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吃出身體健康有什麼講究
一是飲食要適量。吃東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處,飢飽適中。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布、貯存,主要靠脾胃來完成,若飲食過度,超過了脾胃的正常運化食物量,就會產生許多疾病。飲食過量,在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使食物滯留於腸胃,不能及時消化,從而影響營養的吸收和輸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過重而受到損傷。
其實,對於這一點,古人早有認識。如《黃帝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東谷贅言》中更明確指出飲食過量對人的具體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過飽不利於健康,但吃的過少同樣也有損健康。有些人片面認為吃得越少越好,結果強迫自己挨餓,由於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虛弱不堪。正確的方法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
二是飲食應定時。「不時,不食」,這是孔子的飲食習慣,即不到該吃飯的時候,就不吃東西,這是正確的。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到時候便會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備。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常會沒有飢餓感,勉強塞些食品,也不覺有何滋味,而且難以消化。
中醫學認為,一日之中,人體白天陽氣旺盛,活動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陽衰陰盛,即將就寢,以少食為宜。這就應了「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的名訓。清代馬齊在《陸地仙經》中提到:「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
我們強調「按時進食」,也不能完全排斥「按需進食」,這也是吃的辯證法呢。即想吃時就吃一點,不想多吃就少吃一點。像加夜班的人,在第二天早餐時往往不想吃東西,希望趕快睡上一個好覺;心情不好的人,吃飯時往往沒有食慾;午睡過久的人,常常在晚餐時間不想吃東西;正全神貫注、忙於工作或比賽的人,自然不想停下來吃東西。對於他們來說,等有了食慾時再吃會更好一點。
對於這一點,我國著名養生學家早就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強飲水,會使胃部脹滿,若不餓時而勉強進食,則會影響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
㈡ 每天怎麼吃才能健康飲食
每天怎麼吃最健康
1. 首要。一日三餐需求做到科學定量。目前科學的食量份額為3:4:3,及早餐佔30%,中餐佔40%,晚餐佔30%。可是,關於不同的人群,因其身高、體重、身體質量及日常耗費不同而有所不同。成年人一天需攝入的熱量約1500-2000大卡(其間每克脂肪含熱量為9大卡;每克碳水化合物含熱量為4大卡;每克蛋白質含熱量為4大卡)。而關於性別又有差異:一般女人每天需求1500-2000大卡,一般男性需求2000-2400大卡。
2.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時間。科學發現,一般的,混合食物在腸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為5個小時,所以兩餐時間間隔為5個小時為好。一般的,比較科學的進餐時間為:早餐:7點至8點 ,午餐:12點至13點 ,晚餐:17點至19點 。
3. 普通成人早餐所佔的熱量比例為30%。按照2000大卡來計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600大卡。食物的選擇:主食,如麵包,饅頭,粥,麵食。這些食物包含的澱粉多,滿足能量的攝入;還需要增加適當的蛋白質類食品,如:牛奶,豆漿,雞蛋等。
4. 一般成人午飯所佔的熱量份額為40%。依照2000大卡來核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800大卡。食物的挑選:主食,主要是包括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面製品(如饅頭、面條、大餅、玉米發糕等)。一般在150-200克左右。副食,主要是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的食物。如肉類、蛋類、奶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一般在240~360克左右。根據需要,恰當調整。
5. 普通成人晚餐所佔的熱量比例為30%。按照2000大卡來計算,應該攝入的熱量約為600大卡。由於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食物的選擇方面應該是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主要有,米飯、稀飯、麵食、少量油脂食物(如魚類)、蔬菜、水果等。主食類滿足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蔬菜水果則可以滿足纖維的攝入,從而有益於消化。
6. 除了正餐。適量加餐。早餐後10點左右,彌補適當的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如生果;午飯後15點左右,這時人體中葡萄糖的含量現已降至午飯後的最低點。因而,你能夠吃一些堅果、爆米花、干鮮生果等食物彌補。 晚餐後不主張加餐,由於晚餐吃得太撐,不益於食物的消化,對腸胃也不好。
7. 每天適當的運動和鍛煉,是保證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運動,如跑步,打球,散步等,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能力,強身健體。注意的是,對於運動量大的人群,相應的所需的熱量應該適當的增加,同時制定適合自己的食譜,相信,健康將會伴你一路前行。
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①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
谷類食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人們應保持每天適量的谷類食物攝入,另外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粗糧、雜糧和全谷類食物。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富含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多種慢性疾病風險有重要作用。
③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④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均屬於動物性食物,是人類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鹽的攝入量多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因此建議大家養成清淡少鹽的膳食習慣,不要攝入過多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腌制食物。
⑥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身體活動減少,進食量卻相對增加,導致我國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正逐年增長,這是許多慢性疾病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不要每頓飯都吃到十成飽,且養成天天運動的習慣。
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進餐定時定量。可根據職業、勞動強度和生活習慣進行適當調整,尤其注意晚餐要適量,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為宜。零食作為一日三餐之外的營養補充,可以合理選用,但不宜食用過多。
⑧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水。飲料最好選擇白開水,某些添加了一定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飲料,適合熱天戶外活動和運動後飲用,多數飲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大量飲用會造成體內能量過剩。
⑨如飲酒應限量
無節制的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危險。
㈢ 怎麼吃才最健康
第一,健康飲食應該固定時間,一天三次,規律飲食。
第二,對於飲食方面,應該多吃一些粗纖維,容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一些富含高膽固醇,高熱量,油炸食品,同時在飲食之外,還可以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櫻桃,葡萄,橘子,橙子等。
第三,在健康飲食後,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比如耍太極,散步等有氧運動,這個時候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食物的消化,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態。
㈣ 怎麼吃才健康
人體主要需要七大營養素,因此我們每天只需要按照比例攝入,就是最營養的吃法。下面是營養素攝入比例。
1.蛋白質動物蛋白質比植物蛋白質營養更價值高,這是因為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比例更加符合人體需要。研究表明,高蛋白飲食對心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很多人也將高蛋白飲食用於減肥,蛋白質攝入不足或缺乏易引起老年人骨折。這些都表明了蛋白質的重要性,當然也不是越高越好,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0.8-1.2克。主要來源:禽畜肉、蛋類、奶製品、魚、蝦等,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豆類中黃豆、大青豆和黑豆和堅果里的杏仁、松子、核桃、芝麻、瓜子等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
4.無機鹽和維生素平時食用的食物中大多都含有充足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因此,多吃瓜果蔬菜就可以補充日常所需無機鹽和維生素。只有當蔬菜水果缺乏時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過量和缺乏都會導致不良後果。主要來源:黃瓜、絲瓜、苦瓜、西紅柿、橘子、橙子、柚子、桃、梨、香蕉、西瓜。
5. 膳食纖維研究表明食用高纖維食物,平均每日粗纖維攝入量高達35~40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病率比膳食纖維攝入量僅為4~5克的歐美國家的居民明顯降低。世界糧農組織建議正常人的膳食纖維攝入量為每人每日27克。主要來源:筍類(含量最高)、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麩皮,穀物及製品,麥片,燕麥片,馬鈴薯、紅薯等薯類,豆類及製品,菌類(干)等。
㈤ 一個人怎樣才能吃得健康
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其次靠脂肪的分解氧化。早飯與頭一天晚飯間隔時間比較長,胃處於空虛狀態,不吃早餐會使人體血糖不斷下降,造成思維混亂、反應遲鈍、精神不振。另外,不吃早餐易引發膽結石。因此,於康強調,吃早餐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早餐營養量須佔全天營養量的1/3以上,一般以糖類為主,同時還應有適量的蛋白質和蔬菜。
有關專家介紹,雖然人們的年齡和各自的體質狀況是不同的,但是對早餐的要求大體是相同的,那就是對早餐都要搭配合理,以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早餐也應包括主食,包括副食。主食最好以蒸、煮的食物為主。副食有肉、菜、蛋以及牛奶或者果汁。盡量少吃油炸的食物。如果早上不吃主食,光吃雞蛋或者牛奶的話,可能會影響這些食物里蛋白質的吸收。所以早餐的時候必須要有主食。
午餐:營養搭配要合理
但有關專家指出,午餐只吃包子、餛飩、面條等等,雖然熱量供給基本能達到標准,但優質蛋白比例小,鈣、鋅、維生素a、維生素c等微量營養素明顯不足。人們一定要拿出充裕的時間來吃好午餐,並且應該注意提高飲食質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肉、瘦豬肉、牛肉、羊肉以及水產品和豆製品。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頭腦保持敏銳,對增強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
提醒消費者,如果午餐吃了富含單糖、雙糖及澱粉多的米飯、面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難以集中。此外,午餐最好不吃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太簡單,營養含量低,而且不均衡,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午餐吃得過於簡單,下午3~4點鍾最好再吃1~2個水果,以便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他營養素。
晚餐:吃多吃少因人而宜
有關人士介紹,晚餐飲食應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因這些食物不但能影響夜間的睡眠,而且易引起發胖。要以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這類食物既能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給人體需要的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血液循環,有益於人體健康;應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條、麵包、米飯和甜食等,能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細胞所吸收的色氨酸進入大腦,並轉變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因色氨酸除有安眠的作用外,還可減輕身體痛覺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