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你理解的當代健康新概念是什麼

你理解的當代健康新概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11-13 23:40:36

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社會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家庭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個體的主觀因素等。以大量的調查研究結果為依據,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如下:
一、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除身邊發生的事件外,還有互聯網的不良信息如網路色情。大學生具有求知慾強但辨別能力弱、崇尚科學但欠辯證思維的特點,大眾傳媒中的許多不良因素對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如大學生患有「互聯網成癮障礙」、「網戀」等。現代生活中,社會各個領域的激烈競爭和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許多大學生存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方面他們對未來人生道路充滿期待。而另一方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缺乏自信心,對未來事業和職業生活信心不足,焦慮感、抑鬱感由此而生。此外,對於剛剛從家庭中獨立進入校園生活,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等形形色色的行為和人,都會造成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扭曲。
二、學校壞境因素
學校環境因素也可能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其中可能來自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個人情感、人際關系多個方面的表現。
生活環境的變化是促使整個人心理發生變化的基礎。從中學到大學,令人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換了一個環境,開始過獨立的但又是集體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學生們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獻精神。但由於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不少人往往會因第一次離開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不習慣集體生活、孤獨寂寞而感到壓抑和焦慮。此外,集體生活中,來自各地生活水準的區別,可能引發一部分同學心理失衡或者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在學習上,因為大學里「高手如林」,中學時的佼佼者在大學里不再是佼佼者,中學時的「尖子」在大學里不再拔尖。此外,在大學里,競爭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學習成績,眼界學識、文體特長、社交能力、組織才乾等都成了比較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大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對自己進行整體否定。另外,一部分學生可能過度依賴老師詳細講解和具體輔導,自學能力較差,不太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在考試中遇到較多的挫折而感到自卑。
大學校園屬人群密集型場所,因此,大學生同樣面臨著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大學生處於發育的後期或者已經達到成熟階段,各種內分泌腺的發育和性成熟是大學生勝利成熟的重要指標。大學生的內分泌腺的發育達到穩定和成熟,生殖器官的發育基本完善且具備生殖能力,在這一時期,大學生出現求友求愛的心理,有了強烈的和異性交往的慾望。因此,大學也往往是人生戀愛的開始,但是由於許多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因而出現了諸如三角戀、單相思、失戀、脅迫戀愛以及性心理異常等現象,這些來自情感的壓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緩解和調適,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嚴重的會導致精神類疾病。另外,一個大學里的同學由於來自國外國內、天南海北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不盡相同,其個性、習慣的差異更顯突出,學生容易發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摩擦與沖突,並無力自行妥善解決,導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學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惱,出現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焦慮。
三、家庭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個體主觀因素
家庭環境因素和學生個人的情況也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家庭的因素一方面源自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普遍存在,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子女的升學,諸如考研究生或出國留學等,許多家長都是煞費苦心,不惜一切代價。這樣一種來自父母的強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為大學生們勤奮學習的動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適得其反,成為大學生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或產生厭煩心理,或產生較嚴重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則是針對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在市場經濟時期,由於城鄉差別以及社會分配不公而產生的收入懸殊問題在高校學生中也表現出來。除了參與學業競爭外,還得承受因高額的學費和生活開支而帶來的經濟方面的壓力,不少貧困學生在學習之餘不得不靠勤工儉學來維持學習和生活,因此,他們所承受的心理負擔明顯地超過了其他同學,極易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另外,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也會造成心理問題。有少數大學生因為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在長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為身體素質不好,患有疾病,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或是因為自身的個性缺陷,如性格內向、抑鬱、孤獨、不愛交際、心胸狹窄、孤僻封閉、急躁沖動、固執多疑等。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學生產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嚴重心理負荷,這樣惡性循環,其心理承受力將越來越差,可能導致精神類疾病,甚至出現自殺的不良事件。
影響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眾多,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強迫、恐怖、抑鬱、神經衰弱等現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繫到學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學習效率,而且關繫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養及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近年來,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許多研究都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並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因此,斷地總結、不斷挖掘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夠對症下葯、求得對策,方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培養身心健康有利於社會的合格人才。

②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裡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如果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均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適當的調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的標准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③ 我們搞辯論賽,請大家幫我想想好不好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學者曾對心理健康的定義與內涵,從不同角度進行過多方面的闡述與探索。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種角度來定義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綜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觀點,依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可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歸納為:
1.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等認知能力的綜合。中學生的年齡正處於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智力與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是中學生就學階段的重要心理條件,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衡量中學生的智力和認知能力,關鍵在於看其能否正常發揮出效能。主要標准為:有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學習;對新問題,新事物有興趣和探索精神,表現出能動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動中能夠有機結合,積極協調,正常地發揮作用。
2.情緒穩定,樂觀,心情愉快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產生的態度體驗。中學生情緒健康的內容主要有: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使自身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情緒反應適度,有適當的引發原因,反應強度與引發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質,量,度,使其能在適當時間、場合恰如其分地表達,既能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洩,不過分壓抑。
3.意志健全,有較強的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
意志是人們自覺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去克服各種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現為行動的知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即:在活動中有自覺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見或盲目決定,一意孤行;執行決定中能及時決斷,並根據變化的外界環境隨時調整決定;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和挫折,實現既定的目標;同時能有效地控制,調節自身的心理活動,使之符合實現目標的要求。
4.自我觀念正確,具有健全統一的個性
自我觀念是人對自身環境以及與周圍事物關系的認識,個人總是在與現實環境,與他人的相相關系中,在自己的實踐活動認識自己的。只有樹立正確的自我觀點,才能形成健全統一的個性。其一致的標准為: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接近現實,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學習,現狀和未來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和發展感;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個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人們在互相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個體的心理關系稱為人際關系。人際關系離不開群體背景,受認識傾向調節,並且有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諧的人際關系主要表現為: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廣泛的一般朋友,又有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在與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個性;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客觀評價自己和別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態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備,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護和發展自己。
6.較強的適應能力
這里的適應能力包括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等。人生活在世界中,要具有一種積極的適應機制,積極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各種變化。當環境發生變化,個人就要作出行為上的變化,以調整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關系。這種適應能力的標準是:能和集體保持良好的接觸和同步關系,自己的需要和願望與社會的要求、集體的利益發生矛盾時,能迅速自我調節,謀求與社會協調一致,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學會調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掌握排解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能夠優化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能夠調控自己的學習心理狀態,開發潛能,達到良好的學習適應。

中學生心理問題面面觀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①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以上問題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著不合理現象,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②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許多教育家都強調指出,過難的教材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生很大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③。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徵兆。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二、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咨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有些情況下要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並依據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三、探討、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當前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當前,國際上的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盡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各行各業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於應付局面。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社會、學校、家長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陳學詩、沈漁村、李心天等一批專家、學者呼籲「為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病」⑤應「廣泛開展心理衛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小學增加心理衛生課」⑥,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二)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建立,「科教興國」、提高「全民族素質」等一系列戰略方針的確立,都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高素質,個性健康的人才。素質的核心是心理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發展《綱要》明確了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研究維護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有利於直接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並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四)研究探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為師范學校公共課心理學教學開拓了新的教學領域。傳統的公共課心理學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應增設心理衛生方面的教學,傳授心理衛生、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輔導等方面的知識,每一位師范生將來也能做一位中學生的心理按摩師,幫助心理不良的中學生撐起傾斜的精神,純潔不良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質,使未來的教師正真稱得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案例

高二女生秋子因兩門會考不及格,在家裡服下大量安眠葯後打開液化氣開關自殺身亡。

西寧市某中學初二(2)班學習較好的5名女學生,因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大量吞服舒樂安定片後集體上山輕生,幸虧及時發現而未造成嚴重後果。浙江中學生徐力弒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福建永定某中學兩名寄宿生因口角斗毆,致死人命。

被「免」班幹部拒絕進校門 中學生心理如此脆弱

陝西寶雞市民袁先生夫妻近日遇到了一件頭疼事:17歲的女兒因為沒有當選班幹部而拒絕上學。

袁先生對記者說,他17歲的女兒上學期高二會考結束後學校文理科分了班,女兒被分到了新的文科班。新班經同學投票選舉班幹部,女兒落選了。這對女兒打擊很大,因為她從小學到高二一直擔任學生幹部。此後,女兒經常莫名其妙地流淚,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為此,父母在放暑假前把女兒接回家,又送到醫院檢查,結果一切都正常。整個暑假,女兒經常哭哭啼啼。9月份開學後,女兒竟很煩躁地說自己不想上學了。任憑父母苦口婆心地勸說,女兒就是不聽。9月中旬,只好給女兒辦了休學手續。

據一位老師說,這個孩子平日里自尊心很強。但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種地步,真讓人有些不能理解:現在的孩子怎麼這么脆弱?

中學生自殺案例

■1996年,山東省某中學一女生在其母親下崗後,感到生活無望、無人幫助自己而走上絕路,該女生學習成績優異,曾在全國比賽中拿過獎,如不自殺再有幾天可能邁進名牌大學校門。

■去年7月份,武漢市一高三畢業生,自覺高考成績不怎麼樣,感到萬念俱灰,在高考成績公布的前一天自殺。第二天高考成績公布時,這位女孩的高考分數竟高出武漢市本科錄取線20多分。

■今年2月,南京登冠中學初一學生蔡寅慶,因成績單不理想有改動被學校發現,2月28日老師找他談話並告知家長,家長將蔡寅慶大罵一頓。小寅慶2月29日凌晨找出農葯甲胺磷,拌上白糖,就著蘿卜條喝了下去,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2月20日,南京金壇四中初三學生吉雲麗在報到後第二天在家中喝劇毒農葯自殺,她的死緣於上學期考政治時,有同學為看她的選擇題,希望她坐前排,並讓一男生搶佔了她的座位,她只好坐在別人座位上,後被監考老師查出,她為此先後寫了兩份檢查,成績也降到60分。她在遺書中寫道「姐姐,我真的沒作弊」。

■今年3月10日,四川成鐵中學14歲的初二學生汪陽,弔死在自家衛生間水管上。

■江蘇省金壇二中初一學生方化,因上學期學習成績由第二名降到第三名,多次遭其父「揭短」,今年3月1日,他准備上學時,其父又罵他「不爭氣」,這名學生竟賭氣喝下農葯甲胺磷自殺,幸被及時發現生還。

■今年4月5日,江蘇省金壇市一位18歲的高中生,在最近成績有所下降和在一星期前曾因打碎教室玻璃賠過10元後,吞搞油漆用的化學物品自殺。心理醫生分析,其死因跟心理脆弱有關。
回答者:漂亮親親 - 助理 三級 1-2 17:46

當今社會人類的生存競賽日趨激烈,我們中學生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在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心理問題,部分同學還比較嚴重,焦慮、失眠、憂郁、厭食、暴躁、甚至精神失常,有的由於心理病而導致了生理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癌症等。因此,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過去,人們習慣於以身體無病為健康。可是,隨著新舊體制的交替、新舊觀念的更換、社會競爭的激烈,心理適應問題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需具備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健全,無病不等於健康。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的關鍵性的階段,所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第一責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
既然現代健康的觀念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那麼要實行素質教育,就必須兼顧他們身體、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成長、發育。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二者之間是相互制約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這本身就可能罹患了心理疾病,輕者如神經官能症、病態人格,重者如各種精神病;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會影響他們機體的生理變化。對其軀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導致罹患各種身心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潰瘍病和癌症等,給青少年帶來痛苦。
青少年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迅速發展,劇烈地變化。他們的身體、心理的健全發展需要重視心理衛生。我國青少年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嚴峻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對青少年成長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嚴重地阻礙著青少年智力潛能的充分發揮,阻礙他們學業的進步、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和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極少部分青少年心理扭曲,道德淪喪,危害著社會的穩定和安寧。總之,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未來國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2、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不僅是增長知識、發展智能、增強身體健康的過程,而且也是人格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作為表現人的整個精神面貌、體現一個人如何立身做人的青少年人格,其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家長、教師和青少年朋友們在追求升學率思想的支配下,僅僅重視知識的獲得、智能的提高,而對優良品質的形成和優良人格的塑造不夠重視。《走向21世紀的青少年素質》專題研討會上,提出目前青少年人格發展中有五種傾向值得注意。一是主體價值的迷失:盲目遵從西方國家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與社會、群體利益對立起來。二是道德滑坡:重實惠、輕責任;重索取、輕奉獻,個別青年甚至為了私利道德淪喪。三是國民心態危機:表現為冷漠化、無約束、粗俗、躁動的心態,缺乏方向和理智,為低級慾望所趨使。四是人格的不協調、不和諧,表現為德、智的嚴重分離等。五是審美意識差,比如有些同學將調侃、庸俗、怪異當做美。不少學者認為,雖然青少年的本質基本是好的,但如果忽視青少年的人格素質的提高,青年的正當需要得不到解決,將會表現在對社會的反抗上,諸如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問題。因此,青少年人格發展中的問題是不容低估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層次的標准,其實質即是健康人格的標准。講究心理衛生,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它有助於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
3、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的青少年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不僅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參與者,而且他們從一出生就生活在與人類交往的社會環境中,作為社會的人,他們不僅需要有為社會做貢獻的真才實學,更需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不僅是現代健康的標志之一,也是社會對青少年的要求。所以家長、老師和心理醫生特別我們青少年自身都要十分注重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少年心理障礙問題表現是多方面的,如與老師、同學、父母的關系不正常,友誼、戀愛受挫折,以致罹患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均與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社會適應不良有關。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指導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重要內容。講究心理衛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這無疑對提高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講究青少年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己講究心理衛生,是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
總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自身健康、人格健全、和諧發展以及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這既是青少年現時學習、工作之必須,也是社會對未來建設者、參與者的素質要求。歸根結底,青少年的心理衛生事業是關繫到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事業,是關繫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任務完成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業。
二、心理健康的標准
近一百年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心理教育家們在不同層面上、不同背景下提出了人類心理健康的標准,這里我想在前人的成果上,結合時代的特點和我國的國情以及青少年現時的學習生活實際,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准如下:
1、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2、心理健康者正視現實,接納他人。
3、心理健康者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4、心理健康者有積極向上的、現實的人生目標。
5、心理健康者對社會有責任心。
6、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對他人有愛心。
7、心理健康者有獨立、自主的意識。
這七條只是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面,它遠不能包涵心理健康的所有因素,只是撮其要點。另外要說明的一點是:並不是有些方面一時做不到就是不健康的,正如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偶感風寒、傷風感冒而不能視為不健康一樣,關鍵在於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調整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層次的標准,其實質是健全人格的標准。我希望青少年注意講究自己的心理衛生,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成績,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樹立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不斷調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斷進取,為自己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三、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遺傳因素和個體的生理變化因素。這里重點講的是個體生理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學生的生理結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身體素質的變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生理病變、軀體形態改變等都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中學生開始注意自己的容貌、體格、姿態、語言等外在形象和特徵,對其缺陷和弱點十分敏感,如身體殘疾、個子太矮、身體太胖、太瘦、容貌不端正或其它缺陷等,均可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滋生自卑羞怯、敏感妒忌、孤僻乖戾、恐懼焦慮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另外我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學生的第二性徵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成熟,對性的關注和欲求而出現的羞恥和不安感,這種欲求和不安的矛盾也會不斷激化成為誘發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2、環境因素。中學生的生活環境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方面,它們是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但不管是何種生理的和環境的因素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必須通過個體心理活動的矛盾運動才能發生作用,因而,中學生心理活動的矛盾解決與否,影響著其心理的健康,解決得好,其心理就會朝著健康方向發展;解決

閱讀全文

與你理解的當代健康新概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了美女微信該怎麼聊天 瀏覽:946
游戲中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74
幸福感越強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151
恩施周邊經濟律師哪個好 瀏覽:522
公共事業類股票怎麼買 瀏覽:159
不相信愛情的人怎麼打動 瀏覽:609
婚姻生活中出軌怎麼辦 瀏覽:356
婚姻里女人傷心了怎麼辦 瀏覽:527
流域整治有哪些經濟項目 瀏覽:21
美女分身術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瀏覽:816
屬虎和鼠猴的婚姻如何 瀏覽:808
怎麼判斷自己包辦婚姻 瀏覽:790
婦聯幸福家庭項目計劃書怎麼寫 瀏覽:335
時間久了愛情會變成什麼 瀏覽:848
讀書人是幸福人體載是什麼 瀏覽:883
廣東美女在哪個地區 瀏覽:535
美女臘肉要買多少 瀏覽:752
什麼樣的女人是第二眼美女 瀏覽:568
美女的誕生在哪裡播放 瀏覽:899
美女沾花什麼意思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