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如何上好幼兒園健康課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所以上好一堂健康課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內容選擇上
我選擇的是幼兒健康教育體育鍛煉方面的教育內容,通過組織《好玩的報紙》體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幼兒跳、投擲、鑽動作的協調靈活,同時用報紙作為活動的道具,讓幼兒探索報紙的玩法,並從小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知道要保護環境。
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身體發育的水平不同,健康課要達到的目的也就不一樣。所以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健康課。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二、在活動設計上
1、首先要把握好活動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同。把握好幼兒的最佳的接受狀態,使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2、導入要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我在設計活動時採用今天帶小朋友去大山裡探險的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更好地跟著老師進入活動。
3、活動設計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在設計《好玩的報紙》活動時的開始部分為熱身活動,熱身活動能減少幼兒在運動中扭傷,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基本部分設計了三個小環節,老師用跳過小河、鑽山洞和投小石頭的情景引導幼兒,並教給幼兒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學會跳、鑽和投擲的動作技能。最後是放鬆環節,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教學過程各環節的聯系緊密,要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並合理分配時間,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
三、在活動組織時
1、教師要喜愛幼兒,教態要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不啰嗦。教師在活動前進行充分地准備,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把握教學重難點,准備要使用的教具。在活動時要把握好時間,組織要緊湊,不拖沓。在活動中注意到每一個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用恰當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2、活動離不開幼兒的主動參與,要運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機會,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讓幼兒學會自主探索。
組織好一節健康課,教師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
⑵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
一、營造輕松、和諧氛圍 真誠與學生溝通
心理健康課不同於一般的文化課,絕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為開展心理健康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課程。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現的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所以,在教學中,要極力創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真誠的與人溝通,說出自己的心理話。
1、教師要傾情投入
心理健康課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全面扎實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師掌握教學的基本技巧,如傾聽、共鳴等。當教師進入教學活動中時,就是卸掉自己的心理防護,坦城地面對自我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堅持原則,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努力調節好自己的心境。面帶笑容,傾情參與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體會到老師的真摯感情。在教學活動中,雖然小學生由於年齡小,但他們形象思維豐富,感性認識充分,教師的思想、情緒的輕微變化都能給他們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教師傾情投入是整個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
2、積極引導學生傾訴真情
通過調查,有一位學生在給我的信中寫到:「樊老師我最喜歡心理健康課,上健康課時,我們可以各抒已見,大膽地說出我們的心理話┉┅」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課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內心交流的良好場所。在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心、訴真情,讓學生體會情感交流帶來的滿足感。在袁海麗老師講的「感恩的心」教學時,學生們對教學目的內容明確,個個積極發言,都能說出自己感恩的話語,當場有個別學生淚流滿面,甚至聽課者都流下了熱淚,這節課挺感人的,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在如:徐秀平老師講的「團結協作」這節課,能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把每件事情做的更好。
二、真誠貼近生活實際,力爭課堂活動形式多樣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源於現實生活。因此,心理健康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實際談論和學生有密切關系的、學生最需了解的話題,才能使學生對心理健康課感興趣,從而使健康課起到良好的效果。
1、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以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
當代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處於特殊地位,長輩的呵護、父母的溺愛,容易使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他們最關注什麼?他們最困惑什麼?他們最需要老師幫助什麼?為深刻地了解這些,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通過測試發現學生們普遍存在著心理適應問題,其中學習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別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認識自我方面。針對這一實際,在課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方面進行重點鋪導,使學生愛學樂學。(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動機和興趣是學習中的動力因素,大家主要選擇《小學生心理輔導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歡的課程》、《知識越學越有趣》等內容,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學習是十分有趣的。(2)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選擇《不做「小拖拉」》、《告別「小粗心」》等內容,讓學生聯系實際,對照自我,從而自覺地學習,消除學習上的不適應情況。(3)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選擇《同好書交朋友》、《記憶有竅門》等內容進行輔導,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只有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他們才能有話可說,產生共鳴,課堂氣氛活躍,輔導效果水到渠成。在學生的人際交往、自我認識等方面,選擇一些有針對性、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一切以學生 的需要為出發點。
2、課堂活動形式多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松活潑。在教學活動中,盡量融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厭倦、枯燥。如袁海麗老師講的「感恩的心」一課中,每個學生都說一說感恩的事,學生以感恩的心沉浸在悲傷、憂慮中,在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環節中來個轉折,大家來個詩朗誦,歌舞《媽媽的心》轉變了課堂的氣氛。如徐秀平老師講的「團結協作」兩個人或四個人一組進行用手拼圖組合,最後兩個人握手,才是最佳選擇的拼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探索、形式多樣,通過拼圖實踐讓學生確確實實在活動中有所收獲,保持一份輕松、愉快心情上好這節課。
三、重在感悟,實際運用。
心理健康課的內容要在總體把握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主線,突出心理知識、心理訓練的系統性,要堅持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原則,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課上的單純的心理知識傳授課。在課堂活動中,力求讓學生多活動、多訓練、多感悟,從而把心理健康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
1、重視學生心的內心體驗,心靈感悟。
小學生心理世界是隱蔽的、復雜的,心理健康課的心理素質教育恰好與人的心理世界溝通。「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通過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心靈頓悟,調適自己的心境。教學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心靈感悟,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課外,實際運用。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設計心理健康課,並對學生進行指導,目地並不僅僅滿足心理健康課上學生的心理要求,它應該貫穿學生的始終,讓學生所感悟到的知識內涵應延伸課外,指導行為。小學生形象記憶能力強。對課堂上感興趣的內容銘刻在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反映出來。學生能用心理健康課中的感悟、體會來指導鞭策自己的行為,達到了心理健康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