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我國職業健康保障基礎推進進一步多是現在有哪些
、職業健康促進是改善我國職業衛生現狀的重要手段
職業健康促進涵蓋了職業和非職業性健康,通過政府、用人單位、勞動者共同參與,兼顧行為矯正和環境改造的綜合干預,構成一個多方協作的職業衛生與安全的服務管理體系,這一體系的運行將很大程度上制約影響健康的危害因素,有利於改善我國職業衛生現狀。
2、職業健康促進是「人人享有職業衛生保健」目標的戰略性策略實施的重要途徑
職業人群約佔世界人口的50%~60%,我國工業企業職工人數約為2億,他們是社會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生產要素。但職猛芹業人群面臨比一般人群更為突出的健康問題旦衫,通過職業健康促進模式,可以優化職工的心理行為、生活及作業方式和模知腔社會適應狀況。
3、職業健康促進是「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重要體現
職業健康促進強調「三級預防」中的一級預防甚至更早階段,即從根本上消除對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
4、職業健康促進是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企業提高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提供了一個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
有助於推動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制度的貫徹執行;
使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動強制行為轉變為主動自願行為,提高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有助於消除貿易壁壘;
對企業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
將在社會上樹立企業良好的品質和形象。
Ⅱ GBZ/T 296—2017 職業健康促進名詞術語簡介
GBZ/T 296—2017 zhí yè jiàn kāng cù jìn míng cí shù yǔ
Term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ICS 13.100
C 5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GBZ/T 296—2017《職業健康促進名詞術語》(Term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7年09月30日發布,自2018年04月15日起實施。
關於發布《職業人群生物監測方法總則》等4項推薦性國家職業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17〕18號
現發布《職業人群生物監測方法 總則》等4項推薦性國家職業衛生行業標准,編號和名稱如下:
GBZ/T 295—2017 職業人群生物監測方法 總則;
GBZ/T 296—2017 職業健康促進名詞術語;
GBZ/T 297—2017 職業健康促進技術導則;
GBZ/T 298—2017 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上述標准自2018年4月15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計生委
2017年9月30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准。
本標准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省職業病防治研究院、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網吉林電力科學研究院、3M中國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李霜、張巧耘、余善法、丘創逸、戴俊明、孫成勛、楊敏、楊曉瑛、劉曉曼、王瑾、許忠傑、王恩業、王超。
職業健康促進名詞術語
本標准規定了職業健康促進術語的基礎術語、方法術語、心理術語、拓展術語及其定義。
本標准適用於職業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2.1
健康素養 health literacy
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
2.2
健康生活方式 healthy lifestyle
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結果所強化的行為模式,包括合理安排膳食、堅持適量運動、保持心態平和、改變不良行為、自覺保護環境和學習健康知識等。
2.3
健康教育 health ecation
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促使人們自願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並鋒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4
健康促進 health promotion
一切能促使行為和生活條件向有益於健康改變的教育、環境與支持的綜合體。
2.5
職業健康促進 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工作場所健康促進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採取綜合干預措施,以改善工作條件,改變勞動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控制健康危險因素,預防職業病,減少工作有關疾病的發生,促進和提高勞動者健康絕手晌和生命質量為目的的活動。
[GBZ/T 2242010,10.4]
2.6
健康場所 settings for health
通過環境、組織和個體因素的交互作用,促進人們健康和幸福的日常活動地點或社會環境,如工作場所、學校、醫院、社區和鄉村等。
2.7
健康工作場所 healthy workplaces
由員工和管理者基於己識別的需求,全面考慮工作場所的實體工作環境、社會心理工作環境、個人健康資源和企業社區行動等影響因素,來保護和促進所有員工健康、安全和幸福的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場所。
2.8
健康企業 healthy enterprise
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全面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環境健康、安全、和諧、可持續發展,勞動者健康和福祉得到有效保障的企業。
2.9
目標群體 target group
存在共同需求的健康促進干預對象人群。
2.10
社區 munity
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人們生活的基本區域。是由一定數量的人群組成,他們可有共同的地理環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問題及需求等,可分為地域型社區(如城市社區、農村社區和城鎮社區)和功能型社區(如企事業單位、學校、軍隊和社會組織)。
3.1
健康賦權增能 empowerment for health
使人們獲得掌控其生活和健康影響因素的能力的過程。
3.2
循證健康促進 evidencebased health promotion
通過科學研究和系統調查,運用適合健康促進的主、客體特徵的高質量證據,科學、全面識別判斷健康需求的決定因素,以達到最有效的健康促進行動目標的方法。
3.3
健康傳播 health munication
在受眾研究的基礎上,製作和傳遞健康信息與策略,以促進個人和公眾健康的行為。
3.4
健康促進激勵 health promotion incentives
依據員工完成預定活動、達成目標或預期結果情況,給予有形的商品或服務獎勵,以激發員工參與健康促進活動的動力。
3.5
健康社區行動 munity action for health
通過社區的集體力量來增進社區對健康決定因素的控制,從而改善社區人群健康。
3.6
行為干預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運用傳播、教育、指導、說服、鼓勵與限制等方法和手段,幫助個體或群體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使其自覺採納健康行為,養成有利於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的過程。
3.7
形成評價 formative evaluation
在健康促進項目執行前或執行早期,對計劃內容所作的評價,包括為制定干預計劃所做的需求評估及為計劃設計和執行提供所需的基礎資料,如評估現行計劃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指標是否恰當、執行人員是否具有完成該計劃的能力、資料收集的可行性以及項目資金使用的合理性等。
3.8
過程評價 process evaluation
為有效地監督和保障健康促進計劃的順利實施,促進計劃目標成功實現,而進行的在健康促進計劃實施開始之時,貫穿於執行全過程的評價。
3.9
影響評價 impact evaluation
近、中期效果評價
對健康促進項目導致的目標人群健康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變化進行評價。
3.10
結局評價 oute evaluation
遠期效果評價
對健康促進項目實施後導致的目標人群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的變化進行的評價。
3.11
工作環境評估 workplace environmental asses *** ent
考察員工進行職業活動時所在的工作地點及其附近的環境,分析存在的所有對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
3.12
健康影響評估 health impact asses *** ent
通過綜合性的過程、方法和工具,來評判某個政策、計劃、產品或服務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3.13
健康管理 health management
對個體和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和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
3.14
健康指導 health coaching
專業人員與參與者共同協作,通過一系列行為學方法來支持和促進參與者健康行為的過程。
3.15
員工健康調查 employee health survey
通過健康行為、預防保健服務和健康狀況等調查,來獲取員工健康信息、健康促進方面的福利和需求,以及參與工作場所健康促進活動的機會和障礙等資料的方法。
3.16
員工援助計劃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員工心理援助項目
全員心理管理技術
企業為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福利與支持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的診斷、建議和對員工及其直系親屬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旨在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
4.1
社會支持 social support
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中獲得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同伴支持,這些支持能減輕個體的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2
工作—生活平衡 worklife balance
個人能夠達到或可以設定自我目標,能有效地履行工作、家庭和社區中多重責任的幸福狀態。
4.3
工作—生活沖突 worklife conflict
工作場所內、外所承擔的多重角色任務發生相互干擾和矛盾的狀態。
4.4
緊張因素 stressor
應激源
壓力源
任何能夠被個體感知並產生良性或負性應激反應的事件或內、外環境的 *** 。
4.5
職業緊張 s tress;workrelated stress; occupational stress
職業應激
工作壓力
個體所在工作崗位的要求與個人的能力、資源或需求不匹配時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若持續存在,可導致身心健康損害。
4.6
職業倦怠 burnout
職業枯竭
工作疲竭感
精疲力竭
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伴隨於長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
4.7
職業歧視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一種以不平等態度對待某些員工的行為。歧視的目標較多地指向種族、階級、職業、籍貫和性別等。
4.8
工作場所暴力 workplace violence
工作場所發生的可導致工人健康損害和安全危險的暴力行為,通常以身體攻擊和語言威脅的形式出現。
4.9
工作場所欺凌 workplace bullying
工作場所中來自他人持續存在的造成傷害的虐待,包括語言和非語言的、心理和軀體的虐待和侮辱,通常以符合組織內規則和政策的形式存在,主要來自上級,也發生於同事間,偶爾來自下級,是工作場所主要的不良社會心理因素之一。
4.10
工作場所騷擾 workplace haras *** ent
針對特定個體或群體的貶低或威脅行為,通常包括身體與情感騷擾,性騷擾是其中的一種,是工作場所主要的不良社會心理因素之一。
5.1
健康支持性環境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for health
在促進人群健康的過程中,合理制定和實施政策,倡導有利於健康的社會規范和共識,創造健康、安全、愉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系統地評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保證物質環境、社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有利於健康的發展。
5.2
健康促進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 for health promotion
開展應對公共健康問題和挑戰的健康促進活動,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組織和管理機構、政策法規和激勵機制等的統稱。
5.3
健康促進夥伴關系 partnership for health promotion
在健康促進活動中,兩個或多個參與的個體或部門自願達成的合作關系,共享健康相關資源和產出。
5.4
可持續健康促進行動 sustainable health promotion actions
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多部門合作創造支持性環境,實施健康促進策略,維護社區和人群的利益,促使經濟、技術、設施和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減少對子孫後代健康影響的長期健康促進行動。
5.5
健康與生產力管理 health and proctivity management
旨在改善員工健康並提高其生產力而開展各類活動和服務的綜合管理方法,包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職業衛生服務、員工援助計劃、健康促進和帶薪休假等所有能夠促進員工健康、增加士氣、減少離崗和增加員工工作效率的活動。
5.6
工作場所個人健康資源 personal health resources in the workplace
企業給員工提供的健康服務、信息咨詢、資源、機會及有利健康的環境,以支持和鼓勵員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監護其身心健康狀況。
5.7
健康行為 health behavior
個體或群體所採取的以改善和保持健康狀態,或預防疾病與傷害為目的的行為,包括基本健康行為、預警行為、保健行為、避開環境危害和戒除不良嗜好等五類。
5.8
健康指標 health indicator
通過直接或間接測量獲得的反映個體或群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狀態方面的指標,如嬰兒死亡率、平均期望壽命等。
5.9
健康收益 health gain
健康結局的改善程度,用來反映健康干預措施的效果。
5.10
體力活動 physical activity
任何由骨骼肌收縮而引起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運動,主要包括職業性、交通性、日常生活體力活動及閑暇時體育鍛煉。
5.11
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
在應付日常工作之餘,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勞,還有餘力去享受休閑及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
5.12
健康文化 culture of health
通過工作場所健康計劃、政策、福利和環境支持而創建的一個員工受到尊重、支持和提升的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5.13
健康福利 health benefits
員工福利計劃中所包含的有關健康的內容,如健康保險、健康體檢和健康咨詢等健康服務或優惠措施。
略
Ⅲ 職業安全和職業健康應該怎麼重視
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真的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說實話,沒有一個職業是絕對安全的,也沒有一個職業是絕對健康的。所以,其實也不用想太多這方面的問題。喜歡一個職業,或者因緣際會的從事了一個職業,可能最初我們不是太了解這個職業有什麼安全隱患,對自己的健康會有什麼潛在的問題。年輕人更加不會考慮這個問題。慢慢的我們做了一段時間,自己就會深有體會。這個時候,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的評估評估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對我們的身體會有什麼安全問題,會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找出來這些問題,我們就要找找資料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職業的這些安全問題,讓我們盡可能的健康。
Ⅳ 簡述健康促進的五大活動領悟
一、簡述健康促進的五大領域。
(1)制定能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問題涉及到很多部門,不僅要求衛生部門制定相應政策,也包括非衛生部門實行健康促進政策;
(2)創造支持性環境:創造安全、滿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支持人們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
(3)加強社區行動:充分發動社區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衛生保健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挖掘社區資源,解決社區的健康問題;
(4)發展個人技能:提高人們的衛生保健知識和能力;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強調個人、社會團體、衛生人員與部門、其他機構、政府等共同分擔健康責任,建立有助於健康的衛生保健系統。
二、健康促進的基本策略。
基於健康促進的概念和活動領域,可以將健康促進的基本策略分為倡導、賦權、協調和社會動員,其中倡導、賦權、協調是《渥太華宣言》明確指出健康促進三大基本策略,而社會動員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開展致力於改善婦女、兒童健康狀況的過程中提出的健康促進策略。
(1)倡導:主要強調的是針對政策決策者運用倡導的策略,促進有利於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2)賦權:開展社區及人群的能力建設,使其具備維護健康的意識、掌握科學的知識和可行的技術,激發社區和個人的潛能,最終使社區、每個家庭和個人具備承擔起各自的健康責任的能力,並能付之於行動。
(3)協調:健康促進涉及政府、各部門、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社區、個人,使各方面力量有效發揮作用,並能互相支持、配合,需要運用協調策略,關注到各自的利益與行動,形成促進健康的強大聯盟和社會支持體系,努力實現維護和增進全社會健康的共同目標。
(4)社會動員:社會動員策略主要的對象是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社區以及個人,有效的社會動員需要以遠大的目標感召人們,以各方利益得到最大滿足與妥協來打動人們,促使各方積極行動,產生切實的成效。
三、簡述「五因素傳播模式」的內容。
健康傳播的「五因素傳播模式」是拉斯韋爾提出的,該模式通過對五個問題的回答,描述了傳播的基本結構和傳播學研究的五大領域。
這五個問題是:誰?說了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取得什麼效果?模式及其五大研究領域是
傳播者控制研究,信息內容研究,媒介媒介研究,受傳者受眾研究,效果效果研究
四、簡述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
傳播者因素:傳播者是健康傳播的主體,通常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傳播過程中是信息的發出者,還是健康信息的把關人。傳播者是否能發揮好把關人作用,保障信息的科學性、針對性、通俗性、適用性等,直接影響健康傳播效果。此外,有威信、權威感和自身形象良好的傳播者也更容易得到受傳者的認可和接納,進而其傳播的信息也容易被接受和相信。
信息因素:信息符合目標人群(受傳者)需要、具有科學性,對受傳者的健康有益,就容易得到受傳者的接受。而信息服從傳播目的,表達形式適宜,也有助於受傳者理解和運用健康信息。
媒介渠道因素:運用的媒介和傳播渠道能夠為受傳者接觸到,及具有可及性,是使信息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因此,選擇適合於信息並為受傳者所接受的媒介,是取得良好傳播效果的基礎。多種渠道的組合使用往往能取長補短,提高傳播效果
受傳者:受傳者作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影響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受傳者的一般心理表現為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厭教,從而形成接受信息時的選擇性,包括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此外,受傳者的社會人口學特徵和健康狀況也是影響其對健康信息選擇性的重要因素。
健康傳播活動發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會影響傳播效果,如自然環境中的活動地點、場所距離等,社會環境中的文化習俗、社會規范等也可以促使實現良好傳播效果或使傳播效果削弱。
五、簡述「知、信、行模式」及其基本思想。
知識—信念與態度—行為
知識是健康信念形成、轉變態度,並形成健康行為的基礎;信念是產生行為的動力,行為是健康教育的目標。知、信、行三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沒有必然性,要使人群在接受衛生保健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信念和行為的轉變仍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認真設計和執行。
六、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母乳喂養時「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和判斷,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過努力成功採納有利於健康的行為,並取得預期結果。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採納促進健康的行為。
在採納母乳喂養行為中,母親的自我效能是其實施該行為與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母親具有決策能力;有自己安排工作時間的便利條件,或有能力促使家人和單位對自己實施母乳喂養給予方便;相信自己可以進行母乳喂養,則說明該母親自我效能較高,更有可能進行母乳喂養。反之,則會影響這一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的實現。
一、簡述健康教育干預策略的內涵、並說明其在社區高血壓防治健康促進項目中的運用。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干預策略是實現項目目標的方針、戰略,在一定高度上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是每一項具體干預活動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干預策略包括教育策略、政策策略和環境策略三方面。
在社區高血壓防治健康促進項目中,可以運用的教育策略有信息交流策略(如講座、咨詢、電視公益廣告、小冊子、折頁等)、技能培訓策略(如講座、演示與模擬訓練、示範操作等),以及組織方法策略(如社區運動)
政策策略包括政策、法規、規章制度、文化氛圍等,例如建立30歲以上患者首診測血壓制度,可以及早發現高血壓患者,有益於做到社區高血壓的三級預防保健。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在社區高血壓預防和控制項目中,建立人群運動場所、制定等。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具體目標的含義、應回答的問題、及三個類型。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具體目標指是為實現總體目標設計的、具體的、兩化的指
標,在表述中應可以回答誰、實現什麼變化、在多長時間內實現這種變化、在什麼范圍內
實現這種變化和變化程度如何五個問題。根據變化內容,可以將具體目標分為:
(1)教育目標:其變化內容為健康教育的最直接和近期的結果,如知識的變化、信念的改變、態度的改變等
(2)行為目標:改變內容是健康相關行為,即通過實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預期在健康相關行為上發生的改變
(3)健康目標:執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後人群健康狀況的改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健康目標的選擇取決於項目計劃的性質、持續時間等。
三、試比較不設對照組的自身前後比較和非等同比較組設計方案的優缺點。
不設對照組的自身前後比較:設計與操作相對簡單,能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資源;當項目周期比較長時,時間因素的影響較大;適宜於評價短周期項目,同時需注重對影響評價因素的控制。
非等同比較組設計方案:通過設立對照組可以有效消除一些混雜因素的影響,但當對照組選擇不恰當時,會產生選擇偏倚,對照組無法發揮必要的作用;非等同比較組設計方案的實用性較廣,但應注重對照組與干預組的可比性。
四、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
為了確定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項目實施後目標人群的改變在多大程度上歸因於項目的干預,要特別注意防止混雜因素對項目產出的影響。常見的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有五個方面。
(一)時間因素
時間因素又稱為歷史因素,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計劃執行或評價期間發生的重大的、可能對目標人群健康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產生影響的因素,如與健康相關的公共政策的出台、重大生活條件的改變、自然災害等。
(二)測試或觀察因素
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目標人群健康相關行為、健康狀況等進行觀察和測量。
(三)回歸因素
回歸因素指的是由於偶然因素,個別被測試對象的某特徵水平過高或過低,在以後又回復到實際水平的現象。
(四)選擇因素
設立對照組的目的在於克服時問因素、測量因素、回歸因素等對項目效果的影響。
(五)失訪
失訪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計劃執行或評價過程中,目標人群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被干預或評價。
一、自我導向學習法的優勢和特點。
自我導向學習非常符合成人終身學習的特性。雖然成人的生理機能逐漸退化,智力開始衰退,但學習能力沒有下降,生活經驗非常豐富,而且由於警覺到衰老而日益重視健康。在小團體式的學習活動中,參加者有充分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分享經驗,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激發每個人的學習潛能,並增強自信。
自我導向學習具有以下特點:①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只是促進者;②學習應建立在學習者已有的經驗上;③成人是自我導向學習的個體;④學習者應參與需求評估、目標制定和結果評價;⑤應以問題為中心。
二、專題小組討論的優點和局限性。
優點:(1)樣本量小,花費較少,但可獲得豐富且深入的資料;(2)信息來源於多人,可以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3)討論還可以激發出參與者思維,暴露事先無法預知的線索,從而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4)主持人有機會澄清一些容易被參與者誤解的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誤報和隱瞞信息;(5)原始資料可以生動地表達調查對象的觀點態度。
局限性:由於小組成員不是由概率抽樣得到的,結果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上的代表性、不能外推;調查質量甚至調查結果能否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的水平和技巧;小組的環境有時可能抑制討論,比如被少數人壟斷,其他調查對象可能附和他人而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此外,資料的收集過程和對結果的分析容易帶有主觀性
三、醫院健康促進包含的內容。
醫院健康促進包含的內容有:
1.建立醫院健康促進組織網路
2.制定健康促進政策與規劃
3.創造有利健康的醫院環境
4.加強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培訓
(1)對專職健康教育人員的業務培訓;(2)對全體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
5.改善醫院職工的健康水平
6.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四、列出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及職業的防護措施。
(一)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
1.生物危害 主要指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接觸各種感染性液體也是主要的感染途徑。
2.化學危害 主要來自抗腫瘤葯物、消毒制劑和經常接觸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3.物理危害 可分為運動功能性損傷和物理刺激。
4.心理社會危害 臨床護士每天處於高度精神緊張狀態,遇有急重症及搶救時更明顯,倒班護士生活缺乏規律,護士在工作中站立、行走、處理重物,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身體局部症狀和不同程度的疲憊感。
(二)職業防護措施
1.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
2.加強勞動保護、改善醫療操作環境
3.應對暴力事件
五、患者教育程序與護理程序的關系。
需求評估 診斷 計劃 干預 評價
護理程序
提出問題,收集資料,了解患者的需求 明確存在問題,作出護理診斷 制定護理目標,提出護理計劃 執行護理計劃 評價護理服務結果是否達到計劃目標
患者教育程序
教育需求及學習心理評估 教育診斷是護理診斷的組成部分 學習目標是護理目標的子目標 教育干預可能和其他護理干預一起實施 評價學習效果
一、舉例說明在社區開展糖尿病預防控制健康促進項目的意義。
(1)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越來越成為當前威脅社區居民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之一,其危險因素與人們的日常行為、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這些行為多發生在家庭和社區中。
(2)開展社區糖尿病預防控制項目,可以充分發掘和利用社區的有利條件,如社區的環境條件資源、社區政策、社區活動等,有助於人們行為生活方式的改善。
(3)依託社區這個場所,也便於開展針對社區人群的各項健康教育活動,如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食物選擇與製作等,並取得良好效果。
(4)開展社區糖尿病預防控制項目,可以有效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的優勢,集疾病預防和現有病人治療為一體,從整體上減少糖尿病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提高社區人群生活質量。
二、體力活動干預原則。
體力活動干預原則有:
1、運動訓練前常規體格檢查
2、運動有關信息收集
(1)運動史
(2)體質
(3)興趣
(4)運動禁忌證
(5)運動環境
(6)運動指導
3、運動量的選擇
4、運動內容選擇
5、運動進度
6、意外情況和不適的預防及處理
三、對肥胖症和伴有並發症患者的針對性干預。
主要是預防其體重進一步增長,最好使其體重降低,並對已出現並發症的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如自我體重監測,制定減輕體重的目標,以及指導相應的葯物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肥胖可能進一步加重疾病危險性的認識,並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
四、列出成癮性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2)社會心理因素
(3)文化因素
(4)傳播媒介因素
(5)團體效應
(6)家庭影響
五、hiv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及其他途徑。
hiv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及其他途徑
hiv主要通過3種途徑傳播:①血液傳播:輸人被污染的血、血製品;移植了hiv感染者的器官、接受了含有hiv的精液(人工授精);與hiv感染者共用注射用具(如靜脈吸毒);以及使用被hiv污染後未經徹底消毒的醫療器械、理發工具、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