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是: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性格特徵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那麼,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及研究,筆者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 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美國學者witty指出:教師的病態人格將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緒不穩定的教師所教的班級里,出現人格障礙的學生人數也較多。為此,幼兒教師要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及孩子們,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幼兒園來。對於幼兒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的心理衛生保健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義務,因為這關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因此,教師對待孩子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事而忽視了他們的感受和承受力。幼兒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 教師要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1.從晨間接待開始為孩子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心理氣氛每天早晨我都會站在活動室門口迎接家長送來孩子,主動向孩子們問好,用溫暖、親切、關愛的態度接待他們。有的孩子來園後會主動給我一個擁抱,我也會高興地擁抱他們,給孩子們以安全感和親近感。通過和家長簡短的交流了解孩子早晨在家的狀況。當孩子情緒不太好時,我就會微笑著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抱抱他,與他說說悄悄話鼓勵他。孩子則會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感和被接納感,心情很快由陰轉晴。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孩子們才會始終保持積極愉快的活動情緒。 2.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不怕困難的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以恰當的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譬如:在健康活動中,個別孩子不敢走獨木橋,我並沒有訓斥他們,而是鼓勵他們,讓他們先放鬆心情,然後交給他們方法:眼睛向前看,雙臂伸開,一步跟著一步走。同時老師在旁邊做好保護他們的准備,孩子們知道了方法,而且看到有老師在旁邊,就敢大膽地走過去了。總之,要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會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覺,自型心也會逐漸增強,同時也會養成各種健康行為。 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碰到一些沖突和矛盾,這時教師不要輕易介入,要讓幼兒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沖突時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穩定,積極地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保持健康的情緒,處理好與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 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為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增強家長在家園配合中的主體地位,我們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在園的各項活動常規及生活習慣,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管理的要求,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要求,以及培養幼兒任務意識的要求等內容;通過家訪還增進了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在家、在園的了解,從而不斷調整教育方法。這些做法使孩子獨立自理能力和責任感大大加強,同時,也有機會讓家長觀察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狀態。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培養目標有所不同,我們要不斷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把一批又一批幼兒培養成為積極向上、自信心強、品質優良的寶貝,為他們擁有快樂、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B.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健康教育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目的是: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這也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有些幼兒園老師一味地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完成某些教學任務,讓家長根據幼兒園教學內容,讓孩子在家復述故事、背誦兒歌、算算術、畫畫等,或者一味的教育家長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這既表露了教師在教育觀念上的問題,也反映出對家長工作的目的認識不清。家園合作主要不是家長配合教師完成某些教學任務,而是相互配合落實教育目標,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提高孩子的素質。家長工作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作為一名有十幾年教齡的老師,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家長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班級的進步和發展,關繫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工作效果的體現、目的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互溝通的條件、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一、懂得尊重和理解要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園合力作用發揮到最大,尊重與理解必須是前提,家園合作要以老師對家長的尊重與理解為起點。有時候,我們會埋怨到某某家長不來參加幼兒園的活動,不幫我們收集資料、很少與老師見面、溝通。並把這類家長歸為不配合者、不支持者,而漸漸地忽視和遠離他們。其實,我們老師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家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壓力大,下班後,又要忙於繁瑣的家務,空閑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因此,家長的不配合、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尊重家長、給予理解,而不是心生埋怨。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活動安排。例如:我班浩一、邦邦、芷盈還有榮琳幾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工作忙,經常是由保姆接送,班上的通知事項經常傳達不到。為此我們特意准備了一些便條把每次的通知事項寫在上面轉交到家長手上,或者給家長發個簡訊。這樣既讓家長及時了解到班上的活動進程和安排又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對家長的理解。又如我班在開展關於了解分享閱讀的家長座談會活動中,發現好些爸爸媽媽沒有前來參加,大部分是爺爺奶奶或者是保姆。針對出現的情況我們就採用問卷的形式,去了解每一位家長在哪段時間便於前來參加親子活動。我們再根據家長的具體情況作好親子活動的時間安排。這樣做了以後,家長們有了相對自主的支配時間的權利。參與活動的態度也積極起來了。通過小小的一張問卷,也使家長們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理解。二、建立平等的地位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家長同樣是教育者的身份應該是平等的。雙方以平等的身份互相尊重為前提才能建立積極健康的合作關系。教師過分地以專家自居,不能夠理解尊重家長的教育方式理念的話,就會在教育方式方法最基本的問題上開始與家長產生分歧。老師雖然受過專門的教育,有一定的育兒知識和經驗。但是,我們不能自以為是教育的行家而高高在上,總覺得家長沒有水平,溺愛孩子,而一味地去指揮家長。這樣可能會引起家長的反感,不能真正發揮家長的作用,很難形成教育孩子的雙向互動,也不可能使家園共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實際上,幼兒園的老師受過專業的訓練,在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方面是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家長是看著孩子長大的,對孩子的了解要比我們老師深刻得多,在家庭教育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如果老師能以平等的態度與家長對話,充分了解他們的需要和願望,家長也一定會真誠地配合老師,真正做到家園配合,共同教育。例如:我班上有位女孩子典典,她的小嘴巴能說會道,而且很喜歡表演,經常在班上的在才藝表演中展示她的藝術才能。可家長平時注重對孩子語言和藝術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因此,這個孩子吃飯很慢,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於是,我就主動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充分肯定孩子家長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和藝術才能上的做法,同時和家長共同制定如何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的方法與措施。老師與家長建立了平等的地位,形成了合作的關系,共同教育孩子,那麼,我們的孩子才能全面地、健康地發展。三、注重溝通的多樣性為了達到家園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具體教育目標及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與幼兒園取得共識,從而使家園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因此,教師如何和家長溝通就成了我們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與家長溝通不要只局限於單一的交談或電訪,這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我們應採取多渠道多樣化的溝通方式,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園情況。1、善於利用來園離園活動時間。早晨家長送孩子來園後總是匆匆忙忙地離去,可是你是否留意到有時也有家長逗留在教室門口,這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個訊號:有事要交代老師。我碰到類似情況時,總是主動迎上前詢問,讓家長感到老師的一種主動負責和關懷。我想這遠比家長來拉住你老師講要親切許多,也會拉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其次離園活動更是一個交流溝通的契機。我會把孩子一天中突出的一些表現告知家長,即便是說到孩子的不足,我也總是先肯定他的一些進步再婉轉地提建議,讓家長有個接受過程。從我被動地回答家長的詢問轉為主動地去和家長聊孩子的發展。讓家長切切實實地感受到老師關心和關注到了他(她)的孩子。2、利用家長橋園地家長橋園地也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老師們似乎已習慣與用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可以准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橋中來。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同時為的家長提供很好的借鑒。3、發揮班級網站的作用家長往往由於工作繁忙而減少對孩子的教育及與幼兒園的及時溝通。在現實中,我們也注意到,大部分幼兒是由祖輩或保姆負責接送,這在無形中削弱了家園有效溝通的力度。為此,站在新的角度思考了家園關系,建立了班級網站,內容包括班級信息、班級相冊、教學內容、活動掠影、給我留言等欄目。還開發了我的育兒經、網上論壇等家園聯系項目。通過網站,家長可以談自己的育兒經驗,可以向教師提出建議或意見,可以推薦好的家教文章,更可以在網站上與諸多家長、教師討論。實踐證明,網站的建立方便了家長對幼兒園保教情況的全方位了解,解決了家長與教師溝通時間限制這一問題,提高了家園互動互助的效果,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四、讓家長學會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陳鶴琴先生指出: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從父母那裡學說話,認識周圍的事物,模仿父母的言行,在父母影響下形成性格。這足見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可謂人才濟濟,是幼兒園一份豐厚,寶貴的教育資源,它很好補充了幼兒園某方面資源的空缺。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家長資源的利用卻是困難重重的。因為家長的知識水平不同,素質不同,對於老師的安排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有的家長是想幫,卻無所是從,有的則覺得比較煩,想這些事情不是你們老師應該做的嗎?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如我班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光碟、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所有的家長工作關鍵在於溝通從心開始,做到三心:責任心、耐心、細心,與家長保持聯系,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實現家庭與幼兒園同步教育,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總之,做好家長工作是一門藝術,每個老師必須學好這門藝術。(中山市政法幼兒園李硯冰)
C. 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規程》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所以,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提高幼兒心理健康的關鍵所在。如:新入園的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與之分開時,會經過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表現為經常哭鬧一陣,部分幼兒看到別人哭他也哭、別人笑他也笑,情緒不穩定。這時我們可為幼兒准備一些色彩鮮艷、材料輕軟、安全的布娃娃、絨毛小動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開設多個「娃娃家」活動區等,將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在日常活動中經常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幼兒,幫幼兒穿衣服、脫鞋子,以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親近和愛撫,增強幼兒自身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感。 二、以積極情緒影響幼兒心理健康 教師的情緒與幼兒心理健康是成正比發展,教師的個性品質的不斷改善,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教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教育對象,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幼兒教師的健康人格是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不斷改造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幼兒園來。比如游戲「我是小司機」,兩個幼兒開車撞到一起便吵了起來,一位教師生氣地說:「吵死了,到一邊坐著,不要玩了。」另一位教師則加入游戲,以交警的身份進行調節,游戲正常進行。不難看出,第一位教師的處理辦法使幼兒處於驚慌的狀態,長此以往,幼兒變得膽小怕事,第二位教師則讓幼兒愉快地重新投入游戲,處理方法較好。因此,教師要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態,為幼兒創設輕松、和諧、無拘無束的氛圍,這是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三、通過游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與家長接觸的機會遠遠多於和同齡兒童相交往的機會,他們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經驗,不懂得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而游戲活動改變了這一現象。游戲活動讓每位幼兒走到一起,他們互相模仿著、比試著、商量著、沖突著,在這種模仿、比較、沖突和合作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與日俱增。如:對任性、孤僻的幼兒,教師可為他們創設趣味性強的、有針對性的集體合作活動,提供相關的道具和情景,引導幼兒參與,從而改善幼兒的交往能力,為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良機。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可以充當爸爸、媽媽、孩子等各種角色,教師適時地參與游戲,引導幼兒模仿爸爸去買菜、媽媽給孩子喂飯、爸爸媽媽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等。游戲既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發展了幼兒語言,又使得幼兒心情愉快。游戲培養了幼兒為別人著想、助人為樂和禮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只有在游戲中,幼兒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感覺不到任何的壓力。游戲活動使幼兒有了自由活動的場所, 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成長。 四、調動家長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幼兒園單方面實施是不夠的,有效的操作主要還需依靠家庭,因為家庭才是幼兒的來源與歸屬。因此,只有家庭與幼兒園的通力合作才能切實發揮幼兒園的「主導」和家庭的「主體」這兩方面的積極性。 1.家長必須注意交流但更要重視傾聽。注意交流、更重傾聽不但是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起碼策略,而且也應成為家庭教育的原則之一。在幼兒園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主要是老師說,孩子說的機會相對較少,說心裡話的機會更少。家長是孩子傾訴的首選對象,應該注意把說話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比較內向的孩子。不能因為工作繁忙而忽視與孩子的交流。由於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即使在餐桌上的輕松話題,只要有人傾聽、欣賞性地傾聽,那都會讓孩子深感家的溫馨,這對其言語能力的鍛煉乃至健康人格的發展都會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2.家庭教育應寬容與約束有機結合。寬與嚴的優劣比較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一致的意見,而當代家庭教育的失策往往不是過寬就是過嚴,極端化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家長應該很好地理解寬嚴的對立統一,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平等對待和寬容孩子的同時,又要給予必需的限制。事實證明,可控的民主才是有效的民主,過分寬容容易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容易導致寡愛。失度是失敗的根源。家長要領會幼兒園所倡導的表揚為主原則,在可控的條件下施加必要的鼓勵,以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家長應盡可能地與孩子一起活動。時間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許多人難以抽出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客觀上無數的事情必須做,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在工作與孩子之間做出絕然選擇。有的時候,孩子甚至可以協助大人完成某些任務。只要稍加想像,許多事情都可變為娛樂。我們可以邊玩邊做,比如「廚房游戲」並不耽誤做出豐盛的晚餐。每天都應抽出一段時間與孩子玩耍,哪怕只是20分鍾甚至10分鍾,重要的是「經常」,對於孩子來說,給予時間就是關愛。 4.家園配合,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後備力量,任何活動的展開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養成也不例外。作為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開設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幫助家長提高認識。 (2)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親子活動,密切家長和孩子的關系。 (3)家訪,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家園聯系活動,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上述活動,使教師和家長配合默契,步調一致,使幼兒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實。 總之,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教師應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幼兒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益於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為幼兒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D. 如何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從那方面入手呢
從日常行為規范入手
E.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有效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3歲~6歲的幼兒期是兒童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會健康成長;如忽視,則反之。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與模仿能力,他們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特別容易受周圍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師、家長幫幼兒進行心理調節和疏導。由於幼兒的一日生活處於「幼兒園——家」兩點一線的狀態,因此,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需要家園密切配合。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我認為,對幼兒進行心理發展輔導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用愛心呵護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親切、平和、尊重幼兒的態度對待任何一位幼兒,我認為這一點相當重要。由於幼兒心理、思想發展還不夠完善,當教師板著臉用尖刻的語言、聲調對他們說話時,他們會受到驚嚇、感到害怕,心靈就會有創傷。我們應該用微笑和親切的言語與幼兒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是被人贊同的,並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在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能及時給予贊揚,說一句:「你真的很不錯」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說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在孩子心中注滿愛,讓孩子心中充滿愛,從而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二、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幼兒的積極情緒
愉快的心情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活動過程中,我們要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為幼兒建立和諧健康的心理環境,做到「師幼如親人,同伴如朋友」,這樣,才能順利開展每一項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積極情緒。幼兒的一日活動都是在游戲中開展的,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將游戲活動發揮到最佳狀態,很好地達到教育目標。例如,在幼兒園將環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別具一格,使幼兒一進園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滿幼兒自己製作的畫,牆壁上描繪著各種小動物,哈哈鏡的神奇變化和早上愉快的音樂等。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親身感染快樂,保持快樂的情緒,開始一天快樂的生活。同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幼兒愉快的心情和對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接受愉快的情緒體驗,鼓勵幼兒多與同伴、師長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幫助、寬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交往中培養幼兒對愛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增強合作意識,促進幼兒社會化情感的發展。
三、傾聽幼兒的講述,並能給予鼓勵和認可
教師應抽出時間和幼兒進行交流,了解幼兒的心理情況,拉近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讓幼兒願意向你傾訴。當傾聽幼兒的傾訴時,可以拉著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注意聽他講述。教師應感到榮幸,因為幼兒相信你、喜歡你,才會說給你聽,盡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沒有什麼意義。如果此時教師以一種不理睬的態度,或是聽了幼兒的講述給予嘲笑和挖苦,會使幼兒心理受到打擊,慢慢變得不愛說話。所以,教師不但要注意傾聽,還要對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鼓勵和認可,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
四、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家庭是幼兒認識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於是,會有一些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很好,到了家裡卻對父母、長輩發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首先,通過家長會、半日開放活動、家園共育欄和家長學校講座等,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採取有利措施,家園配合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其次,家長要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疏導和幫助。再次,家長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當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從而向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懦弱無助、自閉內向型,一種是暴力挑釁、攻擊型。最後,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宣洩,這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式,但要注意向積極的方向引導,從而真正達到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相互配合,共同保證幼兒心理健康。
五、針對個性化的幼兒實施個別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面對幼兒,教師要觀察其性格與家庭環境,以及有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的原因,針對這些,有目的地實施教育。有這樣一個案例,男孩浩浩一遇到問題就哭,一聽到批評的話語就亂發脾氣。根據老師的觀察,發現這種現象與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在家裡,無論誰對誰錯,都聽孩子的,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遇到困難,家長全權包辦,不給孩子自己學習與探索的空間;孩子一不高興,就說一大堆好聽話來哄孩子……日日累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服務能力、自我服務意識缺失。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多給孩子空間讓他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增強自信。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孩子要健康成長,父母和教師都要需言傳身教,當孩子的好榜樣。為了孩子,家長與教師需共同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園配合,重視引導,讓幼兒真正能夠身心健康成長,也只有這樣,才能為祖國培養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F.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期望值不斷上升,使幼兒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幼兒階段,是孩子語言、思維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其性格情緒、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行為習慣、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在這一階段,是培養他們健康心理行為的大好時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已不再僅僅是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安排和護理、身體的保健與保育、及生長指標的達標。如何在教育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成了首要任務。我園對在園幼兒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問卷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49份。家長反饋中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幼兒佔17%。反映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性格情緒問題佔65%、社會行為方面佔15%、人際交往問題佔14%、認識方面的佔6%,突出表現為自私、任性、膽怯、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孤僻、攻擊性行為、多動、情緒障礙等等。另有數據顯示,上海市3000名4―5歲的幼兒心理健康調查中,8.8%的幼兒有不良習慣,11%的幼兒情緒抑鬱、自卑,5.8%的幼兒焦慮、緊張,20%的幼兒表現多動、坐立不安、25%的幼兒偏食、22%的幼兒性情古怪。幼兒的這種心理健康狀況不盡人意,如不加以重視、解決,將可能成為他們今後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幼兒早期所經歷的創傷或挫折若沒有得到及時地解決,幼兒負性情緒潛藏於內心,隨著幼兒的成長,再次遇到挫折時,潛藏的負性情緒被現實所激活,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疾病。可見,幼兒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談一談我自己的見解。
一、幼教工作者應充分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素質
1.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思想觀念: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蒙台梭利曾說過: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幼教工作者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並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運用到幼教工作中。
2.幼兒教師在掌握一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同時,本人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幼兒心理發展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他們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在老師和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如果老師心理不健康或舉止不當,那麼就會在有意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進而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做為教師我們一定要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把愛、尊重與嚴格要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我們強調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師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我們用愛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於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們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我們要給予孩子尊重,採取積極的教育態度,多說說:「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來肯定、鼓勵幼兒。我們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要非常注意與孩子們保持平等的關系。我們在孩子們發生「矛盾」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的爭論,通過爭論,讓幼兒認清自己錯在哪裡,今後應該如何改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斷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性格。一次,我在與孩子們一起活動的時候不小心碰倒了一個孩子,我立刻給這個孩子道歉並微笑著把他扶了起來。一句「對不起」,讓這個孩子高興了一整天。下午媽媽來接她的時候,這個孩子高興的告訴媽媽:「今天老師把我碰倒了,還給我道歉了……」老師的一句「對不起」,就讓孩子們有了這么愉快的情緒,足以證明教師對幼兒施以愛與尊重的教育是多麼重要。
3.在愛與尊重的教育過程中增加「適度」的嚴格要求,有助於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喜歡「慈」而害怕「嚴」,正因為「嚴格」二字令人畏懼,所以,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才顯出「嚴格」的重要。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不因為喜歡哪個孩子而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也從不因為哪個孩子小而遷就他的不良行為。在愛、尊重與嚴格要求中,使孩子們懂得了為什麼要遵守集體規則?為什麼不能「隨心所欲」?通過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的有機結合,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嚴格要求,就是在愛他們,就是在尊重他們。我們班有個孩子剛來幼兒園時非常任性,一不高興就抓別的小朋友,在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引導她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剋制、忍耐,與同伴合作,好東西要分享……在接受批評的過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漸規范了她的行為。家長感動得逢人便說:「我們的孩子送到幼兒園變化真大,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懂事多了……」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積極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
1.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可以萌發幼兒喜歡集體生活的情感,老師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例如:幼兒喜歡玩玩具,可在玩中學習交往、合作,不斷提高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通過班級自然角培育植物,在孩子們每天為植物澆水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求知慾;通過鼓勵幼兒飼養小動物,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把課堂搬到戶外,讓孩子們在看「柳樹姑姑的長辮子」,聽「小鳥歡快的歌唱」,學「蝸牛慢慢地走路」的快樂中學習;在炎熱的夏季,孩子們捕蝴蝶,觀看雨後的彩虹等;在寒冷的冬季,孩子們在寒冷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體驗著什麼是克服困難?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堅強的意志……滿足了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建立了幼兒做事的自信心,激勵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性格。
2.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在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還注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當時發生在幼兒身上的事情,來創編幼兒能理解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兒歌及兒童歌曲等,用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去教育幼兒。如:唱完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之後,許多孩子都想做一個勤快、愛勞動的好孩子。又如:在歌曲《真能幹》(自編)教完之後,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們喜歡自己做事了。能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絹、洗襪子,有時還幫家長做事呢。孩子有時高興的跑到老師跟前說:媽媽誇我真可愛,爸爸誇我棒寶寶等!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優秀的兒童歌曲,使幼兒摒棄了不良的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行為,增長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學會了交往,更為幼兒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
四、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家園共育,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的最佳途徑。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裡卻對父母、長輩發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鞏固,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出現「兩面性」的傾向,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此,我採取以下做法:(1)向家長宣傳「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克服溺愛孩子的心理,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應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當,以促進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健康發展。(2)幫助家長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引導家長不強迫孩子去做不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事情,重視對孩子進行能力培養。(3)真誠指導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增強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和檢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4)通過校訊通、微信平台互相反饋孩子的「表現」,加強對幼兒家、園一致性培養的作用,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5)引導家長多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家園一致的良好培養。
G. 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健康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廣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環境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提高環保意識和普及健康環境知識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境意識和行為將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旨在讓幼兒及家長了解空氣質量對身體的重要性,從而養成注意室內衛生的好習慣。由於人類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部分報道為90%以上,至少在80%以上)在室內度過,地球上不同尺度的環境最終主要通過室內環境影響人類,因此,室內空氣質量問題已不容忽視!
一、活動主題
新一年,寶寶更健康成長
二、活動時間
周5下午(13:30~16:00)
三、活動地點
幼兒園內的平地或草地
四、活動對象
幼兒園小朋友、家長、老師等
五、活動目標
1.宣傳空氣質量影響身體健康的知識;
2.通過這次活動,讓小朋友家長了解空氣污染物對人的健康威脅。
六、活動准備
1.選定時間
3.場地的安排(選定幼兒園內一塊空平地或草地,保障孩子安全)
4.道具(音響2個、插線板、數碼相機),
宣傳條幅(掛在幼兒園大門和圍牆上做宣傳,如「constant小醫生新年空氣考察活動」),
小禮品、獎品(玩具、文具)
5.宣傳畫冊(可愛圖片,吸引幼兒索要,這時家長出於安全防衛和好奇的心理會看看)
七、活動內容及過程
1.在幼兒園空地上舉辦活動。
2.活動開場,點出宣傳目的,讓小朋友了解什麼是空氣污染,以及空氣質量的相關問題。讓小朋友整齊的坐在一起,我們的主持人開始像他們生動的描述空氣污染物的危害,讓他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再教他們如何去趕走空氣污染物,保護身體不受侵害,健康成長。
3.然後我們可與小朋友玩游戲:
(1).吹氣球 氣球要噴圖文(如:Logo、讓空氣看得見)。一個家長代表和自己的一個孩子建成一組,比賽吹氣球,每吹好一個constant氣球就會得到孩子的一個吻,100秒內得到孩子吻最多的一組為獲勝方,獎勵小玩具一個。通過我們的小活動來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讓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2).水果蹲(把小朋友分為4組,各自扮演幾款產品喊到誰蹲時誰就蹲,蹲錯者將受懲罰(表演)。把以前游戲中的蘋果、香蕉、桔子改為指示燈、顯示器、檢測儀、甲醛儀。教師扮演空氣中「有害氣體」,當「有害氣體」喊到哪個亮,扮演我們產品的小朋友就蹲下來做向他鬼臉。違規者可以唱歌、跳舞、讀英文字母。讓產品和游戲相結合,效果較好
(3).傳花鼓 讓小朋友在一起站成一個圈,一個人敲鼓,鼓響開始傳紅花,鼓停時花落誰手,就得表演,唱歌、跳舞都行。表演較好的有獎品。放鬆放鬆,不要所有活動都和產品靠邊,這樣不好
(4)種花草(紅豆杉),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告訴小朋友和家長紅豆杉的作用。選十個家庭,每個家庭一顆植物、一個花盆、工具若干、土為公用。學習種花流程,懂得愛護植物,保持空氣清新。種好後的花草可以自己抱回家,留作紀念。本活動是為了讓小朋友和家長對空氣質量重要性的意識增強
(5)創意繪畫 選擇任意自己喜歡的物體,畫一幅畫,可自由發揮,家長可口頭指導,但不可以動手去畫。畫完後交予老師評委打分,作品將在幼兒園內展出,每個參與者都有精美小禮品一份。
八、注意事項
1.監護員若干,監護幼兒安全
2.隨時監控,要時刻小心意外的發生
3.記得用相機拍些活動時的照片,可放入網站內,作公司動態
4.禁止閑雜人進入場地,減少事故的發生
5.保持場地清潔,及時清掃
6.保證進出入秩序,不要凌亂,要大家開心且輕松
H. 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健康教育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其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健康領域,並且在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健康對幼兒期的孩子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事幼兒教育10 年來,我個人對於幼兒健康教育也頗有體會,總的來說,幼兒健康教育要以豐富知識、改進態度、傳授方法、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為原則,通過靈活組織形式具體實施。 1.幼兒健康教育要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滲透 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可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傳統意義上的「上課」來得及時而且更好理解。比如:幼兒一入園,第一件事情或許就是「怎樣在幼兒園上廁所」「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 教師就可以在讓幼兒參觀熟悉新環境的同時適時地進行健康行為指導,而不必等到幼兒正兒八經坐下來時才進行。 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得以延伸,有利於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雖然教師已經專門組織過「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動,但幼兒只是認識上有了提高,至於態度的轉變和行為的確立還有待於就餐時的檢驗,教師正好結合每日的「兩餐兩點」進行繼續教育。再如,鍛煉可通過早操,戶外活動實現、冷水浴可通過冷水洗手進行。 2.幼兒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各科教育活動進行 為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落實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園的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等教育活動形式來實施幼兒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將枯燥單調的健康知識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個兒歌我的兒子(不到3 歲)非常喜歡,我說了兩次他就記住了,而且在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都會給他換詞,以此來提醒他吃東西前洗手,這個辦法非常湊效,過了一段時間,他已養成了主動洗手的好習慣。這樣一些教 育形式使幼兒健康教育的知識與道理易教易學,教育效果會很顯著。 3.集體健康行為指導與個別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 一般來說,幼兒健康教育以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為主,但是,由於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如針對不同幼兒的個別問題逐一進行集體教育又未免太浪費時間,因此必須在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為的個別指導。比如:對某個常尿濕褲子的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多提醒他及時入廁,特別是在他尿濕褲子後不要加以責備,否則會讓幼兒壓力更大,使其產生緊張情緒,不利於健康行為的培養。 4.幼兒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 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生活內容密切相關,在幼兒園有個人與公共衛生的問題、飲食習慣的問題、這些在家庭中同樣存在。如果只靠幼兒園的集體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就會讓孩子成為「兩面人」:在幼兒園是講衛生、不挑食的乖寶寶,在家裡大人嬌慣著,仍舊是老樣子。這樣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將事倍功半。所以,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家長理應成為幼兒健康教育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5.幼兒健康教育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不同的,就拿生活衛生習慣里的進餐內容來說吧:小班要求幼兒學會用小勺獨立進餐,掌握進餐的基本方法,而中班則要求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知道與人共餐要文明禮貌。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相應的效果。 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不僅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選擇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同時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健康狀況、體質條件、家庭生活條件、營養、運動能力,教師應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並進行相應活動,根據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給予調整。 總之,我們的健康教育要根據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體育活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等自然因素,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同時給幼兒傳授安全保健相關知識,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I. 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健康教育計劃
幼兒期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健康教育的多種功能,以此來滿足幼兒模仿、運動、娛樂、交往、表現、競爭、審美等多種需要,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品德、審美情趣、交往能力等方面發展的功能,所以,本學期,我們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旨在通過各種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具體目標包括:
1、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其基本功能,並懂得初步的保護方法,知道快樂有益於健康;
2、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知道不跟陌生人走;
3、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掌握有關體育活動的基本常識,能自覺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團結友愛、愛護公物,具有一定的集體意識;
5、會連續拍球、會利用一些廢舊物品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
6、練習聽各種口令和信號做出相應的動作,會走平衡木,能在墊子上團身滾。
活動內容有:
身體健康方面:
送你好運氣、聽話的機器貓、種樹、螞蟻小兵、送貨忙、運磚、我是小彈簧、彎彎繞、空中飛車、貼著報紙走走、快樂的小鳥等;
心理健康方面:
狂歡節、烏龜怪脾氣等。
J. 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園里教育不僅要使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還要保證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人的心理有良好狀態,它是人的心理的一種屬性,另一種是指人的心理的完好標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為促進幼兒心理正常發育,充分發揮他們的心理前在的能力,並培養他們認識、調節和發展自我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動,要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弄清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關鍵,目前為人們所接受的標准,有以下幾點:(1)情感健康、情緒反映適度;(2)自我意識正常;(3)樂於與人交往,人際關系融洽;(4)意志品質良好;(5)行為協調,與年齡相符合;這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 (一) 情緒情感教育內容 1、 分辨基本情緒的能力,2、情緒情感的表現能力。3、合理疏泄不良情緒的方法。4、積極情緒的培養。 (二) 自我意識的教育內容 1、 自我認識。2、自我評價能力。3、自己情感和自我調控能力。 (三) 意志品質教育教育內容 1、 自製力和堅持性。2、勇敢的精神 (四) 動作行為教育內容 動作行為協調,能按生活常規做事。 制定了相應的教育內容,就要把教育內容融入到教育活動中傳授給幼兒,在這里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環節起著重要做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幼兒喜愛兒歌和游戲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擺脫不了這種形式。 當向幼兒講道理時兒歌是常用的教育形式,例如:一名幼兒性格懦弱、膽小,為了讓幼兒變得膽大。不怕挫折,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我們就可以利用幼兒這種形式對其進行教育,說一段幼兒易懂易記的兒歌〈〈小蚱蜢跳高〉〉,讓幼兒記下,當幼兒再次表現出膽小懦弱時,我們就可以用這首兒歌提醒他、鼓勵他,讓他學習小蚱蜢的勇敢和不怕挫折的品質,使幼兒慢慢的變得堅強勇敢。 當培養幼兒情緒情感,意志品質、社會交往等方面,游戲這種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如果幼兒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往,那麼,用游戲的方法,提高他的交往能力,是最好的方法,幼兒喜歡玩的游戲, 離不開與人交往,比如,幼兒玩《小魚小魚那裡游》除了扮演小魚的幼兒,其餘的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做魚網,如果幼兒不合作不交流,那麼,就不容易使魚網玻漏掉小魚了, 這里只是舉幾個例子,在進行心理健康其他方面的教育時,兒歌、游戲等這些幼兒感興趣的形式。 為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展有以下建議: 一、 建立新的健康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在幼兒健康發展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按照身心綜合能力結構理論實施教育,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兒童更大心理潛能。 二、 充分發揮教師,幼兒任心理健康中的主體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和內容的落實,均應貫穿整個學期乃至整個學年,整個幼兒園教育階段的全過程,日積月累才能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是識是度和行為習慣。 四、 心理健康教育應堅持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專門教育活動相綜合的原則,堅持滲透性原則,專門的教育活動在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中主要起運向作用,而形成兒童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是不能靠一次或幾次活動就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兒童更多的健康經驗的獲得依靠日常生活進行的,是伴隨各項活動的開展完成的。 五、 克服成人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錯誤看法: (一) 不熟悉幼兒心理年齡特徵,把兒童正常的心理發展中不適合常規的需要糾正的心理表現通過認為是病的。 (二) 忽視幼兒的個性特徵,把兒童正常的不合乎常規的個性心理表現認為是錯誤的,並刻意幫助幼兒糾正。 (三) 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認為兒童的健康個性通過幾次教育活動就可以完成,認為兒童有了某一心理認識,就等於形成了相應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忽視兒童個性心理形成發展的長期復雜性。(四) 不重視幼兒健康情感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不能從實質上改變情感教育的「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