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選擇和組織幼兒健康教育內容的原則有哪些
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 「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1.生活習慣 (1)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衛生習慣。 (2)幫助幼兒了解初步的衛生常識和遵守有規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義。 (3)幫助幼兒學會多種講究衛生的技能, 逐步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2.飲食與營養 (1)幫助幼兒認識常見食物名稱、種類及其特點, 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 (2)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3)幫助幼兒了解膳食均衡的簡單知識及其意義, 培養幼兒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3.人體認識與保護 (1)幫助幼兒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並了解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獲得預防常見病的簡單知識, 初步培養幼兒不怕傷痛,樂於接受預防接種和疾病治療的態 度及行為。 (3)幫助幼兒理解心情愉快對身體有好處。 (4)幫助幼兒學習保護身體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護自身安全 (1)幫助幼兒了解水、火、電、煤氣、刀具、 常用葯物的使用常識和注意事項。 (2)幫助幼兒認識遵守交通規則的意義。 (3)幫助幼兒獲得應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災、雷擊、地震、 台風等)的常識,懂得要及時避開危險場所。 5.運動能力 (1)在教師的幫助下,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樂意參加嘗試著玩各種小型運動器材並能玩出花樣, (3)冬季,引導幼兒樂意參與室內熱身活動,堅持在戶外進行短時間運動。 (4)在教師、保育員的提醒,幫助下,注意隨時增減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 三、幼兒健康教育組織方法 幼兒的認知、技能的獲得,需要通過操作材料、情景而獲得,也需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因此, 幼兒健康教育中「幼兒園的空間、衛生設施、活動材料、體育器材和衛生常規要求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探索;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健康的環境和機會,鼓勵兒童主動的去思考、去推理和解決問題」 有利於增強幼兒的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習慣。健康教育的組織方法、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 1.健康生活、健康心理活動的組織方法 (1)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經學過的健康行為與生活技能反復練習,加深理解,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如盥洗的順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脫與整理,持筷的方法等,都必須在教師和家長的具體指導下反復練習才能真正掌握。 (2)講解演示:具體形象地向幼兒講解粗淺的健康知識,並結合實物或模型加以演示,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這是幼兒健康教育的另一種方法。 (3)情境表演:教師或幼兒就特設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現,然後讓幼兒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問題。由於情境表演的主題來源於幼兒的現實生活,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故能較好地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沖突,了解應該做出的合乎健康要求的行為。 (4)討論評議:讓幼兒參與健康教育評議,為他們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自己得出結論提供機會。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能鼓勵幼兒對他人的思想加以評價,從而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例如:夏季,教師就多吃冷飲的害處讓幼兒進行討論,從而提高認識,指導行為。 (5)感知體驗:讓幼兒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事物,辨別事物特性。這種方法能加深幼兒對事物的印象,同時由於加入了身體動作,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 2.採取靈活多樣的體育活動方法 (1)自由活動。(戶外活動、活動區活動常用)由於不同幼兒的身體發育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因此,幼兒園教師不強迫幼兒參加某項活動,而是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活動。 (2)游戲。幼兒園教師一般都給幼兒提供大量的游戲材料,以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使幼兒通過游戲獲得身體各方面的發展。 體育活動游戲化,激發和培養了幼兒的體育興趣,提高了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游戲活動中,他們的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也培養了幼兒不怕挫折、勇於競爭、勇於創新的 良好品質。 (3)模仿活動。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模仿力很強,據此,幼兒園教師就把各種動物圖片懸掛或張貼在活動室四周,讓幼兒任選一種動物作為模仿對象,如模仿正准備跳躍的小袋鼠,正在攀緣的樹袋熊等,或模仿同一動物的不同姿勢。此外,她們還經常給幼兒講故事,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某個角色的行為, (4)音樂律動。教師彈奏樂器或播放磁帶,讓幼兒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韻律性活動,比如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的樹,起伏不定的海浪,暴風雨中的閃電等。通過輕重緩急不同的音樂節奏,使幼兒的動作協調性、優美性都得 到發展。 (5)鬆弛活動。幼兒神經系統比較柔弱,大腦皮層容易疲勞,機體容易受損傷,因此,幼兒園教師在安排體育活動時注意動靜交替、合理搭配。此外,她們還注意教給幼兒放鬆自己身體的辦法。 (6)感覺訓練。感覺統合理論於七十年代,由美國Ayres博士提出後,經過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器材: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動平衡木、獨腳椅、蹦蹦床、腳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纜插棍、旋轉吊纜等,用於對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進行臨床治療和行為矯治;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已將感覺統合訓練置於幼兒園教育中。我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學、醫學專家,正在對這一理論進行研究和探討。感覺統合的教育是幼兒教育中既順應幼兒自然發展的天性,有利於其感受環境的刺激,發展、提高感覺的敏銳性及感覺綜合能力;又有利於提高幼兒將來思考、解釋事物的綜合性和整體性水平,促使其行為素質發展打基礎的一種有效教育形式。 現在,"感覺統合"正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認識和接受,"感覺統合矯治"也正逐漸轉變為"感覺統合活動」。 (7)想像活動。根據幼兒喜歡想像、富於幻想的特點,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進行創造性活動。比如,想像自己正在乘電梯,做上升或下降動作,或想像自己正在釘鐵釘,做把鐵釘釘入木板里然後又拔出來的動作。 「運動教育」——讓幼兒自我去探索 提倡「讓孩子來決定怎樣運動」,「做他們想做的事」教師則以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出現,加強孩子們對自身運動潛力的了解,培養他們探索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最佳的自學能力。 (四)健康領域活動的組織形式 按活動場合可將健康領域分為以下活動形式:健康生活活動,健康談話,體育活動,戶外健康區域活動,運動會,遠足活動(或短途旅遊)等。 1.健康生活活動 健康生活活動活動的主題可以完全由幼兒自發生成,也可以是師生共同產生,也可以是由教師確定的。但無論是由誰生成,都強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的參與和探索。強調主題網路的師生共同構建,教師通過各區域環境的創設,情景的創設,如:故事、圖片、幼兒生活中的實例、參觀等,引起幼兒對環境的關注,引導孩子從被動體驗進入主動體驗;用環境中各種具有潛在教育意義的、有價值的信息,提供適於幼兒感知的內容,強調的是探索活動的過程;設法將幼兒的新舊知識發生聯系,誘發幼兒的認知沖突,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健康生活諸方面的情感體驗。注重喚起幼兒學習的內部動
❷ 健康教育實施原則包括哪些
(1)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它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這個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我們要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校要培養「四有」、「兩熱愛」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堅持方向性原則。
(2)知行統一的原則。
知行統一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實際鍛煉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言行一致的人。
(3)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
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依靠和發揚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學生消極落後的一面,長善救失、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優點和缺點、先進和落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種矛盾斗爭轉化的結果。德育的規律決定了發揚優點與克服缺點必須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