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身心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以往人們認為,所謂身心健康就是沒有疾病,即身體檢查找不到哪一部分有病態的症狀。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而且應該是心理上同樣沒有不正常現象。
WHO(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健康下過這樣的定義: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即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方面。
最近,WHO具體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標准,它包括肌體和精神的健康狀態。肌體健康可用「五快」來衡量,精神健康可用「三良」來衡量。
「五快」是:
(一)吃得快吃飯時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而不挑剔食物,食慾與進餐時間基本一致,這證明內臟功能正常。吃得快並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飯時不挑食、不偏食,沒有難以下咽的感覺。吃得順利,吃完後感到滿足,沒有過飽或不飽的不滿足感。
(二)便得快有便意時,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覺輕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種良好的感覺,說明胃腸功能良好。不強行憋便,便後沒有疲勞之感。
(三)睡得快晚間定時有自然睡意,上床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深;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睡得快重要的是質量,如睡的時間過多,且睡後仍感乏力,則是心理生理的病態表現。如各種心理生理障礙、神經症。睡得快說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無病理信息干擾。
(四)說得快說話流利,語言表達正確。說話內容有中心,合乎邏輯。能根據話題轉換隨機應變。表示頭腦清楚,思維敏捷,中氣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說話時沒有疲倦感,沒有頭腦遲鈍、詞不達意的現象。
(五)走得快行動自如、協調,邁步輕松、有力;轉體敏捷,反應迅速,動作流暢。證明軀體和四肢狀況良好,精力充沛旺盛。
因諸多病變導致身體衰弱均先從下肢開始,人患有一些內臟疾病時,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焦慮、精神抑鬱或心理狀況欠佳時,則往往感到四肢乏力,步履沉重,或是行動不協調,反應欠靈敏。
「三良」是:
(一)良好的個性性格溫和,言行舉止使人在心理上能夠認可,能夠在適應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沒有經常性的壓抑感和沖動感。意志堅強,自我發展目標明確,工作學習具有自覺性和持續性。感情豐富,熱愛生活,總是向前看,具有坦盪胸懷與達觀心境。
(二)良好的處世能力看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的變遷能始終保持穩定而良好的情緒,在不同的環境中能保持適應性,能保持社會外環境和肌體內環境的平衡。
(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與他人交往的願望,有選擇地交朋友,珍視友情,尊重別人的人格。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既能善待自己,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又能寬以待人,對人不吹毛求疵,對他人的問題與人際矛盾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⑵ 主要健康指標是什麼
主要健康指標是什麼
主要健康指標是什麼,運動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相信很多人在中小學的時候就已漏脊經用這項運動來鍛煉身體了,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和我一起看看主要健康指標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1946年國際心理衛生大會:
心理健康的標志是: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有著有效率的生活。
1951年: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心理健康十條標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並能恰當估價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解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宣洩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人類新的健康標准。這一標准包括肌體和精神健康兩部分,具體可用「五快」(肌體健康)和「三良好」(精返搜粗神健康)來衡量。
「五快」是指:
一、吃得快:進餐時,有良好的食慾,不挑剔食物,並能很快吃完一頓飯。
二、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覺良好。
三、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後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
四、說得快:思維敏捷,口齒伶俐。
五、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輕盈。
「三良好」是指:
一、良好的個性人格。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盪,豁達樂觀。
二、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
三、良好的人際關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對人際關系充滿熱情。
世界衛生組織又規定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則: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什麼是健康指標
健康指標 是指通過計劃的實施,反映干預對象健康狀況改善情況的指標。由於要使干預對象的健康狀況改變往往是一個較長的時期,所以,健康指標反映的通常為遠期效果。包括發病率的降低、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平均期望壽命的提高等。
健康指標的分類
1、按照健康測量的對象分類
分為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直接指標是指可以直接測量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的健康指標。常用的直接指標包括生長發育指標、營養狀況指標、症狀和功能指標、疾病指標、殘疾指標、死亡指標、心理指標及行為指標。
間接指標是指通過對人生活環境和人口學特徵的測量間接反映健康狀況的健康指標。由於人的健康水平與其人口學特徵及其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因而間接指標可以在—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狀況。常用的間接健康指標主要包括反映人口學特徵的指標(如性別構成、年齡構成、職業構成、文化構成等)和反映環境的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識字率、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積、安全飲水普及率、每千人口醫生數、每千人口床位數等)。
2、按照健康漏鎮測量的內容分類
可分為生理學指標、心理學指標和社會學指標。人的健康具有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的特徵,因而反映健康狀況的健康測量指標無疑也應包括著二個方面:生理學指標、心理學指標和社會學指標。這種對健康測量指標的劃分是與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多維健康概念相對應的。
3、按照健康測量的方式分類
可分為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客觀指標是通過物理檢查和實驗室檢大等手段獲得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標,以及其它客觀存在著的指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硬指標」。這種指標能夠較客觀地反映實際存在的可以測量到的健康現象或事物,但難以反映人們的主觀感受和心理活動。
主觀指標是指通過自我報告的形式來反映人們在健康方面的主觀感受、心理活動等指標,它可以彌補客觀指標在健康測量中的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講,主觀健康指標更能夠體現人的社會性。
4、按照健康測量指標本身的性質分類
可分為指標和指數。指標是指對健康現象的具體測量,它能夠從某—方面或某一側面來反映健康狀況。在評價健康狀況時,常常多個指標結合起來進行評價。指數是指由多個指標通過某種方法或法則構成的綜合指標或量表得分,它更能全面地反映健康現象。對於主觀感受、觀點、傾向、心理活動,通常只能用指數形式來測量。
5、其它分類
還存在對健康測量指標的多種其它分類,如將健康指標分為結構指標和功能指標,個體指標和群體指標等。
將健康指標分類的目的並不是非要將某個指標歸人某一類,主要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類健康指標的功能及健康指標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健康指標。在實際工作中,常根據需要和可能將多種分類結合起來,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加以歸納和應用。
健康指標的特點
1、健康指標的可行性
可行性指能否得到計算該指標的有關資料,是否具備計算和分析該指標的適宜方法。在眾多的健康指標中,有些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狀況,但卻很難獲得或者不能經常獲得計算該指標所需的必要信息,例如,患病指標能夠比死亡指標更敏感地反映健康狀況,但疾病資料不易獲得,尤其是連續的疾病資料,相比之下,盡管死亡指標並不是反映健康狀況的理想指標,既不全面,又不敏感,但之所以沿用至今,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死亡資料容易獲得。
因此,與其用難以獲得資料的「理想」指標,還不如選擇理想程度較低但資料容易獲得的健康指標。可見,可行性是選擇評價健康狀況指標的決定因素。選擇健康指標應首先從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條件(人力、物力、財力、組織管理水平等)、選擇健康指標的目的等來考慮健康指標的選取。如果指標不可得,再理想的指標也是毫無意義的。
2、健康指標的有效性、可靠性、靈敏性和特異性
選擇健康指標時還要考慮到指標是否有效、可靠、靈敏和特異。理想的健康指標應具備以下特點:
(1)有效,指健康指標能夠測量出它們所應該測量的內容,能夠反映出它們所應該反映的健康問題,即可以將居民健康狀況的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清楚而正確地表現出來,使人們易於了解和把握,並發現所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
(2)可靠,指在同樣的條件下,重復測量同一對象或現象,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即具有客觀重復性。如果一個健康指標的可靠程度很低,那麼它必然不能正確地說明它所要說明的問題,即是無效的。
(3)靈敏,指健康指標應對有關現象或事物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即有關現象或事物發生了變化,則健康指標的數值也應隨之發生改變,不敏感的健康指標不易反映出健康現象變化的規律和特徵。
(4)特異,指健康指標只體現有關事物或現象的變化,而不是有關事物或現象發生了變化,而健康指標卻沒有變化;或有關事物或現象並無變化,而健康指標卻有所改變。
例如,死亡率在反映最壞的健康方面是有效的,但卻不能夠有效地反映正向健康或全面健康。與疾病指標相比,死亡的標志更為明確,因而死亡指標比疾病指標更可靠。又例如、嬰兒對外界環境中各種因素的變化十分敏感,各種環境因素對人體的不良影響首先反映在嬰兒身上。所以,嬰兒死亡率是一個反映環境因素,尤其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的敏感指標。但是,嬰兒死亡率對任何一項具體的衛生活動(如免疫接種)卻沒有特異性。因為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可以歸於與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的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但很少歸於一項具體的衛生活動。相反,某傳染病發生率這個指標則更有特異性。
3、健康指標的可比性
健康指標應該便於比較,即具有可比性。出干對健康的判定具有相對性,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健康,因此,健康狀況的好杯、健康水平的高低只能通過比較(橫向和縱向比較)來判斷(相對的好與壞,或高與低),這就要求用於比較的健康指標具有可比性,否則,難以對同一人群不同時間或同一時間不同人群之間的健康狀況進行比較。
要使健康指標具有可比件,一是最好選用已為各國公認的健康指標,如嬰兒死亡率、總死亡率、期望壽命、識字率等,這樣才有比較的可能性;二是將健康指標「標准化」、即對於所要比較的健康指標,要有統一的定義、統—的收集資料方法以及統一的計算指標的方法。
4、健康指標的發展性
健康指標還應具有發展性。由於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經濟狀況和社會衛生狀況也在不斷改善,因而反映健康狀況的指標也不應固定不變。不同特徵的人群,其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是不同的,健康狀況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適用於評價這個人群健康狀況的指標不一定適用於其它人群;過去適用的健康指標不一定現在也適用。應根據人群的特徵選擇與在現階段該人群所可能達到的健康水平相適應的健康指標。在第一次衛生革命時期,死亡指標是說明人群健康狀況的較好指標。但隨著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死亡譜及疾病譜的改變,死亡指標已不適於反映現代健康問題的需要,應結合其它健康指標(如疾病指標、殘疾指標、心理指標、社會健康指標等)共同評價人群的健康狀況。因此,我們應根據社會的發展,選擇適宜的健康指標,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舊指標,發現新指標,並建立與計會發展程度相適應的健康指標體系。
身體健康的標准
第一是心肺功能好
心臟和肺臟是主要的內臟器官。健康的心臟,心肌發達,心容量大,每跳動一次能排出血液80-100毫升,比一般人多20-30毫升。由於身體在一定的時間內,需要的血液是一定的,心跳一次的排血量增多了,心臟跳動的次數就要減少,一般來說,心跳減慢是一種好現象,能使心臟在跳動後有較長的時間進行休息,不容易發生疲勞,可以為參加體力勞動儲備力量,即使擔負重體力勞動,也不致心跳過速而發生心慌頭暈等不舒服的感覺。健康的肺臟,肺活量比一般人大,肺內氣體交換良好,胸廓發達,呼吸肌強壯、呼吸緩慢而深沉,每分鍾呼吸10次左右就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要,這種功效高,用力省的呼吸方法,能夠防止呼吸器官過度勞累,發生呼吸道疾病。當心臟功能、肝臟、胃腸等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旺盛,營養供應充足,也處於健康狀態。
第二是生長發育良好
健康的人,身體發育比較好,表現為個子高大,身材勻稱,肌肉豐滿,四肢有力。同樣年歲的兩個人,如果這人比那人身高、體重、胸圍、呼吸差、肺活量、握力、彈跳力的指標高,說明這個人比那個人身體健康。當然,身體發育的好壞,還和地區、遺傳、種族、營養等有關系,不能單從這一方面來判斷。
第三是身體素質好
人們的勞動、運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都是由神經系統支配的不同形式的肌肉運動。肌肉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的差別,能夠反應出人的神經系統和內臟的功能。因此它也是健康的重要標志。健康的人,肌肉的體積大,力量大,可占體重40-50%。
第四是神經系統的功能好
大腦是身體的主宰,指揮著身體的一切活動。不管是工作、學習、思考、判斷,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行動都受大腦的支配。平時吃得香,睡得甜,不頭痛,不失眠,工作效率高,無疑是一種健康的表現。
第五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和抗病能力強
外界是不斷變化的,人體必須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當外界氣溫升高時,身體通過皮膚毛細血管的擴張向外散熱;當外界溫度降低時,身體通過肌肉產熱,皮膚血管收縮,減少向外散熱,以便保持體溫的平衡。健康的人,天熱了不易中暑,天冷了不易感冒就是這個道理。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也是一樣,身體健康的人,血液中的抗體多,在同樣的環境中,不容易得傳染病。
科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雖然和先天遺傳有關系,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後天鍛煉。有些人年輕時身體很好,由於不參加鍛煉,身體也會慢慢垮下來;有些人本來很弱,但通過鍛煉也會慢慢健康起來。這就提醒我們,不管現在身體如何,只要參加鍛煉,身體就會更加健康。
1、睡眠時間不足
有超過60%的人,經常不能保持每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另有7%的人更經常失眠。
2、缺乏運動鍛煉
調查顯示,只有10%的人每周有固定時間鍛煉身體,接近70%的人卻幾乎沒有運動。這極易造成疲勞、昏眩等現象,引致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職場中人不可忽視。
3、不吃早餐
隨著工作節奏加快,吃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已經成為奢求。只有少數人是有規律、按照營養要求地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壞處相信已不必多講。
4、長期面對電腦
30%職場中人經常每天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過度使用和依賴電腦,除了輻射外,還使眼睛、腰頸椎、精神等容易出現毛病。
5、三餐飲食無規律
有超過30%的人因工作繁忙而不能按時進食三餐,確保三餐定時定量才可避免腸胃出現毛病。
6、長期在空調環境中
在上班時,超過70%人一年四季都身處有空氣調節的房間中。「溫室人」的身體調節和抗病能力自然下降。
7、常坐不願走動
許多在辦公室上班的職場中人,習慣一旦坐下來,除非上廁所,否則就輕易不站起來。久坐不利於血液循環,會引發很多新陳代謝和心血管疾病。長期固定的坐姿,也是頸椎、腰椎發病的重要因素。
8、有病卻不求醫
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人在生病時選擇自行配葯,有三分之一的人則根本不理會任何小毛病。許多職場中人的疾病被延誤就醫,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令小病隨時累積成大病。
可以保持身體健康的食物
1、藍莓—超級抗氧化劑
近似功效食物:提子、草莓、櫻桃、蔓越莓、黑莓,這些超級食物不管是新鮮、冷凍還是曬成干都富含豐富的營養。
藍莓雖小,但營養卻豐富,比其他蔬果擁有更多的抗氧化劑。藍莓疾病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豐富的果膠和纖維能夠促進消化。
2、燕麥類—降低膽固醇與高血糖
近似功效食物:糙米、小米、大麥、黑麥等
燕麥的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纖維和蛋白質,也是鎂、鉀、鋅、銅、錳、硒、維生素B1、E和泛酸的豐富來源。
燕麥也含有植物性營養素,例如多酚類有助於減少心臟病的發生。同時有研究表明,每天食用一碗燕麥粥,就可以把膽固醇降低8~23%。
3、橙子—維生素豐富
近似功效食物:檸檬、柚子、其他柑橘類水果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其他重要的營養素,如類黃酮、果膠、葉酸、檸檬油精,有助於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需要注意的是橙子果肉所含的維生素C濃度是果汁的10倍,因此直接吃橙子要比喝果汁更有益健康。
4、南瓜—富含類胡蘿卜素
近似功效食物:紅蘿卜、地瓜等
南瓜的纖維含量極高,卡路里低,充滿了對抗疾病的營養素,包括鉀、泛酸、鎂、維生素C和E。當然南瓜最重要的營養就是類胡蘿卜素(包括α和β蘿卜素),而且很多食物中的β蘿卜素能夠起到的功效是β蘿卜素補劑不具備的。
5、黃豆—最佳植物蛋白質
近似功效食物: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
黃豆富含維生素E、礦物質和植物蛋白,並且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最重要的是,黃豆提供大量可以對抗疾病的植物性營養素,如植物性雌激素。
6、蕃茄—茄紅素好處多
近似功效食物:西瓜、木瓜等
番茄中的茄紅素素都是極佳的抗氧化劑,加上豐富的鉀、維生素B6和葉酸共同作用,可以維護心血管的健康。維生素C茄紅素和其他營養素結合在一起,能夠增加皮膚的防曬能力。換句話說,它就像體內的防曬乳液。
7、雞胸肉—豐富的瘦肉蛋白質
近似功效食物:火雞肉
去皮雞胸肉是最瘦的肉類蛋白質之一,熱量及飽和脂肪的含量比一般的瘦肉更低。同時雞胸肉能夠提供蛋白質、硒、維生素B6和B12,以及鋅,不僅強健身體還能夠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
⑶ 什麼是健康,健康的四要素
健康四要素 一.積極樂觀的心態.快樂可以殺菌,原因在快樂時大腦產生一種內啡呔,這種物質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而憂郁的狀態,心情低落甚至是暴怒的時候,有害物質的濃度都將增加,對各種器官的損傷也會加大.所以,凡事感激,牢記這一句話:事情發生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想法,看法和做法.生氣就是別人犯的錯誤,我們用自己的健康去彌補.相信世間沒有什麼不快樂的,因為快樂只是自己的一種決定. 二.充足的睡眠.睡眠的時候,身體會做很多的清理及細胞修復工作,讓人恢復疲勞,所以有俗話說打個呼,勝過吃頭豬.一般每天的睡眠時間在六到八個小時,但最重要的是睡眠的質量,有人睡的時間是夠了.但一合眼,夢就不斷,中間上個廁所後回來繼續睡,夢還能連上,象連續劇似的.白天又昏昏沉沉,無法清醒,這些的睡眠,也不合格.睡眠分快波和慢波,如果真正能進入深睡,其實只要三四個小時就夠了. 三.適量的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關鍵是適量.一周三次,每次半個小時,就足夠了.運動也分為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和柔韌運動.無氧運動指激烈的,比如短跑,舉重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這樣的運動大量長時去做,會傷身體,很多的田徑運動員會在四十多歲死去,就是一個例證.有氧運動則包括快走,慢跑,跳舞,游泳等.這會消耗比較多的脂肪,也是我們鼓勵多做的一種運動.柔韌運動不用多說,准備運動當屬此類.什麼叫適量呢,運動後心跳加年齡不超過170次就叫適量. 四.均衡的營養.吃得好不等於吃得營養,吃得營養不等於營養均衡,營養的最高境界就是均衡.就象一個大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個木塊.每天的食物,應該有二十幾種,提供四十種營養素,主要是七大營養素: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這些都有攝入的量的標准,營養夠不夠,一算便知. 以上的四大要素,其實是相連的,但最最重要的,應該是均衡的營養.營養不足的時候,心情就不一定高興得起來,睡眠也會不佳,運動也沒有勁.我們這個版,主要講的,也是如何獲得均衡的營養.
⑷ 健康是由哪四大要素構成
健康的四要素:
一、積極樂觀的心態
快樂可以殺菌:原因在快樂時大腦產生一種內啡呔,這種物質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而憂郁的狀態,心情低落甚至是暴怒的時候,有害物質的濃度都將增加,對各種器官的損傷也會加大。所以,凡事感激,牢記這一句話:事情發生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想法,看法和做法。生氣就是別人犯的錯誤,我們用自己的健康去彌補。相信世間沒有什麼不快樂的,因為快樂只是自己的一種決定。
二、充足的睡眠
睡眠的時候,身體會做很多的清理及細胞修復工作,讓人恢復疲勞。所以有俗話說打個呼嚕,勝過吃頭豬。一般每天的睡眠時間在六到八個小時,但最重要的是睡眠的質量。有人睡的時間是夠了,但一合眼,夢就不斷,中間上個廁所後回來繼續睡,夢還能連上,象連續劇似的。白天又昏昏沉沉,無法清醒,這些的睡眠,也不合格。睡眠分快波和慢波,如果真正能進入深睡,其實只要三四個小時就夠了。
三、適量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關鍵是適量。一周三次,每次半個小時,就足夠了。運動也分為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和柔韌運動。無氧運動指激烈的,比如短跑,舉重等需要爆發力的運動,這樣的運動大量長時去做,會傷身體。很多的田徑運動員會在四十多歲死去,就是一個例證。有氧運動則包括快走,慢跑,跳舞,游泳等。這會消耗比較多的脂肪,也是我們鼓勵多做的一種運動。柔韌運動不用多說,准備運動當屬此類。什麼叫適量呢,運動後心跳加年齡不超過170次就叫適量。
四、均衡的營養
吃得好不等於吃得營養,吃得營養不等於營養均衡,營養的最高境界就是均衡。就象一個大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個木塊。每天的食物,應該有二十幾種,提供四十種營養素,主要是七大營養素: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這些都有攝入的量的標准,營養夠不夠,一算便知。
以上的四大要素,其實是相連的,但最最重要的,應該是均衡的營養。營養不足的時候,心情就不一定高興得起來,睡眠也會不佳,運動也沒有勁。