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恢復心理健康

如何恢復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4-16 10:30:06

『壹』 保持心理健康的11個方法

心理健康意味著擁有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得心應手,並且在面對挑戰時有自信心。與身體健康一樣,也有許多活動能幫助你改善心智健康。可以遵循以下步驟促進幸福感並保持心理健康。

1、人際交往

與周圍能支持和豐富你人生的人建立並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個人關系的質量對幸福感有很大影響。拿出時間並付出努力建立強大的人際關系能帶給你許多好處。

2、拿出時間享受生活

給活動,興趣愛好和喜歡的事情留出時間。玩填字游戲,到附近的公園散步,讀一本書,縫一床被子,給孩子畫一幅畫,與寵物玩耍,這些都能給你帶來想像力和創造力。

3、參與並分享興趣

參加一個能與你一起分享興趣的俱樂部或社團。與有共同愛好的人在一起對你的心理健康有好處。如樂隊,晚間步行,跳舞班,以及讀書會等。

4、為社區做貢獻

拿出時間做志願者。幫助鄰居,為朋友做點好事等。有許多貢獻方式能帶給你良好感覺。在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同時也能促進你的生活品質。

5、照顧好自己

適當運動並吃好,這能幫助你保持身體健康。生理和心理健康緊密相關,身體好也會讓心理感覺好。不一定去健身房鍛煉,做園藝,打掃房間,跳舞和徒步都是很好的健身運動。身體鍛煉結合均衡飲食能滋養身心,讓你從里到外都保持良好感覺。

6、挑戰自我

學習新技能或挑戰一個目標。如制定健身目標或學習烹飪等。在實現目標,掌握新技能,獲得自信和成就感的同時,學會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7、應對壓力

了解誘發壓力的原因並掌握應對方法。可以避免一些誘發源,並學會控制其它因素。壓力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並會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只有在它讓你感覺不舒服或痛苦時才會成為問題。平衡的生活方式能幫助你更好的應對壓力。如果感覺難以平靜,嘗試深呼吸,瑜伽或冥想,這些活動或許對你有幫助。

8、休息與調整

確保充足睡眠。定時上床睡覺,並養成睡眠的好習慣。睡眠能修復心理和身體。然而,如果在醒來後總是匆匆忙忙,仍然會讓你有疲憊感。因此,在白天拿出一些時間放鬆和調整很重要。

9、注意此時此地

每天拿出時間留意自己的感覺。感覺臉上的陽光和微風,並注意呼吸的空氣。我們很容易陷入對過去或未來的思考,而不是體驗現在。專注於當下是做到這一點的好方法。有意識的內外聯合對身心健康很重要。

10、尋求幫助

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存在,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與可信的朋友或家人溝通,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幫助,也對保持你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貳』 簡述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

(1)苦惱時,找你信任的,談得來的,同時頭腦也較冷靜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將心中的郁悶及時傾吐出來,以免積壓成疾。

(2)遇到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敗而陷入自我煩悶狀態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情境,轉移一下注意力,暫時迴避,以便恢復心理上的平靜,將心靈上的創傷撫平。

(3)當情感發生激烈震盪時,宜將情感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歡乾的事,如寫字、打球、唱歌等,從而將你心中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感轉移或替換掉。

(4)對人謙讓,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後台工作人員。

(5)多替別人著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6)做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終。面臨很多困難時,宜從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逐個解決,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並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以免緊張焦慮,心理壓力過大。

(8)對別人要寬宏大量,不要求別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辦事,原諒別人的過錯,給別人以改錯的機會。

(9)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

(10)自己多動手,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

(11)制訂一個既能使你愉快而又切實可行的調適身心的計劃,給自己以希望。

『叄』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贊美是萬金油

人們非常願意幫助贊美自己的人,即使這種贊美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當然,更准確、走心的贊美,收到的效果會更大,而且,此方法對任何人都有效。


- 02-

心情不好?就停在當下!

如果你心情不好,一定不要立刻就工作或者與人交流,給自己一點點的獨處時間,哪怕只有2分鍾,可以幫助你迅速冷靜下來,恢復理智與一個正常的心情。


- 03-

等待是最好的聆聽方式

如果你問了別人一個問題,然後他們回答了一半,你等著,他們會說完的。只要等著,保持眼神接觸,最終,他們會開口講完的。


- 04-

覺得緊張?嚼起來!

公開講話或者蹦極之前這種會緊張的時刻,嚼口香糖就好了。據說人類在危險的時候會自動停止咀嚼(吃東西),所以吃東西的時候就是安全的,大腦就是這么告訴你的。


- 05-

他人無緣無故對你發火時,啥都別做

下回有人朝你大吼大叫時,保持冷靜就好。這會讓他們更生氣。最終,他們的怒火會燃燒殆盡,然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 06-

傾訴是最接地氣的療愈

一定有一兩個可以聽你傾訴的朋友,不要畏懼談論自己的創傷和問題,如果你願意敞開心扉,對方也會與你交換秘密。

傾訴,也是很好的療愈。找一個互相療愈的對象吧(註:談論心事不意味著吐槽抱怨負能量)。傾訴,並且互相提供幫助。


- 07-

覺得壓力大?換個姿勢

當你感覺壓力很大的時候,記著調整一下身體的姿勢,讓自己更加的舒展——這是消除壓力最有效的方式。

為啥?因為身體形態可重要了。當你重新擺姿勢時,你一部分精神上的壓力會隨著你的舒展而釋放轉移出去。


- 08-

想知道誰跟誰關系好?

當一群人在一起時,大家談論、聊天、歡笑,每個人都會跟他們覺得最親近的人進行眼神交流。

所以,想知道誰跟誰關系更好?那就好好看看每一個人吧,看看他們在笑的時候望向的是誰?


- 09-

他人是否真的歡迎你?

注意別人的腳。當你加入別人的談話時,發現別人只是把上半身轉過來了,腳還是維持原來的方向,那就說明他們不歡迎你的加入。


- 10-

商量事情與合作的技巧

如果你想跟人協商、合作或者商議事情,盡量不要在會議室,辦公室等正式的場合。你可以選擇咖啡店之類的地方,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對方的防衛心。

另外在時間上,可以選擇在下午2-4點之間,人們在這個時間段精神更放鬆哦~


- 11-

想了解一個人真實的內心?

想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的狀態,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缺少什麼,不用費盡心機的去分析去猜,就看這個人在炫耀什麼;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麼,不看別的,就看其掩飾什麼。


- 12-

6個生活細節年輕大腦

1,每天大笑1次:具有緩解壓力抗擊心理衰老功效;

2,睡夠7小時:充足睡眠有助大腦強化記憶;

3,坐2小時後起身活動一下;

4,經常拿手按摩一下頭皮,撓撓;

5,散步的時候活動脖頸;

6,堅持健身4個月:鍛煉有助於加強記憶。


13-

發怒,男女大不同

男性發怒的原因常常是由於權利受到威脅,比如想做某事卻被禁止;而女性則是因為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意願,尤其是感到被拒絕、被忽視和嫉妒時。

心理專家認為:「女性常常希望某人或某事有所改變,但自己卻無能為力,又看不到出路,於是發怒。」


- 14-

拋硬幣幫你確定心意

當面對兩個選擇時,拋硬幣總能奏效,並不是因為它總能給出對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拋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麼...


- 15-

感覺到焦慮?收拾屋子!

焦慮的時候,覺得煩亂的時候,收拾一下家裡。整理房間和清理會讓你的心越來越輕松。你會比之前更開心、更有感覺。


- 16-

成為你自己

你生命的前半輩子或許屬於別人,活在別人的認為里。那把後半輩子還給你自己,去追隨你內在的聲音。

『肆』 怎麼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

每個人所處環境和遭遇的問題不同,所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此介紹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參照看是否適合用。

1、面對現實,敢於接受,適應環境

能不能面對現實是一個人成不成熟的標志,當我們在面對困難和煩惱的時候,要正面現實,敢於接受,並適應環境,去改變它。只有接受了,你才有心思改變它,盲目的後悔和抱怨,不願面對現實,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復雜,你受的傷害越來越大。

2、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善待自己

在任何時候,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過分追求完美只會傷害你自己。當遇到問題,當有情緒,有矛盾時,我們要學會愛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善待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那沒有任何人會愛你。

3、擁有知己,善於發泄,與人為善

遇到有情緒的時候,要學會傾訴,可以找自己的知己,親友傾訴,善於發泄情緒,不要壓抑在心裡。另外,對人要謙讓,與人為善,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後台工作人員。

4、努力工作,愛好廣泛,讓自己動起來

每個月或者每周制訂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養身心的計劃,給自己以盼頭。生活中,要多讓自己多動手來,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廣泛的愛好,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遇到困難設法克服解決,從而積累戰勝挫折的經驗。

『伍』 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

1.與其抱怨環境,不如提高心理抵抗力!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保護自己,釋放壓力,保持內心的平衡和協調!現實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復雜的,因此,對自我的理想和要求要建立在切合實際,力所能及的基礎上,不要過高地制定自我難以實現的目標,否則,目標不能實現就會引發自卑感和無能感,最終產生抑鬱焦慮情緒.一般來說,目標制定得越高壓力越大,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他人,保持一個平常健康的心態,有利於緩解各種壓力.

2.宣洩,即將內心的壓力排解出去,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當一個人反復積累自己的煩惱,痛苦,不願意暴露於外界,而是壓抑或埋藏在心裡時,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刺激或壓力,就會加劇其自我的苦惱,最後心理失衡,產生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當自己有煩惱,自我解決不了的事情時,要向您的親朋好友傾訴出來,哪怕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把不良的情緒宣洩出來,釋放出壓抑情緒,就會心身平衡,有益於身心健康.切記不要採用不健康的宣洩或應對方式,如大量酗酒,打打鬧鬧,發牢騷,說怪話等,都無濟於解決自己心理上的苦悶,反而會加劇心理痛苦.

3.轉移,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挫折時,如考試失敗,與同事關系緊張,任務過重等,一時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就應順其自然接受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同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方面,如去散心,打球,聊天,娛樂,旅遊等,以淡化某種困境,遺忘煩惱之事,使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這種有意識地轉移,可使情緒壓力得以緩解.

4.不妨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問題,認知正確了,情緒就會相應發生變化.當我們處於逆境之時,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調節自我,從不好之中找出好事,就能減輕壓力,擺脫煩惱.

5.運動是最好的放鬆方式,因為它可以幫助你釋放緊張和壓力,緩解疲勞,減輕焦慮.運動不但增強體質,而且鍛煉人的意志品質,提高對困難挫折的應對能力.

6.幽默永遠是一劑良葯,對緊張和壓力過大的人是一種鬆弛劑.當一個人緊張不安時,適當幽默一下,可以應付緊張尷尬局面,使情緒恢復正常.其次,幽默使人開懷大笑,有助於肌肉放鬆,緩解壓力,恢復正常心態,從壓力中解脫出來.最後祝你成功!

『陸』 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5條

心理健康對健康長壽的保障,保持穩定樂觀的心態,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等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一旦心理出現問題,將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那麼怎樣維持心理健康呢?維護心理健康要做到以下8點。

1.保持心情愉快:情緒不佳,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容易誘發許多疾病。所以,要心胸開朗,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合理用腦:一個人要經常讀書看報,勤於思考,不但會減少煩惱,而且還可以使自己的腦力活動保持旺盛,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和退化。

3.睡眠充足:一旦疲勞過度,生理功能就恢復較慢,所以,一個人要保持擁有旺盛的精力,就要保證擁有足夠的睡眠。

4.家庭和睦:家庭氣氛和諧,關系融洽,生活才會幸福美滿,從而保證一個人擁有心理健康。

5.經常與人交往: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就要和人發生交往。要經常與親朋好友談心,交流感情。還要與人友善,經常助人為樂,積德行善。

6.注意飲食調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水果,少食油膩和食鹽。

7.開拓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個人如果整日無所事事,就會煩惱,就會苦悶。尤其是離退休人員,這個時候要自己找事做,可以從事繪畫、書法、音樂、下棋等活動。

8.正確對待疾病:一個人在平時要注意定期檢查身體,如果發現患有某種疾病,就應當及時治療。千萬不要緊張、疑慮,更不要恐懼和悲觀失望。

『柒』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狀態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這是蘇軾老人家評論知人之難的一句話,但其實知人難,知己更難。自我認知的膚淺是心理異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憐者說「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


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但又沒有努力方向,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


自傲自負者說「我行,你不行」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只能欺人一時,欺己一世。


自信自強者說「你行,我也行」充分認識自己,發揮最大潛能。

自卑自憐者、自暴自棄者、自傲自負者也並非全然不了解自己。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對自己同樣有認識,但是卻並不能真正的接受自己,其根源都是自卑。只有認識真實的自我,接納真實的自我才能獲得健康。


2.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准。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方面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和適應環境,來達到主觀與客觀世界的融洽;另一方面當力所不及的時候,他們又能及時的另選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環境。而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精神,堅持住自己的自主意識。同時也要注意朋友的忠告,一味的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總是與別人差別太大,與現實格格不入又如何心理健康呢?


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的人,即使再內向孤單的人,他也有著自己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幫助或者到信息,同時我們的快樂得到分享,我們的悲傷得以宣洩。試想一下當你滿心歡喜卻無人祝賀其滋味如何,又或者內心痛苦無人傾訴又如何。

與人交往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我們決不提倡別人打了你左臉你還把右臉伸過去,但也不贊同因為芝麻小事就視為仇人,不共戴天。但同時也不要天真的認為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該如何待你。交往時,正面的態度或情緒比如尊敬、信任、喜悅等要多於負面的能量。人生是美好的,美麗的事物總是更加被偏愛。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獲得工資的一種手段。同時還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你的工作代表著你的成就;在另一方面,工作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提高個人的地位。有很多剛剛退休的老人們,會有嚴重的失落感。我們常說「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讓老人們重新找到一些「工作」,能夠使他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回復健康的心理。

另一方面,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我們忙碌而機械,很多人的情緒長期緊張又不善於調劑休息。通常遇到休息就是睡懶覺或者通宵電視、通宵游戲,反而比工作日更加勞累。我們應合理安排休閑時間豐富休閑方式,使休閑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放鬆身心的時機。

『捌』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標准

1908年,美國耶魯大學學生皮爾斯,將自己患躁鬱症和住進精神病院3年的親身經歷,寫成了一本舉世聞名的書——《我尋回了自己》;同時,也為世界性心理衛生運動揭開了序幕。心理衛生工作的目的在於培養和增進個人與社會的心理健康。

事實上,各種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很難截然分開,每一種水平都與另一種水平相連,很難將一種心理健康水平同另一種區分開來(極端情況除外)。不少心理醫生相信,僅僅沒有神經症和精神疾病是不夠的。

一個人沒有心理疾病,並不能證明他就有健康的個性。心理醫生認為,處於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如果不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其生活是不可能富有、幸福和豐富多彩的。即使我們沒有什麼心理疾患,也滿足了自己的一切需要和動機,我們仍然會感到不幸和不足。

對於心理健康標準的描述,並無一個普遍模式。對於不同的人,心理健康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即使是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中,其反映心理健康的特點也可能是不同的。下面介紹的幾種常見的模式,是對高水平心理健康的人進行研究的結論。

1.心理「成熟者」模式

奧爾波特在哈佛大學一直從事對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的研究。他認為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成熟者」,為此他提出了7個指標:

(1)能主動、直接地將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興趣和活動中;

(2)具有對別人表示同情、親密或愛的能力;

(3)能夠接納自己的一切,好壞優劣都如此;

(4)能夠准確、客觀地知覺現實和接受現實;

(5)能夠形成各種技能和能力,專注和高水平地勝任自己的工作;

(6)自我形象客觀,知道自己的現狀和特點;

(7)能著眼未來,行為的動力來自長期的目標和計劃。

2.「自我實現者」模式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其學說旨在研究和挖掘人類心理的最大潛力,他把那些能發揮自身遺傳限度內最大可能力量的人稱之為「自我實現者」,亦即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他認為這類人在人類中並不多見,但卻是我們的楷模,其特點有如下表現:

(1)良好的現實知覺;

(2)接納自然、他人與自己;

(3)自發、坦率、真實;

(4)以自身以外的問題為中心;

(5)有獨處和自立的需要;

(6)功能發揮自主;

(7)愉快體驗常新;

(8)有神秘或頂峰的體驗(頂峰體驗是指那種如痴如醉、物我兩忘的境界或情緒);

(9)有社會興趣;

(10)人際關系深刻;

(11)有民主性格結構;

(12)有創造性;

(13)不隨波逐流。

3.「創發者」模式

弗洛姆認為,社會環境與心理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變革的社會可以造就大量心理健康的人,他們可以充分使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潛能和能力,他稱此種人為「創發者」。「創發者」主要有4個特徵:

(1)創發性的愛情:相愛的雙方能保持獨自的個性。在愛情之中不可為追求「和諧」而泯滅個性,而應使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然而要達到這種愛是很困難的,因為它要涉及關懷、負責、尊重和理解4個方面的難題。

(2)創發性的思維:對思維對象有強烈的興趣,並能以客觀、尊重與關心的方式來考察思維對象。

(3)幸福:它是一種生機盎然、充滿活力、身體健康和個人各種潛能得到實現的狀況,而不只是一種愉快體驗。

(4)良心:這是一種嚴格的道德准則的體現。支配心理健康者的良心是自我的心聲(出自內心的),而不是外在的力量(迫於壓力的)。

上述心理健康的模式主要基於極端心理健康的人而言,也是一般人應奮進的目標,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多數人來講,若提出一個標准,也就是所謂正常人的行為標准。

二、心理健康的維護

健康心理的維護是現代人所必須注重的一種心理教育內容,也是預防心理異常的最好方法。因每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遭遇的問題各異,也就沒有一套用於各人而皆準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紹的原則或方法並不見得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為生活本是一種藝術,運用妙否,全在乎心。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蘇軾有言:「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此處道出的僅僅是知人難,不知他老人家可否知道:知人雖難,知己更難。自我認識的膚淺,是心理異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憐者因幼時的過分依賴,競爭中的多次失敗,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結果是焦慮增劇,毀了自己。

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而又無正確的方向,亦缺乏能力來表現自己,因此故作怪狀,與人為難,在別人無可奈何的眼光中來肯定自我的價值,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結果是反抗社會、害人害己。

自傲自負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實是一種極度自卑之人,但他們不像自卑自憐者那樣因自卑而關閉自我、自怨自艾、自嘆不如,而是自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只是不為。他們所持有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於是,吶喊著「我知道一切」,卻連自己也不認識。結果是欺人一時,欺己一世。

自信自強者對自己的動機、目的有明確的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的估價,從不隨意說「我不行」,也不無根據地說「不在話下」。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對他人也深懷尊重,他們認為在認識自己的前提下,是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於是他們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莊大道,其結果是充分認識自我,發揮最大潛力。

自卑自憐者、自暴自棄者和自傲自負者也並非全然不了解自己。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也認識了自己,但卻用一種歪曲的形式來對待自己,即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其根子都是自卑。接受現實的自我,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不隨意退卻,不作自不量力之事,才可創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自己,於是可避免心理沖突和情緒焦慮,使人心安理得,獲得健康。

2.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准。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則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二則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他們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他們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觀規律而不顧,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樓閣。於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有「走自己的路,任他人去說」的精神,若常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便會失去自主性,焦慮也由此產生。人生活在現實之中,沒有一個人不被評說。所謂「人品」之「品」便是三張嘴。在那風氣不正的環境中,人品之好壞,常是由人說成的,所以做人必須有自己的原則。若老是考慮「對不對得起別人?」「別人會如何看我?」也就失去了自我。看上司的臉色辦事,看朋友的面子說話,四面討好卻可能落得四面楚歌。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重朋友忠告。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只會落得形影相弔、無人理睬的境地。孔子雲,「知恥者近乎勇也」,「恥」字的構成是個會意字,有兩種意思:①即是你聽到別人說你的壞話之時,應該止住你的行為;②即當你聽到人說你時,應該用心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能如此,便是「知恥」,否則使是「無恥」。

心理醫生認為,心理健康的人應與別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是這樣。比方由「月亮」想到「太陽」、「星星」或「黑夜」等;由「花兒」想到「小草」、「幸福」或「姑娘」等,都是正常的聯想。但那些「對月傷心」者,由「月亮」想到「死亡」;「見花墜淚」者,由「花兒」想到「痛苦」,就顯然與眾不同,使人難以理解。若經常都如此「與眾不同」,其心理便可能不健康。推而廣之,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談、舉止、嗜好、服飾等,總是與人差別太大,與現實格格不入,又如何能得到心理健康呢?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動物,與人群一起不只是可得到幫助和獲得信息,還可使我們的苦、樂和能力得到宣洩、分享和體現,從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試想,一個人若遇到新婚之喜、喬遷之喜,或晉升職務、發表佳作而無人祝賀,其滋味如何?又試想,一個人若遇喪事之苦、病痛之苦,或工作不順、夫妻不和而無人安慰、無人傾訴衷腸,其滋味又會如何呢?僅就心理健康而言,他也是需要朋友的。

與人相處之時,正面態度或情緒如尊敬、信任、喜悅等,應多於反面態度或情緒如仇恨、嫉妒、懷疑、畏懼、憎惡等。人生是美好的,與人相處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但不要天真地認為我怎樣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待我。其實這是一種兒童的思維,但成人卻也常常擺脫不了。與人相處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我們雖不提倡人家打你左臉還把右臉伸過去,但更不贊同人家因一小事負你便視其為仇人,人際關系是復雜的,我們交友肯定有深淺或厚薄。對於事實已證明不可深交的人,我們也不妨限交,不必嫉惡如仇,注意適當的距離即可。所謂遇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論曲直,路窄林深。請體會一下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的寬大胸懷吧!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於由此獲得物質生活的報酬,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它對個體還具有兩方面意義:

(1)工作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平常瑣事(如寫篇小文章、修理家用電器等),還是從事長期性的職業工作(如培養一屆學生、訓練一支球隊等),都能獲得一種成就感。自己做的玩具、自己縫的衣服、自己打的傢具等,都會覺得與買的就是不一樣,這是因為它代表了你的「成就」。

(2)工作能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以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個人在團體中要得到接受和承認並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工作成績便是與人比較的最好標准。

由此,我們便知道了為什麼有人說「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老年人,常常有嚴重的失落感。為適應這種新的環境,最佳的方法就是重新工作。於是許多退休老人又去尋找臨時工作,或做點小生意,或整日栽花鋤草、修理家用小玩意。就是在心理治療的方法上,也有所謂工作治療法與職業治療法,其目的就是經由工作或職業活動,使心理異常者獲得成就的滿足、發現自我價值,從而達到正常適應。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忙碌而機械,不少人情緒長期緊張而不又不善於休閑調劑,於是也成了心理異常的一個原因。不少人遇到休閑日卻又不知如何打發,經常睡個懶覺或看看電視消遣。也有人一逢休閑便拚命娛樂,或打通宵牌,或跳通宵舞,或看通宵電影,於是休閑之日反比工作之時更累更忙。

我們應該合理地安排休閑時間,經常改換方式,或郊遊、或聚會、或訪友、或參觀展覽等,也可參加一些職業性的活動或社會性的活動,要使休閑日更為豐富多彩,真正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增長知識的時光,獲得健康的機能。

心理健康的維護主要依靠自己,心理疾患的治療除需有心理醫生的指導外,也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心與毅力。如果掌握了有關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療的知識,我們不僅能隨時關心和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還可隨時修正自己的行為。從此意義上講,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此亦乃本書寫作目的。

『玖』 心理不好者,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它對於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如果一個人經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喜怒無常,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行為協調統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治療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都將能夠適應,這也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徵,但是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拾』 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1、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具有樂觀心態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人生是一種積極體驗,是一種愉快心理感受,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使其處於最佳狀態。自信、投入、自覺,是擁有樂觀心態的人重要的特質。一個人有了自覺,就可能少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在面對壓力時找到生活的突破口。

2、保持平靜淡定心態

面對壓力時,一個人如果能平靜地反復思考、明察原因,就能很快穩定情緒。科學研究表明,「入靜狀態」能使那些由於過度緊張、興奮引起的腦細胞機能紊亂恢復正常。如果面對壓力時處於心煩意亂狀態,就別指望能理性思考問題,而只會使歪曲的事實和虛構的想像乘虛而入。

3、保持知足隱忍心態

我國傳統文化強調的隱忍克制,其外在表現是一種被動的知足,實質是對生存環境的一種主動適應。盲目知足以逃避壓力並不可取,但慾望滔天、自加壓力更不可取。



克服孤獨抑鬱心態,需要積極調節情緒和心理

1、善於運用理智的力量。決定情緒的是人的認知。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

2、適度宣洩情緒。壓抑不是處理負面情緒的好辦法,面對壓力要讓情緒有適當的宣洩機會,適度的宣洩可以把心中的不快釋放出來,並且還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心理換位,增強同理心。有些情緒是由於自己抱怨別人引發的。其實這是缺乏換位思考能力,心理學上稱之為缺乏同理心。遇事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仔細考慮對方的想法、理由、處境和難處,這樣就會給予對方諒解和同情,也能為自己減輕壓力。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面對壓力要積極維護心理健康

閱讀全文

與如何恢復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勤奮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3
美女總統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5
美女吃什麼好開心啊 瀏覽:209
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事業編什麼意思 瀏覽:920
故事怎麼講得更好聽 瀏覽:907
男婚姻線怎麼看圖片 瀏覽:491
健康日報如何申請 瀏覽:57
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如何開心過日子 瀏覽:128
假面騎士w隱身美女叫什麼 瀏覽:301
中國人最幸福的時代是什麼時候 瀏覽:648
益健康服務卡是什麼 瀏覽:48
如何優化經濟空間結構 瀏覽:598
玉米碴子和高粱米哪個吃著更健康 瀏覽:90
事業民警和教師哪個比較好呢 瀏覽:729
如果愛情是泥潭是什麼歌 瀏覽:182
公民有哪些經濟上的權益 瀏覽:940
經濟使用壽命的評價指標有哪些 瀏覽:928
華為健康碼敲兩下就出現怎麼設置 瀏覽:228
開縣有哪些美女 瀏覽:749
工業結構經濟結構是什麼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