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哪些

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01 23:02:31

『壹』 小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狀態。說得通俗點,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人際關系良好,能適應環境,有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准,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 二、我國新時期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依賴心理 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日益成為在校生的主體。他們有的在「糖水」里長大,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負心理 主要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總想事事佔先搶頭,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認識不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他們一旦遭遇挫折失敗,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絕路。 3.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經常感到委屈,吃虧而鬱郁不樂,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品質、智力、能力等感到懷疑並做出過低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特別是中學生尚處於心理發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5.抑鬱心理:抑鬱心理是中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中學生,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老師和家長傾訴。 6、孤僻心理:主要表現是喜歡獨處,實屬單飛的雁,不願與他人接觸,沉默寡言,內心產生壓抑、苦悶。這種心理往往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間的心理隔膜,影響人際交往,往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7.焦慮異常心理:焦慮心理是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復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當人們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境遇將發生時,通常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這種焦慮反應是帶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適應性反應。然而,焦慮的程度過於嚴重時,就變成了懼怕,人的主觀感覺就變得緊張不安,易產生不愉快預感。 8、恐懼心理:是指對某種特定對象或境遇產生了強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實際上這類引起害怕的對象或境遇,一般並不導致危險或威脅。對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學生最為普遍的恐懼心理。 9.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現實生活中,有些中小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本來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別人看來不以為然,而他卻犯顏動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11.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於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12.猜疑強迫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貳』 列舉一下生活當中小學生的健康影響因素有哪些

小學生衛生常識
個體衛生行為10條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每天早晚刷牙;
3、定期洗澡、理發、剪指甲;
4、服裝整潔;
5、勤曬被褥;
6、講衛生,講公德,不亂扔亂倒,不隨地吐痰;
7、每天進行一次鍛煉;
8、不吸煙,不酗酒;
9、按時讓孩子參加計劃免疫;
10、主動學習衛生知識。
群體衛生行為10條
1、室內整潔,無蚊、蠅、老鼠、蟑螂;
2、室內無異味,空氣新鮮;
3、公共場所有禁煙標志;
4、廚房灶具干凈,碗筷干凈,生熟食品分開;
5、廚房通風良好;
6、廁所無臭、無蠅,便池無尿鹼;
7、廁所地面、門窗、牆壁、燈具、洗手盆池整潔;
8、陽台封閉規范;
9、遵守交通規則,避免意外事故;
10、開展有益身心的文娛體育活動。
環境保護 人人有責
國家衛生城市對環境保護的要求
國家衛生城市應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達到如下要求:
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認真執行國務院「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加強污染治理,近兩年來無重大污染事故。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指標達標。
環境保護指標主要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城市氣化率、工業廢水處理率、工業固化廢物綜合利用率、城市污水處理率等有關指標。
消滅四害 人人有責
除四害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四害」是指老鼠、蟑螂、蒼蠅、蚊子。
四害可以傳播許多種傳染病,每年都要奪去人類千萬生命,另外,還使更多的人生病,損害健康,影響生產和經濟發展;再說四害的繁殖力甚強,孽生迅速,稍為放鬆一下,又會到處為害。因此,一定要人人動手,堅持不懈,反復斗爭,突擊與經常相結合,因地制宜地來消滅四害,方能除盡。
名詞說明
四勤:指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服。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吸煙、不用公開毛巾茶杯、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
三帶:帶手帕、帶口杯、帶手紙。
當天的事情要當天完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飯前便後勤洗手;禮貌待人,尊敬師長;講衛生,講文明。關心集體,愛護集體。
用眼時的注意事項:
平時使用計算機或看書、看報,最好每30分鍾休息個5分鍾,站起來走動一下,或看看窗外都可以,把一直注意近距離的視線拉長。
與計算機屏幕的距離不可短於30公分,使用防輻射認證的護目鏡,避免輻射線對眼睛的傷害。
若眼睛干澀、發癢,先將眼睛閉起來休息個幾分鍾,再張開,千萬不要用手去柔眼睛。若無改善就必須就醫,因為有可能是其它的感染所致。
日常的眼睛保養
多喝水:尤其在有空調的辦公室中或是房間里,應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可改善眼睛黏膜干澀狀態。
滴眼葯水、生理時鹽水、人工淚液:有戴隱形眼鏡的人常常會靠這類的眼葯水來保護眼睛;有些人則是為了防止眼睛干澀,也會在葯房自行購買一些眼葯水來點,但要注意的是葯水的來源,最好還是由醫生診斷所開出的,比較保險。因為大部分的眼葯水或人工淚液,為 了保存方便都會加入防腐劑或殺菌劑,一般人在使用上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若您是過敏性的體質就很難說了。
冷、熱敷:在眼睛疲勞的時候可以使用冰敷與熱敷交替,但不可冰到或壓到眼球,熱敷也是一樣,一次不超過5分鍾,可以配合眼睛上下左右的旋轉,,多做幾次,可以改善眼睛周圍的血循,對因疲勞造成的黑眼圈也有很好的效果。
平時可多吃些含有B-胡蘿卜素的食品,如:紅蘿卜、木瓜、番瓜、綠色蔬菜等,有些人在辦公室會泡些枸杞茶、或是決明子茶,這些都是對眼睛很有幫助的東西。

『叄』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有哪些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在農村,由於近親婚姻造成兒童生理發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殘疾,智力偏低等,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學習和生活,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其他人也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必然造成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
2、氣質類型
小學生同成年人一樣,氣質類型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其中,膽汁質和抑鬱質類型的學生對不良刺激反應敏感,他們極易產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師批評而言在我們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如遼源市一小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服毒自殺的事件,恐怕與那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直接的關系。
3、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兒童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其大腦的發育趨於成熟,這對其心理發展極為有利,因此,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因為其心理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因此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來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環境,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情感意志,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1、父母的溺愛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已經20多年,使我國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化: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視子女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經歷一點風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錯誤時,父母也不說一個「不」字,天長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無所適從。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家庭,父母從來不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一員,認為子女只能逆來順受,惟命是從。他們對子女過於嚴厲、粗暴和專制。還有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琴棋書畫樣樣學,英語電腦門門通,考試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家長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獨立性受到壓抑,加上彼此間生活觀,價值觀等存在差異,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間關系緊張,隔閡加劇,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3、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癒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隨法院判決,不管哪種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學齡期就仇視社會,嫉妒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在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比例比較大,研究證明,家庭沖突不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還會導致孩子在神經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態。
(三)來自學校的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由於素質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課堂的現象依然存在。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價值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小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2、教師教育方法失當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些教師把學生考高分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忽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小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遷移、泛化到小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際交往焦慮。
3、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
過去由於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國曾不公正地對待心理學。80年代初,我國在部分高校恢復了心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盡管普及心理學科學知識的工作已經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進入小學課堂,小學普遍沒有心理健康指導機構,國內較少的心理專家和心理醫生對小學生來說更是鞭長莫及。
(四)來自社會的因素
1、社會競爭的加劇
雖然小學生還沒有直接接觸社會,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無不在給他們灌輸一個事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傳播的瞬息萬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機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使得小學生不得不體會到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對現實充滿迷茫和困惑,產生無所適從的心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
2、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凈化的情況下,新舊體制的共存,法規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不健康東西的泛濫;一部分人的社會道德水平滑落,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兒童,這些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三、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一)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小學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小學生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肆』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自身因素

基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於2011年4月對本校一至六年級共231名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調查結果對我們了解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依據。從問卷調查的總體結果上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佔73.0%,這說明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為27.0%,其中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5.0%,說明出現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多數為輕度心理偏差,只要老師和家長及時發現並予以矯正就可以恢復健康。
1.家庭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把自己甚至家族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通過讀書脫離農村,光宗耀祖。他們對孩子愛得過分,照顧過度,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學業上又加大了砝碼,回家什麼活也不讓干,電視不讓看,不讓玩,只讓學習:教輔用書、過關練習一大堆,做完課內做課外。家長的溺愛、高期盼,這一矛盾使孩子產生了諸多的行為與心理問題。比如,六年級2班李某就是因為此原因而導致抑鬱症。
少數學生家庭不和,甚至父母離異,家庭破碎,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這是造成個別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比如,四年級一班馬某由於父母離異導致孩子長期得不到家庭溫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致使孩子自閉、自卑。
所以,我們要在家庭和睦的基礎上,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環境。我們要想到孩子的心理問題,這就必須要與孩子進行友善的溝通,了解他在想什麼,平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多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教育。他做錯事時不要武力解決,不要輕易對孩子做承諾,說過的就必須要實現,為孩子在心理上樹立一種「言行必果」的心態。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獨立能力和抗壓能力鍛煉,孩子有成績時要盡量表揚。在學習上,要有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心態,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健康成長。
2.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是心理教育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有些學校為了應付檢查課表上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上得很少甚至不上,更不用說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考試制度依舊左右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學業越來越重,考試越來越頻繁,期末、期中考、月考、周周考、課課練……分數越來越被看重。教師的壓力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學生過重的心理及學業負擔。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所以,一方面,教育機構應盡快完善心理教育制度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我們學校、教師不要為了名次而讓考試成為老師的法寶,分數成為學生的命根,應積極響應號召為學生減負,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3.教師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有一些教師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有意無意產生許多不良影響。一些教師的種種不健康心理,在平時的工作和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就會通過言語、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例如:驅趕學生出課堂,並稱有你無我,有我無你;有的教師對學生諷刺挖苦、嘲笑貶低,各種過頭話或者錯誤的批評。這些都極易使學生產生反感、抵觸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有的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缺乏必要的熱情,更談不上激情。還有些教師經常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些都會導致這部分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強烈不滿。不僅將不滿與怨恨對著老師,而且還可能將不滿和怨恨撒向其他學生。
我曾做過一次調查,小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具備下面的特點: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每一個人;耐心;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對個人的關注;寬容;有方法;興趣廣泛。
我們教師這一職業,擔負著教育的責任。師生之間,維系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教育永恆的主題。
4.社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學生心理品質植入形成時期,若受社會不良風氣,像金錢至上、追求享受、「走後門」、吃喝送禮等的影響;加之鄰里之間經常問及孩子的學業,經常攀比孩子的成績。對學生健康向上的品質的塑造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良好社會風氣,健康的社會文化才是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營養品」。
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清楚那些事該讓孩子知道,那些事不能讓孩子知道。另外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攀比孩子的成績等。
5.互聯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現在根本不用擔心小孩不會操作計算機,現在農村電腦越來越多,黑網吧多。小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會玩電腦、上網是好事,但網路是把「雙刃劍」,它在帶來文明進步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網路交友是在虛擬情境下進行,這種人機方式的交往影響了學生正常的交往方式,極易產生人際關系的冷漠,從而阻礙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網路游戲對學生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力,很多學生無節制於網游中進而成癮。網路大量暴力游戲的存在,導致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和行為受到極大影響,形成暴力崇拜,他們在生活中也會模仿,用暴力去解決一些問題。

『伍』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環境。家庭在小學生心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會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會逐漸投射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如果影響是負面的,將會產生嚴重後果。通過研究可以得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關系、父母的文化素質等等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走向。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在學生心中處於絕對主宰的地位,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行為處事的偏差都會影響到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甚至導致孩子心理出現極端的狀態。不僅如此,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標准不一、方式不同,孩子在雙方的壓力之下會變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非常容易使學生出現孤獨、自閉甚至是無助、缺乏安全感,更有甚者還可能出現人格分裂的傾向。除此之外,家庭關系對孩子心理產生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如果家庭關系比較淡漠,會使得學生感受不到關愛,從而形成一種自私冷漠的心理。如果父母之間存在糾紛,甚至感情破裂,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之中,孩子會在這種環境中變得敏感、多疑,不僅如此,還會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和自閉傾向。
2.學校因素。學生走進小學校門之後,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學校中,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生活將會從方方面面影響到學生心理狀態。具體來講,學校的教師素質、教學方式、管理水平等都在無形中刺激著學生心理。在農村小學中,教師素質普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會限制學生的知識與思想水平,簡單粗暴甚至蠻不講理的粗野教育方式將會極大地傷害到小學生脆弱的心理,使學生感受到無形的壓力,甚至產生恐懼和心理陰影。不僅如此,如果學校整體處於混亂或者鬆散的管理狀態中,很多傷害到學生的問題不能被合理解決,會使學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並逐漸形成心理障礙。
3.社會因素。盡管小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不多,整體還處於一種與社會隔絕的狀態中,但是社會的整體風氣以及種種不良的現象會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到學生心理。具體來講,社會中陰暗的一面,會體現在方方面面,學生會通過電視新聞、網路傳播等方式接收到這些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在社會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中發生對社會認識的偏差。不僅如此,還有可能受到一些兇殺暴力事件的影響,可能會產生極端恐懼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也可能在這方面信息的影響下形成暴力傾向。除此之外,現在社會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小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這些產品,並逐漸形成依賴,長此以往將會出現各種因過度沉迷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三、應對學生心理障礙的對策

『陸』 影響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題因素

人的行為活動決不會無緣無故地自發產生,它總是由客觀事物所引起的。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引起某種活動的客觀原因叫做刺激物。行為活動在任何情況下都由一定的刺激物所引起,活動本身不是別的,它只不過是對某種刺激物的特定反映而已。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主觀和客觀兩種因素。社會、學校、家庭甚至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身心素質基礎等內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小學生造成心理問題。

⒈性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徵,對人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相反,不良的性格會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正常的人際關系的確立,進而影響其成長與進步。一些小學生性格孤僻、過分內向、自卑與自負的雙重人格,對其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一方面嚴重影響自己和別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別人對自己有不良評價,故不願與他們人交往,造成彼此溝通、評價、理解、交往上的惡性循環。於是人際關系逐步惡化在所難免。

⒉能力缺陷。部分小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較大。一些學生的父母從小就對其百般依順、嬌生慣養,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一些學生因家境較為貧困,自卑感強,性格孤獨。性格上的弱點使這些學生嚴重缺乏人際交往能力。自己獨往獨來,不會去與人和睦相處,有時會產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⒊認知偏差。一些小學生平時學習刻苦,要實現自己預定的目標,要獲得某種榮譽。然而,由於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的影響,往往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是灰心喪氣,覺得世道對自己不公平;二是覺得無面子,無法承受這樣的結果。因而出現了心理上的失調和行為上的異常現象。

⒋學習緊張。一些小學生不注意聽課,不認真復習,經常無規律地學習,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機能發生紊亂,不能正常工作,導致大腦疲勞,產生心理問題。

⒌體弱多病。因自身身體質差或患有某種疾病,心理負擔重,也會導致心理問題。

除上述原因外,小學生還因家庭貧困或變故等原因而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由於虛榮心而考試作弊、打架等等。

『柒』 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哪些

1、社區環境
社區環境指若干群體或社會組織(機關、團體)聚集在某一地域內形成一個在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如街道、住宅小區、村莊、小鎮等。社區對生活在其中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社會傳媒和社區環境產生的。學校和家長應充分發揮社區對中小學生心理的輔導作用。2、學習生活環境
處於不同學習生活環境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研究發現,城鄉密度、環境污染、噪音等與人的生存密切相關的因素,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存在明顯影響。如生活在城市的中小學生,由於住房單元化,同鄰居夥伴的交往明顯減少,這種狀況不利於他們的社會化,使其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還有研究發現,人口密度過大與青少年犯罪率有密切關系,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心理變態也與人口密度有關。大城市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日新月異,導致了大量過量信息的產生,使人們的心理嚴重「超負荷」,擁擠使人們更容易產生矛盾、爭吵,生活在其中的中小學生也容易產生心理緊張,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3、社會風氣
社會風氣與中小學生的關系就像自然氣候與植物的關系一樣,社會風氣可以通過家庭、同伴、傳媒等途徑影響其心理健康。不良風氣會使一些中小學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因此,要確保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共同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凈化環境,樹立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4、社會環境
這里所指的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政治局面等。中外心理學家就這些社會環境因素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如風俗習慣、道德觀等,從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中小學生,使他們逐漸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觀、需要、動機、興趣和態度等心理品質。不同的文化對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其中有些是健康的影響,有些則是不健康的。社會意識形態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通過社會信息作為媒介的,健康的社會信息,有助於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不健康的社會信息,則會造成種種危害。

『捌』 影響中小學生心裡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中小學生心裡健康的因素,個人認為一定程度上有父母的從小教育和引導還有成長環境方面。

『玖』 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教育對教師的各個方面要求不斷提高。就學歷而言,國家明文規定到2010年小學教師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師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現在小學教師中有相當比例的是中專學歷和部分專科學歷,中學教師專科學歷占的比例較大

閱讀全文

與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民間故事的標題怎麼寫 瀏覽:555
婚姻觀的變化是什麼 瀏覽:366
花都擺滿月哪裡經濟實惠 瀏覽:310
過年如何保持飲食健康 瀏覽:166
編導怎麼提高故事能力 瀏覽:215
武漢疫情三個人的故事是怎麼來的 瀏覽:949
黃岡黃梅健康碼打多少天才有綠碼 瀏覽:100
事業單位人員異地調動工資如何調整 瀏覽:337
古田在哪裡開健康證 瀏覽:380
洋甘菊花的愛情花語是什麼 瀏覽:72
寓言故事一般是什麼 瀏覽:167
怎麼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講故事 瀏覽:862
怎麼形容盤發好看的美女 瀏覽:683
什麼是海南的健康碼 瀏覽:659
住建局哪些部門是事業單位 瀏覽:205
有個賤婆婆婚姻怎麼維持 瀏覽:325
6歲故事經典有哪些 瀏覽:930
婚姻被一方拖著不離婚怎麼辦 瀏覽:757
如何看待健康300字 瀏覽:476
湖北鄉鎮事業編制工資待遇怎麼樣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