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胡餅,蒸餅和湯餅,唐朝人最愛吃的為何都是餅
胡餅,蒸餅和湯餅三種食物,其實算得上是餅的就只有胡餅而已,所謂的唐朝人愛吃餅只是因為名字上給人帶來的一種錯覺而已。
最受唐朝人歡迎的胡餅。之所以被稱為胡餅,是因為它是從西域傳入的,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也就是說,胡餅進入中國的歷史其實是和絲綢之路的發展是同步的。
胡餅實際上就類似於今天新疆一代流行的「饢」。胡餅有時候上還可以撒上芝麻,做成香味撲鼻的「胡麻餅」。
詩人李頎曾在他的《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中寫過:「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九月九日是重陽節,說明唐朝人過重陽節不僅要賞菊花、插茱萸,還要吃湯餅。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俗,就像我們過年要吃餃子一樣。
通過以上三種「餅」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唐朝人所謂的愛吃「餅」,其實並不是真的只吃餅,他們只是把很多食物都稱作「餅」而已。其實,只有胡餅才可以算是餅,蒸餅、湯餅都是普通的麵食。
唐朝人愛吃的,其實是麵食。因為唐朝的首都坐落於長安,本身就帶有隴西和關中的生活習性,再加上唐朝又是漢族和鮮卑族的融合後的政權,採取了一種多民族互通往來的政策,所以才促成了大唐以麵食為主的飲食文化。
唐朝人吃的不是餅,而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來源於大唐包容、開放和多元化的姿態,以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接納所有外來的文化。可以說,正是這種精神,才塑造出了繁花似錦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