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遺傳因素如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

遺傳因素如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4-06-28 19:10:08

㈠ 影響大學生健康的因素及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

影響當代大學生健康的因素
在影響和制約人體健康因素中,主要有遺傳和心理兩種因素。( 一 )遺傳因素後代形成和親代相似的多種特徵稱為遺傳特徵。遺傳不僅使後代在形態、體質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親代相似,而且還把親代的許多隱性或顯性的疾病傳給了後代。某些遺傳病不僅影響個體終身,而且是重大的社會問題。( 二 )心理因素消極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許多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壓、腫瘤等。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必要條件,是人們適應環境的良好表現。二、環境因素( 一 )自然環境人大自然在為人類提供各種營養物質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廣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細菌、病毒)、空氣中的污染物、溶於水中的有害物質等。另外,氣候的突然變化(如酷暑、嚴寒、氣壓、空氣濕度異常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二 )社會環境社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環境。人們一方面享受著社會生產的成果(例如科技的進步、工業的發展,使人們有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另一方面社會生產的發展(例如現代工業的發展同時帶來了廢水、廢氣、廢渣、雜訊等)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三、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指的是人們長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會經濟、風俗,特別是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習慣。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四、衛生保健設施因素保健是包括對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在內的康復訓練、普查疾病、促進健康、預防疾病、預防傷殘以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動的總和。健全的社會保健制度是維護和促進健康的重要保障。社會保健制度涉及多個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初級衛生保健制度。初級衛生保健是最基本的衛生保健制度,它的特點是能針對本區域人群中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相應地提供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治療傷病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衛生服務。五、體育鍛煉因素人體在適宜的運動過程中,機體將產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良性變化,從而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運動量過大,則可能導致傷害;運動量過小,又達不到刺激體內各組織器官,從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體育鍛煉要想獲得健身效果,必須注意其科學性。

對健康的理解,一般人認為,沒有病就是健康。其實這種對健康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當今 對健康的科學定義是指機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動態平衡,是一種身體、精神和社會的 完滿狀態。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年就明確提出:「所謂健康不是單純地指身體無 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的把肉體的、精神的和社會各方面的都包含在內,亦即是指一個 完美的狀態。」1978年9月世界初級衛生保健會議上所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對 健康的描述又重申:「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完善狀 態。」�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善情緒狀態

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人生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經常會產生憂愁、緊張、壓抑等情緒反應,體育鍛煉則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大學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試、相互間的競爭以及對未來工作分配的擔憂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僅使鍛煉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像等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使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三)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等的整體評價,它是由許許多多的自我認識所組成的,包括"我是什麼人"、"我主張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等等。由於堅持體育鍛煉可使體格強健、精力充沛,因而,體育鍛煉對於改善人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至關重要。
身體表象是指頭腦中形成的身體圖象。身體表象障礙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據報告,54%的大學生對他們的體重不甚滿意。與男性相比,女性傾向於高估她們的身高和低估她們的體重,而且,身體肥胖的個體更可能有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方面的障礙。身體自尊主要包括一個人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評價,對自己身體外貌(吸引力)的評價,以及對自己身體的抵抗力和健康狀況的評價。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與整體自我概念有關(見圖9-1),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對身體表象的不滿意會使個體自尊變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積極程度),並產生不安全感和抑鬱症狀。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與身體自尊、情緒穩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關,並且加強力量訓練會使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指一個人的果斷性、堅韌性、自製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體育鍛煉中要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如氣候條件的變化、動作的難度或意外的障礙等)和主觀困難(如膽怯和畏懼心理、疲勞和運動損傷等),鍛煉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觀方面的困難,也就越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從鍛煉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五)消除疲勞

疲勞是一種綜合性症狀,與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當一個人的情緒消極,或任務超出個人的能力時,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會很快地產生疲勞。大學生持續緊張的學習壓力極易造成身心疲勞和神經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則可以使他們身心得到放鬆。

(六)治療心理疾病

體育鍛煉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1750名心理醫生中,80%的人認為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來消除焦慮症。在大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慮症和抑鬱症,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這些心理疾病。

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總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既是教育的一環,又是生活的一環,是屬於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因此,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促進人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能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綜合能力。

2、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

進行體育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以適應肌肉活動的需要,這樣就能從結構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統。經常從事運動,能使心臟產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縮有力,心搏徐緩,血容量增大,這就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變化比一般人小,表現出心臟工作的「節省化」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現象, 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運動能使呼吸肌發達,呼吸慢而深,每次吸進氧氣較多,每分鍾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滿足機體需要。運動可使人體更多肺泡參與工作,使肺泡富有彈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

適當體育活動能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肌纖維變粗,肌肉組織有力,促進骨骼生長,骨密質增厚,提高抗彎、抗壓、抗折能力。

5、調節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從事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能使人產生一種非常美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由於運動的激勵還可以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運動還能調整人們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如消除情緒的沮喪和消沉。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事體育運動能提高人體應變能力,使人善於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分析綜合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判斷空間、時間和體位能力增強,因而能判斷准確,反應靈敏。同時由於經常在嚴寒和炎熱環境中運動,可以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身體對氣溫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

7、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使白血球數量增加、活性增強,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緩老化過程,健康長壽。

運動養生的意義

動物學家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優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5年;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一倍。那麼,為什麼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重要的一條是野生動物為了尋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氣候的侵害,經常要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體質變得越來越好,壽命自然比家養動物長了。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壽命就長。這說明一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其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以養形

2.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3.運動可加強心臟功能

4.運動能增加肺的功能

5.運動能提高腎臟的功能

6.運動使人精神愉快



一般說來,人體的健康指標是由身體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和社會的健康三方面因素構成。�
1.身體健康: �
衡量身體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疾病、無須治療;�
(2)身體的發育正常;�
(3)有良好的生活節律,食慾、睡眠好;�
(4)體態、臉色好,有精神;�
(5)能很好的進行日常活動、消除疲勞快。� 2.精神的健康 �
這包括一個人的行為思想與其基本價值觀仿相一致,覺得生活充實有意義,對美和善的嚮往 ,能精力充沛地履行各種職能,完成各種任務,而且能從中發現並享受樂趣,感到自身的價 值,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3.社會的健康 �
能夠融洽地愉快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種角色,如朋友、鄰居、同學、戀人等,在社會各領域的 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健康應具備以下標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夠從容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份緊張;�
(2)處中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抵抗感冒等一般性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背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皮膚有彈性,肌肉豐滿,走路輕松。�
這種新概念的提出,標志著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傷害,而且包括身體、精神方面能迅速完 全地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

㈡ 遺傳對心理健康有何影響

有些心理疾病是受先天遺傳影響的,例如智力落後、智力障礙、神經功能症和分裂症等,常常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研究表明,焦慮症部分決定於遺傳因素。母親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9.3倍;若父親患此病,則女性患此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7.2倍。另外,43%的癲癇病患者同遺傳有關。

閱讀全文

與遺傳因素如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蛇片電視劇大全 瀏覽:140
信徒電影在線觀看韓劇 瀏覽:298
許田射獵告訴我們什麼故事 瀏覽:558
韓國電影污版軟體下載 瀏覽:637
車牌號怎麼找資源 瀏覽:158
類似比基尼空姐的電影 瀏覽:66
島國片子資源從哪裡來 瀏覽:473
屬牛女97年婚姻如何 瀏覽:794
工藤靜香電影 瀏覽:594
沉船電影有哪些 瀏覽:299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申請怎麼寫 瀏覽:29
無性婚姻有小孩怎麼辦 瀏覽:759
被卡冰箱的電影 瀏覽:379
事業編養老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瀏覽:936
抗日戰爭電影大全免費透狼 瀏覽:502
韓國電影推薦愛情美女 瀏覽:566
古代美女的披肩叫什麼 瀏覽:367
在哪裡可以看未刪減版的電視劇 瀏覽:20
各類經濟活動指數在哪裡看 瀏覽:533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出自哪裡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