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晉書劉頌文言文答案
劉頌字子雅,廣陵人,劉家世代為名門望族。劉頌年少時就能明辨事理,被當時的人稱頌。推舉他為孝廉、秀才,他都不去任職。魏文帝任命他為相府屬官,奉命出使蜀地。當時蜀地剛剛平定,百姓飢餓,土地荒蕪,劉頌上表請求救濟,不等朝廷答復就實行賑災措施,因此被除去官職。
晉武帝即位,任命劉頌為尚書三公郎,(讓他)主持法律法令,申昭冤案。劉頌逐漸升任中書侍郎。咸寧年間,皇帝下詔令讓劉頌與散騎郎白褒巡視荊、揚地區,因為奉行使命合乎聖意,劉頌轉任黃門郎。當時尚書令史扈寅無罪入獄,皇帝下詔讓劉頌核查,劉頌據理爭論說扈寅無罪。扈寅於是得以免罪,當時的人把劉頌與張釋之並論含高。劉頌在職六年,號稱公平。恰逢晉滅了吳國將領們競相爭功,朝廷派遣劉頌核查此事。皇帝認為劉頌執法不公,將其降為京兆太守,劉頌還沒上任,又轉任河內。劉頌臨出發前,上奏利國的事情,多被採納。各郡界內多由公家設置水碓堵塞水流,反而成為災害,劉頌上表請求拆毀這些水碓,百姓因此獲得了便利。不久劉頌因為母親去世而離職。喪期滿後,劉頌任淮南相。在任期間為人嚴肅,很有政績。過去修築芍陂,一年動用數萬人。豪強乘機侵吞兼並土地,孤弱貧困的人失去了田地,劉頌讓老幼一齊努陸老散力,按照功勞分地,百姓都歌頌他平正仁惠。
元康初年,劉頌跟隨淮南王司馬允到朝廷。正遇上誅殺楊駿,劉頌駐兵守衛宮殿。當天夜裡,皇帝下詔任命劉頌為三公尚書。劉頌又上書議論律令方面的事情,受到當時輿論的稱贊。不久以後,劉頌轉任吏部尚書,他設立考核官員的九班制度,想使百官任職很少改任,以便考查他們是否有能力,明確對他們的賞罰。當時賈、郭兩家把持朝政,做官的想迅速得到升遷,這一制度最終沒有施行。 等到趙王司馬倫殺害了張華,劉頌哭得很悲痛。他聽說張華的兒子逃脫了,高興地說:「茂先,你還有後啊!」司馬倫的黨羽張林聽說了此事,大怒,但懼怕劉頌會主持正義因而不能暗害張華的兒子。孫秀等人推崇司馬倫的功績,奏請給他加九錫,百官不敢提出異議。唯有劉頌說:「過去漢帝給魏武帝(曹操)加九錫,魏帝給晉太祖(司馬昭)加九錫,都是當時的特殊運用,不能當通例推行。給趙王加九錫的建議,請不要施行。」於是任命劉頌為光祿大夫,讓別人從他門前過都必須下馬。不久劉頌病逝,皇帝派人去弔唁祭祀,賜給他二十萬錢、一套朝服,贈謚號為貞。
當初,劉頌把女兒嫁給臨淮人陳矯。陳矯本是劉家的後代,與劉頌是近親,由他姑姑家收養,改姓陳。保守正直的本家友人規勸劉頌,劉頌說:「舜以後姚、虞、陳、田等姓本是同宗ؤ而世世通婚,禮法與刑律都不禁止。現在我家這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通婚是可以的。」
史臣說,子雅年輕時早氏就在朝做官,竭盡忠誠努力為國。到元康年間,亂臣賊子把持朝政,朝廷上下震驚恐懼。劉頌在這時,仍忠直不屈,痛哭張公之無罪,拒絕給趙王加九錫,即使古代的耿直名臣,誰又能做到如此?
曹攄(shū)字顏遠,是譙國譙人。
祖父名肇,(曾做)魏國的衛將軍。曹攄年輕時有孝道,好學並且很會寫文章,太尉王衍見到他就(很)器重他,調(他)填補了臨淄縣令這個缺。
這個縣里有一個寡婦,贍養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認為她還年輕,就勸她,讓她改嫁,(可是)這個女人堅守節操不易其志。
婆婆為了兒媳用心贍養她不肯改嫁這事深深地憂慮,(最後)背著兒媳自殺了。(於是)這家的親屬就告這個寡婦殺了婆婆,官府為(此)拷打審問,寡婦不能經受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
案子將要判決,恰好遇上曹攄到了。曹攄了解這個女人有冤情後,再加以仔細分辨研究,將所有情況審查得清楚明白。
當時人們都贊揚他英明。 監獄里有判死刑的囚犯,歲末除夕,曹攄視察監獄,(看到這些犯人)很同情他們,說道:「你們不幸落到這樣一個地方,怎麼樣?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這個時候),難道不想暫且回家看看嗎?」眾囚徒都痛哭著說道:「如果能暫且回家(看看),(便)死而無怨了。」
曹攄將監獄所有的門打開讓犯人出來,限定日期讓(他們)回來。曹攄的屬下堅決反對,都說不行。
曹攄說:「這些人雖然是小人,但講義氣,不會違背我跟他們的約定,我自會替各位承擔這個責任的。」(後來這些死囚)到約定的時日,一個接一個地回來了,並沒有違約的人,一縣的人都嘆服,稱曹攄為聖君。
以後曹攄入朝做了尚書郎,又轉任洛陽縣令,(因為他)仁愛寬厚明斷是非,(所以)百姓都愛戴他。(有一次)當時天下大雪,宮門夜晚丟失了阻道的木行馬,官員們四處查看,不知道行馬到什麼地方去了。
曹攄派人將那些看門的士卒拘押起來,很多官員都說不應該這樣。曹攄說:「宮廷警衛森嚴,不是外人敢偷盜的地方,一定是看門的士卒,因為天寒烤火去了才丟了行馬(或:一定是看門的士卒用行馬燒火禦寒了。)
」追問看門的士卒,(他們)果然服罪。 到齊王冏輔政的時候,曹攄與左思一起做記室督。
冏曾經神色自若地問曹攄道:「天子被賊所逼,沒有人能奮起救主的。是我率領天下的義兵興復王室,今天進京輔佐朝廷,救助、振興危難的時局,有人勸我回到齊地去,在你意下如何?」曹攄道:「掃平國賊,挽救復興國統,從古到今作為人臣的功勞沒有比大王更盛大的了。
然而天下大道沒有興隆就沒有衰退,世間萬物沒有強盛也就沒有衰敗,這不僅僅指人事,也是天理。(您)私下裡先向我發問,我哪裡敢不說心裡話。
希望大王處在高位時想著不安,在自滿時想著謙虛,在百官中精挑細選,秉持公心摒棄私慾,推舉賢才更進獻善才,務必為朝廷找到能擔負大業的棟梁之材,然後(您還是)用油脂塗好車軸用草料喂好馬,向皇上深深地作個揖,(趕快)回到自己的齊國去吧,那樣就會讓朝廷與百姓同喜同慶,曹攄等也會感到很幸運。」齊王冏未能接受(曹攄的意見),最終沒有回去。
12.B 13.D 14.B 15.(1)劉頌上表請求救濟,不等朝廷答復就實行賑災措施,因此被除去官職。
(2)賈、郭兩家把持朝政,做官的想迅速得到升遷,這一制度最終沒有施行。(3)削減秦國(的土地)來使晉國獲利,希望你考慮這件事。
【解析】 12. 試題分析:「服闋,除淮南相」的「除」根據「服闋」等可判斷譯為「授官」。句意為「不久,劉頌因為母親去世而離職。
喪期滿後,劉頌任淮南相。」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B「服闋,除淮南相」的「除」根據「服闋」等可判斷譯為「授官」。
句意為「不久,劉頌因為母親去世而離職。喪期滿後,劉頌任淮南相。」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
「元康初從淮南王允入朝會誅楊駿頌屯衛殿中其夜詔以頌為三公尚書又上疏論律令事為時論所美」,這段話斷句的標志有:年代「元康初」,人名詞,比如「淮南王」「楊駿」「三公尚書」,時間名詞,「其夜」,連詞「又」等藉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聯系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元康初年,劉頌跟隨淮南王司馬允到朝廷。
正遇上誅殺楊駿,劉頌駐兵守衛宮殿,當天夜裡,皇帝下詔任命劉頌為三公尚書。(劉頌)又上書議論律令方面的事情,受到當時輿論的稱贊」。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復、辨句式。
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
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志: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
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里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
「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如本題藉助年代「元康初」,人名詞,比如「淮南王」「楊駿」「三公尚書」,時間名詞,「其夜」,連詞「又」等內容即可斷開。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根據第二節「累遷中書侍郎。
咸寧中,詔頌與散騎郎白褒巡撫荊、揚,以奉使稱旨,轉黃門郎。遷議郎,守廷尉。」
可知,轉任黃門郎受重用不是因奉命出使蜀地。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
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准。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准題干,切忌走馬觀花。
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准,就是要准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准確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確地答題。
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B項根據第二節「累遷中書侍郎。
咸寧中,詔頌與散騎郎白褒巡撫荊、揚,以奉使稱旨,轉黃門郎。遷議郎,守廷尉。」
可知,轉任黃門郎受重用不是因奉命出使蜀地。 15. 試題分析: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人名「頌」保留,表——上表,報——回復,由是——因為這,除——除去。
(2)速——升遷(古今異義詞),竟——最終。(3)闕——使……削減,唯——希望,圖——考慮。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
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幹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少游於鄴都,時人罕能識也。惟徐統見而奇之,召為功曹。
遁而不應,遂隱於華陰山。懷佐世之志,希龍顏之主。
斂翼待時,候風雲而後動。桓溫入關,猛被揭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
問察而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人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溫默然,無以酬之。
溫之將還,賜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俱南。猛還山咨師,師曰:「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
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遣呂婆樓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及堅僭位,以猛為中書侍郎。時始平多枋頭西歸之人,豪右縱橫,劫盜充斥,乃轉猛為始平令。
猛下車,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鞭殺一吏,百姓上書訟之,有司劾奏,檻車征下廷尉詔獄①。
堅親問之,曰:「為政之體,德化為先,蒞任未幾而殺戮無數,何其酷也!」猛曰:「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②,謹為明君翦除凶猾。
始殺一奸,余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③,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
堅謂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④之儔也。」於是赦之。
遷尚書左丞、咸陽內史、京兆尹。未幾,除吏部尚書、太子詹事,又遷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加騎都尉,居中宿衛。
時猛年三十六,歲中五遷,權傾內外,宗戚舊臣皆害其寵。尚書仇騰、丞相長史席寶數譖毀之,堅大怒,黜騰為甘松護軍,寶白衣領長史。
爾後上下咸服,莫有敢言。頃之,遷尚書令、太子太傅,加散騎常侍。
猛頻表累讓,堅竟不許。又轉司徒、錄尚書事,余如故。
猛辭以無功,不拜。 (選自《晉書 王猛傳》,有刪節) [注]①詔獄:關押犯人的牢獄②劇邑:亂而難治的縣邑。
③鼎鑊:古代的一種酷刑,用鼎鑊烹人。④夷吾、子產:夷吾,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子產,春秋時政治家,復姓公孫,名僑,字子產。
[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王猛,字景略,儀態俊偉。學識廣博而喜歡讀兵書。
謹慎莊重,嚴肅剛毅,大度有氣魄,瑣事不能幹擾他的思慮。如果不是與他十分相知、投緣,他基本不和人家交往。
因此浮華之人都輕視並嘲笑他。他卻悠然自得,毫不介意。
王猛年少時曾游歷鄴都,當時很少有能人賞識他。只有徐統見到他後認為他非同一般,徵召他作功曹。
但他避不 *** ,最後隱居在華陰山。他抱懷濟世的志向,期望能遇見造就帝業的君主,他收斂自己的才能,靜觀時變,等待時機成熟後出山。
桓溫入關後,王猛身著粗麻短衫去見他,一面談論時局,一面捉虱子,旁若無人。桓溫發覺,感到非常奇怪,問道:「我奉天命令,率精兵十萬,依杖正義討伐叛逆,為百姓掃除奸賊,而三秦豪傑卻沒有來投奔的,這是為什麼呢?」王猛答:「你不顧數千里之遙,深入敵境,長安城已近在咫尺,你卻不渡灞水,百姓沒有見到你真心的緣故,這就是不來投附你的原因。」
桓溫沉默無言以對。桓溫即將班師,賜給王猛車馬,並任命他為高官督護,請你一同返回南方。
王猛回到華陰山詢問師父,師父說:「你和桓溫怎麼能同世相處?你在這里就可以富貴,為什麼要遠行!」王猛於是未走。 苻堅有心成就霸業,聽說王猛名聲,派呂婆樓去招撫他。
兩人一見如故,談及天下興亡大事,各自主張竟不謀而合,猶如劉玄德遇到孔明一般。等到苻堅僭居皇位後,任命王猛為中書侍郎。
當時始平一帶有許多從枋頭西歸的人,豪門大戶橫行無忌,匪盜到處都是,於是調王猛任始平縣令,他一到任,便申明法令,嚴峻刑罰,明辨善惡,轄制豪強。他曾鞭殺一官吏,百姓上書告他,主管官叫上奏彈劾,用囚車把他押到廷尉官關押犯人的監獄,苻堅親自審他,說:「為政的根本是以道德化為先,你上任不久就殺了那麼多人,何等殘酷!」王猛回答:「治理安寧的國家用禮制,治理混亂的國家用法度。
陛下不認為我才淺,把亂而難治的縣邑交給我,我恪盡職守,為賢明君主翦除兇殘詭詐之徒。我豈敢不甘心被處死,以謝辜負陛下重託之罪;但若因為我是赦免了他。
當時王猛三十六歲,一年之內五次升遷,權傾朝廷內外,宗室、國戚、舊臣都嫉妒他的寵遇。尚書仇騰、丞相長史席寶屢次進讒言詆毀他,苻堅大怒,貶仇騰為甘松護軍,將席寶封為散騎常侍。
王猛多次上表推讓,苻堅最終也沒有答應。又授予他司徒、錄尚書事,其它官職依舊。
王猛以無功為由推辭,沒有接受。
(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八·陸曄等傳
陸曄,字士光,吳郡吳人也。伯父喜,吳吏部尚書。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曄少有雅望,從兄機每稱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喪,以孝聞。同郡顧榮與鄉人書曰:「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後察孝廉,除永世、烏江二縣令,皆不就。元帝初鎮江左,辟為祭酒,尋補振威將軍、義興太守,以疾不拜。預討華軼功,封平望亭侯,累遷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太興元年,遷太子詹事。時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曄以清貞著稱,遂拜侍中,徙尚書,領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轉光祿勛,遷太常,代紀瞻為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尋加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壼為領軍將軍。以平錢鳳功,進爵江陵伯。帝不豫,曄與王導、壼、庾亮、溫嶠、郗鑒並受顧命,輔皇太子,更入殿將兵直宿。遺詔曰:「曄清操忠貞,歷職顯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歲寒不凋,體自門風。既委以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
成帝踐阼,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百人,常侍如故。蘇峻之難,曄隨帝左石頭,舉動方正,不以凶威變節。峻以曄吳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術以苑城歸順,時共推曄督宮城軍事。峻平,加衛將軍。給千兵百騎,以勛進爵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咸和中,求歸鄉里拜墳墓。有司奏,舊制假六十日。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駁曰:「曄內蘊至德,清一其心,受託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詔許歸省填塋,大臣之義本在忘己,豈容有期而反,無期必遠。愚謂宜還自還,不須制日。」帝從之,曄因歸。以疾卒,時年七十四。追贈侍中、車騎大將軍,謚曰穆。子諶,散騎常侍。
(譯文)(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八.陸曄等傳
陸曄,字士光,吳郡吳縣人。伯父親高興,吳吏部尚書。父親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范曄少有名望,堂兄機常常稱贊他說:「我們家世代不乏公了。」居喪,以孝聞名。同郡人榮譽與同鄉書說:「士光呼吸僅屬,擔心他的性命,說他傷心了。「後來察舉孝廉,除永遠、烏江兩縣縣令,都不去。元帝開始鎮守左邊,徵召他任祭酒,不久補為振威將軍、義興太守,以有病為由不接受。參與討伐華軼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太興元年,升任太子詹事。當時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應該同時用南方人,范曄以清廉著稱,於是拜授侍中,調任尚書,領本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改任光祿勛,升任太常,代紀瞻為尚書左僕射,領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壺為領軍將軍。以平錢鳳功,進爵位為江陵伯。帝身體不適,鞋和王導、壺、庾亮、溫嶠、郗鑒都受顧命,輔佐皇太子,改入殿領兵直宿。遣詔說:「曄操守清廉忠貞,歷職顯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親,憂國如家,歲寒不雕,體自家風。已經委託給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授散騎常侍。」
成帝即位,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一百人,常侍照舊。蘇峻的困難,劉曄隨皇帝左邊石頭,行動正直,不以凶威改變。蘇峻讓劉曄吳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衛禁城。匡術以苑城歸順,當時共同推舉陸曄督察宮城軍事。峻平,加授衛將軍。給兵一千一百名騎兵,因功勞升爵為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
咸和年間,請求回鄉拜祖先的墳墓。有司上奏,舊制度給予60天。侍中顏含、黃門侍郎馮懷反駁說:「曄內心道德,清一的心,受託付的重任,在台司的位置,既然蒙詔答應回家探望填墳,大臣的義原在忘記自己,怎麼會有時間就回來,沒有約定一定遠。我認為應該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天。皇帝聽從了」,劉曄於是回家。因病去世,時年七十四。追贈他為侍中、車騎大將軍,謐號穆。兒子蕭諶,散騎常侍。
《網路文言文翻譯》
【原文】
鄭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也。起自寒微,卓爾立操,清恬寡慾,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動必循禮,任真自守,不要鄉曲之譽,由是州郡久不加禮。及魏文帝為太子,搜揚側陋,命沖為文學,累遷尚書郎,出補陳留太守。沖以儒雅為德,蒞職無干局之譽,簞食縕袍,不營資產,世以此重之。大將軍曹爽引為從事中郎,轉散騎常侍、光祿勛。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貴鄉公講《尚書》,沖執經親授,與侍中鄭小同俱被賞賜。俄轉司徒。常道鄉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壽光侯。沖雖位階台輔,而不預世事。時文帝輔政,平蜀之後,命賈充、羊祜等分定禮儀、律令,皆先諮於沖,然後施行……
【譯文】
鄭沖字文和,是滎陽開封人也。從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眾,生性恬靜清心寡慾,專心研習經史典籍,於是廣泛研習儒家及百家學說。有優美的風度,行動一定遵循禮制,率真任情,堅持本性。不要同鄉人的贊譽,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對他不加禮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時候,尋找和舉薦地位低微的賢能之士(搜:尋找。揚:選拔、舉薦。側:同「仄」。側陋:隱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任鄭命沖為文學侍從,不斷升遷做了尚書郎,出京補任陳留太守。鄭沖把儒雅作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職沒有辦事干練(干局:謂辦事的才幹器局)的贊譽,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營制個人產業,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世以此重之。大將軍曹爽提拔他為從事中郎,轉任散騎常侍、光祿勛。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職。等到高貴鄉公曹髦講《尚書》,鄭沖手執經書親自講授,與侍中鄭小同一起被賞賜。不久轉任司徒。常進言高貴鄉公曹髦即位,被授予太保之職,職位在三司之上,進封壽光侯。鄭沖官職的品級雖然達到台輔一級,卻不參與塵俗之事(特指社交應酬之事)。當時文帝輔佐朝政,平定蜀國之後,命賈充、羊祜等人分別制定禮儀、法律制度,(他們)都先向鄭沖咨詢,然後再施行……
重點翻譯:
耽玩經史;
專心研習經史典籍。
耽玩:專心研習;深切玩賞。
公宜頤精養神,保衛太和,以究遐福。
譯文:您應當頤養精神,護持自己的元氣,來好好享受久遠之福。
遐福:久遠之福。保衛:保護使不受侵犯。太和: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其賜幾杖,不朝;
(後來)他被皇帝賜予坐幾和手杖,(並且特批他)可以不上朝。
幾杖:坐幾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簞食縕袍,不營資產,世以此重之。
(他)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營制個人產業,世人因此而看重他。
簞食:猶蔬食。縕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古為貧者所服。資產:資財;產業。世:世人。以此:因此。重:看重;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