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主食好嗎
因為,人要想獲取全面的營養,就必須吃由五穀組成的主食。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就是說麥、稻、豆類、雜糧這些主食能養五臟之真氣,是人體最好的補葯,而果菜肉類是主食的有效補充部分。 五穀從種植到收割,根系吸收大地的營養,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天地的精華,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為了養育這些種子,所有的營養最後都集中到了種子身上。因此,五穀是最有營養的,五穀的營養也是最全面的。維持人的生命,僅僅靠蛋白質和脂肪是遠遠不夠的。 從物質結構來說,人體以及身上的器官99%是由水組成的,碳水化合物正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此外,人體熱量來源於食物,食物中可產生熱量的營養素有三類——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普通人合理的日常膳食中供熱量比例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別占總供熱量的10%-15%、20%-25%、60%-70%。可見,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沒有充足的能量,蛋白質的修復功能,脂肪的調節體溫功能,礦物質、維生素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等也無從談起。 營養學家認為:從消化學的角度來說,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它們是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的熱量營養。米飯同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還有著其他營養成分不可代替的必需性。 主食清淡最健康 怎樣吃主食才最健康?洪昭光教授的建議是,主食還是清淡為好。他認為:中國人以前每餐必不可少的米飯、饅頭,其實是非常好的飲食方式,只可惜現在很多人已經摒棄了這種飲食方式。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普通人每天攝入谷類250-400克為宜(包括薯類和雜豆)。每天可在大米白面外選擇適量的粗糧調劑營養,蔬菜每天吃300-500克(最好有一半為深色蔬菜),水果200-400克或更多。 吃大餐喝小酒前先吃點主食 在大餐前先吃一點雜糧主食,如一小碗粥面、一兩塊玉米山葯芋頭,甚至是幾筷子土豆絲或年糕片等含碳水化合物的冷盤等,就能避免酒類、油膩食物傷胃傷身的問題,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而且能讓你早生飽腹感,有效減少食物攝入,控制體重。 粗糧代替精緻點心 如今宴席上的主食多是一些精緻的酥香小點、拋餅、炒飯,甚至油炸食品。它們往往油脂過高,纖維含量極低,不能起到平衡營養素和保護健康的作用。如果能換成平凡的白粥、紅薯粥,雜糧饅頭,都是很好的選擇。 居家主食盡可能豐富 營養專家提供的選主食的原則是,粗糧比細糧好,豆類、薯類比普通粗糧好。粗糧或豆類、薯類的營養價值要比精米白面高很多:全麥粉和普通的小麥粉相比,B族維生素要高出3倍。從蛋白質角度來講,紅豆、綠豆等豆類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3倍。不過,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每個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更實際的是,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煮婦們可以在使家人盡量調整精細糧、主副食口味的同時,努力平衡膳食。 「只吃菜不吃飯」易引發多種疾病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5年我國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糧食97公斤,比1990年減少33公斤。從1991年到1996年,肉類從27.1公斤增加到49.5公斤,蛋類從8公斤增加到16公斤,水產品從11.7公斤增加到22.9公斤,蔬菜從178.7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水果從19.1公斤增加到38.3公斤。不難發現,人們的主食攝入量變小了,某些慢性病的發病率卻在節節上升。上海居民死因前兩位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麻疹、肺結核變為現在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已超過日本。因此說,在我們的餐桌上,主食是應該唱「主角」的,少了「主角」,麻煩也就來了。 心血管病 由於許多蔬菜是用過多的烹調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容易讓油脂攝入增多。同時,增加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禽畜魚類的進食,也會導致體內脂肪囤積過多,不但會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也會接踵而至。 糖尿病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擔心自己得糖尿病的人,會有意少吃米面,以為這就少攝入了糖分。臨床實驗證明,如果病人主食攝入量太少,處於半飢餓狀態,容易出現反應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長此下去,患者身體消瘦,脂肪異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種並發症,給治療帶來困難。 脂肪肝喝酒吃菜不吃飯尤易損肝傷膽。即使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脂肪,改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自然有益,但酒席上控制不了油和菜的攝入量。日久就會加重體內脂質過氧化、損傷肝細胞,還可能誘發膽石症;飲酒會加重這種損害,引發或加重脂肪肝。 大腸癌、結腸癌 不吃米飯,而空腹大量進食魚、肉等高蛋白質食物,不但浪費蛋白質,還增加了身體內的廢物產生。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不但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還促進大腸中的腐敗菌增殖,影響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脂肪攝入過多,也容易造成結腸癌高發。 影響大腦思維 主食吃得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遠遠不夠滿足人體需要,會導致體內重要物質的匱乏,如:葡萄糖減少就會導致大腦思維活動受影響。
2. 吃什麼主食對身體最好
五穀雜糧養生
五穀雜糧的營養比果蔬和魚肉好。而且是,體積越小的東西,營養越好,對身體越好。比如小米,很補的!!想想看,五穀雜糧,實際上是種子,這樣小小的一粒東西,可以生長成一顆大植物,他的營養有多完全和充分。
事實上,有很多身體虛弱的人,實行了多飯,少菜後,身體都有所改進。 「少吃米飯多吃菜」不利健康,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葯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可輔助治療一些疾病。我國傳統飲食講究「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意思是說五穀是有營養的,但沒有豆子就會失去平衡。現代營養學也證明,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兩周的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五色豆的各自功效,以便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補身所需。
紅豆補心:紅豆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石、健美減肥的作用。紅豆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均有一定作用。
綠豆補肝:綠豆味甘,性涼,是清熱解毒,去火的常備食品。常食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促進機體正常代謝。綠豆可降低膽固醇,又有保肝和抗過敏作用,在綠豆湯中調入蜂蜜飲用,排毒功效更甚。
黃豆補脾:黃豆富含皂苷,能刺激分泌消化脂肪的膽酸,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黃豆的顏色與脾臟相對應,可健脾寬中、益氣補虛,經常食用還有助於延緩衰老,適用於面色無華、身體羸弱之人。
白豆補肺:白芸豆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種球蛋白等成分,具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復發有很好的作用。
黑豆補腎:黑豆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特別是異黃酮、花青素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具有明顯的補益腎臟、益陰活血、強筋健骨、安神明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