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培養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絕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長期鍛煉培養。那麼怎樣培養健康的心理呢?概括起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健全認知過程健康的認知,首先是有自知之明,對於自己的氣質特徵、智能結構、潛在能力以及在集體中的位置等,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評價;其次是正確認識他人,多看別人的長處,為人際關系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就是要在認知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
(二)講究情緒調整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將劣性情緒強行積郁在胸,顯然是不妥的。消極情緒產生時,可以設法調節,諸如做一些自己愛做的事情、參加娛樂活動等等。也可以適當地宣洩,如找知心朋友聊聊天,一吐為快;或到深山無人處,大叫大喊。
(三)培養健康的個性應具有寬廣的胸懷,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也要實事求是地著眼於現實,分清主次,做好每一件工作。對人坦誠,而不是虛偽的浮誇或自命清高。
(四)注意磨煉意志意志的磨煉可以從多方面做起,諸如對自己的理想和探求,不受流言蜚語和社會偏見的束縛,培養韌性和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去實現。有時,為了目標的實現,要控制一時的感情沖動,約束自己的言行。
(五)融洽人際關系現代人應該樂於交際,接觸別人時應持積極態度,要能夠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思想感情,並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集體中,既有廣泛的朋友,又有一兩位知己,而不都是泛泛之交。
B.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佔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人們已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態,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這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這對我們從事教育的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於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導致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如果學生的這些缺點不能正確引導的話,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發揮。
人類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社會競爭也更加激烈。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極具創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發展的中樞樞紐,是為人一生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
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專家和一部分老師遠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全員參與。
一、研究的目的與具體目標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研討我們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建構學生健康的心理。
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我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自我控制,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
2、學會正確的認知自己,樹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學會自我激勵,了解興趣的來源及其產生的神奇效果。
4、學會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了解一些評價他人的技巧。
5、學會和諧地與人溝通,尊重他人,助人為樂,培養良好的個性。
6、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擺脫煩惱和焦慮,保持樂觀的情緒。
二、設計研究方案
1、 全體動員,全員參與。學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針對自己班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有目的性地選擇教材內容,開展組內研究。
2、 根據年齡段,選擇切入點。由於學生的年齡段不同,面對的心理問題也就各個相同。
三、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
通過研討,我們達到了這樣一種共識:心理健康課不是語文課,更不是思想品德課,絕不能僅僅滿是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主動討論,扮演角色,體驗情感促進他們的心理發展。
可以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l、輕松自然的導入,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加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根據這一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採用故事法。
3、激烈地爭論,在雄辯中明理
小學生由於年齡比較小,是非評價極其不穩定,老師創設情景恰到好處地引起爭論,可幫助學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討論中明辨道理。
5、小品與實例相結合,使學生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
小品表演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心理健康導向課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更適合學生表演,而每一個小故事中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它使學生在愉悅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轉變了觀念,接受了心理訓練。
6、引導反思,糾正自我,尋求新知
心理健康課對於教師來講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裡話、宣洩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補步的解決。
7、捕捉教育時機,彌補缺失的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拔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准音調。"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善於捕捉教育時機,隨時讓自己的心對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設計的結束語,升華、啟思、充滿激勵
精彩的結束語不僅僅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升華,更是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與啟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種形式:
①總結式;②期望式;③啟發式;④祝福式;
四、總結與討論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心理健康課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感知、體驗、明理、反思、遷移、運用的過程,並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要體現以下六條基本原則:
1、平等性原則。我們要求老師在課上與學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師,更是朋友,這是上好心理課的關鍵。
心理健康課對於教師來講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裡話、宣洩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補步的解決。
2、尊重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學生的言行,呵護學生的人格。
3、鼓勵性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坦白觀點。
4、參與性原則。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心理訓練全過程。
5、目的性原則。心理訓練目標一定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學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師的教學目標就可以隨之提高,反之亦然。
6、娛樂性原則。心理訓練應在學生愉快的活動中操作,只有產生快愉快的體驗,才能達到訓練目地。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於輕松自然的導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人入勝的畫面,緊張激烈的競賽,積極參與的小品表演,熱烈的討論,形象的練習,及時的反饋之中,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我校第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結束,通過本階段的工作我們發現:全校同學普遍增強了自信心,學生們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漸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C. 如何增進自身健康的心理
有這種想法,本身就是自律的開始,方向是好的。
心裡的健康可以通過自身經歷的自我吸取經驗教訓來調整,也可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來提升,建議每天留一點時間靜下來想想自己的點滴的成長變化,修復有問題的情緒。
另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必然是健康心理的基礎,要注意鍛煉身體,要身心健康。
D. 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首先你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培養起自己好的而健康的心理。你可以選擇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呀。這里說的書籍並不是那些所謂的心裡雞湯一類的。而是好的書籍,比如你喜歡歷史,那麼你就可以去選擇一些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呀。就好像我在幼兒園工作完以後,我額外的又學習啦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並不是說我要去做什麼心理方面的工作,而是覺得。既然有這么多時間,那就再去學一樣東西也可以呀。在這些書籍里也有很多培養健康心理的文字。比如我記得在一段文章里就看過怎麼樣做到微笑是最佳的良葯。這些你都可以選擇去看一下。就是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就可以培養健康的心理啦。因為它可以引導你走向好的心態。讓你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還有你也可以選擇和一些活潑,向上,開朗的人在一起交朋友。同他們來往多了,你也會潛移默化的有一個好的心態。也就會擁有一個好的健康的心理啦。
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的。而且有什麼事情也會積極去解決。我是這么認為,我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我的朋友他們也是。
E. 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既然問的是如何擁有.我覺得最主要而且一定要具備的就是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因為其實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健康的心理.人都是在不斷的追求著.接近完美.所以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追求的動力.而積極的心態就會讓我們不斷吸收好的.向好的方向努力.而且不會自滿.積極的心態可以讓我們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不會自滿.不會自卑.不會焦躁不安.因為我們的心是向上的.所以潛意識就會排斥負面情緒.隨時提醒自己要努力完善自我.所以我認為積極向上就是健康的心理
F. 怎麼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
每個人所處環境和遭遇的問題不同,所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此介紹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參照看是否適合用。
1、面對現實,敢於接受,適應環境
能不能面對現實是一個人成不成熟的標志,當我們在面對困難和煩惱的時候,要正面現實,敢於接受,並適應環境,去改變它。只有接受了,你才有心思改變它,盲目的後悔和抱怨,不願面對現實,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復雜,你受的傷害越來越大。
2、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善待自己
在任何時候,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過分追求完美只會傷害你自己。當遇到問題,當有情緒,有矛盾時,我們要學會愛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善待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那沒有任何人會愛你。
3、擁有知己,善於發泄,與人為善
遇到有情緒的時候,要學會傾訴,可以找自己的知己,親友傾訴,善於發泄情緒,不要壓抑在心裡。另外,對人要謙讓,與人為善,自我表現要適度,有時要學會當配角和後台工作人員。
4、努力工作,愛好廣泛,讓自己動起來
每個月或者每周制訂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養身心的計劃,給自己以盼頭。生活中,要多讓自己多動手來,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廣泛的愛好,破除依賴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觀望階段,遇到困難設法克服解決,從而積累戰勝挫折的經驗。
G. 怎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應該這樣做:一,要不斷增進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這種了解必須是客觀的,正確的。
二,要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情緒積極穩定,樂觀開朗,心情愉快的人多數能夠健康長壽。
三,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人是有交際的需要的,和同事同學朋友正常友好的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獨感,從中獲得安全感,安慰感。
四,要注意維護大腦的健康。
五,要養成事前周密思考,事後不去懊悔的習慣。
六,要善於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使焦慮憂愁和敵意,挫折感長期存在。
七,要善於糾正自己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觀念。
八,要不斷的調節自己的慾望和報復,使其和自己的能力適應。
九,要善於獨處,必要的時候能獨自一個人而不甘寂寞與自憐。
十,養成自我稱贊與鼓勵的習慣,做到獎勵不求人的境地。
H. 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具有正常智力、積極的情緒、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有調整認知、情緒管理、維持良好人際關系、自我獎勵、積極運動、保證睡眠等。在如今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存在壓力,因此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尤為重要。
1、調整認知:應對自身抱有正確、客觀的認知,對於非理性、不合理的觀念,應予以糾正;
2、情緒管理:應保持情緒穩定,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心情愉快對健康有一定好處。同時應及時消除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鬱,避免不良情緒對自身造成長期影響;
3、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社交需求屬於人的心理需求之一,應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可以經常吃飯、外出旅遊。與同事、同學間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可獲得安全感,並消除孤獨感;
4、自我獎勵:平時應養成自我稱贊、自我獎勵的習慣,可以在成功完成一件小事後,給予自己正面反饋。可以獎勵自己買一件衣服,有助於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的維護;
5、積極運動:運動時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對體內多巴胺的分泌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多巴胺對情緒調控有一定的作用,促進其分泌會使人產生開心的情緒,如可以在早上進行慢跑或打羽毛球;
6、保證睡眠:睡眠對心理健康較為重要,睡眠障礙患者可能會伴隨精神、情緒症狀,如焦慮、強迫,所以保證科學、健康的睡眠,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每天保證8小時的睡眠;
7、其它方面:應維護大腦健康,降低慾望,同時善於獨處,平時可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均對心理健康的維護有所幫助。
I. 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每個人本來擁有的,所以,首先不要認為自己心理上有任何的偏差。
確實,現在人的心理很多都不太健康,譬如心理壓力大呀,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呀。心理問題逐漸成為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個人有如下建議:
1、積極、樂觀、快樂的心態,對健康心理有決定性的作用。心態的管理,是保持健康心理的關鍵。
2、健康的社會人際活動與交流,對心理健康有維護作用。
3、遠離消極的事物,多接觸積極的事物,可以讓健康心理在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消極的事物有,消極的話語、消極的知識、消極的人際關系等。
4、學習心理學的基本常識,可以讓我們覺察到自己心理狀態,自我提醒心理的變化。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咨詢師,這挺好的。
J. 如何讓自己擁有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需要對身外事物的理解,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包容,所以想具有健康的心理就需要多看多學習,不只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有各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