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什麼為心理健康

什麼為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5-04-01 07:48:21

❶ 什麼叫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 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中文名
心理健康
外文名
mental health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應用范圍
臨床與咨詢心理學
快速
導航
制約因素健康標准異常心理維護途徑
簡介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1]
制約因素
1、先天遺傳的好壞
2、外界刺激的優劣
3、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
4、心理保健服務的有無。
健康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 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異常心理
心理異常的實質,就是異常心理的原因、機理和心理結構問題。心理異常是大腦的結構或機能失調或者人對客觀現實反映的紊亂和歪曲,既反映了個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異常,也反映為社會人際關系和個人生活上的適應障礙。判別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的標准有如下幾種:
自我評價標准
如果自己認為有心理問題,這個人的心理當然不會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問題。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覺到自己心理活動和自己以前的差別、自己的心理表現和別人的差別等等。這種自我評價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測驗標准
心理測驗通過有代表性的取樣、成立常模樣本、檢測信度、檢測效度和方法的標准化,才能形成測評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家的主觀看法,但是,心理測驗也存在誤差,尚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
病因病理學分類標准
這種標准最客觀,是將心理問題當作軀體疾病一樣看待的醫學標准。如果一個人身上表現的某種心理現象或行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的依據,則認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現則被視為疾病的症狀,其產生原因則歸結為腦功能失調。
外部評價標准
人的心理活動總是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大家都認為某個人有問題,一般就是正確的。即使旁邊人沒有看出來,專業人員也可以通過各種表現判斷當事人是不是有問題。
社會適應性標准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著生理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准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亦即其行為符合社會常模,是適應性行為。如果由於器質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個體能力受損,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時候,則認為此人有心理異常
維護途徑
1、注意優婚優生,避免先天缺陷;
2、優化現實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3、加強心理修養,提高心理素質;
4、接受心理教育,學會心理調適;
5.主動向人求助,及時緩解心病。

❷ 心理健康的表現有哪些方面

1. 情緒健康表現: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的情緒理智而穩定,對於生活中的事件能夠保持樂觀和開朗的態度。他們不會為小事輕易生氣或憂郁。
2. 理智與冷靜:這樣的人在處理問題時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盲目沖動或急躁。他們能夠理智地分析情況,並冷靜地做出決策。
3. 積極的生活態度:他們對待生活和學業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自信並樂於進取。即使面對挑戰和困難,他們也不會感到沮喪或責怪他人。
4. 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的人樂於社交,並積極建立友誼。他們能夠信任和理解他人,樂於提供幫助,並且能夠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5. 完整的的人格:他們擁有穩定的人生觀和信念,理想與現實相結合,行為與思想保持一致,形成了一個統一的人格。
6. 自我意識良好: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既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有清晰的認識。
7. 社會適應能力:他們能夠敏銳地觀察社會,理解社會發展趨勢,並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8. 應對現實的能力:當現實與期望不符時,他們不會感到絕望或抱怨。相反,他們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和態度,以理智的方式適應現實。

❸ 心理健康包括兩層含義

心理健康包括兩層含義介紹如下:

3、堅強的意志品質。心理健康的人有著良好的自製力和挫折耐受力。青少年出現的網癮、煙癮等行為問題往往與意志品質薄弱有關。

4、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特徵。行為表現正常包括:行為內外一致、行為與年齡相符以及行為與角色一致。例如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在家裡卻亂發脾氣,較少參與家務勞動,這樣的學生心理不能算是健康。

5、人際關系和諧。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都與人際關系有關。當家庭不和睦、同學相處不融洽時,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嫉妒、敵意、敏感等不良心理問題。

❹ 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有什麼表現

心理健康一般表現為正常智力、情緒健康、健全的意志、人格獨立、自我評價、和諧的關系、適應社會、心理年齡等。

1.正常智力:不僅是在學習中,還包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的必要心理保證。

2.情緒健康:其特點是情緒穩定,當出現情緒不穩時,可以進行自我調節。

3.健全的意志:擁有健全個人意志,一般不會受周圍人群影響。

4.人格獨立:擁有是完整的人格。可以做到說和做是協調的。

5.自我評價:可以正確的接受旁人以及對自身缺點的評價。

6.和諧的關系:可以和周圍人群相處愉快,發生矛盾時,可以很好的處理。

7.適應社會:可以正常的適應社會法則,並融入進去。

8.心理年齡:即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建議當出現不符合以上特徵時,可能心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此時應及時前往醫院精神科檢查,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相應的調理。

一般情況下,心理不正常可以從性格、生理、社會環境等方面表現,具體分析如下:

1.性格:由於人腦的先天性意識生理基礎,一般在性格內向、憂思多慮、自我要求高或自卑心重等性格特點的人群中容易出現心理不正常的現象,一般表現為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或偏執型精神病。

2.生理:當機體內中樞神經遞質中的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質異常時,導致內分泌紊亂,容易表現出心理障礙,如亢奮、精神異常、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

3.社會環境:通常在人們處於噪音環境、人群過度擁擠的空間或極大的社會壓力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煩躁不安、反應遲鈍、產生恐懼感、焦慮甚至精神異常等。

綜上所述,心理不正常時的表現非常多,初期常表現為焦慮、抑鬱、情緒低沉、精神緊張或恐懼易怒等。嚴重者甚至具有心理變態、悲觀絕望等心理不正常表現。患者需要進行自我調節,通過傾訴、旅遊、讀書、聽音樂、釣魚等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來排解或宣洩不良情緒。必要時,可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

❺ 怎樣才叫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准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標准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這項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標准又有哪些呢?
1、什麼是心理健康:關於什麼是心理健康,國外學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
2.心理健康的標准: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了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1]
總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維,行為標准,人性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

閱讀全文

與什麼為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因為你幸福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172
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含哪些 瀏覽:669
愛情符號是什麼 瀏覽:374
學歷高低對婚姻有什麼影響 瀏覽:754
湖南健康碼有金邊是什麼意思 瀏覽:598
愛情面前吐舌怎麼辦 瀏覽:473
陝西和江西哪個美女多 瀏覽:951
事業編教育類結構化面試考什麼 瀏覽:965
男主角的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480
發現你的愛情沒未來怎麼辦 瀏覽:766
健康嗎不用微信怎麼查詢 瀏覽:250
中國電商崛起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瀏覽:33
為什麼愛情中會抑鬱 瀏覽:153
愛情長跑怎麼過 瀏覽:785
歷代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695
黃石哪裡有美女多 瀏覽:472
彰武縣事業編制考試報名了多少人 瀏覽:143
醫療健康機會有哪些 瀏覽:105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麼語言 瀏覽:928
為什麼男人都在結束婚姻都很絕情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