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1-26 10:26:04

A. 大學生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們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的集體中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
(如猜疑、嫉妒、畏懼、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與集體、與周圍的人們格格不入。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他們能能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們對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而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怪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無法認識現實環境。
4.接受生活,樂於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而不會認為是重負。他們還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同時也能把工作中所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貯存起來,便於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5.能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總是占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同時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的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人格完整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和集體融為一體。
7.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一般常用智力測驗來診斷智力發展的水平,智商低於70者為智力落後。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多數人相符合的行為特徵。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B. 如何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觀分別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三觀直接決定了人們的日常的行為和心理想法,決定了個人的發展前途,個人的未來趨勢,有什麼樣的三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2、掌握應對心理健康的科學方法

遇事不能驚慌,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來處理一些事情,來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如意的事情,這樣子便不會使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打擊和傷害。

3、合理調控情緒

遇到一些讓自己激動的事情或者人比如自己仰慕已久的明星。這時要盡量自己說服自己,讓自己淡定,不能太過於興奮。遇到憂傷的事情,要適當的發泄,不能憋在心裡,也不能隨意發泄,這樣只會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和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與麻煩。

(2)如何維護心理健康擴展閱讀;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的方法;

1、積極參加學校活動,提高交際能力

在大學里,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明顯增多,大學中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多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吧,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盡情展現自己。

2、多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是社會性動物,是害怕孤獨的,是需要同伴的。在大學中多交幾個知心朋友,可以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相互扶持,相互安慰,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就是這個意思。

3、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幾個社團

大學中有很多的社團,社團中聚集了一群有同一愛好的夥伴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幾個社團,學習與人相處的要領。

C. 如何維護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研究表明: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我校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問題、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友伴關系、情緒問題、自我觀念、青春期心理問題和社會適應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提高心理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們經常聽見有中學生抱怨「老天不公」,悲嘆自己「命不好」、「運氣不好」、「處境不佳」沒有遇到什麼值得快樂,令人高興的事,相反的,卻經常遇到一些令人煩惱的事,倒霉的事。於是乎成天悶悶不樂,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虛度光陰。這樣的人應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入進行自我教育,明白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極其偶然的存在。這個存在在茫茫的宇宙中,與漫漫的歷史長河相比,就象電光那樣短暫易逝。因此,我們要珍惜它、熱愛它。讓人的一生具有價值,具有意義,讓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大眾作出無限的貢獻,閃爍出絢麗的光芒。當然,人生道路上要經歷無數風雨、坎坷,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標,積極地去努力,去奮斗,去拼搏。就會發現人生的天空如此廣闊,青春的鮮花如此美麗,活在世上真是一種幸福。

二、提高道德修養水平

道德修養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及壽命的長短。孔子曰:「仁者壽。」就說明了人的道德品質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明代名醫張景岳說:「欲壽,唯其樂。欲樂,莫過於善。」意思是說要想長壽,就必須要樂觀;要樂觀,莫過於樂善好施。古人還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也明確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樂的心態;有快樂的心態,才可能健康長壽。現代醫學、心理學也證明了: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經常滿腔熱忱地幫助人,扶持人,愛護人,援救人,人們會投桃報李,給以熱情地回報。愛人者,人便愛之;助人者,人必助之;敬人者,人亦敬之。這種良性的反饋,必然使人產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獲得歡樂,從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促進身心健康。正如古人所說:「善者善,祛病而得後福。」

因此,我們應在生活中要講究道德修養,勤於付出,樂善好施,見義勇為,多做好事,這樣可以使我們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獲得歡樂,有益於身心健康。

三、樹立正確的名利觀

處於人生關鍵的轉折期的中學生,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要想健康地成長,就必須學會正確地對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處心積慮,挖空心思,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必然會產生消極的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悲劇。因此,大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方面爭先進,創一流。另一方面,不計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終有回報,淡於名利,知足常樂。有了這樣的名利觀,就不會因自己的條件不如別人而自卑,也不會因個人的得失而斤斤計較,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四、培養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讀書學習能使人掌握知識,提高素質,懂得人生的真諦,使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人能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挫折,正確地對待名利,正確地對待人生和前途,始終鬥志昂揚,樂觀向上。然而,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在現實生活中,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他們把讀書學習視為一種痛苦、一種負擔、一種壓力,對學習沒有熱情,毫不感興趣。他們反感、厭惡、甚至憎恨學習。這種強烈的厭學情緒使有些中學生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悲觀厭世,道德倫喪,甚至產生反社會的攻擊行為,很容易被社會上的壞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解決的厭學問題,努力培養學習興趣,調動自我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們能向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D. 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

1、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號召公眾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

2、使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針對競爭壓力增大的情況,號召公眾正確看待壓力,使用合理方法緩解壓力。

3、重視睡眠健康。倡導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出現睡眠問題及時就醫。

4、培養科學的運動習慣。考慮運動對調節情緒的積極作用,號召每個人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愛好。

5、正確認識常見情緒問題。針對人們常遇到的抑鬱、焦慮情緒問題,提出抑鬱障礙、焦慮障礙主要表現及治療方法。

(4)如何維護心理健康擴展閱讀:

社會和政府促進心理健康的措施包括:

1、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針對公眾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現狀,要求政府部門利用各類媒體和傳播媒介,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科學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心理健康意識。

2、構建心理服務網路。發揮基層社區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網底作用,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同時,注重整合社會資源,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網路,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

E. 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1、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具有樂觀心態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人生是一種積極體驗,是一種愉快心理感受,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使其處於最佳狀態。自信、投入、自覺,是擁有樂觀心態的人重要的特質。一個人有了自覺,就可能少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在面對壓力時找到生活的突破口。

2、保持平靜淡定心態

面對壓力時,一個人如果能平靜地反復思考、明察原因,就能很快穩定情緒。科學研究表明,「入靜狀態」能使那些由於過度緊張、興奮引起的腦細胞機能紊亂恢復正常。如果面對壓力時處於心煩意亂狀態,就別指望能理性思考問題,而只會使歪曲的事實和虛構的想像乘虛而入。

3、保持知足隱忍心態

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隱忍克制,其外在表現是一種被動的知足,實質是對生存環境的一種主動適應。盲目知足以逃避壓力並不可取,但慾望滔天、自加壓力更不可取。



克服孤獨抑鬱心態,需要積極調節情緒和心理

1、善於運用理智的力量。決定情緒的是人的認知。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

2、適度宣洩情緒。壓抑不是處理負面情緒的好辦法,面對壓力要讓情緒有適當的宣洩機會,適度的宣洩可以把心中的不快釋放出來,並且還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心理換位,增強同理心。有些情緒是由於自己抱怨別人引發的。其實這是缺乏換位思考能力,心理學上稱之為缺乏同理心。遇事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考慮對方的想法、理由、處境和難處,這樣就會給予對方諒解和同情,也能為自己減輕壓力。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面對壓力要積極維護心理健康

F.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什麼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病症的表現,還指一個人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及社會適應能力。疾病不僅表現為有機體因感染或營養不良等因素引起生理功能障礙,也表現為心理等社會文化因素引起生理功能障礙,或者說社會環境通過心理因素引起生理功能障礙。現代醫學和心理學已經證明了人類生理與心理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而,維護健康,不僅要生理衛生,也要注重心理衛生。

一、健康與心理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能影響生理健康,這里介紹美國學者對A型性格與心臟病關系的研究成果。

A型性格和B型性格,是美國著名心臟學家弗雷德曼在20世紀60年代初劃分的。A型性格主要特徵是:喜歡進取,好爭勝,並急於求成;常有壓力感,感到時間不夠用,並常常表現出對工作或學習不滿;個性急躁,容易沖動。B型性格與此相反:凡事想得開,從容不迫,個性隨和,對失敗得失看得比較淡薄。弗雷德曼臨床發現心臟病患者多半具有A型性格特徵。於是,一些心理學家繼續研究,有人對3000多名男子進行了8年的調查,在控制心臟病其他誘因的條件下,在患心臟病的人中,A型性格的人比B型多了1倍。

有人認為,心理的健康比生理的健康更為重要。因為:①心理因素可以引發心理疾病,如恐懼症、精神分裂症等;②心理因素可以導致生理疾病,如偏頭痛、胃潰瘍等;③心理失常不但給個人及家庭造成危害,也可能給社會造成危害。因而維持心理健康不僅是個體的事情,也是對社會負責的表現。

2.什麼是健康的心理

關於健康心理的標准,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表述,這主要由於他們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以及健康的心理內容較多。但一般來說,健康心理不外乎情緒穩定、人際關系和諧、社會適應良好等方面。

(1)情緒穩定是首要的健康標准。這是因為情緒是由刺激引起的激動狀態,不易為個體本身所控制。情緒失調不但影響心理健康,而且能引起心理疾病。情緒穩定主要指個體能接受各種刺激,對刺激的反應強度適當,保持樂觀的心境。同時,反應方式適當,快樂與痛苦能得到合理宣洩,不使情感受壓抑。

(2)了解他人、認識自己。能夠對自己和他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這是發展良好個性的基礎,也是健康的重要標准。一般有3種表現:第1種是自我評價過高,自以為是,同時貶低他人,認為他人各方面不值一提;第2種是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生怕自己的言行沖撞了他人;第3種也是可稱為健康心理的:既肯定自己,也相信他人,在認識自己優勢的同時,也了解自己的不足。

(3)人際關系和諧。人生在社會之中,與他人間形成有效的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健康心理的又一標准。具體表現為能夠適應各種人群,通過交往,對他人和自己都感滿意。

二、心理異常

心理異常是指個體因心理功能發生紊亂,造成生活適應困難,心理上感到痛苦的現象。它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是一種精神病態。現代精神醫學已經發現了200多種心理異常現象,這里介紹幾種我們較常見的心理異常現象。

1.焦慮症

有人在考試之前心情緊張,晚上睡不著覺;有人老是擔心父母的健康狀況,整天憂心忡忡;有人欠了人家大筆債務,經常愁眉苦臉;有人工作失誤受到領導批評,心情感到壓抑……所有這些心理現象都是焦慮的表現。

焦慮是由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感受交織成的精神狀態。任何人都有過焦慮的體驗,適度的焦慮是正常的,是人對挫折失望產生的正常心理,對一般人來說是暫時的。有意識的焦慮和緊張,它能讓人產生克服困難、解決危機的心理准備。

稱為心理異常的焦慮即焦慮症,指的是一種品質性焦慮,這樣的人具有一種焦慮的傾向,其表現之一是泛慮症,任何時間、任何事物都會引起他的焦慮反應,尤其對一些小事他們特別敏感,總覺得不幸的事隨時隨地都要發生,對未來毫無信心。這種人平時心情紊亂,注意力不能集中,身心疲倦,經常心悸、失眠。焦慮症的表現之二是恐懼症,個體明知不會受到傷害,但仍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恐懼情緒,如懼山、懼水、懼風等。

為什麼會引起焦慮症呢?心理學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解釋。一般來說,焦慮是由心理矛盾引起的,這些矛盾有的來自經驗和知識的不足,有的來自行為規范的不明,有的來自個體的神經過敏。青少年時期是焦慮容易產生的人生階段。

長期的焦慮不但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果,還會引發身體上的疾病。由於過分緊張而過度呼吸,造成血液中鹼性成分增加,導致手足麻木、頭部發脹,還會引發腸胃病。所以必須以預防為主,採取多種措施,緩解過度緊張的心理狀態。

2.抑鬱症

抑鬱症是指個體的情緒狀態長期處於極度低落的心理現象。對一般人心理而言,有時情緒低落,心情沮喪也是正常的,但隨著環境的變化,挫折的消亡,這種心情會好轉。而抑鬱症則不同,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①情緒長期處於低落狀態,患者對生活沒有一點兒歡樂的情感因素,工作、學習、親情都不能讓他產生樂趣,有時這種人甚至想用自殺來解脫痛苦。②患者對自己、他人及其他事物的認識悲觀或絕望,對自己有強烈的自貶意識,看不到未來的希望。③所有行為都是被動應付,對任何事都失去主動的興趣。④在生理上,出現體重逐減、睡眠失常、四肢無力等症狀。

精神病專家及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抑鬱症是各種心理異常現象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多數患者在1~3個月內會不診自愈,但也有可能復發。抑鬱症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遭遇挫折不能適應而引起情感上的障礙。許多人用頑強的毅力走出了抑鬱的陰影。在受到挫折後,他們或者出去旅遊一次,換換環境,避免觸景生情;或者吃一塹,長一智,自我總結,用行動重塑自己的形象,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所有心理異常現象中最嚴重的一種,一般來說患者在情緒、行為、性格等許多心理方面都出現了較嚴重的障礙。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現是:①在知覺方面,患者的知覺感受明顯扭曲,對很微弱的聲音極為敏感,甚至對自己身體的知覺也無法把握,患者可能會認為一隻手變長了,另一隻手變短了。同時,患者還時常產生幻覺,在沒有實際刺激的情況下作出反應,認為聽到了什麼,或看到了什麼。②在情感方面,患者情緒錯亂,用不同於常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喜怒無常。令人發笑的情境可能讓他極度悲哀,傷心悲哀的場景可能令他發笑。有時患者表情冷漠,有時無緣無故痛苦或狂笑。③意識紊亂,與人交談語無倫次,無邏輯性,不能有系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與人溝通。④行為異常。其動作表現明顯與常人所見環境的刺激無關。他們時而咬牙切齒,時而比手畫腳,時而表現出嬰兒期的動作。

對精神分裂症成因的解釋,心理學上沒有定論,精神分析學者認為是幼年心理發展障礙,人格結構中的自我未能良好發展,自我與本我沖突的結果。行為主義學者則認為是由於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壓力,引起焦慮,產生痛苦,為緩解和逃避痛苦,採取這種方式退縮的結果。

4.性格異常

性格異常是指個體表現出來的不同常人的性格特徵,有時也稱品行障礙,是心理不健康在性格等方面的表現。

美國精神醫學會將性格異常分為以下11種不同類型:

(1)妄想型:對事物持懷疑態度,不信任他人,重視自己的身份地位,如有過失則歸咎於他人,無法與他人合作。

(2)分離型:性格孤僻,感情冷漠,不願與人相處、交往,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3)分裂型:症狀比分離型嚴重,兼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覺扭曲的特徵。

(4)自高自大型:有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經常誇耀自己並以此引人注意,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6)反社會型:一切言行以自我為中心,不遵守社會規范,喜歡損人利己。

(7)邊緣型:情緒障礙嚴重,處於精神病的邊緣。

(8)迴避型:有參與人際交往的願望,但怕被人拒絕而傷害自尊心,從而迴避參與。

(9)依賴型:凡事依賴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不得已獨自行事時,感到非常恐懼。

(10)強迫型:性格固執,墨守成規,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不能適應復雜的人際關系。

(11)被動攻擊型:性格矛盾而懦弱,常以間接、被動的方式表達恨意,在暗中採取攻擊性行為。

三、維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維護心理健康不僅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還需要家庭、社會的幫助。對個體而言,除樹立較強的健康意識之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維護心理健康:

1.加強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要學會主動釋放不愉快的情緒。當遇到挫折時,要用適當的方式把積壓在心中的痛苦、不安、悲傷等緊張情緒宣洩出來,避免給心理造成壓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接受任何刺激,承受歡樂和痛苦,駕馭自己的情緒。宣洩、釋放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把自己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把誤會或委屈等情況擺出來,減少矛盾和沖突,加深理解。向他人述說自己的感受,可以得到他們的幫助,父母、老師的見解往往比我們自己考慮得更為深刻,有利於情緒的釋放。在遇到較大的挫折如極度悲傷、憤怒時,許多人用痛哭來宣洩情緒。有時,人們也會把不快的情緒化成行動的力量,轉移注意力來發泄情感。

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強幽默感。具有廣泛興趣愛好的人,能從多方面享受生活的樂趣。當某一方面遭遇挫折時,從事另外一類的興趣活動,輕松消遣,既排遣了不愉快的情緒,又找到了新的樂趣和精神寄託。幽默感是一種催化劑,可增進人際交往,消除煩惱。

要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調節自我。這也是一種自我激勵,用健康向上的思想、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可以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克服緊張、不安的情緒,振奮精神。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體心情舒暢的興奮劑,對維護個體與群體、個體與個體之間團結和諧的關系有良好的作用,有利於個體身心健康。它使個體產生一種歸屬感與安全感。如果一個人在集體說話無人答理,有他無他都一樣,而且歡樂沒有人分享,痛苦沒有人分擔,那麼,這個人會覺得莫名的不安和孤獨,發展下去會產生心理障礙。

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多方面努力,對個體而言,首先應該在個人品行上加強修養。美國心理學界曾做過一次規模較大的調查,心理品質上值得他人信賴、待人忠厚、熱情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誠懇坦率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充分認識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在人際交往及社會活動中,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健康有很大關系。當個體意識到自己在他人及集體的地位和作用時,能夠自覺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能夠養成自信、自尊的心理品質,能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

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付出情感和意志的努力,可以使人在工作和學習中保持適度的焦慮和緊張,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實踐證明,當一個人從事學習或工作,特別是取得一定成就時,會產生一種滿足感、自豪感,並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

總之,維護心理健康,關鍵在於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注重心理修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維護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和什麼的故事怎麼拍 瀏覽:917
婚姻情感咨詢的優勢有哪些 瀏覽:309
健康甘肅出行碼紅碼多久才能改 瀏覽:195
金庸武俠有哪些美女 瀏覽:942
老梁講故事兒童是怎麼被拐賣的 瀏覽:651
哪個3d國漫里的美女多 瀏覽:501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期怎麼查 瀏覽:376
為什麼說他們的微幸福生活 瀏覽:557
考上事業編醫保卡多久下來 瀏覽:423
有故事的漢字一本有多少頁 瀏覽:961
上海經濟適用房一人有多少平米 瀏覽:491
有哪些和諧相處的故事名 瀏覽:72
男人為什麼會出軌婚姻中 瀏覽:765
念你是幸福什麼意思 瀏覽:111
經濟中的l代表什麼 瀏覽:635
30多歲的女人如何面對婚姻 瀏覽:974
留盆鎮有哪些故事 瀏覽:331
什麼是愛情古人怎麼說的 瀏覽:139
噓的故事怎麼讀 瀏覽:77
故事花兒幾時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