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健康促進的行為有哪些

健康促進的行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8 01:18:00

⑴ 簡述在日常生活中,重點應建立哪些促進健康的行為

(1)日常健康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適量睡眠、積極鍛煉等。(2)保健行為:如定期體檢、預防接種等合理應用醫療保健服務,以維護自身健康的行為。(3)避免有害環境行為:「環境」在此既指自然環境(如環境污染),調適、主動迴避、「積極應對」引起過度心理應激的緊張生活環境屬此類行為。(4)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煙、不酗酒與不濫用葯物等。(5)預警行為:通指預防事故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後正確處理的行為,如乘飛機、坐汽車系安全帶,發生車禍後能自救和他救等。(6)求醫行為:覺察到自己有某種病患時尋求科學可靠的醫療幫助的行為,如主動求醫、真實提供病史和症狀、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情緒等。(7)遵醫行為:發生在已知自己確有病患後,積極配合醫生、服從治療的一系列行為。(8)病人角色行為,有多層含義,如:有病後及時解除原有角色職責,轉而接受醫療和社會服務;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揮「余熱」;傷病致殘後,身殘志堅,積極康復;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歸宿感對待病殘和死亡。

⑵ 促進健康的行為有哪些特點分幾類

促進健康行為的特點如下:

1、有利性:行為有利於自身和他人健康;

2、規律性:行為有規律的發生,不是偶然行為;

3、和諧性:個體的行為表現與其所處的環境和諧,即個體根據整體環境隨時調整自身行為;

4、一致性:個體外在的行為表現與其內在的心理情緒一致,沒有沖突;

5、適宜性:行為強度適宜,有理性控制,無明顯沖動表現。

分類:

促進健康的行為分為日常健康行為,避開環境危害行為,戒除不良嗜好,預警行為,合理利用衛生服務。

促進健康的行為注意事項

1、基本健康行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於健康的基本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適當的身體活動、積極的休息與適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

3、預警行為:指對可能發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預先採取預防措施從而預防事故發生,以及能在事故發生後正確處置的行為,如駕車使用安全帶,溺水、車禍、火災等意外事故發生後的自救和他救行為。

4、避開環境危害行為:這里的環境危害是廣義的,包括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環境與心理社會環境中對健康有害的各種因素。

5、合理利用衛生服務: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衛生保健服務,以實現三級預防,維護自身健康的行為。

⑶ 促進健康行為與危害健康行為各分為哪幾類、有何特徵

促進健康行為的特點如下:

1、有利性:行為有利於自身和他人健康。

2、規律性:行為有規律的發生,不是偶然行為。

3、和諧性:個體的行為表現與其所處的環境和諧,即個體根據整體環境隨時調整自身行為。

4、一致性:個體外在的行為表現與其內在的心理情緒一致,沒有沖突。

5、適宜性:行為強度適宜,有理性控制,無明顯沖動表現。

分類:

促進健康的行為分為日常健康行為,避開環境危害行為,戒除不良嗜好,預警行為,合理利用衛生服務。

健康相關的行為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健康行為,指有助於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上保持良好狀態的行為,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吸煙、規律運動、維持合理體重等。

第二類是疾病行為,指尋求醫療機構治療的行為。

第三類是疾病角色行為,指按醫囑服葯和休息等康復行為。

⑷ 常見的促進健康的行為主要有哪些

1,進行體育鍛煉。
2,飲食均衡注意營養。
3,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4,心情調整,避免急功近利。
5,生活規律不熬夜,作息正常。
6,不吸煙,少飲酒。
7,看淡爭斗笑看風雲。
8,有良好的朋友圈子。
9,多喝奶製品,豆製品,穀物雜糧。
10,調整生活壓力。

⑸ 何謂促進健康行為舉例說明促進健康行為有哪些

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營養、運動等。健康行為不僅在於能不斷增強體質,維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預防各種行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於它能幫助人們養成健康習慣。因為多發病、常見病的發生多與行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關,而且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最終都可找到行為、心理因素的相關性,通過改變人的不良行為、不良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習慣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⑹ 促進健康的行為有哪些特點分幾類

1.有利性,行為表現有益於自我,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
2.規律性,行為表現規律有恆,不是偶然行為。
3.和諧性,個體行為表現出個性。
4.一致性,個體外顯行為與其內在的心裡理情緒一致。

⑺ 什麼是健康促進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指個體或團體客觀上有利於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主要特點有:①有利性。行為表現有益於自身、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如不吸煙。②規律性。行為表現有規律性,不是偶然行為,如定時定量進餐。③和諧性。個體行為表現出個性,如選擇運動項目,但又能根據環境調整自身行為使之與其所處環境和諧。④一致性。個體外顯行為與其內在的心理情緒一致,無矛盾。⑤適宜性。行為的強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進健康的行為可分為五大類:
(1)日常健康行為
日常生活中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如合理營養、充足的睡眠、適量運動、飯前便後洗手等。
(2)避開環境危害行為
指避免暴露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險因素,如離開污染的環境、不接觸疫水、積極適應各種緊張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煙、戒酒、戒除葯物濫用等。
(4)預警行為
指對可能發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預防性行為,並在事故發生後正確處置的行為,如駕車使用安全帶,火災、溺水、車禍等的預防,以及意外事故發生後的自救與他救行為。
(5)合理利用衛生服務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衛生保健服務,維護自身健康的行為,包括定期體檢,預防接種,患病後及時就診,遵從醫囑,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積極康復等。

⑻ 什麼是促進健康的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指個體或團體客觀上有利於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主要特點有:①有利性。行為表現有益於自身、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健康,如不吸煙。②規律性。行為表現有規律性,不是偶然行為,如定時定量進餐。③和諧性。個體行為表現出個性,如選擇運動項目,但又能根據環境調整自身行為使之與其所處環境和諧。④一致性。個體外顯行為與其內在的心理情緒一致,無矛盾。⑤適宜性。行為的強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進健康的行為可分為五大類:

(1)日常健康行為

日常生活中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如合理營養、充足的睡眠、適量運動、飯前便後洗手等。

(2)避開環境危害行為

指避免暴露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險因素,如離開污染的環境、不接觸疫水、積極適應各種緊張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煙、戒酒、戒除葯物濫用等。

(4)預警行為

指對可能發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預防性行為,並在事故發生後正確處置的行為,如駕車使用安全帶,火災、溺水、車禍等的預防,以及意外事故發生後的自救與他救行為。

(5)合理利用衛生服務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衛生保健服務,維護自身健康的行為,包括定期體檢,預防接種,患病後及時就診,遵從醫囑,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積極康復等。

閱讀全文

與健康促進的行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怎麼樣娶寮國美女 瀏覽:650
追求物質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138
成年人的愛情怎麼聊天 瀏覽:498
幸福滿滿是什麼短語 瀏覽:117
飛機失事美女叫什麼名字 瀏覽:963
絲路花雨故事出自哪裡 瀏覽:435
二美女相沖是什麼生肖 瀏覽:411
中國南部經濟中心在哪裡 瀏覽:630
健康證怎麼樣安全嗎 瀏覽:845
74年虎男正月出生婚姻如何 瀏覽:366
愛情犯罪電視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739
美女你是阜陽的哪裡呢 瀏覽:695
美女褲內褲裡面長什麼樣 瀏覽:106
健康指南如何科學防蚊滅蚊 瀏覽:616
如何講故事做視頻 瀏覽:85
最近事業單位招聘什麼 瀏覽:656
怎麼學唱粵語現代愛情故事 瀏覽:896
為什麼會過得不幸福 瀏覽:832
幸福柳小區怎麼聯系 瀏覽:436
講故事如何只有聲音沒有畫面了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