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搞好自身的職業健康安全工作
職業病概念
Basic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職業病是指員工在生產勞動及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職業病有一定的范圍,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並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將職業病的范圍限定於對員工健康危害大的幾類職業病,並授權國務院衛生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調整並公布新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只有被依法確定為職業病的人員,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我國衛生部、勞動保障部聯合印發的《職業病目錄》(衛監發〔2002〕第108號)中規定的職業病為10大類115種。其中包括:
(1) 塵肺(13種)
(2)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3) 職業中毒(56種)
(4) 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5種)
(5) 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3種)
(6) 職業性皮膚病(8種)
(7) 職業性眼病(3種)
(8) 職業性耳聾喉口腔疾病(3種)
(9) 職業性腫瘤(8種)
(10) 其他職業病(5種)
Ÿ 職業病的特點
1. 病因明確。職業病的病因指的就是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員工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只要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因素這個職業病病因,職業病就不會發生。
2. 表現多樣。職業病的發病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有接觸後經過一定時間緩緩發生的,也有長期潛伏的。即使是同一毒物,中毒表現也有不同,作用和損傷人體的部位也有不同。所以在診斷職業病時應進行綜合分析,以保證診斷的正確性。
3. 職業病診治的政策性強。職業病的診斷與治療,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章、職業病診斷標准進行。職業病患者一經診斷,就有權享受有關工傷保險的待遇。
4. 職業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嚴格遵循職業衛生「三級預防」的原則,並有效施行,職業病是可以預防的。如能早期診斷,並進行合理治療,康復也是比較容易的
職業健康管理要素
Elements of OH Management
為降低和消除職業健康危害及風險,在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之前,應該由專業人員對職業健康危害進行識別和評估。
(1)危害識別
任何控制的努力都是以識別潛在的危害暴露為中心。有助於識別工作場所危害的一些信息資源如下:
o 材料安全數據表 MSDS
o 工作流程圖
o 任務分析/觀察/檢查
o 以往的經驗
o 事故調查報告
o 可提供專業協助的相關機構
o 醫療處理和治療報告
o 職業健康危害調查
職業健康調查和檢查清單是監督人員、評估小組或專業人員用於識別職業健康暴露的好工具。下表展示了由監督人員、小組領導或自我管理小組將危害歸檔的職業健康危害清單。
(2)評估
對已經識別的職業健康危害,應該對其潛在的對員工造成疾病、影響健康和不適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確定危害的程度也要考慮其他的因素,比如:
o 化學品的濃度
o 接觸/暴露時間、場所與頻率
o 化學品控制
o 個體的不同情況(如年齡、種族、性別、健康狀況等)
o 葯品/治療的相互反應
o 環境溫度、濕度等
Ÿ
健康危害調查清單
對這些因素的評估通常需要具有職業病預防與調查經驗、從事人與區域環境監測和評估現存控制資格的的專業人員的協助。這些調查通常包括:使用、儲存、產生或在環境中散發的材料的定性和/或定量研究。同時,考慮工作場所的控制措施(設備控制、工作慣例等)。將調查結論與一般的適用或規定的法規比較,確定遵循的等級。
暴露的兩種類型:
o 急性的:相當短時間接觸的強烈暴露。
o 慢性的:接觸了幾天、幾星期或長期的暴露與接觸。
多數合資及外資企業都參考美國的政府工業衛生協會(ACGIH)發布的相關的接觸/暴露標准,我國也已制定了相關標准。這些極限暴露值盡管不是強制性的,但可以作為控制潛在健康危害的指南。一些法定機構已經採用ACGIH 的指南作為「允許暴露限值」(TLV)標准。
ACGIH使用的4類暴露限值是:
o 時間加權平均值(TLV-TWA):是指幾乎所有的員工可能日復一日地接觸/暴露的平均濃度,每天在這濃度下工作8h或者每周工作40h,沒有負面影響。
o 短期接觸/暴露值(TLV-STEL):指的是員工在短時間內接觸/暴露的最大濃度(通常是15min),不會造成刺激、長期或不可治癒的呼吸道問題或者昏迷。短期接觸/暴露值可以認為是允許的最大接觸/暴露值,在15min的時間內絕對不能超過。在TWA沒有超標的情況下,一天內不能有超過4個15min的接觸/暴露(STEL濃度),每次間隔的時間不能少於1h。
o 最高接觸/暴露濃度(TEL-C):瞬間都不能超過的最高接觸/暴露濃度。
o TLV-皮膚: 指的是在這個濃度的條件下,物質可以通過皮膚 (包括黏液膜或眼睛)其他方式進入體內。
美國法定的強制執行的暴露標準是由職業安全和健康局(OSHA)制訂的。而OSHA的許多暴露標准值則是依照ACGIH的「允許暴露限值」(TLVs)。
(3)控制
控制職業暴露最通用的方法分成以下幾類:
o 設計/工程式控制制
o 管理控制
o 安全工作規程
o 個人保護用品
(4)管理體系
(1)建立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o 建立職業健康管理機構或組織,負責公司的職業危害控制和職業病防治工作;
o 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o 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o 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制度;
o 建立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o 建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2)實施作業環境管理
• 進行有毒有害因素的登記管理;
• 進行作業環境的測定;
• 對工人實際暴露情況的調查;
• 督促改善作業環境;
• 對防護措施的檢查;
• 提供完備的個人防護用品。
(3)作業管理
加強勞動作業強度的管理,是預防職業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
• 作業特點分析,如工時、作業姿勢、體力勞動強度等;
• 疲勞性質和程度的調查;
• 作業方式的改善;
• 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
不同職業健康危害的常用控制方法
(5) 員工健康管理
• 公司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組織對員工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員工。員工的健康管理通常包括:制定有針對性的急救對策與措施、職業病的預防、健康監護如:區域定點監測、個體監測與接觸的評價和控制、醫學檢查等。
(6) 職業衛生培訓
• 對員工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員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員工正確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是公司的重要責任。
⑵ 如何做好職業健康安全工作
一是少數管理人員認識不到位,致使思想存在偏差。少數管理人員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知之甚少,不能理性認識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欠賬的危害性,認為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無大礙於安全生產,沒有把職業健康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急功近利,輕視、忽視甚至於漠視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存在「重生產輕防護、重事後輕預防、重形式輕行動」的現象,一味追求生產和效益最大化,置職工安全健康權益於不顧。
二是個別單位重視程度不到位,導致管理出現偏差。少數區隊負責人,缺乏責任感和愛心,沒有將職工群眾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認為只要不發生直接的安全傷害事故,職工的健康與否與自己無關,最終導致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虎頭蛇尾,存在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重視、雷聲大雨點小等不良管理現象。
三是部分職工素質提升不到位,造成執行出現偏差。由於個別單位對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不到位,造成部分職工對職業危害造成的嚴重後果認識不足,錯誤認為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是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存在圖省事怕麻煩的僥幸心理,應付檢查、對付領導的錯誤認識,造成不規范佩戴防塵口罩、不正確使用防塵設施等愚鈍行為屢禁不止,防護用品使用率低現象時有發生,自我防護意識、維權意識較差。
四是職能部門服務指導不到位,導致工作存在缺失。個別職能部門服務意識和能力不強,缺乏積極主動、精益求精的工作意識,存在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監管不力等現象,特別是對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投入使用,不能及時有效評估、告知職業危害風險及防治措施,致使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得不到有效監管和防治。
著力打造責任明確、保障嚴密、管理嚴細的系統機制。健全責任體系,構建「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通防專業靠上抓、區隊班組具體抓、每個崗位自主抓」的保障體系,形成全員、全方位和全覆蓋的責任網路。從井下到地面,把所有區域、環節的防塵目標,逐一細化量化到專業、科室、區隊、班組和個人。健全管理制度體系,制定覆蓋採煤、掘進、防塵、通風等專業的管理辦法,完善以物為對象的技術標准和工程標准,以事為對象的管理標准,以人為對象的工作標准,形成作業場所危害控制管理、勞動者健康監護、有毒有害作業管理等長效機制。從嚴管控流程,實現預防和治理雙達標。強化流程管控,嚴把採掘頭面降塵、爆破降塵、井下巷道降塵、運輸環節降塵等「五道關口」,實施產塵地點的「分源防治」和除塵區域的「無縫隙」管理。大力推廣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新技術、新裝備,建成採煤工作面高壓噴霧系統、掘進高效除塵系統、煤層注水系統、風流除塵系統和智能化監測監控裝置,努力創建無塵工作面、無塵掘進頭、清潔大巷、清潔硐室和無塵化礦井。治理的關鍵在源頭,要努力做到未采先「注」,將煤體注水作為源頭降塵的有效辦法。過程全「噴」,將各類噴霧的健全使用作為過程降塵的治本措施。環節施「封」,為抑制揚塵,在所有運煤轉載點、卸載點、裝載點、煤倉口進行全封閉或半封閉噴霧降塵。將降塵系統延伸到地面,對倉儲煤場、選煤廠及整個工廣區域,全部設置防塵噴霧裝置,實現「降塵、滅塵、封塵、沖洗、洗車」等系統全流程和全覆蓋。加大投入,努力提高職工勞動防護用品質量。
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依靠提高科技裝備水平,減輕職工勞動強度,改善職工作業環境。從嚴監督檢查,實現考核和激勵雙落實。嚴格勞動保護用品發放和使用管理,將其納入安全監察范疇,列為安全確認的重要內容,凡不正確佩戴和規范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一律按違章論處,增強職工的「自我防護、健康作業」意識。對粉塵等職業病危險源實施實時在線動態監測和閉合巡查制度,確保不留盲區和死角。
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生命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如果連勞動者基本的安全健康都無法保障,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就是一句空話,保民生促和諧就無從談起。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是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抓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是關注民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