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體育 什麼是健康健康的10條標准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要素,它屬於個人和社會。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現代健康觀告訴我們,健康已不再僅僅是指四肢健全,無病或虛弱,除身體本身健康外,還需要精神上有一個完好的狀態。 人的精神、心理狀態和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甚至對社會都有影響,更深層次的健康觀還應包括人的心理、行為的正常和社會道德規范,以及環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說,健康的含義是 多元的、相當廣泛的。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一、 健康的定義
(一)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有人對這幾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釋。
軀體健康:一般指人體生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標志:
第一,具備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情緒多於消級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別的歡迎和信息。
第三,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地、不斷地進取,有理想和事業的追求。
社會適應良好: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辯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按社會認為規范的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的幸福作貢獻。
(二)我國學者穆俊武提出的健康定義
我國學者穆俊武提出的健康定義:"在時間、空間、身體、精神、行為方面都盡可能達到良好狀態。"他對此的解釋如下:
時間概念:是指個人或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健康不能用同一標准來衡量。不能把健康看作是靜止不變的東西,應理解為不斷變化著的概念。他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對個人或社會來說,過去是否有過或將來是否有'身體、精神、社會都處於完好的'短暫狀態是值得懷疑的。那恰恰不是也不可能是生活方式。"新的健康概念強調時間的重要性,即健康概念的相對性。
空間概念: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人,有著各不相同的健康概念和健康標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一個可供人們遵循的健康概念。應分為區、國家的不同,盡可能達到各自的良好狀態。人們對保健的需要在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不同。作為健康教育者,應根據空間來制定保健行為。 健康不是由主觀或客觀的東西來決定。有些結核病人,沒有自覺症狀,而胸部X線片發現有結核病變;一些精神病患者,本人沒有意識到患病,而是周圍人發現他有病;有許多就診患者認為自己不健康,而多方面檢查並未發現異常。對這些目前沒有一個標准來區分。我們不妨從身體、精神、行為等角度,把主觀表現,客觀徵象結合起來去探求健康概念。 身體、精神概念較易理解。 行為,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所採取的動態和動機。行為表現為社會性,每個人的行為必然受到他人的影響。 健康是個體概念。
我們在考慮健康時必須區分是群體的健康還是個人的健康。群體的健康是採用統計學上的平均值,即在一定范圍內某一個時期的健康應為正常值,偏離了就不正常;但是,偏離了正常值對於個人來說就不一定不健康,作為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一個人特有的。個體健康是現實的,群體的健康是理想的。 此外,我們必須結合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和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要求,從國際社會的高度來認識,享受最高標準的健康被認為是一種基本人權;健康是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健康是對人類的義務,人人都享有健康平等的權利。
(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十條標准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