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才子佳人一曲定情相如竊玉背後有著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都說人不風流枉少年,今天就來說說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一的「相如竊玉」,看看古人眼中的風流是如何?
故事的男女主公人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
司馬相如年少好讀書,好擊劍,通音律,被封為武騎常侍,但他志不在此,於是借故辭官,投奔臨邛縣令王吉,也正是在這里遇見了卓文君。
卓文君是冶鐵巨商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年輕貌美,風姿綽約,善於擊鼓彈琴,很有文才,但婚後丈夫先去,成為望門新寡。
後來司馬相如因《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因《上林賦》被封為郎,一時聲名大噪。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被他拋之腦後,哪裡還記得當初不顧一切與他私奔的卓文君。他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開始冷淡卓文君。終於在某日,司馬相如給她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正是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暗示,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過去的回憶了,或許是希望好聚好散。聰明的卓文君自然明白丈夫的意思,她拿著信悲傷落淚,回贈《白頭吟》,《怨郎詩》給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回憶起過往的情感,心生愧疚,最終打消了納妾的念頭,與她重歸於好。
在當時人看來,卓文君相當於一塊美玉,司馬相如偷偷帶她私奔,就如「竊玉」一般。因此後人便把私奔暗指 「竊玉」,於是便有了「相如竊玉」這等風流韻事。
2. 如何看待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傳統愛情模式
才子佳人故事的反復出現,實際上有它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它暗示了我們民族的一種審美心理傾向。有人說中國沒有悲劇精神,魯迅也把才子佳人模式看成是「瞞和騙的藝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未嘗不體現了傳統中國人對自主愛情和美好生活的信念與憧憬,體現了我們國人追求匹配和諧的審美心理。《牡丹亭》里,落難秀才柳夢梅的夢中情人杜麗娘,不是平民女子,而是能夠慧眼識英雄的大家閨秀。暫時落魄的才子們最終也能夠功成名就,風光無限。「顏如玉」和「黃金屋」雙雙豐收,這為失意文人的灰暗生活投進了一些亮色。從某種意義上講,才子佳人小說正是他們精神幻想的產物。
3. 請以《牡丹亭》為例,談談你對才子佳人愛情劇的理解
《西廂記》中的張君瑞、崔鶯鶯以及《牡丹亭》中的柳夢梅、杜麗娘勇於追求自由的愛情,反抗封建束縛的故事廣為流傳,兩部經典劇作中的才子佳人形象在愛情題材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但是這兩組才子佳人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差異。本文分析了才子佳人們在對待愛情、功名時的不同態度以及反抗性格的不同表現,相比之下,《牡丹亭》中杜麗娘、柳夢梅對待愛情更顯痴情執著,也更重視功名,二人反抗意識更為強烈。
4.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與傳統才子佳人的愛情有哪些不同。最好要詳細一點的回答
你好,
黛玉的愛情是純粹而徹底的,她從看見寶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
從未思慮懷疑過,一生人中沒有一分鍾搖擺。
不像寶釵,是在入宮失敗後才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做賈家媳婦。
對黛玉來說,愛便是愛,愛的是這個人,
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從未對寶玉有過任何要求或勸誡。
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與他永遠廝守,兩相情悅。
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設置永遠以寶玉為前提。
黛玉的愛如此澄明清澈,高貴得莫可名狀,
曹雪芹惟有給她設定了一段前世姻緣:
離恨天靈河岸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生得裊娜可愛,
神瑛侍者見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換人形,修成女體。
那草銜恩未報,遂發下一段宏願:倘若他下世為人,
我也跟他走一遭,將一生的眼淚還他,
也還得過了——彷彿惟有這樣的理由,
才可以解釋世上怎麼會有那麼絕對的愛情。
而傳統的才子佳人都是門當戶對,指腹為婚的,
摻雜的感情比較少。
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
5. 為什麼說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是庸俗愛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才子配佳人 說是老套的愛情, 就如同電視劇大結局很多都是完美的
重復,不新鮮的東西就會被看成俗套, 個人覺得關於愛情, 沒有庸俗的愛情,都是平凡的愛情,平凡的人,不平凡路。每天都上演著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