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論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論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4-04 11:04:18

A. 大學如何維護心理健康論文

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的缺欠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一、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自己最薄弱的素質是心理素質。曾有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發現20.23%的人有心理障礙南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2000年對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學生進行scl-90抽樣,調查結果表明:40.18%的學生有強迫傾向,34.04%學生人際關系敏感,24.46%的學生存在憂郁傾向,24.5%的學生存在敵對情緒。目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現實而緊迫的任務了。
1、心理健康狀況關繫到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行動上表現出來的症狀是:「抑鬱」、「時常感到很苦惱、焦慮,學習不能進入狀態」、「心理壓抑、沮喪、沒精打采,什麼活動都懶於參加,什麼事也提不起精神」、「逃避參與」……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在強者面前自卑、懦弱而趨炎附勢,在弱者面前趾高氣揚而自以為是,碰到一點矛盾或挫折就心灰意冷喪失進取心,受到一點批評就萌發報復念頭,偶遇一件不遂意不順心的事就消沉低落,甚至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鋌而走險陡生意外的實例屢見不鮮。
2、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
四年時間,每個大學生均要學習50-80本教科書,任務艱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陷入個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經常感到「壓抑」、「煩躁」、「時常苦惱、焦慮,學習不能進入狀態」,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對素質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只會無所適從。
二、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涉及諸多方面,但歸根結蒂,不外乎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客觀因素的影響
客觀因素是指社會環境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和教育觀念的因素等。
(1)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觀念、思想和行為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各種思潮、觀念在不斷地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大學生面臨的正是一個情緒飛揚的世界。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帶來經濟的繁榮、商品的極大豐富,物質、金錢的誘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價值觀顯現出多元的狀態人們以往那種上了大學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競爭的加劇和壓力的增大,這勢必導致大學生心理負擔劇增,心理上容易出現疲憊迷茫和困惑。
(2)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家庭的情趣氛圍和家庭的教養態度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情趣氛圍是大學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間的語言及人際氛圍直接影響著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心理,對於處在個性形成期的大學生的影響更具有特殊意義。父母的教養態度、教養方法和人格氣質類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心理,潛移默化而非一味寵愛的、開明的而非專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臨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學校環境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招生並軌、交費上學、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彈性學制、主輔修制、自主擇業等改革方案的實施在大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較大影響。求學、擇業過程中選擇機會的增多,以及選擇難度的增大,會使大學生產生更多的焦慮、不安、失落、無所適從。而擇業過程中,人才市場的不規范更深刻地刺激著他們的心理,學生既希望參與競爭又害怕失利;既希望有更多的機遇,又擔心失去原有的保障,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過量的心理壓力是產生心理障礙引發抑鬱症的主要原因。
(4)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過去曾經片面理解了人類健康的涵義,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過度強調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而忽略心理素質,只重視生理平衡而忽視心理穩定,在教育的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實踐中,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沒有注意優化主體心理過程要素,缺乏完善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發展機制,沒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組織控制機制,這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無疑是很有影響的。
2、主觀因素的影響
主觀因素是指自我意識、自我見解、自我經歷以及自我願望和臆想等方面的因素。
(1)自身生活經歷的影響。目前的大學生基本上經歷的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單一過程,生活閱歷淺,社會經驗少,往往是對成功和榮譽體驗得多,對風浪和挫折體驗得少,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較差。易於形成大學生人格的不完整,有的學生在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或自卑,或自負而不願與他人交往,有的學生因一點挫折就灰心喪氣,因一門考試的失利而緊張、焦慮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觀察社會,往往會一切以自己的意志為標准,遇到符合個人意願的事便一概排斥,對於社會上出現的影響自己利益的事便樹為敵手,甚至產生偏激思想和情緒。
(2)自身思想觀念的影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大學生正處於從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變化時期,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容易左右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從心理上出現不良情緒,往往很難科學准確地觀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果在這個時候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調節,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比如:由於受「拜金主義」的影響,有的大學生衡量是非成敗的唯一標准就是金錢的多寡,這種思想觀念使其心理產生對於金錢的強烈的歸屬感,患得患失,惟利是圖,致使心靈扭曲。由於「功利主義」的影響,有的大學生的做事原則和做事標准就是「做了沒有利益」,有利則做,無利便不做,表現出過度的惟利是圖,這種思想觀念導致其形成狹隘、自私的心理定勢。
三、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
心理健康教育屬於素質教育,心理素質作為人的一種內在的因素,它是其它各項素質發展的心理前提與心理基礎。在我國的教育中,德、智、體諸方面的教育觀念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但是心理教育卻長期被忽視,甚至存在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的錯誤觀念。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德、智、體、美教育的進行都離不開學生的心理活動。而高校要培養合格的人才,就應該從思想上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應與學校的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並全面滲透到整個學校教育中去,建立起相應的教學和研究機構,在大學生中開設心理學、生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挫折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和講座,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心理衛生常識。與此同時,各高等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要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要通過個別咨詢、書信咨詢、心裡行為訓練、熱線電話咨詢、網路咨詢等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逐步培養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
2、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是一種適合高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手段、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要發揮好它的作用,就必須著力培養有本校特點的校園精神,如科學精神、民主精神等,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社團活動等,通過校報、廣播站、閉路電視、櫥窗、宣傳欄等宣傳媒體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加深對網路文化研究和控制,決不讓腐敗沒落的東西污染學生的身心,要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健康、文雅的氛圍,保證學生在優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不斷地提高認識、升華情操、磨練意志,從而鑄就他們健康的經得起考驗的心理品質。

B. 急求一篇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C. 大學生該如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D. 大學生如何在疫情期間保持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

首先,大學生在疫情期間要保持心理健康。
那麼第一點,首先大學生在疫情期間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雖然因為疫情期間可能有些學校上課不方便,但是網上的直播課也要認真的完成,不能因為沒有老師的監管而肆意妄為,所以即使在家裡邊兒學習,也要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業 。
第二點我們不能出去聚集,也不能去人多的地方,這樣並不利於疫情防控,但是我們可以在家裡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並不是說疫情在家我們就不能進行絲毫的運動了,可以在家裡邊兒進行一些沒有,那麼A,強度大的運動,每天可以散步半個小時,或者做一些簡單的舒緩的運動都可以不能不運動,每天都要保持運動,這樣有利於我們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
疫情並不能夠阻隔我們的感情,所以我們還可以與我們的朋友們進行聯絡,這樣與我們的朋友們聊一些開心的事情,也有利於我們保持心理健康 。
總體而言,通過我們的學習,運動和聊天可以保持一個不錯的心理狀態 。

E. 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心理健康 論據 我是心理健康在一生中的重要意義 保持心理健康日常生活應該做哪些事情 保持心理健康對抗議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才能做到身體健康

F. 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論文

我的東西都都都是這樣的論文了,健康論文多寫一些,多寫一些有好處的。

G. 如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論文

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涉及諸多方面,但歸根結蒂,不外乎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客觀因素的影響
客觀因素是指社會環境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和教育觀念的因素等。
(1)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觀念、思想和行為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各種思潮、觀念在不斷地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大學生面臨的正是一個情緒飛揚的世界。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帶來經濟的繁榮、商品的極大豐富,物質、金錢的誘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價值觀顯現出多元的狀態人們以往那種上了大學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競爭的加劇和壓力的增大,這勢必導致大學生心理負擔劇增,心理上容易出現疲憊迷茫和困惑。
(2)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家庭的情趣氛圍和家庭的教養態度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情趣氛圍是大學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間的語言及人際氛圍直接影響著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心理,對於處在個性形成期的大學生的影響更具有特殊意義。父母的教養態度、教養方法和人格氣質類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心理,潛移默化而非一味寵愛的、開明的而非專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臨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學校環境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招生並軌、交費上學、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彈性學制、主輔修制、自主擇業等改革方案的實施在大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較大影響。求學、擇業過程中選擇機會的增多,以及選擇難度的增大,會使大學生產生更多的焦慮、不安、失落、無所適從。而擇業過程中,人才市場的不規范更深刻地刺激著他們的心理,學生既希望參與競爭又害怕失利;既希望有更多的機遇,又擔心失去原有的保障,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過量的心理壓力是產生心理障礙引發抑鬱症的主要原因。
(4)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過去曾經片面理解了人類健康的涵義,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過度強調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而忽略心理素質,只重視生理平衡而忽視心理穩定,在教育的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實踐中,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沒有注意優化主體心理過程要素,缺乏完善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發展機制,沒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組織控制機制,這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無疑是很有影響的

H.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誰能十全十美,百分百得意呢?人生總有不如意處,每天都有喜怒哀樂。
珍惜快樂,感激幸福,
認真對待悲哀和憤怒。
有錯就改,心地磊落。
懂得感恩,懂得道歉。
善待自己,喜歡自己,也善待別人。認真做事。有所追求。享受成果。知足常樂
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態,舒暢的心情
.心理健康標准
從出生到成年,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天賦。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氣質和性格特質等)成長滯後於他的發展年齡,那便是異常甚至精神障礙。家庭教養和各種環境條件往往是成長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種心理衛生問題,因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個人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這就導致整個心理內在的失衡,導致當事人出現心理沖突、困惑或社會適應困難。
可以從兩方面來描述心理健康的這項標准:
(1)動機過程馬斯洛假設,每個人都有若干種基本需要,如安全、歸屬、愛、被重視和自尊,滿足這些需要的動機叫做缺乏性動機,不滿足便會出現精神障礙,如神經症、人格障礙、分離性障礙等。但是,滿足了這些需要雖可免於上述精神障礙,卻並不算達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徵之一是自我實現,即最大可能地實現個人的潛力。這種需要是高層次的需要,也叫做豐富性需要。此時,單純追求快樂和減輕緊張不安,不足以解釋這種人的行為,他們辛勤地工作,往往要體驗更強烈持久的緊張,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險。然而,正是這樣的人生歷程,使個人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G.Allport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個人潛能的發揮為了長遠的常常是達不到的目標,而犧牲享樂,保持緊張。長遠的目標、社會價值以及諸多利益之綜合性體系等,都給發揮個人潛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於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擴張是成熟的一個屬性,這種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娛樂以及對別人的忠誠,他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又獨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對來自別人的刺激(不論是成功的行為還是苦難中的呼救)都有能力報之以熱情的、全力以赴的反應。

I. 大學生心理健康怎樣維護論文

如何維護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1

身為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面對問題時,切忌沖動行事。

除此以外,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課外生活

2

因為當代大學生的課業任務日以繁重,無法得到有好的休息與放鬆;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大學生應在學習之需,尋找適當的方式進行放鬆;如聽音樂會、跑步、運動等措施。除此之外,大學生最後保證每天的休息時間,減少熬夜,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樣更有利於心理健康的發展。

3

身為大學生。一定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可以及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首先,大學生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積極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其次,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要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

J. 如何維護心理健康論文500字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從深層級和發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臨著一個教育模式構建的課題。這種模式的構建是適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充分認識這種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覺參與和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著從精英型向大眾化的教育轉型,招生數量的增長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使高等教育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和困難,高等教育的這種超常規發展對正處於發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一是課堂教學薄弱,二是課外教育指導局限,三是學生自助缺乏的現狀。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發揮其在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應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這是現代學科教學理論寫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實踐表明,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把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作為中心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教師要善於發現並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在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某些心理素質的內容,如思維、記憶、想像能力的心理訓練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以及科研動手的能力等;通過運用激勵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採用強化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養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中,教師要較系統地闡述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介紹大學生增進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傳播心理自我調適和消除心理困擾的方法;通過個案分析,使學生對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與主要表現有所了解,以樂觀向上、平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面對人生。?

2.強化課外教育指導的基本環節?

課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宣傳,強化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通過專題心理講座、主題心理報告、心理沙龍,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適應社會和心理自我調適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盡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誤區,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導,有賴於教育的三級網路--校級心理健康機構、院系級心理健康組織、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小組的完善。校級心理健康機構應由專職的教育工作者進行管理,組織協調校、院系學科教師、德育工作者和醫務人員等人力資源,通過對學生的輔導及心理訓練活動,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導。院繫心理健康組織,應由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班主任、政治輔導員組成,在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的領導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及時、必要的服務。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小組,應由志願為同學服務且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組成,在與同學朝夕相處的學習生活中,給予那些心理需要關懷的學生以經常性的幫助,並能將有嚴重心理障礙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向所在院系統學校的心理保健機構與組織反映,避免學生由於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3.倡導主體自我教育?

事實上,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並體現其主體參與,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實現。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啟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課外教育指導中,輔導員老師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個人成長小組」等多種社團活動,使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促進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並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性情緒的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的變化,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從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大學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1.確立多元參與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事,也是整個學校的事。因此,高校領導要從全局出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體和軟體的投入;學科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發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訓練,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於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指導學生,防止形式化傾向。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學校深入進行,高等教育既面臨著擴大招生的問題,也面臨著在原有基礎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質量問題,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層健康教育工作還沒有引起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詢機構、無專業人員,有教育方案、無具體措施上。那麼,當我們意識到新世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之時,首要的是確立一種全新的思想觀念。?

2.建設專職與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施教育的這支隊伍的素質,盡管高等學校開展此項教育和咨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這項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客觀形勢,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數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心理科學知識、技能的訓練,對現代心理咨詢技術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詢的實踐中,很難保證取得好的效果。應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加強對專、兼、聘職教師進行請進來、走出去的長短期培訓,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並以案例分析會等形式,組織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軌道。?

3.推進課題的理論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與管理中探索思路、總結經驗、開拓創新外,還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發展的規律進行系統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的需要,從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發展的能力。還要發揚合作精神,不斷擴大不同區域間、不同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在互助互補中,基本掌握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解決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努力實現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個體素質和這支隊伍整體水平的進一步專業化,推進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系統化、科學化、整體化和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閱讀全文

與論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繪本哪個版本好 瀏覽:596
你經營愛情的能力是多少 瀏覽:173
如何守衛婚姻 瀏覽:451
我的晚年幸福在哪裡完整版 瀏覽:625
信箋故事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121
分享健康觀念什麼意思 瀏覽:678
男盆友愛看美女怎麼辦 瀏覽:615
五本故事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瀏覽:709
幸福畫面是什麼歌 瀏覽:849
美女的肉是什麼味 瀏覽:544
歷城幸福柳怎麼樣 瀏覽:542
歐美女人嘴巴為什麼那麼大 瀏覽:665
美女不小心踩到了什麼東西 瀏覽:915
愛情放飛的小鳥什麼意思 瀏覽:155
江蘇健康證正常要管多久 瀏覽:995
美女孔心為什麼要戴假發 瀏覽:757
講故事的時候做什麼動作 瀏覽:77
奇門遁甲出自什麼故事 瀏覽:31
廣西美女櫻哪裡賣 瀏覽:601
一般事業編通知面試時間多久公布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