐的鋼水,火紅而熾熱。據測定,岩漿的溫度一般在900~1200℃之間,最高可達1300℃。它流經之處便是一片火海。冷卻凝固後就形成各種火山熔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紋岩等。另一種形式是猛烈爆發,形成火山碎屑岩。有時岩漿未能沖出地表,就會在地殼的不同深度冷卻凝固,形成各種侵入岩,如花崗岩、橄欖岩、閃長岩等。
那些原來熔化並分散在岩漿岩的礦物質,隨著岩漿的冷凝而按次序逐步結晶分離,重的沉到底部,輕的浮在上面,較活潑的含礦汁揮發成分還可穿進外圍岩石的縫隙中形成礦脈。
不同種類的侵入岩,往往控制著特定的內生礦床。如鎳礦、鉻礦、鉑族元素礦、釩鈦磁鐵礦芹老激等只有超基性岩中才有;鎢、錫、鉬、鉍礦和水晶、金綠寶石等要到花崗岩體及其近旁去找。瑪瑙和有含擾些鐵礦、金銀礦以及好多非金屬礦,往往產生在火山岩里。
⑨ 請問岩漿是什麼樣的呢
溢出地表的岩漿,就像剛剛出爐的鋼水,火紅而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