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鋇餐和胃鏡的區別
鋇餐是病人服用一種不透X光線的溶液,鋇餐進入人體後不易被吸收,會附著在胃壁上,此時用X光線照射即可看到胃的大致輪廓,從而做出診斷。而胃鏡是醫生通過將一個帶有數碼相機的軟管伸入患者胃部,對胃內部的各角落進行觀察,從而做出診斷。鋇餐從清晰度,准確率上講較胃鏡差,而鋇餐不需要插管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痛苦度要比胃鏡低。
㈡ 做胃鏡還是鋇餐
當然是胃鏡好了,鋇餐只是通過觀察餐劑流經食道消化道的過程來診斷。而胃鏡則是將鏡頭直接下到胃裡,直觀的進行病情的診斷,關鍵時候還可以取活檢。所以建議你做胃鏡。
㈢ 關於胃鏡跟X線鋇餐哪個准
打個比方,你看一個人,是看影子更准確呢還是看本人更准確呢?
鋇餐就是個影子,胃鏡是直接看的。當然是胃鏡更清楚了。
另外,鋇餐是一個月以前做的,之後或許潰瘍已經癒合了,所以胃鏡檢查的時候就消失了。也可能是做鋇餐的大夫能力有限吧。
㈣ 檢查胃是做胃鏡還是做鋇餐,哪個准確點
肯定是胃鏡,胃鏡是直接看的。備餐是影像學的,隔空猜物。
㈤ 鋇餐檢查能代替胃鏡嗎
不能,胃鏡可以看清具體情況,而且可以同時取病理做病理檢查,確定疾病性質。而鋇餐一般主要可以檢查出較大的病變,但無法確定疾病性質。
㈥ 鋇餐和胃鏡哪個比較好受點
要看對疾病的意義,鋇餐是間接影像,其片子是多個臟器的重疊圖像,需要在造影時服用鋇劑,口感也不舒服,而胃鏡是直接看到了胃內的影像,如果有可疑的病灶,可以取組織活檢,雖然下胃鏡時對咽部有些刺激,現在常常用無痛胃鏡,就是下鏡子前,給咽部用一些麻葯,使被檢查者不感到痛苦。應該說胃鏡的檢查更直觀些。
㈦ 請問鋇餐檢查和胃鏡檢查那個更准確,鋇餐檢查有用嗎能查出胃有沒得胃癌嗎,
問題分析:
您好,鋇餐檢查和胃鏡檢查都可以判斷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疾病,但是相對來說胃鏡的檢查准確率要高的多。可直視判斷病情,同時對於有異常的組織可以採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對於早期胃癌的診斷效果明顯
意見建議:
建議您平時注意規律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戒煙限酒,保持心情愉悅同時如果患者反酸,燒心,腹脹等,反復出現應該進行胃鏡檢查明確病因
㈧ 鋇餐和胃鏡該如何選擇
接下來我們想談談胃癌,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 公布數 據 顯示,2008 年 全球胃癌新 病例98.9 萬,中國新發病 例數為 46.3 萬, 佔全球胃癌發病的46.8%;2008 年全球死於胃癌的病例為73.7 萬.中國死亡病例為35.2萬,佔全球胃癌死亡的 47.8%。現在胃癌是位於肺癌和肝癌之後的惡性腫瘤。胃癌的早期篩查,缺少我們前面談的乳腺癌的腫瘤特異標志物,所以胃癌早期檢出率偏低。據國內有人統計,胃癌患者手術後的5年生存率為20-30%;而早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能達到85%-100%,所以提高胃癌的早期檢出率,就能大大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鋇餐和胃鏡就是兩個手段之一,尤其是胃鏡,不僅可以肉眼看到胃粘膜部位的病變,還可以直接獲取病變部位組織,然後進行病理學診斷,是目前診斷早期胃癌的最確切、最有效的方法。胃不舒服的人去醫院看病,經常會面臨兩種檢查選擇:鋇餐還是胃鏡。權衡的原因也簡單明了:鋇餐不用插管痛苦小,但看不清楚;胃鏡看得清楚,但插管很痛苦。翻譯成醫學術語是這樣的:鋇餐檢查診斷效率較低,但為非侵入性;胃鏡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但為侵入性檢查,存在患者耐受性的問題。在討論這兩個選擇之前,先簡單說一下鋇餐和胃鏡的原理。鋇餐其實就是X線檢查,X線透過人體後,因為人體各個部位密度的不同,呈現出有對比的圖像。但胃和周圍的組織密度差不多,直接透視除了看到胃底的一個大胃泡,什麼也看不到。於是就讓病人喝入一種不透X光的含鋇溶液,鋇喝入以後不會吸收,均勻塗抹在胃裡面,就將胃的形狀勾勒出來。胃在空腹狀態下是癟的,胃壁重疊在一起,為了看清楚,還需要注入一定的氣體。胃鏡原理就簡單多了,是一個一端裝了數碼相機的長管子,管子裡面除了傳送數碼影像的電線外,還有一些能夠控制數碼相機一端上下左右拐彎的線,通過手柄控制數碼相機這一頭的方向。把數碼相機這一頭伸到胃裡,就能夠上下左右前後的觀察整個胃裡的情況。同時胃鏡也有注氣和吸引裝置,能夠把胃腔充起來,把胃內的粘液吸掉,從而更好的觀察。明白了原理,兩者哪個更准確怕是沒有異議了。打個比方,鋇餐相當於看皮影,而胃鏡則是高清數碼。實際情況也基本支持這種對比。鋇餐檢查沒有顯示異常,病人不放心再做一個胃鏡結果發現有病,或者鋇餐檢查顯示胃裡有病,再做胃鏡檢查結果沒病,這兩種情況經常能夠遇到。較早的統計結果顯示,以胃鏡為標准,最終胃鏡證實有病的,鋇餐只能發現50%左右,而胃鏡最終證明沒病的,仍有將近10%被鋇餐誤診為有病。也就是說,一個病人做完鋇餐發現沒病,並不能證明沒病,還得再做胃鏡進一步排除;如果有病,也先不要著急,有可能沒病。如果再考慮到只有胃鏡才能獲得活檢進行病理診斷,鋇餐診斷有病的病人依然需要再做一次胃鏡。相反,如果做過胃鏡,就不必再做鋇餐。這樣一比,鋇餐應該被胃鏡完全淘汰了。可實際情況是,鋇餐並沒有被完全淘汰,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首選鋇餐檢查。分析原因,病人的因素自然是對插管的恐懼,醫生的因素則和自己所受教育有關。先說病人的恐懼,大多來自從來沒有做過胃鏡的病人。不過假如胃鏡真的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甚至更加痛苦,那麼如果重復檢查病人應該更加抗拒才對。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加拿大曾對門診病人做過一項調查,在做鋇餐或胃鏡之前,首選鋇餐和首選胃鏡的比例是2:1,但在檢查完成之後,首選鋇餐和首選胃鏡的比例變成了1:2,原先很多沒有傾向的病人也改成傾向於胃鏡檢查。考慮到做這項研究的人是放射科醫生,結果應該比較可信。這說明胃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痛苦。這應該得益於胃鏡設備的改進和內鏡醫師技術的進步。比如中國,幾乎每個中國三甲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都有至少幾千甚至上萬例胃鏡的操作經驗,熟練程度應該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專科醫生。再說醫生的因素。總的來說,非消化科醫生更傾向於鋇餐,曾經有一些消化科的老前輩也相對傾向於鋇餐,但這樣的老前輩越來越少。這些醫生所接受的教科書和教育中,鋇餐的地位至少與胃鏡平起平坐,病人再一打怵,就傾向於選擇鋇餐了。但那些教科書所依據的技術年代,胃鏡的設備與現在根本無法相比。可說是球面屏幕和多點觸控屏的差別,內鏡管徑粗,質地硬,操作不靈活,做一個胃鏡需要醫生和病人雙方莫大的勇氣。從文獻資料上也可以看出,關於胃鏡和鋇餐在胃病診斷中孰優孰劣的對比研究,大多發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且結果越來越有利於胃鏡,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基本就不再有了。因為差距太明顯,即便有人還試圖比較,論文也不會再發表。讓胃鏡優勢更加明顯的,應該是對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概念的廣泛接受。這一點日本醫學家貢獻最大。內鏡的普及和檢查水平的提高,使很多病變在很小,侵犯不深的時候被發現,通過多種微創治療手段切除以避免向中晚期進展。胃鏡檢查的普及使得日本的進展期胃癌發病率逐年下降,由胃癌高發國變成低發國家。這些病變大多很小,頂多一兩個厘米大,並且很多和周圍正常組織一個平面,不高也不低,只能用胃鏡根據粘膜顏色、胃小凹那樣的細微結構來判斷,鋇餐很難發現。而且很重要一點,早期胃癌病人的症狀基本任何特殊性。不要指望有什麼特殊的症狀和感覺指導醫生去發現早期胃癌,這些有價值的病變,大多是在常規胃鏡檢查中被無意發現。有學者甚至建議,對胃癌高發區的人群,男性年齡達到40歲甚至更低都應該做一次胃鏡普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因為胃癌的發生有一個很長的發展積累期,從早期胃癌發展到進展期可能需要數年,從癌前病變到胃癌可能需要十幾年,所以如果一次完整仔細的胃鏡檢查沒有異常發現,至少可以確定十年之內不會有胃癌發生。但是一次沒有異常發現的鋇餐檢查則不敢保證,原因前面已經說了。盡管鋇餐和胃鏡相比似乎是「貨比貨得扔」的地位,但還不會徹底淘汰。因為還有一些少見的胃癌,比如被稱為皮革胃的彌漫性胃癌,癌細胞在粘膜下生長,導致胃由柔軟的肉腔變成僵硬皺縮的皮革製品,胃鏡加上病理活檢有時候很難確診,鋇餐則能夠提供很好的線索。另外,確有一些實在不能接受胃鏡檢查,或者身體過於虛弱,連麻醉都不能耐受的病人,鋇餐不失為一個可選的替代措施。
㈨ 鋇餐和胃鏡哪個檢查清楚
鋇餐透視檢查對於胃部的一些佔位性病變、一些比較明顯的炎症也是可以診斷出來的,但是可能不如胃鏡清晰明確。
㈩ 選擇鋇餐還是胃鏡好呢
還是做胃鏡吧!很直觀的!我是9月底做的!就是干嘔,可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