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吃素吃什麼有營養
體質虛弱的人光吃素食達不到進補的效果,因為虛弱體質要大量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素菜只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的補給,如果因為飲食習慣必須吃素食的話,可以多補充一些大豆類食物(含優質蛋白)和堅果(含豐富優質油脂)。
以下是比較有營養的素食品類:
1、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的功效!是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能供給人體大量尿液蛋白,躺,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養胃的功效!而且還可以減肥。
2、包心菜:可以增強抵抗力!它的維生素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還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十分有利於小孩子的生長發育!
3、蘿卜:有消積滯,化痰熱的功效!中醫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兩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讀,對於積食,小便不利很好!有「秋後蘿卜賽人參」的說法,蘿卜對於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性感冒等肺部方面問題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4、芋頭:健脾養胃!富含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易消化,有健脾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腸胃不好和正在恢復期的人食用,也很適合嬰幼兒和老年人食用哦。
❷ 素食主義者的三餐應該怎麼吃才健康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需要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
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及豆製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可否認,多吃素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的確對減肥有幫助。
近年來,吃素的飲食風尚漸為大眾所接受,尤其是身體比較肥胖的市民,甚至把吃素當成了習慣,希望藉此達到減肥的目的。不可否認,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的確對減肥有幫助。不過,最近醫學界對素食的研究證實,經常食素,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破壞性影響,容易導致牙病、肌肉萎縮等疾病。
專家表示,目前素食大軍數量龐大,但是公眾對於素食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很多人認為素食就只應該大量攝入蔬菜水果,但實際上蔬果中缺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等營養物質,盲目吃素很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貧血、腦缺氧等嚴重後果。
那麼,素食到底能不能滿足營養的需要?素食者如何正確、營養地安排個人飲食?筆者了解到,其實,這些疑問,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中國營養協會的專家給出了權威建議。
增加全穀物食物攝入比例
谷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是提供人體能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為了彌補戒食動物性食物帶來的某些營養不足,素食人群更應該注意食物多樣化。
不管是素食者還是其他人群,穀物都是膳食中的關鍵部分。素食者應更好地享用主食如米飯、麵食等,每餐應不少於100g。不足部分也可利用茶點補足。
素食者應比一般人群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比例。每天三餐應保證至少一次有全穀物或雜豆類。
合理食用大豆類食物
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以及其他多種有益健康的物質,是素食者的重要食物,應保證每日攝入量。大豆製品多種多樣,如豆漿、豆腐、豆乾、黃豆芽等。如果早餐一杯豆漿,午餐炒豆芽,晚餐燉豆腐或炒豆乾,就可以輕松吃到推薦量的大豆類食品。
發酵豆製品是以大豆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豆製品,如腐乳、豆豉、豆瓣醬、醬油等。豆製品發酵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可以合成少量的維生素B12。
大豆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賴氨酸,谷類蛋白質組成中賴氨酸含量較低;可以將大豆類與穀物類食物搭配食用,以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顯著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大豆加工加熱可提高利用率。不同加工和烹飪方法,對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有明顯的影響。例如整粒熟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僅為65%左右,但加工成豆漿或者豆腐之後,消化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
食用堅果菌菇等補充維生素
堅果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常吃堅果有助於心臟健康。堅果不僅可作為素食人群蛋白質的補充來源,還可作為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良好補充來源。堅果的脂肪和能量較高,應放入三餐總能量計算和食用。
海藻富集微量元素的能力極強,因而含有十分豐富的礦物質,可作為素食人群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之一。
菌菇富含礦物質、真菌多糖類,以及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可作為素食人群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新鮮蔬菜水果對素食者尤為重要,其富含各種營養成分,供給應充足。
合理選擇烹調用油
應食用各種植物油,滿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人體對脂肪酸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特別是要滿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因此建議人們經常變更不同種類的食用油。
不同食用油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同,素食者易缺乏n-3多不飽和脂肪酸,建議在選擇食用油時注意選擇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紫蘇油、亞麻籽油、菜籽油、豆油等。
另外,嬰幼兒和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需要充足的各種營養素來滿足其生長發育,因此,不主張嬰幼兒、兒童、孕婦選擇全素膳食。
■延伸閱讀
最健康吃法:食物應多樣化
筆者了解到,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針對「怎麼吃才最健康」這個問題,中國營養協會專家給出了六大核心推薦。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需要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以上。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體重是評價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吃和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低和過高均易增加疾病的發生風險。
推薦每周應至少進行5天快走、跳舞等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鍾以上;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天步行6000到10000步;盡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動則有益。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及豆製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果是膳食的有益補充。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奶類和大豆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對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推薦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佔1/2;新鮮水果200—350克;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每天吃大豆25克以上,適量吃堅果。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等,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膽固醇。動物性食物優選魚和禽類,魚和禽類脂肪含量相對較低,魚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蛋類各種營養成分齊全;吃畜肉應選擇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較低。過多食用煙熏和腌制肉類可增加腫瘤的發生風險,應當少吃。
推薦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我國多數居民目前食鹽、烹調油和脂肪攝入過多,這是高血壓、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培養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
過多攝入添加糖,會增加齲齒和超重發生的風險,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水在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當足量飲水,建議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適量飲酒的限量值是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相當於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的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相當於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g
❸ 天天吃素 到底吃什麼才健康
吃素大致分為全素、奶素、蛋素、蛋奶素等,但原則上吃素泛指不吃動物性蛋白質。由於不吃肉,因此可降低並調節體內膽固醇,且不至因吃肉類而攝進過高的尿酸,不至提高腎衰竭及腎結石的發生率。此外,人類體質偏鹼性,肉吃太多易使體質變酸性,而增加患病的機會,吃素有助於體質的酸鹼中和。
吃素的好處眾所周知,不過吃得不對同樣有害無益。例如吃了加工程序過多的加工品,不但營養素少了,其內含的化學物質及色素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烹調時使用過量油脂,反而造成人體負擔。
因此,烹煮素食時,就不要使用太復雜的烹調程序,多食用新鮮蔬菜;油一定要適量,選擇原始粗糙的素材(傳統豆腐就比盒裝豆腐好,芝麻也比芝麻糊含糖低營養高);經常更換米飯種類,偶爾吃點糙米,或在米飯內加五穀、燕麥等,都是達到均衡營養的好方法。
吃素者因減少肉類的攝取,在飲食上就需掌握幾項原則:
1.應以全麥麵包、胚芽麵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飯、白面。
2.肉類蛋白質含量高,但豆類如黃豆、毛豆、綠豆,或豆腐、豆乾等豆類加工品亦含豐富蛋白質,可補充因未攝食肉類而缺乏的部分,且多吃豆類無膽固醇過高之憂。
3.多攝取腰果、杏仁等核果類,其豐富油脂可補充人體所需熱量。
4.青菜最好能有四五種變化;肉類所含鐵質可經由多攝取高鐵質的水果如番茄、獼猴桃、葡萄來補充。
5.別為了讓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來烹調,應掌握素菜清淡、少鹽、少糖的原則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6.吃素者易缺乏維生素B12,多吃綜合維生素可改善。
愛美的女人想靠吃素來維持苗條身材可不是這么容易,如果你烹調方式不正確,用油過量,或是盡挑些油炸類如炸豆腐皮,或是甜食類如綠豆糕來食用,盡管這些食物都是素食,然而,高油高糖讓你想不發胖都難。
❹ 怎樣吃素才能健康
佛經有記載,人剛剛來到地球時,吃的是地肥,地上自然湧出的地肥,慢慢的人的福報越來越小了,地上就長稻穀了。原來的稻穀是很高很大,慢慢的福報小了,稻穀也小了。現在全世界,最擔心的就是糧食不足,肉類供應不足沒有關系,糧食不足就鬧飢荒。因為平常吃的雞鴨豬肉,這些都是靠糧食在喂養著,沒有糧食,肉也吃不到。就算天天吃菜,還是會餓死的。
糧食是寶,尤其是米飯是寶。在佛教中,每天晚上的蒙山,用的是七粒米,用變食咒加持,加持成了須彌山那麼多。如果沒有米作為緣起,變食咒也沒有加持作用。米飯是寶,人是靠米飯養著的,不是靠肉養著的。所以佛教中吃飯前要供養三寶,要很感恩糧食,可以倒掉菜和肉,但是千萬不能把飯隨便到處亂倒,這樣子下輩子的果報就是會吃到很臟的食物,那就是畜生的果報。
❺ 營養師講怎樣科學吃素
如果懷著仁慈之心吃素,卻因為不懂得科學吃素反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那是世間最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我把自己吃素的心得寫下來,希望吃素的人可以更健康更有福報:
一、長期吃素需每天吃以下幾種食物:
1、谷類(如粗細糧、米面雜糧)
2、豆類(如大豆、紅豆、綠豆,還有豆製品,如豆腐、豆漿)
3、蔬菜(如青菜、瓜類)
4、蘑菇、紫菜(這兩樣屬蔬菜類,但因為重要,所以單獨列出來。蘑菇類可提高抵抗力。紫菜可補充維生素B12)
5、堅果(如花生、栗子、核桃等,可提高抵抗力。)
6、水果(最好是熱性水果,如榴槤、龍眼。因長期吃素會偏寒,所以要適當地選擇熱性食物。)
二、配合休息時間效果更好:晚9點睡,早5點起來,那麼一生都不會有大病。
三、吃素時頭發容易發黃、變白,這時要補充黑芝麻糊,一般喝兩三天後頭發都可以變黑。(建議買「南方無糖黑芝麻糊」,效果很好。)
四、早上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吸收一下天地精華,如怕曬黑的人則不要嘗試,但我早上曬太陽是越曬越白,奇怪。
五、吃素是一種行善,善有善報,我吃素後各方面都很順利,我認為這是一種福報。
六、吃素後的身體狀況:
1、身體及外貌恢復到八年前的狀態,身上的贅肉都沒有了,皮膚更光滑。
2、按摩師說我的肚子是她見過最好的肚子——沒有宿便,因素食在一天內就可消化掉。當時在旁邊的顧客說被我的肚子給震撼了,要求我把素食的經驗寫下來,於是就有了本篇文章。當時在美容院里知道的人都拿去復印,很開心有這么多的人喜歡吃素,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
3、性格更柔和、開朗,心態更好,心中經常有喜悅感,更容易與別人相處。
4、頭腦更清晰、反應更敏銳,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事情都很順利。
5、我是從09年8月1日開始吃蛋奶素(即不吃肉,但蛋和奶仍然吃),三個月後,11月1日開始純素食(即連蛋和奶都不吃),到12月13日才過了四個半月而已,效果就已經這么好了。
七、吃素需要一個自然的漸進過程,比如三天吃一天的素,再慢慢增加素食的份量。這一條很重要,無論是要改變什麼習慣,都會引起各方面的不適應。我五年前一下改變以前的飲食習慣,完全不吃肉,只吃飯和青菜,不懂得科學吃素,一個星期後渾身無力,害怕起來反而吃更多的肉,痛苦幾年後才知道科學素食與養生知識,科學吃素後僅四個月就效果驚人。
八、看了以上的科學素食知識,是不是感覺很復雜很麻煩?如果怕麻煩,那麼可以去素食館吃,素食館一般都包括谷類、豆類、蔬菜類,堅果和新鮮水果就少一點,不過堅果和水果都是即食的,可以隨買隨吃,很方便。
至於休息習慣,也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無論是改變飲食還是改變休息習慣,都是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太勉強自己,但如果是自己下定決心去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決心去做一件事情後,你就會想到無窮的實現方法!
❻ 怎樣吃素最健康
吃素需要注意的營養問題, 其實很簡單: 注意維生素B12的攝取. 維生素B12不存在於一般蔬菜水果中,而在深海植物: 紫菜, 海帶, 海藻中含量豐富. 如果不戒奶, 那麼喝牛奶也是補充維生素B12的方法.
至於其它營養, 諸如蛋白質、脂肪、各類礦物質、維生素等, 只要水果和蔬菜多樣搭配, 就沒問題.蛋白質:
黃豆製品是國人素食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黃豆可製成豆腐、豆乾、豆皮、豆枝、豆腐乳、豆豉及豆漿等,通常黃豆所含甲硫胺酸稍為不足,但如果吃足夠的黃豆食品,則蛋白質總量多,甲硫胺酸的攝取量也會超過個體的需要量。另一方面,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量的離胺酸,也可補充一般谷類(米、麵粉、玉米)蛋白質中所缺乏的離胺酸。
黃豆所含的蛋白質高達40%,其生理價值幾乎接近肉類,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譽。黃豆中的脂肪,對於人的生長發育及神經活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黃豆中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學家發現,黃豆與其他食品科學搭配食用,更能提高其營養保健價值。 下面簡要介紹兩種:
一、黃豆與玉米混食
將25%的黃豆與75%的玉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粉,用其熬成粥或製成各類再製品,生物學價值就可提高到76%左右,幾乎與牛肉媲美。
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並含有較多的植物脂肪和豐富的鐵質等。玉米不僅含有蛋白質,而且有豐富的鎂鈣等礦物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卡素,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更令人感興趣的是,玉米最容易富集土壤中硒元素,而微量元素硒的防癌功能早已被證實。可見,黃豆、玉米混食,其營養物質豐富而全面。此外,黃豆和玉米都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攝食後能加強腸壁自身的蠕動,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二、豆腐配海帶
日本盛行豆腐與海帶配吃,他們認為這是「長生不老」的妙葯。製作豆腐用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皂角苷能阻止容易引起動脈硬化的過氧化脂質的產生,能抑制脂肪的吸收,促進脂肪的分解。大豆還含有卵磷脂和亞油酸、維生素B1、維生素E、以及鐵、鈣等礦物質。但皂角苷能促進排碘,碘缺乏了,人易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病,配吃海帶就解決了這個缺欠,所以科學家們說,豆腐與海帶合吃是完美無缺的佳餚。
米、麥、麵粉、玉米等缺少離胺酸(Lys),豆類食品則主要缺少甲硫胺酸(Met),如果兩者一起食用就可互補所缺少的氨基酸而提高其營養價值。可以吃一些傳統中國食物,如八寶粥、綠豆飯﹍等。
事實上,素食者不管是否小心地利用蛋白質的相輔作用,結果通常都會達到各種食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當我們吃米與豆類、豆漿與燒餅油條及其他很多餐食,即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地符合了蛋白質的相輔功能而形成完全蛋白質。牛奶、乳酪及所含的蛋白質是高品質的蛋白質來源。
脂肪:
食品來源: 豆漿、核桃漿、杏仁露、椰奶、核桃仁、芝麻、杏仁瓜子仁、花生、核桃、橄欖油
例證:
曾經遇到過一位澳洲的素食者,家裡從祖母就開始素食,她本人是位歌手,非常漂亮,身材也極好,是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vegan",我們在交流中她建議用植物的milk來補充脂肪和蛋白,非常健康和有效,其實我們並非一定要通過加工食品來補充類似營養的,各種各樣的添加劑對身體不怎麼好!
鐵:
食品來源: 桃類、青豆類、蘆筍、菠菜、麥片、果實核仁類(如南瓜子等)、豆腐
保健功效:*幫助含氧血液的循環, 防止貧血
鈣:
花生、黃豆及黃豆製品(豆漿、豆腐等)、堅果類、胡桃、葵花子、綠色蔬菜類、奶類及乳製品
鋅:
麥類、南瓜子、乳類、芥菜、杏仁果、豆漿、豆腐、未精製的五穀雜糧類
鎂:
無花果、檸檬、葡萄柚、蘋果、堅果類
錳:
堅果類、綠葉蔬菜類、青豆、甜菜、麥谷類
鉀:
柑橘類、哈蜜瓜、蕃茄、薄荷、香蕉、葵花子等
碘:
海草類、洋蔥、生長在含碘豐富土壤中的蔬菜類
鉻:
玉米、麥谷類
硒:
麥芽、洋蔥、蕃茄、芥蘭
維生素A:
紅蘿卜、黃綠色蔬菜類、黃色水果類
Beta胡蘿卜素(Beta-Carotene)
紅蘿卜、胡蘿卜、綠葉蔬菜類
維生素B1
麥谷類、燕麥、花生、蔬果類等
維生素B2
燕麥、谷類、綠色蔬果類
維生素B3
全麥類、燕麥、花生、酪梨(Avocados)等
維生素B6
麥胚、麥芽、哈蜜瓜、甜瓜、麗菜、山楂果等
維他命B類復合體(PABA)
米糖、麥胚、谷類、糖蜜等
維生素C
柚子類、草莓類、柑橘類、綠葉蔬菜類、蕃茄、玉米、馬鈴薯、生菜
維生素D:
多曬太陽可獲得足量維生素D,或自富化豆奶(fortified soy milk)中攝取。
食品來源: 乳酪、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
抗壞血酸(1. Ascorbic Acids/2. Sulfate)
玉米、柑橘類、綠葉蔬菜類、蕃茄、馬鈴薯等
維生素E:
全麥類、麥芽油、豆類、芥蘭、蔬菜、油芽、菜類、菠菜、花椰菜
維生素H:
堅果類、果類、糙米類、乳品等
葉綠素:
大麥草、小麥草、蔬菜的葉子
煙酸胺(Niacinaminde)
麥谷類、麥胚芽、花生類、酪梨(Avocados)等
葉酸(Folic Acid)
綠葉蔬果類、紅蘿卜、麥谷、南瓜、甜瓜類、豆類等
胱胺酸(Cysteine)
組成蛋白質之28種胺酸之一,存在於各種天然植物中
治療各種疾病的天然食品:
貧血:葡萄,橘子,蕃茄,蘋果,草莓,櫻桃
膽固醇過高:山竹,核桃
高血壓:葡萄,橘子,蕃茄,蘋果,核桃,酪梨,香蕉,西瓜,柿子,梨子,桃子
動脈硬化:橘子,蕃茄,蘋果,草莓,核桃,香蕉
血管脂肪化:橘子,蕃茄,蘋果,草莓,核桃,香蕉
中風:蘋果,柿子,菠蘿,奇異果
心臟病:蘋果,核桃,酪梨,香蕉,西瓜,梨子,菠蘿,奇異果
糖尿病:蕃茄,酪梨,西瓜,梨子,桃子,番石榴,枇杷
支氣管炎:葡萄,蘋果,草莓,櫻桃,柿子,梨子,菠蘿,枇杷
哮喘:葡萄,桃子
潰瘍:酪梨,香蕉,梨子
胃炎:葡萄,蘋果,酪梨
腸炎:葡萄,蕃茄,蘋果,香蕉,菠蘿,番石榴
腹瀉:蘋果
消化不良:木瓜
痔瘡:蘋果,香蕉,柿子,桃子
肝病:葡萄,橘子,香蕉,李子
膀胱炎:西瓜,桃子
尿道結石:西瓜,奇異果,李子
尿道炎:葡萄
腎臟病:葡萄,橘子,蘋果,草莓,香瓜
內分泌失調:葡萄,蘋果,木瓜,香瓜
背痛:西瓜,梨子,柑橘
腰痛:西瓜,梨子,柑橘
關節炎:葡萄,枇杷
痛風:菠蘿,奇異果
皮膚病:蕃茄,蘋果,草莓,核桃,木瓜
口腔發炎:橘子,梨子,番石榴
牙齒疾病:橘子,草莓
感冒:草莓,菠蘿,枇杷,檸檬
孕婦止吐:梨子
一般而言寒涼水果有:
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
熱性水果有:
龍眼、荔枝、芒果、榴連。
平性水果有:
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
❼ 怎樣吃素食才能有益健康
1.要營養均衡許多素食者對食物的要求不高,每餐青菜白飯,只求吃飽,結果導致營養不良、面色蒼白。選擇食物時,必須多元化,除了多吃蔬菜瓜豆外,亦應多吃谷類食品、種子、果仁、水果等,同時要注意蛋白質、鐵質、鈣質及維生素的吸收。就蛋白質而言,大部分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並不完全具備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屬於不完全蛋白質。要攝取充分的植物性蛋白質,須多選豆類製品,如豆腐、腐竹等,再與其他素食品互相配合。缺乏鐵質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及容易疲倦。要補充鐵質,應多選吃黃豆類製品、谷麥、西蘭花、菠菜、乾果(如葡萄乾),亦應多吃具有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以幫助身體吸收鐵質。鈣質是組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元素。鈣的來源主要包括牛奶、羊奶、豆腐、紫菜、芝麻及深綠色蔬菜,如西洋菜、西蘭花、芥蘭等。
2.注意烹調方式由於蔬菜瓜豆味道偏淡,許多人為滿足色香味,烹食時往往喜歡加入過多的調味料及大量的油來增添味道,或以煎、炸方式烹食,如炸春卷、炸芋角等,這類食物脂肪高,反而有損健康。
3.注意熱量和食物的性味蔬菜、水果及豆類製品熱量不高,並不飽腹,不知不覺間會進食過量。若烹食方法以煎炸為主,再加上大量用油,可能會令膽固醇增高。各類蔬菜瓜豆性質不同,有寒熱之分,我們必須按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狀況選擇進食合適的食物,例如身體虛寒的人不宜吃過量寒性的蔬果,如芥菜、白菜、生菜、芽菜、西瓜、香蕉等;腸胃不適者不宜多吃芋頭;有皮膚病者不宜多吃番茄;咳嗽時不宜吃白菜等。
4.注意服用一些補充劑若要飲食均衡,我們必須從食物中吸取所需的營養。可現今的蔬菜水果,大都採用化學方法種植,並大量使用化肥加快其生長,以致食物的營養受到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按個人的需要,進食一些營養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